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国古典文学 > 古文观止

读后感一封墙外青年的家书

古文观止》里的这一篇,较少有人提及。对于李陵其人,也是鲜有人知。但是与他相关的著名历史公案,却因为司马迁的史笔传扬千古。司马迁正是为李陵仗义上书而受腐刑的。他把因此而来的满腔忿恨化成曲笔,婉转地刺向了当时的统治者。

另一位男主角的名声可就大多了。他就是古曲《苏武牧羊》中的主人公。关于这李陵与苏武的各自故事,简而言之,一个是被敌国扣留却宁死不降最终得释的正气楷模;另一位,可就是有争议的人物了,他兵败被俘后投降,并娶妻进爵,在祖国人民心中成了不折不扣的叛徒。

这封信就是苏武得归故书后劝李陵回国时,李陵的回复。

首先,李陵陈述了自己不能回国的原因。汉朝开国之后对功臣的态度,虽不是各朝代中最苛薄的,,却也称不上仁慈,更何况对他这样一个叛臣。李陵投降之时,朝廷把他的老母妻子全都杀死。他回国之后,难道会有什么好下场么?

再者,苏武本人算是荣归故里,但也只得到安慰性的薄赏,与他十九年的坚持根本不能对等。李陵这种戴罪之人,可能下场更残。

所以,李陵宁可“生以不成名,死则葬蛮夷中”,也不愿回归故国,实在出于无奈。

历史上对二人的评说早有定论。苏武早已被竖为楷模,连文天祥的《正气歌》都把他作为正气的化身。而李陵一直反面教材,为人所不齿。李陵的行为,在政治上是错误的,在道义上却是无可厚非。

多少有志青年努力翻墙出去,想看看外面的世界,却对墙内的事实视而不见;而身在墙外的人,他们知道症结所在,却只能可怜地束手而立,报国无门。这个墙内墙外的故事,历史上不断重演,在汉唐时可能是一道长城,后来成了意识形态,这个无形的墙,比那些垒垒砖块更难翻越。

“嗟乎!子卿!夫复何言!相去万里,人绝路殊。生为别世之人,死为异域之鬼,长与足下生死辞矣!幸谢故人,勉事圣君。”

读到这一处,不免感慨。最后一句的圣君,也只是种无力的讽刺吧。

轩宇阅读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