海经——(海内北经)
【原文】
海内西北陬以东者。
蛇巫之山,上有人操柸而东向立。一曰龟山。
西王母梯几而戴胜杖。其南有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在昆仑虚北。
有人曰大行伯,把戈。其东有犬封国。贰负之尸在大行伯东。
犬封国曰大戎国,状如犬。有一女子,方跪进柸食。有文马,缟身朱鬣,目若黄金,名曰吉量,乘之寿千岁。
鬼国在贰负之尸北,为物人面而一目。一曰贰负神在其东,为物人而蛇身。
蜪犬如犬,青,食人从首始。
穷奇状如虎,有翼,食人从首始。所食被发。在犬北。一曰从足。
帝尧台、帝喾台、帝丹朱台、帝舜台,各二台,台四方,在昆仑东北。
大蜂,其状如螽;朱蛾,其状如蛾。
蟜,其为人虎文,胫有【綮糸换月】。在穷奇东。一曰状如人,昆仑虚北所有。
阘非,人面而兽身,青色。
据比之尸,其为人折颈披发,无一手。
环狗,其为人兽首人身。一曰蝟状如狗,黄色。
袜,其为物,人身黑首从目。
戎,其为人,人首三角。
林氏国有珍兽,大若虎,五采毕具,尾长于身,名曰驺吾,乘之日行千里。
昆仑虚南所,有泛林方三百里。
从极之渊深三百仞,维冰夷恒都焉,,冰夷人面,乘两龙。一曰忠极之渊。
阳污之山,河山其中,凌门之山,河出其中。
王子夜之尸,两手、两股、胸、首、齿,皆断异处。
舜夷登比氏生宵明、烛光,处河大泽,二女之灵能照此所方百里。一曰登北氏。
盖国在钜燕南,倭北。倭属燕。
朝鲜在列阳东,海北山南。列阳属燕。
列姑射在海河州中。
射姑国在海中,属列姑射。西南,山环之。
大蟹在海中。
陵鱼人面,手足,鱼身,在海中。大鯾居海中。
明组邑居海中。逢莱山在海中。大人之市在海中。
【译文】
海内由西北角向东的国家地区、山丘河川依次如下。
蛇巫山,上面有人拿着一根棍棒向东站着。另一种说法认为蛇巫山叫做龟山。
西王母靠倚着小桌案而头戴玉胜。在西王母的南面有三只勇猛善飞的青鸟,正在为西王母觅取食物。西王母和三青鸟的所在地是在昆仑山的北面。
有个神人叫大行伯,手握一把长戈。在他的东面有犬封国。贰负之尸也在大行伯的东面。
犬封国也叫犬戎国,那里的人都是狗的模样。 犬封国有一女子,正跪在地上捧着一杯酒食向人进献。那里还有文马,是白色身子红色鬃毛,眼睛像黄金一样闪闪发光,名称是吉量,骑上它就能使人长寿千岁。
鬼国在贰负之尸的北面,那里的人物是人的面孔却长着一只眼睛。另一种说法认为贰负神在鬼国的东面,他是人的面孔而蛇的身子。
蜪犬的形状像一般的狗,全身是青色,它吃人是从人的头开始吃起。穷奇的形状像一般的老虎,却生有翅膀,
穷奇吃人是从人的头开始吃。正被吃的人是披散着头发的。穷奇在蜪犬的北面。另一种说法认为穷奇吃人是从人的脚开始吃起。
帝尧台、帝喾台、帝丹朱台、帝舜台,各自有两座台,每座台都是四方形,在昆仑山的东北面。
有一种大蜂,形状像螽斯;有一种朱蛾,形状像蚍蜉。
蟜,长着人的身子却有着老虎一样的斑纹,腿上有强健的小腿肚子。蟜在穷奇的东面。另一种说法认为蟜的形状像人,是昆仑山北面所独有的。
阘非,长着人的面孔却是兽的身子,全身是青色。
天神据比的尸首,形象是折断了脖子而披散着头发,没了一只手。
环狗,这种人是野兽的脑袋人的身子。 另一种说法认为是刺猬的样子而又像狗,全身是黄色。
袜,这种怪物长着人的身子、黑色脑袋、竖立的眼睛。
戎,这种人长着人的头而头上却有三只角。
林氏国有一种珍奇的野兽,大小与老虎差不多,身上有五种颜色的斑纹,尾巴比身子长,名称是驺吾,骑上它可以日行千里。
昆仑山南面的地方,有一片方圆三百里的氾林。
从极渊有三百仞深,只有冰夷神常常住在这里。冰夷神长着人的面孔,乘着两条龙。另一种说法认为从极渊叫做忠极渊。
阳污山,黄河的一条支流从这座山发源;凌门山,黄河的另一条支流从这座山发源。
王子夜的尸体,两只手、两条腿、胸脯、脑袋、牙齿,都斩断而分散在不同地方。
帝舜的妻子登比氏生了宵明、烛光两个女儿,她们住在黄河边上的大泽中,两位神女的灵光能照亮这里方圆百里的地方。另一种说法认为帝舜的妻子叫登北氏。
盖国在大燕国的南面,倭国的北面。倭国隶属于燕国。
朝鲜在列阳的东面,北面有大海而南面有高山。列阳隶属于燕国。
列姑射在大海的河州上。
姑射国在海中,隶属于列姑射。
射姑国的西南部,高山环绕着它大蟹生活在海里。
陵鱼长着人的面孔,而且有手有脚,却是鱼的身子,生活在海里。大鯾鱼生活在海里。
明组邑生活在海岛上。蓬莱山屹立在海中。大人贸易的集市在海里。
【书中人物、神兽、山河】
西王母
传说中的女神。原是掌管灾疫和刑罚的怪神,后于流传过程中逐渐女性化与温和化,而成为年老慈祥的女神。相传王母住在昆仑山的瑶池,园里种有蟠桃,食之可长 生不老。亦称为金母、瑶池金母、西王母。 根据古书《山海经》的描写:“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意思是说:西王母的形状“像人”,却有豹子一样的尾巴, 老虎一般的牙齿,很善于长 呼短啸,头发蓬松,顶戴盔甲,是替天展现威猛严厉及降临五种灾害的神祗)。她住在“昆仑之丘”的绝顶之上,有三只叫做“青鸟”的巨型猛禽,每天为她叼来食 物和用品。
但是在《穆天子传》里,西王母的言行却又像是一位温文儒雅的统治者。当周穆王乘坐由造父驾驭的八骏周游天下时,西巡到昆仑山区,他拿出白圭、玄壁等玉器去拜见西王母。第二天,穆王在瑶池宴请西王母,两人都作了一些诗句相互祝福。
西王母的神话故事经历了两次演化。汉代是西王母神话传说演化的第一个阶段。这个时期,西王母居住在西方玉山(与昆仑山相对)的石洞中,是一个披着兽皮人身长牙的怪物形象,另外,山上有长着牛角、满身豹纹、声音如犬吠的怪兽——狡,还有长着红色羽毛、喜好食鱼的三青鸟。
有关西王母的记录,最早出现在《山海经》中。《 山海经》曾对西王母做出过这样的描述:“豹尾,虎齿,善啸,蓬发戴胜。”乍一看,西王母简直是一个半人半兽、不伦不类的怪物,而在李晓伟看来,西王母是一 个丰姿绰约的美人。 李晓伟说:“当代人考察古籍时,往往忽略了语境转移和丧失的因素,这就很容易引发不必要的困惑。” 李晓伟为我们还原了心目中西王母的形象。他认为西王母是一位长发披肩、面带虎饰、头戴玉器、身披豹皮、善于唱歌的部落女酋长。 如果李晓伟的假想成立的话,我们不难推断,虎豹有可能就是西王母所在部落的图腾,为了显示自己威仪,西王母就把老虎作为了面部的装饰,并将豹子的尾巴垂于 胯下。 为了验证自己的说法,李晓伟让记者观看了上世纪在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孙家寨村出土的舞蹈彩陶盆的照片。这只陶盆距今已有5000年的历史了。在李晓 伟看来,彩盆中垂于5名舞蹈少女腰下类似飘带的东西,就是一根豹尾。 “图腾崇拜是原始社会普遍的社会文化标志,以当代人的眼光回望这种文化现象时,必然会感到迷惑,这或许正是人们难以理解《山海经》中西王母形象的一个主要 原因。”李晓伟甚至还认为,流行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的於菟就是西王母时代虎豹崇拜的一种延续。近年来,学术界对西王母是神话人物,还是确有其人一直争 论不休。 青海省著名学者赵宗福先生在他的《昆仑神话》一书中写道:“《山海经》里的西王母是一位会号叫而不说话的凶神。”中华书局编审陈虎博士和北京师范大学任长 义博士则认为:“西王母有可能是一位以虎、豹为图腾的部落或部落联盟的女性氏族首领。”李晓伟的观点显然趋同于后者。 青海天峻县西王母石室坐落在关角吉日沟一座嶙峋的小山内,石室共有外室、内室和侧室组成,内室中有一个天然的石炕,很适合居住。在时光的流逝中,石室被人 们附会了各种传说,石室主人的身份也就显得扑朔迷离。 上世纪80年代,李晓伟在解放军某部从事新闻宣传工作,他奉命采访修建青藏铁路一期工程关角隧道的解放军战士。采访期间,他对西王母石室及其周边地区的地 理环境做了详细考察,并结合史书中的记载,大胆地对石室的功能、来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据《论衡·恢国篇》记载,汉王莽时期,“羌献其鱼盐之地,仙海,西王母石室”等。李晓伟认为,史书上所说的“鱼盐之地”指的就是今天的茶卡盐湖,仙海就是 青海湖,西王母石室正好位于青海湖和茶卡盐湖之间,地理位置和史书记载十分吻合。而这一看法得到了日后的考古印证。 当我们把西王母石室放在更大的地理背景下观望时,会为有关西王母的地理考古发现暗自惊叹。 《 山海经》中对西王母主要活动区域的描述是:“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这样的描述与青海的地理环境也是相吻合的。 李晓伟认为,西海当指青海湖,流沙在柴达木盆地随处可见,赤水指的是今天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内的恰卜恰河,黑水就是发源于祁连山南脉流入河西走廊的黑 河。也就是说,西王母生活的核心区域就是青海省境内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过渡的区域。
三青鸟
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鸟,色泽亮丽、体态轻盈。传说为女神西王母的使者。 共三只。又称三鸟。三青鸟是凤凰的前身,本为多力健飞的猛禽,后渐传为色泽亮丽,体态轻盈的小鸟,是具有神性的吉祥之物。汉代画像砖上常见于西王母座侧。
三青鸟是有三足的神鸟,人间既不能相见,唯望在蓬莱仙山可以再见,但是蓬莱无路,只有靠青鸟传信。传说西王母驾临前,总有青鸟先来报信,『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南唐中主山花子),文学上,青鸟是被当作传递信息的使者。后人将它视为传递幸福佳音的使者。
据西汉班固的《汉武故事》:“七月七日,上于承华殿斋,日正中,忽见有青鸟从西方来,集殿前。上问东方朔,朔对曰:‘西王母暮必降尊象,上宜洒扫以待 之。’……有顷,王母至。乘紫车,玉女夹驭,载七胜,青气如云,有二青鸟如鸾,夹侍王母旁。”传说西王母有三青鸟,一只选遣为信使,前来给汉武帝报信,另 外两只随西王母而来,并服侍在王母身旁。后人便把传信使者也称为“青鸾”、“青鸟”。南唐中主李王景有诗:“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商隐诗 云:“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青鸟在此已成为传书的信使。
《楚辞·九叹》:“三鸟飞以自南兮,览其志而欲北。愿寄言于三鸟兮,去飘疾而不可得。”
洪兴祖补注:“《博物志》:‘王母来见武帝,有三青鸟如乌大,夹王母。’三鸟,王母使也,出《山海经》。’
《山海经·海内北经》:“西王母梯几而戴胜。其南有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又《山海经·大荒西经》:“三青鸟赤首黑目,一名曰大鹙,一名小鹙,一名曰青鸟。”
晋·陶潜《读<山海经>》诗之五:“翩翩三青鸟,毛色奇可怜。”又,诗词中常借用指相思爱情的使者。
唐·李白《相逢行》:“愿以三青鸟,更报长相思。”
昆仑虚
昆仑,即昆仑山,又称昆仑虚、昆仑丘或玉山。地理观念上的昆仑山,指西起帕米尔高原东部,横贯新疆、西藏间,伸延至青海境内,全长约2500公里。古代神话的西方昆仑,是汉以前地理上的昆仑一名与传说中昆仑的结合。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