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乱中的挽歌:满江红与减字木兰花
《射雕英雄传》里完颜洪烈初遇包惜弱的那双眼睛,命运就此改变。这就是江南吗?他见过了临安城里的烟柳画桥,吹过西湖边的暖风如酒,听过了酒宴席间的吴侬软语,可没有见过这样烟水朦胧的眼睛。当年金主完颜亮读过柳永的《望海潮》之后,对江南美景生出无限向往,立下“提师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的野心。那些穿着华丽官服的宋朝的官员们,满腹文采出口成章,却有着卑微的嘴脸,脑子里只想着如何保全自己那一点可怜的官位、家财,只要能让他们在歌舞酒宴中多享乐一刻,让他们干什么都行,可惜了这大好的河山。自从完颜洪烈看到了那双眼睛,他也立下了一个决心,他要让这双江南的眼睛一直闪烁在他的身边。有时候男人的动机就是这么简单,一念之间血流成河的事情不是没有,雄心霸业也可以源于一首诗词,一双明媚的眼睛。
可怜的惜弱,她要安稳的生活,要丈夫的呵护,要自己的孩子平安地长大,离乱中的女人能有什么选择。一个女人的软弱多情换个角度就被理解成无情无义,不忠不义,金大侠不忍她背骂名,让她死得那样惨烈,成全她最后的忠义。其实金大侠心里对她未尝没有怜惜,不是每个女人都可以像胡一刀的妻子那样刚烈,生命的隐忍委屈情不得已,人心的软弱退缩本来也是真实的一面,在国亡家破的时刻是不是每个人都要以身殉国,死而后已呢?
太液芙蓉,浑不似、旧时颜色。
曾记得、春风雨露,玉楼金阙。
名播兰簪妃后里,晕潮莲脸君王侧。
忽一声、颦鼓揭天来,繁华歇。
龙虎散,风云灭。千古恨,凭谁说。
对山河百二,泪盈襟血。
客馆夜惊尘土梦,宫车晓碾关山月。
问嫦娥、於我肯从容,同圆缺。
至元十三年,元兵攻入杭州,南宋灭亡。三千嫔妃被俘虏北上。途径北宋时的都城汴梁夷山驿站时,嫔妃中一个叫王清惠的昭仪在驿站墙壁上写下了这首《满江红》。如果不是这首词,我们再不会知道在弱智儿宋度宗的后宫中曾经有过这样一位才貌出众的嫔妃。大宋朝实际上的最后一个皇帝度宗赵基先天智障,可照样荒淫,朝政完全把持在流氓奸臣贾似道手中,不亡才怪。虽然我是一点都不喜欢王清惠词中的“名播兰簪妃后里,晕潮莲脸君王侧”这两句,想一想,一个兰心蕙质的女子费尽心思地去讨好一个弱智昏庸的男人,只因为他是皇帝,真是不堪。但是,我录下这首《满江红》是因为后来她这首词流传出去后引起的风波,她到底只是一个女子,不幸生在改朝换代的时候,她应该怎么做呢?
事情由文天祥而起。如果没有文天祥,王清惠的这首《满江红》也不会流传至今。文天祥兵败被俘北上途中,读到了王清惠的这首《满江红》,认为最后一句“问嫦娥、於我肯从容,同圆缺”立场不够明确,态度不鲜明,好像随遇而安,存了侥幸偷生的念头。于是他模仿王清惠的口吻,步其韵,作了两首和词,后来更有多人作和词。文天祥的一首这样说:
燕子楼中,又捱过、几番秋色。
相思处、青年如梦,乘銮仙阙。
肌玉暗消衣带缓,泪珠斜透花钿侧。
最无端,蕉影上窗纱,青灯歇。
曲池合,高台灭。人间事,何堪说。
向南阳阡上,满襟清血。
世态便如翻覆雨,妾身元是分明月。
笑乐昌,一段好风流,菱花缺。
文天祥在题序说,这首词用了北宋年间陈后山的故事,师傅曾南丰对陈后山特别赏识并有知遇之恩,苏东坡也曾想收陈后山到门下。曾南丰死后,陈后山写诗《妾薄命》表示自己对曾南丰无限忠诚,绝不会改从他师。文天祥用这个故事的意思,一是觉得王清惠应该学陈后山,不侍二主,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借王清惠的口吻表达他自己的决
九-九-藏-书-网心。民族英雄的气概和决心不由人不感动,他被关押在元军大牢中,连早已投降的宋旧主都来劝降,他只是痛哭,誓死不降。宋的国风看似弱不经风,可那些饱受忠勇仁义熏陶的儒生却如绵里藏针,挺身而出,坚持到最后。这个时候我们能说什么呢?他不是为了那个朝廷,为了那个皇帝,杀身成仁,舍身取义,只是为了自己心中的理想罢了。
其实,王清惠那最后一句也并不是贪恋荣华,在被押解入元大都后,她还负责抚养教导度宗留下的幼子,她该去为那个昏聩的皇帝殉葬吗?死是很容易的事,活着才不容易,而且她是清洁地活着。后来,她自请为女道士,就如同词里说的月中嫦娥一般,在寂寞清修中了却了余生。
我觉得王清惠已不易。宫中的一名叫汪元量的乐师堪称清惠的知己。还在旧宫中的时候,他们俩一个是皇帝的昭仪,一个是皇帝的乐师,从汪留下来的许多他和清惠的唱和之作看,他们有着超出常人的友谊。汪也是才子,亦有豪气,曾入狱看望文天祥,互相鼓励。在被元军押解北上的途中,汪元量一直默默陪伴在清惠的身边。后来他也有一首《满江红和王清惠》,我读来,倒觉有难言的情愫在里面,也许在浮华而寂寞的深宫中他们曾靠着互相唱和的诗文慰藉过相通的心灵,而如今除寂寞外,国破家亡的哀痛只让人万念俱灰:
天上人家,醉王母、蟠桃春色。
被午夜、漏声催箭,晓光侵阙。
花覆千官鸾阁外,香浮九鼎龙楼侧。
恨黑风、吹雨湿霓裳,歌声歇。
人去后,书应绝。肠断处,心难说。
更那堪杜宇,满山啼血。
事去空流东汴水,愁来不见西湖月。
有谁知、海上泣蝉娟,菱花缺。
似乎唐教坊曲中有《上江虹》的名目,流转而变为《满江红》,但唐五代并没有流传。填这个曲调最早的是柳永,咏渔人晚归,灯火映照江面,有羁旅行役的感伤。直到了岳飞的手里,才变飘逸潇洒的韵味而慷慨沉郁起来,而“满江红”三字那样地刺目,满腔的愤恨和难酬的壮志。
还是让我们把目光投向宋词中那些微弱的声音和淡淡的身影,听听英雄背后的咏唱吧。王清惠借着这首《满江红》留下了名字,而在宋词中你还能看到一些连名字都没有留下的女子,她们像开在路边寂寞的木兰花,点缀在宋词的华彩丽句之间,有不起眼的芳香。
在金、元无数次的南犯中,伴随着一次次屈辱的议和协议,大宋朝不知有多少纳岁供奉连同江南女子被掠北上。她们本是温婉倚门的少女,是绸缪鼓瑟的妇人,可踏上了背井离乡的道路,比之王清惠或是包惜弱,她们的命运更如狂风浪尖上的小舟,无从把握,惟有她们留在驿站墙壁或客舍间的词句,告诉我们曾经有过的芳魂和苦心。
有一个女子的经历酷似包惜弱,只是她终比惜弱刚烈许多,丈夫的名字叫徐君宝,所以我们只能把她称作徐君宝妻。南宋末被元兵所俘,送给一个王爷,因为生得美,王爷一直想强占,从被俘一路几千里,她始终用计与之周旋,后来终于还是投水而死。死前留下一首《满庭芳》,有“幸此身未北,犹客南州。破鉴徐郎何在,空惆怅、相见无由。从今后,梦魂千里,夜夜岳阳楼”的句子,也成千古绝唱。
朝云横度,辘辘车声如水去。
白草黄沙,月照孤村三两家。
飞鸿过也,百结愁肠无昼夜。
渐近燕山,回首乡关归路难。
靖康年间,阳武县令蒋兴祖带领全城的百姓和来犯的金兵对抗,有人劝他,小小的阳武县如何能挡千百金兵,不如弃城。蒋兴祖说:“我世受国恩,一死而已。”死守两天之后,蒋兴祖和妻子以及儿子都战死,城破。十五岁的小女儿被金人掠去。蒋家是江南读书人家,小姑娘从小长得秀美可爱,在父母教导下能诗善文,好助人为乐。乡里百姓没有不知道不喜欢她的,就像那个可爱的郭二小姐。只可惜她的父母虽有郭靖黄蓉死守襄阳城的忠烈,却没有射雕英雄的武功,蒋姑娘不能像郭二小姐,纵使国破家亡还可以仗剑天涯。她只是一个平凡的小姑娘,在北去的路上,她留下上面这首《减字木兰花》。此后她的命运如何谁也不知道。
淮山隐隐,千里云峰千里恨。
淮水悠悠,万顷烟波万顷愁。
山长水远, 遮断行人东望眼。
恨旧愁新,有泪无言对晚
九_九_藏_书_网春。
同样是《减字木兰花》,同样是一个不知道名字的女子在北去的途中所写。蒋家姑娘还有迹可寻,而这首词的作者人们只知道是一名“淮上女”。那是南宋嘉定年间,金兵南犯,掳大批良家妇女北归。词作得自然直白,可仇怨感情真切动人。她们不约而同地用这个曲调抒写去国离乡的悲苦。
《减字木兰花》是南宋非常受人喜爱的曲调,被称作“减兰”,词牌中的减字、偷声就是在原有词牌格式上减少字数,就像“摊破”是在原来的句式上增加字数一样,是随着音乐曲调的变化而引起的字句上的变化。木兰花就是玉兰花,唐诗中咏木兰花的句子不少,《木兰花》是唐教坊曲,五代韦庄、冯延巳就有词作,宋人还有把《木兰花》和《玉楼春》混用的,都是八句七言。后来这个词牌变化很多,历来增字减字加字的都不少,没有定式,把上下片两个起句的字数从七字减为四字成为《减字木兰花》后风行一时,从蒋姑娘到淮上女都可在路途中填写就可见它的流行,离乱有悲歌,被南来北往的行人四处传唱,不也是歌声中的历史。
木兰花开在清明前后,花先开而叶后发,颜色有雪白也有紫红,白的是白玉兰,紫的是紫玉兰,也就是辛荑花。不由得想起王维有一首《辛荑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说的就是开在深山里的紫玉兰。在宋词华彩与悲怆的交响中,王清惠、蒋兴祖的小女,淮上女,还有那个不肯侍敌自沉池中的徐君宝的妻子,从良家女,士人妻到宫中妃,她们的词句也像深谷中的玉兰花独自散发着幽香,没有人会经常把她们想起。客舍驿站墙上的字迹早已经不在了,但透过滚滚的烟尘还能看到她们的身影。离乱中的女人,犹自惦念着故乡家国,谁还来为她们唱一曲挽歌?
可怜的惜弱,她要安稳的生活,要丈夫的呵护,要自己的孩子平安地长大,离乱中的女人能有什么选择。一个女人的软弱多情换个角度就被理解成无情无义,不忠不义,金大侠不忍她背骂名,让她死得那样惨烈,成全她最后的忠义。其实金大侠心里对她未尝没有怜惜,不是每个女人都可以像胡一刀的妻子那样刚烈,生命的隐忍委屈情不得已,人心的软弱退缩本来也是真实的一面,在国亡家破的时刻是不是每个人都要以身殉国,死而后已呢?
太液芙蓉,浑不似、旧时颜色。
曾记得、春风雨露,玉楼金阙。
名播兰簪妃后里,晕潮莲脸君王侧。
忽一声、颦鼓揭天来,繁华歇。
龙虎散,风云灭。千古恨,凭谁说。
对山河百二,泪盈襟血。
客馆夜惊尘土梦,宫车晓碾关山月。
问嫦娥、於我肯从容,同圆缺。
至元十三年,元兵攻入杭州,南宋灭亡。三千嫔妃被俘虏北上。途径北宋时的都城汴梁夷山驿站时,嫔妃中一个叫王清惠的昭仪在驿站墙壁上写下了这首《满江红》。如果不是这首词,我们再不会知道在弱智儿宋度宗的后宫中曾经有过这样一位才貌出众的嫔妃。大宋朝实际上的最后一个皇帝度宗赵基先天智障,可照样荒淫,朝政完全把持在流氓奸臣贾似道手中,不亡才怪。虽然我是一点都不喜欢王清惠词中的“名播兰簪妃后里,晕潮莲脸君王侧”这两句,想一想,一个兰心蕙质的女子费尽心思地去讨好一个弱智昏庸的男人,只因为他是皇帝,真是不堪。但是,我录下这首《满江红》是因为后来她这首词流传出去后引起的风波,她到底只是一个女子,不幸生在改朝换代的时候,她应该怎么做呢?
事情由文天祥而起。如果没有文天祥,王清惠的这首《满江红》也不会流传至今。文天祥兵败被俘北上途中,读到了王清惠的这首《满江红》,认为最后一句“问嫦娥、於我肯从容,同圆缺”立场不够明确,态度不鲜明,好像随遇而安,存了侥幸偷生的念头。于是他模仿王清惠的口吻,步其韵,作了两首和词,后来更有多人作和词。文天祥的一首这样说:
燕子楼中,又捱过、几番秋色。
相思处、青年如梦,乘銮仙阙。
肌玉暗消衣带缓,泪珠斜透花钿侧。
最无端,蕉影上窗纱,青灯歇。
曲池合,高台灭。人间事,何堪说。
向南阳阡上,满襟清血。
世态便如翻覆雨,妾身元是分明月。
笑乐昌,一段好风流,菱花缺。
文天祥在题序说,这首词用了北宋年间陈后山的故事,师傅曾南丰对陈后山特别赏识并有知遇之恩,苏东坡也曾想收陈后山到门下。曾南丰死后,陈后山写诗《妾薄命》表示自己对曾南丰无限忠诚,绝不会改从他师。文天祥用这个故事的意思,一是觉得王清惠应该学陈后山,不侍二主,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借王清惠的口吻表达他自己的决
九-九-藏-书-网心。民族英雄的气概和决心不由人不感动,他被关押在元军大牢中,连早已投降的宋旧主都来劝降,他只是痛哭,誓死不降。宋的国风看似弱不经风,可那些饱受忠勇仁义熏陶的儒生却如绵里藏针,挺身而出,坚持到最后。这个时候我们能说什么呢?他不是为了那个朝廷,为了那个皇帝,杀身成仁,舍身取义,只是为了自己心中的理想罢了。
其实,王清惠那最后一句也并不是贪恋荣华,在被押解入元大都后,她还负责抚养教导度宗留下的幼子,她该去为那个昏聩的皇帝殉葬吗?死是很容易的事,活着才不容易,而且她是清洁地活着。后来,她自请为女道士,就如同词里说的月中嫦娥一般,在寂寞清修中了却了余生。
我觉得王清惠已不易。宫中的一名叫汪元量的乐师堪称清惠的知己。还在旧宫中的时候,他们俩一个是皇帝的昭仪,一个是皇帝的乐师,从汪留下来的许多他和清惠的唱和之作看,他们有着超出常人的友谊。汪也是才子,亦有豪气,曾入狱看望文天祥,互相鼓励。在被元军押解北上的途中,汪元量一直默默陪伴在清惠的身边。后来他也有一首《满江红和王清惠》,我读来,倒觉有难言的情愫在里面,也许在浮华而寂寞的深宫中他们曾靠着互相唱和的诗文慰藉过相通的心灵,而如今除寂寞外,国破家亡的哀痛只让人万念俱灰:
天上人家,醉王母、蟠桃春色。
被午夜、漏声催箭,晓光侵阙。
花覆千官鸾阁外,香浮九鼎龙楼侧。
恨黑风、吹雨湿霓裳,歌声歇。
人去后,书应绝。肠断处,心难说。
更那堪杜宇,满山啼血。
事去空流东汴水,愁来不见西湖月。
有谁知、海上泣蝉娟,菱花缺。
似乎唐教坊曲中有《上江虹》的名目,流转而变为《满江红》,但唐五代并没有流传。填这个曲调最早的是柳永,咏渔人晚归,灯火映照江面,有羁旅行役的感伤。直到了岳飞的手里,才变飘逸潇洒的韵味而慷慨沉郁起来,而“满江红”三字那样地刺目,满腔的愤恨和难酬的壮志。
还是让我们把目光投向宋词中那些微弱的声音和淡淡的身影,听听英雄背后的咏唱吧。王清惠借着这首《满江红》留下了名字,而在宋词中你还能看到一些连名字都没有留下的女子,她们像开在路边寂寞的木兰花,点缀在宋词的华彩丽句之间,有不起眼的芳香。
在金、元无数次的南犯中,伴随着一次次屈辱的议和协议,大宋朝不知有多少纳岁供奉连同江南女子被掠北上。她们本是温婉倚门的少女,是绸缪鼓瑟的妇人,可踏上了背井离乡的道路,比之王清惠或是包惜弱,她们的命运更如狂风浪尖上的小舟,无从把握,惟有她们留在驿站墙壁或客舍间的词句,告诉我们曾经有过的芳魂和苦心。
有一个女子的经历酷似包惜弱,只是她终比惜弱刚烈许多,丈夫的名字叫徐君宝,所以我们只能把她称作徐君宝妻。南宋末被元兵所俘,送给一个王爷,因为生得美,王爷一直想强占,从被俘一路几千里,她始终用计与之周旋,后来终于还是投水而死。死前留下一首《满庭芳》,有“幸此身未北,犹客南州。破鉴徐郎何在,空惆怅、相见无由。从今后,梦魂千里,夜夜岳阳楼”的句子,也成千古绝唱。
朝云横度,辘辘车声如水去。
白草黄沙,月照孤村三两家。
飞鸿过也,百结愁肠无昼夜。
渐近燕山,回首乡关归路难。
靖康年间,阳武县令蒋兴祖带领全城的百姓和来犯的金兵对抗,有人劝他,小小的阳武县如何能挡千百金兵,不如弃城。蒋兴祖说:“我世受国恩,一死而已。”死守两天之后,蒋兴祖和妻子以及儿子都战死,城破。十五岁的小女儿被金人掠去。蒋家是江南读书人家,小姑娘从小长得秀美可爱,在父母教导下能诗善文,好助人为乐。乡里百姓没有不知道不喜欢她的,就像那个可爱的郭二小姐。只可惜她的父母虽有郭靖黄蓉死守襄阳城的忠烈,却没有射雕英雄的武功,蒋姑娘不能像郭二小姐,纵使国破家亡还可以仗剑天涯。她只是一个平凡的小姑娘,在北去的路上,她留下上面这首《减字木兰花》。此后她的命运如何谁也不知道。
淮山隐隐,千里云峰千里恨。
淮水悠悠,万顷烟波万顷愁。
山长水远, 遮断行人东望眼。
恨旧愁新,有泪无言对晚
九_九_藏_书_网春。
同样是《减字木兰花》,同样是一个不知道名字的女子在北去的途中所写。蒋家姑娘还有迹可寻,而这首词的作者人们只知道是一名“淮上女”。那是南宋嘉定年间,金兵南犯,掳大批良家妇女北归。词作得自然直白,可仇怨感情真切动人。她们不约而同地用这个曲调抒写去国离乡的悲苦。
《减字木兰花》是南宋非常受人喜爱的曲调,被称作“减兰”,词牌中的减字、偷声就是在原有词牌格式上减少字数,就像“摊破”是在原来的句式上增加字数一样,是随着音乐曲调的变化而引起的字句上的变化。木兰花就是玉兰花,唐诗中咏木兰花的句子不少,《木兰花》是唐教坊曲,五代韦庄、冯延巳就有词作,宋人还有把《木兰花》和《玉楼春》混用的,都是八句七言。后来这个词牌变化很多,历来增字减字加字的都不少,没有定式,把上下片两个起句的字数从七字减为四字成为《减字木兰花》后风行一时,从蒋姑娘到淮上女都可在路途中填写就可见它的流行,离乱有悲歌,被南来北往的行人四处传唱,不也是歌声中的历史。
木兰花开在清明前后,花先开而叶后发,颜色有雪白也有紫红,白的是白玉兰,紫的是紫玉兰,也就是辛荑花。不由得想起王维有一首《辛荑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说的就是开在深山里的紫玉兰。在宋词华彩与悲怆的交响中,王清惠、蒋兴祖的小女,淮上女,还有那个不肯侍敌自沉池中的徐君宝的妻子,从良家女,士人妻到宫中妃,她们的词句也像深谷中的玉兰花独自散发着幽香,没有人会经常把她们想起。客舍驿站墙上的字迹早已经不在了,但透过滚滚的烟尘还能看到她们的身影。离乱中的女人,犹自惦念着故乡家国,谁还来为她们唱一曲挽歌?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