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国古典文学 > 容斋随笔

容斋三笔·卷十一

汉文帝不用兵

【原文】

《史记·律书》云:“高祖厌苦军事,偃武①休息。孝文即位,将军陈武等议曰:‘南越、朝鲜、拥兵阻扼②,选蠕观望③。宜及士民乐用④,征讨逆 ,以一封疆⑤。’孝文曰:‘朕能任衣冠,念不到此。会吕氏之乱,误居正位,常战战栗栗,恐事之不终。且兵凶器,虽克所愿,动亦耗病,谓百姓远方何?今匈内侵,边吏无功,边民父子荷兵⑥日久,朕常为动心伤痛,无日忘之。愿且坚边设侯,结和通使,休宁北陲⑦,为功多矣。且无议军。’故百姓无内外之徭,得息肩于田亩⑧,天下富盛,粟至十余钱。”予谓孝文之仁德如此,与武帝黩武穷兵,为霄壤不侔⑨矣。然班史略不及此事。《资治通鉴》亦不编入,使其事不甚暴白,惜哉!

【注释】

①偃武:停止战斗。

②拥兵阻扼:派重兵扼守险要的地势。

③选蠕观望:选择时机观望。

④宜及士民乐用:应当调动兵马。

⑤以一封疆:以平定边疆。

⑥荷兵:征战。

⑦休宁北陲:使北方边境安宁。

⑧得息肩于田亩:得以休养生息,积极农耕。

⑨为霄壤不侔:是天壤之别。侔,相比。

【译文】

《史记·律书》中说:“汉高祖厌恶打仗,停止战斗休息。孝文帝即位后,将军陈武等人提议说:‘南越、朝鲜,拥重兵把守险地,选择时机观望。应当调动兵马,征讨叛贼,以平安边疆。’孝文帝说:‘朕能胜任皇上的衣冠,但想不到这一点。碰到吕氏之乱,误坐皇位,经常战战栗栗,恐怕大事没有结果。况且动用兵器,虽能克敌如愿,但打仗也会损伤自身,想到百姓的长远利益该如何。如今匈侵入内地,守边的官吏无功,边疆的百姓打仗已久,朕常常为他们感到伤心不安,没有一天能忘记。我希望一边巩固边防,一边派使节讲和,使北方边境安宁,这才是大的功德。暂不要谈论用兵。’因而百姓消除了内外的徭役,得以休养生息,积极农耕,天下富强繁盛,粮食非常便宜。”我想孝文帝如此仁德,和汉武帝穷兵黩武,真是天壤之别啊!然而班固的史书却对此事略而不记。《资治通鉴》也未编入,使这件事不能很好地传播于天下,真是可惜。

帝王讳名

【原文】

帝王讳名,自周世始有此制,然只避之于本庙中①耳。“克昌厥后,骏发尔私。”成王时所作诗。昌、发不为文、武讳也。宣王名诵而“吉甫作诵”之句,正在其时。厉王名 ,而“ 也虺蜴”、“ 然厉矣”之句,在其孙幽王时。小国曰 ,亦自若也。襄王名郑,而郑不改封。至于出居其国②,使者告于秦、晋曰:“鄙在郑地。”受晋文公朝,而郑伯傅王。唯秦始皇以父庄襄王名楚,称楚曰荆,其名曰政,自避其嫌,以正月为一月。盖已非周礼矣。汉代所谓邦之字曰国,盈之字曰满,彻之字曰通,虽但讳本字,而吏民犯者有刑。唐太宗名世民,在位之日不偏讳③。故戴胄、唐俭为民部尚书,虞世南、李世绩在朝。至于高宗、始改民部为户部,世绩但为绩。韩公《讳辨》云:“今上书及诏,不闻讳浒、势、秉、机,惟宦官宫妾,乃不敢言喻及机,以为触犯。”此数者皆其先世嫌名也。本朝尚文之 大盛,故礼官讨论,每欲其多,庙讳遂有五十字者。举场试卷,小涉疑似,士人辄不敢用,一或犯之,往往暗行黜落④。方州科举尤甚,此风殆不可革。然太祖讳下字内有从木从匀者,《广韵》于进字中亦收。张魏公以名其子,而音为进。太宗讳字内有从耳从火者,又有梗音,今为人姓如故。高宗讳内从勹从口者亦然。真宗讳从心从亘,音 登切。若缺其一画,则为,遂并字不敢用,而易为常矣。

【注释】

①庙中:宗族。

②出居其国:出国在外。

③不偏讳:不避忌讳。

④黜落:取消资格。

【译文】

对帝王的名字要避讳,这从周朝开始便有了,然而只是在本宗庙中避讳罢了。“克昌厥后,骏发尔私。”这是周成王时所作的诗。昌、发并不被文王(名姬昌)、武王(名姬发)避讳。周宣王名字叫诵而当时就有“吉甫作诵”的诗句,正在宣王时代。周厉王名字叫 ,然而“ 也虺蜴”、“ 然厉矣”的句子,是在其孙周幽王的时代。小国叫 ,也是自此时而起。周襄王名字叫郑,而郑地不改封呈。至于出国在外,使者对秦国、晋国说:“鄙人在郑地。”接受晋文公朝拜时,郑伯任傅王。只有到了秦始皇时因其父庄襄王名字叫楚,才称楚地为荆。秦始皇自己的名字叫政,为了自避其嫌,才改正月为一月。这大概已经不是周朝的礼节了。汉代所谓邦字叫国,盈字叫满,彻字叫通,虽只避讳本字,而官吏百姓违犯了就要判刑。唐太宗名叫世民,他在位期间不搞避讳。所以戴胄、唐俭为民部尚书,虞世南、李世绩在朝做官。到了唐高宗时,开始把民部改为户部,把李世绩改为李绩。韩愈在《讳辨》中说:“如今下级官员上书以及皇上诏书,没有听说有对浒、势、秉、机的避讳。只有宦官宫妾,才不敢说喻和机等字,以免犯了避讳。”这几个字都是唐代皇室先辈的名字中的字或音。宋朝崇尚文章的风俗大盛,所以礼官讨论,每次都想多些,避讳的字就有五十个。科举考场的试卷,只要有稍微涉及避讳的字,士人们就不敢用,一旦有人触犯,往往会被偷偷取消资格。国内科举制度更为加强了,这种避讳风大概不可能革掉。然而宋太祖名字内有从木从匀的字需要避讳,《广韵》中在进字中收入了。张魏公给儿子起名,音为进。宋太宗讳字内有从耳从火的字,又有梗音,现在成为人的姓氏就是这个缘故。宋高宗的名字讳从勹从口的字也是这样。宋真宗的名字讳从心从亘的字,读为 登切。恒字如少一画就成了,于是字也不必再用,而改为常字。

东坡三诗

【原文】

东坡初赴惠州,过峡山寺,不值①主人,故其诗云:“山僧本幽独,乞食况未还。云碓水自舂,松门风为关。石泉解娱客,琴筑鸣空山。”既至惠州,残腊②独出,至栖禅寺,亦不逢一僧,故其诗云:“ 边有微行,诘曲背城市。平湖春草合,步到栖禅寺。堂空不见人,老稚掩关睡。所营在一食,食已宁复事。客行岂无得?施子净扫地。风松独不静,送我作鼓吹。”后在儋耳作《观棋》诗,记游庐山白鹤观,观中人皆阖户昼寝③,独闻棋声,云:“五老峰前,白鹤遗址。长松荫庭,风日清美。我时独游,不逢一士。谁欤棋者?户外屦二。不闻人声,时闻落子。”其寂寞冷落之味,可以想见,句语之妙,一至于此。

【注释】

①值:遇见。

②残腊:腊月要过完的时候。

③阖户昼寝:关上大门,白天睡觉。

【译文】

苏东坡初次去惠州时,路过峡山寺,没有见到主人,所以写诗为:“山僧本幽独,乞食况未还。云碓水自舂,松门风为关。石泉解娱客,琴筑鸣空山。”到了惠州之后,腊月将过之时独自出游,来到栖禅寺,也没遇到一个僧人,所以写诗说:“ 边有微行,诘曲背城市。平湖春草合,步到栖禅寺。堂空不见人,老稚掩关睡。所营在一食,食已宁复事。客行岂无得?施子净扫地。风松独不静,送我作鼓吹。”后来在儋耳又写了《观棋》诗,记载游庐山白鹤观时,观中人都闭门在白天睡觉,只听到下棋的声音。诗如下:“五老峰前,白鹤遗址。长松荫庭,风日清美。我时独游,不逢一士。谁欤棋者?户外屦二。不闻人声,时闻落子。”诗中写的寂寞冷落的情景,完全可以想见,语句之美妙,也达到了极高的境界。

轩宇阅读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