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国古典文学 > 佛经大全 > 印光大师文钞

印光大师文钞(十二)(15)

问,弟子研究佛学,自阅楞严圆觉起信等诸大乘经论后,颇知天地万物,及一切净秽刹土,皆依一真幻现,对于心净感净土,心浊感浊土等义,颇能谛信确切。故虽阅宗乘语录,不但于净土不至生疑,且适足以坚其信愿,此后似不至为禅净性相遮扬之语所惑。惟对于经论所说,佛界不增不减,众生界亦不增不减之语,时起疑情。盖就性体而论,诸佛众生,体本相即,诚无差别增减可言。至发为众生界,虽属纭纭众多,然就幻形而观,似不无数可言,既有数量,则诸佛应世,均度若干众生成佛。佛性譬海水,众生譬波泡,泡破归海,言水无增减则可,而此泡相显有数量,又何说无增减。或谓无增减者,为因一泡已平,一泡又起故尔。如此则诸佛发愿度生,似为徒劳,且于众生成佛不至再迷之理,亦为有违。若谓泡破不复起,而此性海众生,泡虽多,则一佛已度无量数,况后复有多佛应世,则所有众生,不但日见减少,且终有度尽之一日,果尔又不第与经论无增减之言相违,而于众生界最初究从何起之旨,(经云无明无始、若众生界有终、则无明即有始矣、)亦透不过去。此又圆觉金刚藏菩萨曾有请问,佛答对佛界则引矿已成金,不重为矿为喻,以明佛不再迷之理。至对众生本起无明,则云以轮回心生轮回见,意谓非亲证圆觉,不能测度,此事并可如是分别,非为正问,而起信义记亦引鸟飞虚空之喻,以显众生无量,故不可说有增减,究亦难使人决然无疑。(众生显有头数、何云无量、如真无量、除非一众生能化多众生,果此亦可免佛界不再起众生界之疑、然一众生一灵识、此理又说不过去矣、)然此义深远,佛尚因众生迷故,难以畅说,即说而众生不知如故。弟子何人,何敢以凡夫知见,测度此事。惟敝处学佛士绅,以弟子学佛比伊辈颇早,意谓能解此理,多有质问者,弟子当虽援引经论以答,伊辈总不满意,且疑佛学说理,亦有不圆而堕信心者,故特录此一段,思求我师指示此理,可否另用譬喻,略为阐明。一免弟子再起此惑,二令有以酬答彼等质问也,则幸甚。

答,佛界众生界,两俱不增不减,此是据理而论。汝何得据幻迹而论。不观金刚经度尽一切众生,不见一众生得灭度者。若以迹论,佛语便成矛盾。若知直显理体,则如示醉人迷人,谓屋转方移者,谓屋本不转,方本不移也。又何得以醉人之屋转,迷人之方移为是。而以不醉不迷者所言为非乎。如汝所说,俱属戏论。彼醉人迷人未悟之先,断不能死心信其不转不移,以亲见故。及至一悟,方知是妄非真。汝将以彼为准乎,抑以此为准乎。了此则何须辨论。汝作海波泡说,皆在迹上执著。以佛欲人知自己全体是佛,由迷而有众生之相。即此众生之相,全体属妄。屋转方移,汝执著于转移。可谓舍本逐末,将见常转常移而不息矣。佛为出矿之金,众生佛性,为在矿之金。在矿之金,绝未成金。不过明人知其有金,而始加烹炼令出,以得受用耳。佛恐众生不肯承当,故注重于发明本体。以既知本体,断不肯自轻而不修耳。若知从体上论,则无须疑。若舍体言迹,且请阁下另求大通家为之论判。光之庸僧,无此智慧辩才也。

批念佛居士书

(顶格写者、均系印公批答之语、其低一格写者、则为永嘉念佛居士之原书、)

奉读慈谕,极谆切,极方便,数载泣歧,一朝知正。今后当一心念佛,普为众生回向净土。其余期图,若俗若真,皆已放下,唯此一著,确可安身立命,自利利他,上慰悲愿,而报鸿恩。乞赐加被,常行一精一进。兹拟来月或八月再事禁语,默持观音圣号,日期长短,随力随缘。所有关中礼念仪式,及诸疑问,谨陈于后,即请诲迪,祗遵为感。心常存于修持,关与不关,皆无甚紧要。然须圆通,不可死执,或致心有不安,反为无益。观音慈悲广大,决定有感即应。但不可过于急躁求应。譬如种谷,今日下种,今日即望收谷,便成痴人。而菩萨固有一举念,即蒙加被者。但不可作此种崖板观念期望,则有大益矣。入关第一天

早起念十气佛,盥漱毕,礼十方常住三宝,各一拜,本师释迦牟尼佛三拜,西方教主四十八拜,净土经论三拜,观音三十二拜,势至海众各三拜,地藏莲宗诸祖(现在师僧)各一拜,念供养咒廿一遍,念莲大师西方愿文一遍,念观音赞一遍,继续专念圣号,于其中间,除眠食外,兼于近午过午,近晚正晚,礼观音三十二拜。仪节以简为妙。以后各天

早起念十气佛,盥漱毕,礼观音三十二拜,继续专念圣号,于其中间,除眠食外,兼于近午过午,近晚正晚,礼观音三十二拜,如第一天。完满一天

早起及近晚各仪如前,正晚圣号念毕,念西方愿文一遍,礼西方教主四十八拜,观音三十二拜,势至海众各三拜。

又莲大师愿文中,专念阿弥陀佛万德洪名句,自应妀为专念观世音菩萨万德洪名,余句尚须妀易否。宜酌量。

愿文中首段,今于佛前翘勤五体,念至此句时,祗须一礼便起,或须伏至以下某句才起。久伏或致伤气。不可不知。

通行观音赞云,观音大士,悉号圆通,十二大愿誓弘深,十二大愿四字,恐系误引药师如来因缘,应改何语。

十二大愿无出处。改为慈悲誓愿最弘深。亦可。

临卧如不成寐,祗管忆念圣号,以治之,抑须暂停圣号,静心以治之。静心念圣号。

欲念起时,须作已死想,抑作将死想,关中尚有应须注意之事,统祈指示。

事岂能尽指出,唯志诚恭敬,不急躁求灵应。但取心与圣号相应。不求感通,自获感通。否则或至著魔。

平日屡梦,在屋内飞行念佛,惟被椽瓦盖住,不能冲升,又一日在某寺见一帧水墨画观音像,身眼巨大,至今尚觉怖畏,以上二缘,未知是何罪障。

此梦系好境界。但尚未至业力大消,故仍有碍。见像怖畏,亦无碍。然不得常存念在心。

又恩师尝谓行人所见之境,有一分不可说一分一,亦不可说九釐九,过说亦罪过,少说亦不可。又谓此种境界,向知识说,为证明邪正是非,则无过,若不为证明,唯欲自炫亦有过。若向一切人说,则有过,除求知识证明外,俱说不得云云,然则行人见有境界,或因心想不周,或因文字疏拙,以致少说多说,亦有妨碍否。弟子曾蒙恩师三次示梦,当向某友等宣说,虽非欲自炫,亦非为证明,实为令其启信,不知仍属有过否。

梦境尚无大关系。禅定中之境,切须慎重。修行人每每犯未得为得之病。

居家处世,见人有不如法,既无威德,足资制服,又不善劝谕,使令感悟,祗好忍耐随任,忆念观音,以祈慈佑得乎,并恳开示幸甚。

诚之所至,金石为开。即彼不得益,自己却得大益。修持偈

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戒杀护生吃素念佛回向往生 极乐世界以此自行复以化他是名佛子所应行者若能如是功德无量

复蔡吉堂居士书

光四月二十六日,由扬州回申,见所寄桂圆及香,谢谢。观音大士颂稿,虽寄来,尚须详校,方可付排。恐今年不能出书。慈幼院随缘以办,能多亦好,少亦无碍。即不能助,空册寄回,亦无所碍。光于一切事皆任缘,断不以多少有无,起分别计度心也。真达师令附笔问好。尤惜一陰一居士,尚未动身,不久当南去。所住地址尚未定,待彼为光开出时,当为寄来。当此天灾人祸,相继降作,宜发诚心念佛,以祈覆庇,庶不负此好时光。否则如入大海,既无导师,又无指南。欲不沈溺,何可得乎。

复葛启文居士书

大家宿业,感此恶果。汝在护国寺能诵经礼忏,实为大幸。此时除念佛念观世音求加被外,别无良法。且莫妄想得好事,果能志诚恳切诵经礼忏,自己也得莫大利益。若只图了事,则欲佛菩萨加被,便难如登天矣。除志诚念佛念观音,及志诚恳切诵经礼忏外,别无第二方法。祈慧察。

致心净和尚书

今日有从如皋来,代崔宗净之信,所说之钟,大小适宜与否。如其适宜当向党部买。尚有钟架,若非朽腐,亦当同买,以免另做。亦可即击,以察音声。大鼓若有人发心即已,否则令彼募造。然须合中,不宜太大。当示其尺寸大略,以便彼定做。钟鼓之费,均须彼自己出钱。不须法云寺补助。当以此话说在前,庶不至或有难以应付之虞。

复李觐丹居士书

接手书,知阁下卫道之心,极其真切。而彼欲为千古第一高人之地狱种子,极可怜悯也。起信论之伪,非倡于梁任公。乃任公承欧一陽一竟无之魔说,而据为定论,以显己之博学,而能甄别真伪也。欧一陽一竟无乃大我慢魔种。借弘法之名,以求名求利。其以楞严起信为伪造者,乃欲迷无知无识之士大夫,以冀奉己为大法王也。其人借通相宗以傲慢古今。凡台贤诸古德所说,与彼魔见不合,则斥云放屁。而一般聪明人,以彼通相宗,群奉之以为善知识。相宗以二无我为主。彼唯怀一我见,绝无相宗无我气分。而魔媚之人,尚各相信,可哀也。未受戒,不应著坏色五条之缦衣。此衣五条,不分块。(五衣、五条、每条一长一短、)亦非海青,海青即大袖之袍子也。今日法门无人,任意妄为。故凡受五戒者,皆著五衣,乃违佛制。而僧俗悉各相安,亦可慨也。

复叶福备居士书

昨日当家师以汝书交光。光阅之,知强盗来抢汝物,一无所失。对房老太婆,抢一箱及诸衣物。此即三宝加被之明证。但当勉力念佛及念观世音圣号。何可妄生怖畏,欲移他处。你看那里是安乐处。幸此处淡薄,尚无大祸。若在富庵,恐更危险。苏州景德路合法纸店郭振声,民十九年陪彼本家一老头来归依。光为彼说,现在是一个患难世道,当至诚念佛并念观音圣号。即可逢凶化吉,遇难成祥。次年腊月去上海,上海战事起,不能回苏。至二十一年春还打仗,不能不回来。火车路断,坐小火轮,绕嘉回苏。来去常被强盗抢。振声怕抢,心中默念观音圣号。不久强盗来,一船人通抢个一精一光。振声大胖子,穿的皮袍子,在人众中,强盗并不问他。可知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决定能蒙菩萨加被,不致或有意外之祸。汝信光看过,放在桌子抽屉中。今欲复汝,遍寻无有。因思此系菩萨示汝一心念佛念菩萨防祸保身之兆。汝果至诚,强盗见汝,或看不见,或看见是别种东西,不至于汝有所损伤也。现在无论何人,都要念阿弥陀佛及念观世音菩萨为靠山。但一心常念,不必怖畏。祈慧察。

复康寄遥居士书

念佛会章程,甚好。但青年妇女,令彼安住家中念佛,勿来预会。以现在人情过坏,兼有兵士。恐或途中有不如法,则彼人及念佛会皆无光彩。此为避嫌远祸之要义。杨叔吉已于前月十三下山。现今天下纷乱,陕地更甚。何可无事,萌游行之心。岂非居安觅危乎。千万不可出外。即欲大家游观胜境,须太平无兵灾时方可耳。在家虽繁,不致别有他虑。当此乱时,身纵出外不逢殃祸,一日之中,心仍计虑家眷,岂能清净无事干心乎。希真之死,已属天罚。彼得一进步之信,便欲尽杀一切政界中人。所以未至京即病,至京便死。使此人不死,必致大乱。老天有眼,令彼先死。则不致凭空扰乱也。熊大冥得一极有善根之子。(未半岁、即知拉彼婆及父母令拜佛、若依之拜、则便欢喜、)以预北战,及胡憨之战,其子遂死。彼竟同狂痴,来信告苦。光乃直指天罚。若不妀行,其罚尚不止此。汝等既信奉佛法,当以佛心为心,则有益。若大冥希真,所谓枉为佛弟子矣。光目不佳,非常发疾。

复康寄遥居士书二

轩宇阅读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