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坛经讲记 第71集
六祖坛经讲记 第71集
自心归依净,一切尘劳爱欲境界,自性皆不染着,名众中尊。
【自心归依净,】〔净〕指的是出家人。出家人跟清净有什么关系?今天有很多人看不起出家人,因为他们认为这个出家人没有修,其实连在家人没有修你也会看不起他。问题是出家人虽然没有修,但是他有值得你尊敬的地方。他敢出家,你敢吗?再来,到底这个出家人有没有修?我常常跟有些出家人开玩笑:「我们没有修不要紧,我们就坐下来不说话,这样人家就感觉我们很有修。说下去就破功了。」我们就掉入这个陷阱,这虽然是开玩笑,但也是事实。因为当你看到一个出家人,光是看到他的外表就会影响到你,因为我们就是见相着相。看到一个出家人我们就想:「奇怪,他为什么会这个样子?9释迦牟尼佛之所以要出家,也是看到一个出家人,他想:「这是什么人?他为什么要出家呢?原来是为了寻找真理,想要解决所有的痛苦,这种人就叫出家人。」所以释迦牟尼佛自己才出家。一个出家人就会让人家觉得好清净,离开一切尘垢的,所以叫〔归依净〕。三归依中,无论是正觉还是净,我们今天学习 ,就是要自净其意,让自己内心清净,一个清净的心才能够叫平常心。但是大家却没有办法明白什么叫平常心,或什么时候才能够悟到平常心。
【一切尘劳爱欲境界,】就是〔一切〕的境界,〔境界〕本身并没有好与坏,我们的内心才会产生好与坏。爱的相对就是恨,爱的潜意识就是执取,相反地就是想要去舍弃,我们对一切的境界都是这个样子,这叫染。「我很喜欢这个」叫染,「我很讨厌这个」也叫染。因为「喜欢」,你的境离开了清净,「讨厌」也一样,离开清净就叫染,染的意思就是说你已经执着了。我们不是喜欢就是讨厌,喜欢是染,讨厌也是染,难怪永远当众生当凡夫。如何才能够不取不舍呢?这样才能够达到自性皆不染着。
【自性皆不染着,】净而〔不染〕。学佛法最重要的课题,就是要破执着,这也是你要思维下功夫的地方。破不了执着,佛法就白学了,执着就是你的玻今天为什么要修行,去学各种的方法?比如说你要闻思修,要戒定慧,或是要止观双运、定慧定持,无论学什么法门,就是要破执着。我跟各位讲一个最简单的概念,就是你们一天到晚在讲,但是永远都不懂的「随缘」。人家问我怎么修行,我每次回答的方式都不一样,有时候说我修行的方式就是常见己过,有时候说我修行的方式就是观照自己的心,有时候讲我不会修行,有时候说我修行的方式就是随缘。你若了知随缘,必能破你的执着。我们今天都不随缘,都叫做逃避、随便,不然就是攀缘。很多人怎么解释随缘?同学说:「请问师父,打电话叫攀缘还是随缘?」请问,躲在家里是随缘还是攀缘?以你学佛法的知识,你应该懂得什么叫随缘。应该怎么做就怎么做,这叫随缘;不该那样做而去做,这叫攀缘。而不是说:「我以前打电话都攀缘,师父说要随缘,所以现在家里的电话都停掉。」这叫傻啦!难怪没有学佛的会笑我们。我为什么会这样跟你讲来破执着呢?执着就是不会变化的人,执着就是不懂无常的人。既然会变化,它又是无常的,岂有执着的道理?!你怎么练一习一 不执着?你现在应该随缘生活。「我时时刻刻练一习一 不执着,我不执着的状态就叫做随缘。」不然,你的随缘是有问题的,你讲的道理不可以成立。你可以思维一个问题,比如说:「我执着我的女儿。」「我执着我的先生。」你知道你的脑袋怎么想吗?你怎么观你的老公?「老公以前英俊潇洒,现在发苍苍齿牙动遥」你坐在那里观「我对你不执着了。」你们不用笑,很多人坐在那边打坐各怀鬼胎,不知道在想什么。有的人坐在那边,脑袋就幻想一个场景,好像自己拍电一影 ,当导演,然后看它怎么样。你们真的不用笑,有很多人是这样观的。我所讲的观察是二十四小时都可以观的,应该怎么观呢?请问,无常是晚上还是白天?随时。那么随时是每一小时、每一刻还是每一秒?每一秒。你现在扪心自问,你可以每一秒都观无常吗?不可以。你只是嘴巴上这样讲,事实上你并没有这么做。既然每一秒都是无常,所以每一秒都是变化,既然每一秒都是变化,代表每一秒的因缘都不一样,既然每一秒的因缘都不一样,那我们如何来面对每一秒不一样的因缘呢?就只有一个答案—随缘,随着因缘条件改变而变化。你的脑袋何必有过去的经验法则呢?何必抓着预设立场过人生呢?或掉入一种对未来的期待或猜测呢?你不觉得多此一举吗?明明跟你说每一秒钟都在变,你自己却这样想,而且都设定好了。这样一分析起来,我们在做什么?你所读的佛法跟你的脑袋是完全抵触的。我讲的就是你现在虽然在读佛经,但是你的想法潜意识是这样的,这是真实的。
不是我要叫你放弃你的经验,不是叫你不要有任何希望,我不讲那些名词,我只告诉你有没有看清楚真相,真相就是每一秒都在变化,你的脑袋干嘛定格呢?定在那里,然后想要怎么样,预期发生什么事情,这根本就自欺欺人嘛!那你又为什么有这种状态呢?譬如下课之后,你跟我聊天,请问,你跟别人聊天,要不要准备功课?聊天就是说「你要跟我说什么,我就跟你说什么。」这种人叫修行人,很简单。这并不代表你的二十四小时可以是这种状态,但是事实上就应该是这种状态,所以禅宗讲「物来则应,物去不留。」完全不需要预设什么立常为什么?预设任何立场都是妄想执着。因为你不知道因缘怎么变,没有人知道,因为是无常。这才是你学的「诸行无常」。你到底会不会用?没有错,就是这个样子。那既然是这个样子,你为什么一直想你下一秒钟会发生什么事情?我们为什么会恐惧?我们常常会对未来无知而产生恐惧,我们很怕老了怎么样,害怕活到几岁,害怕到时候生病,我们的潜意识就是这种状态,执着常,真的很苦。这种人叫攀缘,叫背道而驰,叫违背真理,违背真理必然就会痛苦。如果有人问你:「我都没有做什么亏心事,我的生活也过得很好,但是我不快乐。」你就跟他讲:「因为你违背了真理,所以你不快乐。」如果他问你:「真理是什么?」你就跟他讲:「随缘。」他一定听不懂。
随缘,讲得更清楚一点,分分秒秒,主观客观,各种的因素条件,无论是物质界的精神界的,或是你心灵的层次都不一样,而且你时时刻刻遇到的人事时地物都不一样,所以它是变化无常的。你应该用什么心来应对呢?「无心是道」,我不需要用任何心,我内在不需要有任何的概念。这句话跟放空是不一样的,放空是你脑袋有个空。我的内在没有任何概念,就是我的内心如同虚空。你看镜子就最清楚,镜子空无一物,才能够清清楚楚看到所有的一切,这才是般若经典中最难学到的「般若无知」,无知的意思就是他完全没有任何的成见,没有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一般人只知道《金刚经》的四相,却不明白四见。谁没有成见?有成见的必然是凡夫,因为你抓着那个概念不放,这样就是常。你什么时候悟到无常?没有。既然是无常,请你不要抓任何的概念,连真理也不要抓,不需要抓。
我再讲得更彻底,什么叫正见?所谓正见就是心中不存一见。你的脑袋有时候转不过来,为什么心中不存一见叫正见?就才叫做「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嘛,你有一见就是有一物,有一物就是你生命的障碍,你怎么有智慧呢?你从今天回去可以做一个练一习一 ,大家练一习一 一个月看看状态怎么样,你不要练一习一 到下个月来说今天随缘不来了,随缘就是应该来上课你就要来。从今天开始,你应该怎么练一习一 ?一天二十四小时,你要时时刻刻都观察它是无常,请你生起这样的正见。只要你现在失去了正念,就叫做失念,失去了正念,因为你没有如是观无常,没有念念观无常。念念观无常,是你的内心世界,没有人知道。但是修行不是只有你自己知道就好,你真的懂,你一定会展现出来,展现出来就叫做般若智慧。
我们读了《六祖坛经》,六祖大师告诉你们要有般若智慧。你们一天到晚跟我讲:「我没有开悟,我就没有般若智慧。」各位,智慧有很多种层次,你现在懂了,懂多少,你就展现出来。如何展现出来?你随缘生活,这就叫般若智慧的展现,叫般若行。我知道无常,所以我才能够随缘生活。那随缘生活的状态是,他不会停留在过去心,所以他不会抓着过去的经验法则在看待人生;他不会活在未来心,也不会有任何的期待或推理推测;他也不会活在现在心,他知道现在念念都是变化的,所以他内在没有成见,没有包袱,没有预设立常早上起来,奇怪,今天闹钟怎么没有响?不要生气,没有响就没有响,不要拿起来把它摔在地上。起来就起来,不要起来之后,不小心撞到就很气,无常啊,撞到就撞到!起来刷牙,用牙刷太大力碰到了牙龈,无常。出去拿早报,今天的报纸送到了隔壁,不要生气。肚子饿喝羊奶,羊奶打开,里面有一只蚂蚁…。我所讲的就是,一天二十四小时都会一直变,你做任何事情不要预设任何立常我从小事一直谈到大事。今天起来看到孩子,说:「早。」今天孩子脸色不好看,随缘。吃早餐前孩子说:「早」,过来跟你拥抱,那就随缘跟他抱一抱。这样讲你认为很简单,但并没有很简单,你的内心世界不是这种状态。你的内心世界是这样地设定:「我昨天那样做,今天也应该是这样过。」很多人有职业倦怠,因为他每天都做一样的事,每天都过同样的日子,觉得生活那么枯燥无聊,难怪你那朵莲花会枯萎,难怪你那一盏蜡烛还没有燃烧就溶化掉了,因为你没有用心生活。从今天开始注意观察,每天都是不一样。这时你会得到一个答案:「天哪!我误会我的人生每天都一样。自从我观察念念无常,能够随缘过日子,我才察觉原来每天都是崭新的一天。」人生那种的光和热展现出来,生命是不一样的。我不会活在一种担心害怕,也不会活在一种欲求跟期待。
什么叫活在当下?念念活在无常的人就是活在当下。你不觉得突然之间你内心的包袱全部散落一地?!太轻松了!你太兴奋也苦,太过悲伤也苦,所以你内在完全不要有那些预期的概念,只有随着因缘的变化而改变,这叫做智者。这个修行的方法简单,但是没有察觉,你不明白随缘修行,所有很多同学常常都是攀缘修行,他离开「当下」,找个修行的法门去修行。真正《坛经》所讲的道理,「无为法」所讲的道理是最简单最清楚的道理,偏偏很多人不能领悟那就没有办法了,我就教你其他的。你不要活在「我随着因缘的变化而面对」,这样智慧还不够。比如我不太讲话,我遇到坏人我不讲话,我遇到好人我也不讲话,遇到傻人我也不讲话,不管面对好人、坏人、傻人都不爱讲话,这样一定不对,这样智慧还生不起来。你要随着因缘的变化而改变,改变应对的方式,这是一种随缘的状态,那就是修行。
例如今天有时间做早课你就做早课,没有时间做早课,你就去做现在所发生的因缘所面对的那件事就好了,很单纯。今天腿盘不起来,不一定硬要把它扳起来。「哎呀,师父,我都爬不起来,不能用功呢9你就躺着用功。「啊,师父,我这个月很懈怠,因为我闪了腰。」你闪了腰,还可以用功,请问,心有没有闪了?我是叫你修心,不是叫你修腰啊!这样只有两个概念,一个叫无常,一个叫随缘,就是这样修。所以又绕回来三法印,你们不要小看它,这个懂你就懂了,只是讲深讲浅,只是换汤不换药,换个其他的模式,但是道理核心都是讲同样一件事情。所以,大家只要面对一切的境界,这个境界怎么变化,我就怎么变化的来面对它。这样就好了。因为你知道它是变化的,你自然不会执着,所以每一件事情你都清清楚楚,做很多事,但每一件事情你都不执着。为什么?因为无一法可得,没有一物不变,何来执着?我连执着的心都不用起,因为连执着的心都是无常。如果你能够这样,那叫「众中尊」,因为你的心能够清净。
染就是执着,内在有一个意志层面,就是这个意志让你很容易执着。我们执着什么?面对一切的境界就执着。我们对境,执着的心就会生起,我们的意志层面这种执着的心相当地深。比如说,你要观察你的念头是无常的,一般人都知道,念头本来就像秒针,滴答滴答,念头就是这样过去的。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思想是无常的,主观是无常的,经验是无常的,思想、主观、经验,你的潜意识认为是常,理论是无常,但是你的潜意识认为它是常态,不然为什么说是你的主见?你为什么要一辈子抓着这个观念不放?观「念头无常」很简单,但观「思想无常」,你做得到吗?好像就不太容易下手。我们禅修只观念念无常,并没有观思想无常,我们还没有讲到这个部分,因为七天虽然不算短也不长。假设你能够去突破你的思想都是无常的,你的想法、主观意识都是无常的,当一个人能够达到这样的状态,才能够体悟到心如虚空。虚空本身不抓任何东西,但是虚空能生万法,能含藏一切万物,就像镜子本身没有任何东西,但是你只要来到镜子前面,镜子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样的意境用脑袋的人是不会懂的。因为我们的脑袋那个镜子已经有图像了,不是本来无一物的状态。
【名众中尊。】你先懂「邪、迷、染」这三个字,跟我们人格里面的「知、情、欲」是有关系的。到底是迷在哪里?什么是迷,什么是邪,什么是染,它是跟我们内心世界的某个部分相应,就好像跟佛法讲的贪瞋痴相应是一样的概念。以佛法的角度,这个迷就是属于贪,我们就是贪爱才会迷失;这个染含有瞋恨的意味,我们每次都被境界所困扰,所以才有瞋恨;这个邪就是愚痴,所以才没有正知正见。你懂了,你有办法做出来吗?每一个当下你是不是能够去领悟?有很多人学佛连人都做不好,这句话我也不否认,但请问,学佛的人连人都做不好,他是学完佛之后人做不好,还是学佛之前人就做不好?他还没有学佛之前就不会做人,结果他学佛之后,因为学错了,所以他依旧不会做人。当然我们要负责任,因为我们没有把人教好,就是因为这样的感触,所以我们南投班才要开《论语》的课,要从《论语》开始讲起。古时候的高僧大德很多人开悟,因为他们本来就做人做得很好,也就是说他们读圣贤书,所以他们一接触佛法之后,他们很容易开悟。现今开悟的人寥寥无几,为什么?大家的基础没有做好,本来就不会做人,马上跳过来学佛。一开始学佛就想学怎么修行,了不可得,一开始学佛就想学怎么坐禅,这样当然有问题。有同学问说「禅心学苑」一定是教人家坐禅的,晚上怎么没有开基础坐禅班?我说不用,不是一般人想进来坐禅就进来坐禅,你这样教他,有时候会害死他。而且,纵使你教得正确,他坐在那边想他自己的。假设他不认真学,最好,因为他没有问题。假设他回去乱学,那更有问题。人都做不好了,你会入禅定?连人做不好,你会开悟?了不可得。就是因为这样,才想开《论语》的课。
请问你们已经归依了吗?你参加佛教的仪式很多,但是你能够真正明白,或你真的能做到吗?你明白三归依的意思,我奉劝各位有机会就去归依,你一定不要觉得它是个形式。你今天读了《六祖坛经》,我不希望你心不甘情不愿去,我也不希望你是出于宗教信仰去,我希望你了解之后自己去归依,这样的归依才对你有意义。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