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国古典文学 > 佛经大全 > 六祖坛经

六祖坛经讲话 第四 定慧品 经文.注释

师示众云:“善知识!我此法门,以定慧*1为本,大众勿迷,言定慧别。定慧一体,不是二。定是慧体,慧是定用,即慧之时定在慧,即定之时慧在定。若识此义,即是定慧等学。诸学道人!莫言先定发慧,先慧发定各别,作此见者,法有二相。口说善语,心中不善,空有定慧,定慧不等;若心口俱善,内外一如,定慧即等。自悟修行,不在于诤;若诤先后,即同迷人。不断胜负,却增我法,不离四相*2。

善知识!定慧犹如何等?犹如灯光,有灯即光,无灯即闇。灯是光之体,光是灯之用,名虽有二,体本同一。此定慧法亦复如是。”

师示众云:“善知识!一行三昧*3者,于一切处行、注坐、卧,常行一直心是也。《净名经》云:‘直心是道场,直心是净土。’莫心行谄曲,口但说直,口说一行三昧,不行直心。但行直心,于一切法勿有执着。迷人着法相,执一行三昧,直言常坐不动,妄心不起,即是一行三昧。作此解者,即同无情,却是障道因缘。

善知识!道须通流,何以却滞?心不住法,道即通流;心若住法,名为自缚。若言常坐不动是,只如舍利弗宴坐*4林中却被维摩诘*5诃。善知识!又有人教坐,看心观静,不动不起,从此置功。迷人不会,便执成颠,如此者众,如是相教,故知大错。”

师示众云:“善知识!本来正教无有顿渐*6,人性自有利钝*7。迷人渐修,悟人顿契。自识本心,自见本性,即无差别,所以立顿渐之假名。

善知识!我此法门,从上以来,先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无相者,于相而离相;无念者,于念而无念;无住者,人之本性。于世间善恶好丑,乃至冤之与亲,言语触刺欺争之时,并将为空。不思酬害。念念之中,不思前境。若前念、今念、后念,念念相续不断,名为系缚*8;于诸法上念念不住,即无缚也。此是以无住为本。

善知识!外离一切相,名为无相。能离于相,则法体清净,此是以无相为体。

善知识!于诸境上心不染,曰无念。于自念上,常离诸境,不于境上生心。若只百物不思,念尽除却,一念绝即死,别处受生,是为大错。学道者思之!若不识法意,自错犹可,更误他人,自迷不见,又谤佛经,所以立无念为宗。

善知识!云何立无念为宗?只缘口说见性迷人,于境上有念,念上便起邪见,一切尘劳妄想从此而生。自性本无一法可得,若有所得,妄说祸福,即是尘劳邪见,故此法门立无念为宗。

善知识!无者,无何事?念者,念何物?无者,无二相,无诸尘劳之心;念者,念真如本性。真如即是念之体,念即是真如之用。真如自性起念,非眼耳鼻舌能念。真如有性,所以起念;真如若无,眼耳色声当时即坏。

善知识!真如自性起念,六根虽有见闻觉知,不染万境,而真性常自在。故经云:‘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

注释

*1定慧:

定,止息散乱心,使归于静寂的禅定力,称为定力。也就是不论遭遇任何境地,均能如如不动的禅定力。慧,即修一习一 八正道、诸波罗蜜等,而显现的真实智能。

*2四相:

指《金刚经》所说,众生对个体身心所错执的四种相。又作四见、我人四相、识境四相。即:我相,众生于五蕴法中,妄计我、我所为实有;人相,众生于五蕴法中,妄计我生于人道为人,而异于其余诸道;众生相,众生于五蕴法中,妄计我依色、受、想、行、识五蕴和合而生;寿者相,众生于五蕴法中,妄计我受一期(从生至死)的寿命,长短不一,因人而异。

*3一行三昧:

指心专注于一行而修一习一 的正定。又作真如三昧、一相三昧、一相庄严三摩地。一行三昧又分为二,即:理之一行三昧,乃定心观法界平等一相的三昧;事之一行三昧,即一心念佛的念佛三昧。

*4宴坐:

又作燕坐。安身正坐的意思。

*5维摩诘:

又作无垢称、净名。佛陀的在家弟子。为中印度毗舍离城的长者。虽在俗尘,然精通大乘佛教教义。据《维摩经》记载,他曾方便示病,为探病的比丘、菩萨说大乘法义。

*6顿渐:

不依次第,快速到达觉悟的教法,称为顿教;依顺序渐进,经长时间修行而觉悟者,称为渐教。

*7利钝:

受教修道的素质速疾而生妙解,称为利根。根机迟钝者,称为钝根,又作下根。在佛道修证上,根机的利、钝,影响其进趣的迟速与证果的胜劣。

*8系缚:

烦恼的异名。指众生的身心为烦恼、妄想或外界事物所束缚而失去自一由 ,长时流转于生死之中。

轩宇阅读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