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古典文学 > 佛经大全 > 六祖坛经

六祖坛经讲记 第21集

六祖坛经讲记 第21集

善知识!世界虚空,能含万物色像:日月星宿,山河大地,泉源溪涧,草木丛林,恶人善人,恶法善法,天堂地狱,一切大海,须弥诸山,总在空中;世人性空,亦復如是。

【善知识!世界虚空,能含万物色像:日月星宿,山河大地,泉源溪涧,草木丛林,恶人善人,恶法善法,天堂地狱,一切大海,须弥诸山,总在空中;】真空生妙有。前面六祖大师说自性像虚空,这是譬喻,你不可以说自性就是虚空,自性是有觉知,而虚空没有觉知。但是我们这个世界就是因为有空,所以才能够含藏一切万物,才能容纳日月星辰、山河大地、泉源溪流、花草树木丛林、恶人善人、恶法善法、天堂地狱、大海须弥山…自性因为空,所以才能生一切法,不论是有情、无情都能生,六祖大师用这些来譬喻「自性的妙有」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

【世人性空,亦復如是。】为什么你的自性生不起智慧来?因为你不能与空相应,不是顽空就是断灭,这都没有办法真正开启你的般若。你以为念佛是为了往生极乐世界,其实你应该说「念佛是为了见性。」你在坐禪、修四念处,都是为了见性,这才是你真正的目的。透过所有的法门,都可以让我们见性,有这种概念,你才会尊重任何一个法门;你不可以讲哪一个法门会比较快,禪、净说易两者皆易,说难两者皆难。

善知识!自性能含万法是大,万法在诸人性中。若见一切人恶之与善,尽皆不取不捨,亦不染著,心如虚空,名之为大,故曰摩訶。善知识!迷人口说,智者心行。又有迷人,空心静坐,百无所思,自称为大,此一辈人,不可与语,为邪见故。

【善知识!自性能含万法是大,万法在诸人性中。】 前面说「自性本空」、「不要执著空」,再说一切万法都在人的自性当中,我们的「自性真空」无量无边,妙用无穷,因为〔大〕,所以〔能含万法〕,因为它能生一切,这是它的作用。

【若见一切人恶之与善,尽皆不取不捨,亦不染著,心如虚空,名之为大,故曰摩訶。】这是讲修行的方法。《坛经》里面常常喜欢用善与恶,这不是单纯讲善恶,而是用这两个字来代表所有相对的概念,你不能取一边,或捨一边,那是落两边,所以要不取不捨。为什么可以〔不取不捨〕?从外面的角度来讲,遇到一切的境界都是「诸法毕竟空寂」,有什么好取捨的?!看到自性本空,有什么好执著的?8一切法毕竟空」,就把所有的概念全部讲完了。

六祖大师就是把重点摆在「悟」,你不悟,拼命地修,是很累的。但是要怎么悟?你要多思维,深入的思维,只要善用你的思维,小者可以马上解决你的痛苦,大者可以让你成佛。比如说等一下下课后,上了车,忽然觉得今天的课完全听不懂,便產生一种失落感,这时候就要去思维,失落感怎么生起的?所以「闻、思、修」的「思」是很重要的关键,很多人就掉入两边,喜欢上课、喜欢看书叫做「闻」,不然就是一个劲地修,没有透过「思」来整理「解」和「行」,两者没有办法串联起来,所以產生偏执。

【善知识!迷人口说,智者心行。】口念般若、不识般若,遇到一切的境界就有娶有捨、有染著。[智者心行]真正明白道理的人能够不娶不捨、不染。

【又有迷人,空心静坐,百无所思,自称为大,此一辈人,不可与语,为邪见故。】我们有迷惑的人只管静坐而不去思维,没办法开悟。能够在静坐中自我省思,才会有所体悟,就会超越〔空心静坐〕的境界。很多人以为〔空心静坐〕是对的,这跟每个人学佛的因缘有关係,如果你生长在一个宗教思想不太正確的家庭,你要改就很困难;或者出社会接触一个宗教,要去接受第二个宗教就很困难,你跳不出来。

你学佛法学很久没有办法度人,是因为你不了解人性,每个人都有苦,从苦的角度跟他谈,学习 如何帮助別人,让他帮助自己离苦得乐,整套的理论和方法学起来,你马上可以去救很多人。学这个跟见性没有关係,但你按照这样做,见性反而更快。

善知识!心量广大,徧周法界。用即了了分明,应用便知一切。一切即一,一即一切,去来自一由 ,心体无滯,即是般若。善知识!一切般若智,皆从自性而生,不从外入,莫错用意,名为真性自用;一真一切真。心量大事,不行小道。口莫终日说空,心中不修此行,恰似凡人自称国王,终不可得,非吾弟子。

【善知识!心量广大,徧周法界。】这是讲法身,法身没有时空的障碍。但是我们心量不大,展现不出去。为什么心量不大?因为你把注意力摆在五蕴,摆在身心,摆在我所—就是我身边所有一切的概念,所以你被绑住了。首先你要察觉到你的注意力,不要一天到晚摆在这里。

【用即了了分明,应用便知一切。一切即一,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即一切。]出自《华严经》,《坛经》里面含纳了很多大乘经的思想,〔一切〕就是法界,〔即一〕,说「心」可以,说「性」也可以,在《坛经》里面「心」、「性」有时候是分开用,有时候是同一个意思,这里讲的是「本体」的意思。如果讲「心」的话,就可以套《华严经》的一句话:「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既然是「一切唯心造」,就符合〔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这是归纳,〔一即一切〕这是演绎。西方的学问比较偏向於演绎法,东方的学问比较偏向於归纳法。我们中国人常常讲「万法归一」或「一窍通、窍窍通。」东方哲学思想的境界是很高的,为什么印度的佛法流传到中国,与中国文化一拍即合,而且它可以直接接续大乘呢?因为我们本来就有儒道的思想,这就是基础,偏向小乘的底,所以佛法一进来马上就接轨。如果你没有读过《杂阿含经》,但有儒道的思想,也可以接得上,你要从头去读更好。但每个人条件不一样,果报不一样,时间分配也不一样,还是好好地认清自己,以我现在的条件应该怎么修?你看清楚了当下你就能安身立命,好好做自己。

【去来自一由 ,心体无滯,即是般若。】智慧就是没有障碍。你心中常常犹豫不决,左右为难,不知进退,觉得有遗憾……这都是你的障碍。你在遗憾什么?你不知道「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吗?你觉得太慢学佛了吗?不会,慢慢学,只要有开始,永远不嫌迟。

【善知识!一切般若智,皆从自性而生,不从外入,莫错用意,名为真性自用;】般若不是从外面来,从外面来的叫知识,叫经验,所以你不要会错意。既然从自性生,所以才叫真如自性。

【一真一切真。】如果你的心已经见到真如本性,见性就成佛。你心中有佛,一切都是佛,不是只有你们是佛,连这个茶杯也是佛;但这是果地上的境界,事实上,我们现在没有这个能力,我们只是说说而已。你说要「礼敬诸佛」,但事实上你没有办法恭敬的对待任何一个人,因为你还没有见性,你的心不清净,你看到別人也就有问题。你是什么心,就呈现怎么样的世界,所以外面的世界就是你內心的投射。

怎么修到〔一真一切真〕呢?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你真的懂念佛,念佛就是心中有佛;既然心中有佛,看到別人就是佛,就叫念佛,这比一般念佛层次高,这是最究竟的;当我念观世音菩萨,我看你是观世音菩萨,当我念阿弥陀佛,我看你是阿弥陀佛,这叫做真念佛。我们一般人只能够加紧做功课,念几句算几句,所以你生命的品质会被你自己搞砸。念就是始觉,佛就是本觉;以始觉来念本觉,以达到究竟觉,这个是理论。再讲简单一点的,念就是心念,佛就是觉悟,念佛就是「念念觉悟」。接著再看外面的世界,因为我心中有佛,心中才有眾生。「念念觉悟」跟智慧相应,「心中有眾生」跟慈悲相应,学佛在学智慧跟慈悲,这样子学佛,你就都具足了,妙不可言。一般人念佛你让他继续念,但是你要让他的观念更圆满,这样的念佛才不只是口头上的念,因为口头上的念你一定会中断。

【心量大事,不行小道。口莫终日说空,心中不修此行,恰似凡人自称国王,终不可得,非吾弟子。】[心量大事],净土宗以「往生净土」为大事,华严宗以法界为大事,《法华经》以开示悟入佛的知见为大事,禪宗以明心见性为大事,六祖讲的是以明心见性、摩訶般若为大事。[不行小道]不要行「般若」以外之道,不是在那里空讲、空诵般若,只做形式上的事;口说空,心却不空,这是自欺欺人;[国王]能做主,而凡夫根本做不了主。

轩宇阅读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