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古典文学 > 佛经大全 > 宗镜录略讲

第05章 万象森森一眼明

上次讲到一切众生的本心本一性一,悟了道的,它的体与用。其中“菩萨修之称六度行,海慧变之为水,龙女献之为珠,天女散之为无著华,善友求之为如意宝”,每一句都有一段佛经上的典故,而每一个典故都与修法、修证的工夫有关,都代表了实际的修持。这些上次都提过,再提醒大家注意。

“缘觉悟之为十二缘起,声闻证之为四谛人空。”

缘起的种类繁多,十二缘起即是: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绿六人,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一爱一,一爱一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等,这些都是佛学专有名词。实际上,扩大范围来看缘起,儒家、道家的一些读书人,或西方哲学家,由此或多或少都有相当成就的境界。当他们悟了道,看透了人生,就是悟到了缘起,用佛学名词来说就是“缘起一性一空”。有许多人看到落花落叶,觉得人生空虚,悟到因缘空了,也就是缘起。

象前天看了一本古人的笔记,有一对修道的夫妇,太太快死了,告诉一起相处几十年的先生,她死后没人做饭给他吃,得自己烧饭;先生素来文学造诣高,太太又喜欢听音乐,要求先生作支曲唱首歌,她听了好死。夫妇两都很洒脱。先生写道:

二十年来我供伊,只缘彼此太痴迷。
忽然四大分离后,你是何人我是谁?

大家死了,将来变成什么谁也不知道,两人再见面时互不相识,也许在路上碰到还吵一架呢!后面还有很长一段,都作得很好,最后两句更值得欣赏:“孝顺歌中归孝顺,逍遥乐里自逍遥。”

我们死了,孝顺的儿女悲哭一场,象唱歌一样,哭完了,孝顺的儿女归孝顺,也替不了我们死;再拿些豆腐、肉来拜也吃不到。这对夫妇很高明,先生谱完了歌曲唱给太太听,太太听完哈哈一笑,再见,走了!

很妙!这是宋代真实的故事,陆放翁认识这对夫妇,特将这段故事记载下来流传后世。

象这样一类人生的故事,在中国文学中非常多,乃至西方文学也有。前两天报纸刊载一则消息:欧洲有一对老夫妻,儿女长大不在身边,两夫妻在一栋房子里住了廿年。老太太已经死了好几年,老先生用毯子把一尸一体裹起来,始终没把她当成死了,因此外面卖饭的总是送两份。后来老先生死在厨房也没人知道,等到臭了才被邻居发现。邻居并不晓得老太太死了,找了十天才在床底下找到干瘪的,变成木乃伊似的一尸一体。

这种情形就不是悟道,对人生执著至死不悟,硬是抓牢一个东西,其实没有,还把它当成真的。不知一切皆是因缘所生法。

讲这些故事,在说明缘起的道理。在佛学中有一个学理叫十二因缘,十二因缘是根据物现的法则、宇宙的法则、太一陽一月亮的法则、人生的法则、昼夜的法则而说的。十二个因缘同中国文化十二个时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戊、亥十二地支同一道理。把十二时辰与地支的关系演变成学理,一切皆是缘起。因缘所生法,因缘散了就完了。从因缘上突然悟道的,就叫缘觉境界,缘觉也叫独觉。无佛出世、无人指导,忽然在某种境界上悟到人生的道理,最后修行而证道,叫缘觉。

由济公传到红楼梦

我们都晓得中国人非常崇拜济公和尚,后世称济颠活佛,喝酒吃肉故意胡闹。他故意胡闹是在守戒,因为佛的戒律,得了道有了神通,如果要用神通,正面用犯戒,因此只能反面用。济颠即以装疯卖傻、装混蛋的姿态出现。他在豆浆店吃了好多年豆浆、油条、包子也不给钱,老板也不向他讨,感情很好,请他写首诗却怎么也不肯。有一次他高兴了,要老板拿笔来写了一首诗:

五月西湖凉似秋,枝荷花立暗香浮。
明年花落人何在?把酒问花花点头。

他已经晓得明年春天要告辞不来了,明年夏天再也看不到他了。

我们要注意,中国文学有很多诗词境界,都在说明缘觉的道理。由于因缘道理而悟道的人很多。譬如年纪大的朋友什么都看厌了,对任何事感到索然无味,这也是缘觉一部分的道理。知道人生没有意思,毕竟空,但就是悟不到“道”,证不到那个空的体。

“缘觉悟之”,悟到这个由用归体,由有返空的道理。例如我国著名的章回小说《红楼梦》,自始至终讲的是缘觉的道理。开始是一个和尚、一个道土出来唱人生毕竟空的歌;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所看到的诗词也是缘觉境界。这说明了一切因缘所造都是假的,最后由“用”归“体”,由“有”归“空”。缘觉悟到缘起,证了道,看到了道体空上的一面。

声闻呢?更小的小乘,证的道为四谛、人空。四谛就是苦、集、灭、道。人我空是罗汉境界,这是讲佛法的部分。在非佛法的部分呢?世界上各种各样的宗教。各种各样的修道方法,以佛法看,都有道,不过所见所证境界的范围大小而已,好比在密室戳破一个小一洞看天,不能说他所见不是天,不过没有看到全体而已。《百喻经》上有一个对事情没有看到整体的比喻:“众盲摸象”,这是笑人家见地智慧不高,拿到鸡一毛一当令箭,实际上,令箭上是插了一根鸡一毛一。虽然把象尾巴当成象,你不能说象尾巴不是象的一部分。

所以,以此观点看各种各样的人对道的了解,都得一点道,但不是全体。

“外道取之为邪见河”

外道有二种定义,一是站在宗教立场看其他信仰;一是心外求法。譬如佛教对一般不学佛、不信佛教的人称之为外道;站在天主教、基督教的立场来讲,也可以说不信其教的是外道,这是宗教一性一外道的定义,具有强烈的主观成见,不准确。比较准确的定义是以佛法的中心思想来看,一切心外求法的统统叫外道。这里讲的外道不是宗教一性一的,而是心外求法的外道。抓到了心外求法的观念就是邪见。不过邪见也是见,当然这个见是不正的。

“异生执之作生死海。”

佛法对生命的分类,有看得见、看不见、有形相、无形相等分成六道。同外道观念一样,以人为中心,不属于人的生命就叫异生,譬如禽一兽叫畜牲道,饿鬼叫鬼道;另外还有天道、阿修罗道、人道、地狱道等。生命从那里来?生命有一个总体的功能,这个就叫明心见一性一的“一性一”,也叫“道”。“异生执之作生死海”,在生死海里浮沉,就是因为执着了这个东西--生命一根本。

关于这一节,永明寿禅师作了个结论:

“论体则妙符至理,约事则深契正缘。”

“道体”是什么?站在本体立场来说,无所谓外道、内道的差别,都是“这个”变的,比方这个世界(与宇宙不同),我们所感受得到、看得到、听得见的一切万物,包括矿物、植物、动物、人等皆依土地而生长,出之于土地,生之于土地,还归于土地。最后花落了、人死了化成灰,变成泥巴。以这个来比喻世界上的一切,土地等于总体。又如中国五行八卦有一个固定不变的原则:所谓“四象五行皆籍土,九宫八卦不离丘”。金木水火土皆依土。我们现在只是拿这句话作比方,并非说土地就是本体,不要搞错。

一切万有,有一个生命的总体。我们再从土地这个总体的立场来看,对人一体生命有益的谷子、高丽参,是土地生的;那些毒一药也是土地生的。好的、坏的都靠土地而生长,土地并没有分别,让好的多长一点、坏的少长一些。它非常平等,因为好坏并没有绝对,毒一药有时可以救命,有些病还非吃毒一药不可,也就是俗话所说的“以毒攻毒”。

因此,以土地生长万物本身的立场看看无所谓好坏;好坏因为人、因为生命的作用而有差别。同样的,也可以用这个道理来说明宇宙万有本体的生命,这个总体我们叫它“道”。道的体也是如此,不管大乘菩萨、小乘罗汉、外道、内道,以本体立场言,就是“妙符至理”,都对,以分别现象来说也就是“众盲摸象,各执一端”。

“约事则深契正缘”。一切宗教家、哲学家,各种修道做工夫的,每个传道的人都说自己的道是正宗的道,别人的是外道。实际上你的对不对、我的对不对,很难讲呀!也是“众盲模象,各执一端。”

在永明寿禅师看来,各种修法所造就的境界,也都悟到了一点,但不是全体。悟到了全体就是佛境界。真正成佛了,如大虚空包含一切。善的、恶的、对的、错的,都在它包含之内。这是本体的道。

法界无界

[然虽标法界之总门,须辩一乘之别旨。种种一性一相之义,在大觉以圆通。重重即入之门,唯种智而妙达。]

“法界”二字很难解释。归纳人类的文化,中国人过去讲“天下”的观念是指整个世界;现在已经晓得这个观念也不算大。宇宙的观念比世界大,宇宙有时间、空间,虽然无边无际,总还有个范围。佛教《华严经》的境界,超越一切有形相的物质世界,及无形相的理念世界。这个境界无量无边,《华严经》给它一个名称叫“法界”。法界--包括了宇宙、天地、世界等观念在内。

最近有些年轻人把“法界”观念当作“本体”,以西方哲学本体论来解释法界,并不完全对,也可以说不大彻底,因为法界一词非常非常一抽一象,但这个一抽一象也包括了具体。

《华严经》法界的概念,简单说来包括了四种涵义:事法界、理法界、事理无碍法界、事事无碍法界。

一般文字排列习惯先排理法界;照先后秩序,应该先有事法界,因为事代表物理世界、有形相、无形相,乃至人等一切事实。理法界包括观念、概念、思想范围。有其事必有其理;有其理必有其事。其事无疑就是把理事融会贯通,没有障碍。

以“事无碍、理无碍、事理无碍、事事无碍”这四句解释《华严经》法界的观念,是扩大范围来解释。

但是这么一解释,反而画蛇添足,因为既有所界,就变得有范围。实际上,法界无量无边,非常空洞;空洞不是假的,包括极为广大。然而在思想表达上,又不得不以这四句来解释法界。

所以,以法界的道理来讲,说这本《宗镜录》所讲的道是总纲;以佛法修证的道理而言,就是《法华经》的一乘道。真正的佛法只有一乘道,拿文化思想作比喻,世界上的真理只有一个,没有第二个,所以叫“不二法门”。佛说他所讲的小乘、中乘、大乘不过是方便法门,事实上所有佛法修证只有一条路、一个目标、一个成果。好比教育层次,有幼稚园、小学、国中、高中、大学、硕士、博士等班的分别。将来一定还来个什么都不是,再创个新名词,因为现在学生程度慢慢向下拉了。教育虽有层次之不同,但是教育的总纲完全在教育你成一个人,一个人品的养成教育,这才是整个教育的目的。所以《法华经》说只有一乘道。但是,要成就佛境界,必须多方面的知识、多方面的修持。别说这个不容易,世界上、通的教育要完成造就一个人才,也不容易。也许几十年的教育下来,真正造就一个人才,已经是很了不起的成果,可见教育之难。同样的,佛的教育,千千万万人学佛,能够修道而成道,更是难矣!为什么难呢?见解问题。见地不到、智慧不够、理念不对。在座很多朋友非常发心打坐修道,拼命想在那里“坐”出一个佛来。我告诉他,从古到今(当然可能有我不知的,不过看也看了几十年),没有看到坐出一个佛来。坐固然很重要,如果贪恋打坐,出家跑到山里想坐出一个佛来,那不叫“成佛”,应该叫“成坐”,这是不合佛法道理的。佛者,觉也,一般出家、在家专门偏向修道个一性一的人,要特别反省注意这一点。

轩宇阅读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