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古典文学 > 佛经大全 > 宗镜录略讲

第16章 尽乾坤是个眼(2)

一般人从来没有搞清楚心的体和用的关系,因此违背了现量而丧失了自心之体。严格地讲,心物(一精一神世界与物质世界)都是一个唯心的现量而已,而一般人“违现量而失自心体”,自然“逐比非而妄认外尘”,跟着比量、非量在跑,把物质世界的一切当成真实。

“终日将心取心,以幻缘幻。”请问:“你那个清净境界怎么来的?”若说因为坐得好,那么清净是从腿来的?若说因为作功夫作得好,那么清净是从功夫来的?若说从心来,那么心是怎么清净的?照得出来吗?实际上,心的清净还不是心照出来的比量。清净并非外来,放下就是。怎么放下?你还来一个放下,已经不是了,早已起来了。

现在现量就清净了,不要加一点力量。不一定闭着眼睛才行,开眼闭眼是一样的。心本来清净的,被自己求个清净的心挠乱了。心物两个都是本体心的一个现量而已,还另外去找一个心,就是“将心取心”。每一种境界来,都是虚幻的,结果我们不肯认平凡,喜欢找稀奇古怪的,那就是“以幻缘幻”。

幻境多半由生理的一毛一病而来,有些是心理的幻想配合生理作用而来,非常复杂。我们打坐时,心理渐渐宁静下来,可是生理还在活动,气、血都在活动。身心两个一摩一擦,各种境界就出来了。每个人境界不同,因为每个人的一性一别、年龄、生理状况、健康状况与心理思想不同,反应也不同。可是一般人喜欢在幻境中去玩一弄自己,都是“以幻缘幻”。

似咬狗枯骨,自咽其津;如象鼻取水,还沐己身。必无前境而作对治。

“似咬狗枯骨,自咽其津”这句话,永明寿禅师骂得妙。实际上,“必无前境而作对治”。有些人发生了心理状况,这样、那样境界来,于是诸佛菩萨有八万四千法门来给众生对治。

众生无智,叫他放下,却放不下,一定要求个法,自己骗对了:“真灵!”有大智慧的人只好“黄叶止儿啼”,“将心取心,以幻缘幻”了。其实,人最烦恼痛苦的事,三天,最多一个礼拜就过去了,七天一个周期,经过时间的变化,自然变去了。不过,这里有个话头:是生理的还是心理的?

任何一种情感或烦恼,喜怒哀乐,经过一段时间自然变去了。俗话说:“孩子见到一娘一,无事哭三场”,不理他,他哭久就不哭了。又如碰到伤心痛苦的人,你不可劝他不要哭,就让他哭,哭过了,也就雨过天晴了,他哭不出来,那才叫人担心。为什么经过一段时间一定会变去呢?不只时间,空间亦然,所以到外头散散心,也就好了。那么究竟是空间变去了它,还是它变去空间,是个话头,值得研究。

同一理由,你的功夫出了某一个房间就不同了,在什么地方又有什么不同?道理何在?这些都是现代的话头,要好好参究。总之,心理的喜怒哀乐,外境的风云雷雨,“必无前境”,本来是空的,何需用方法去空它?

轩宇阅读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