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国古典文学 > 中国王陵之谜

清东陵由来之谜

入关以后,清朝的帝王该埋在哪里成了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入关后的第一个皇帝世祖顺治慎重考虑后,将自己的孝陵选定在昌瑞山下。选择昌瑞山,究竟是顺治自己在打猎时发现的好地方,还是经过堪舆看风水后决定的,引起了学者们的争论。清朝入关后,沿袭古制,登极之初,即选建万年吉地。那么,第一代皇帝顺治为什么将陵址定在遵化?

传说顺治年间,在一次狩猎中,顺治偶然来到丰台岭,登临极目南望,平川似毯,尽收眼底。朝北看,重峦如涌,万绿无际。他看到风景如此幽美,骑在马上竟然流连忘返,亲自选定这里为自己的陵址。《清史稿·礼志五》有这件事的记载:“康熙二年,相度遵化凤台山建世祖陵,曰孝陵。先是世祖校猎于此,停辔四顾曰:‘此山王气葱郁,可为朕寿宫。’因自取佩鞢掷之,谕侍臣曰:‘鞣落处定为穴。’至是陵成,皆惊为吉壤。”

关于这件事,在其他史料上也有记载。顺治八年,14岁的少年天子亲临京东狩猎。景忠山碑文及刻石上谈到这年顺治有登山之举,“先皇出猎蓟东,以景忠山在指,因而登焉。新雨初霁,看晓山如画,,苍翠欲滴,赏叹久之,赐银千两。”顺治帝不但到京东狩猎,而且对这一带山川名胜十分熟悉和爱恋。这年的十二月,他还多次行幸娘娘庙。此外,顺治帝主张以孝治天下,他的奶妈朴氏的丈夫,他称为乳父,死后于顺治十二年三月二十五日在马兰峪河东立碑,顺治还赐乳父葬地,地点就在丰台岭迤东。这块葬地想必不是临时决定的,是顺治一精一心选择的,很有可能是选择万年吉地的同时,顺便为乳父相度了陵园。

顺治最宠爱董鄂妃,但董鄂妃生的小皇子只活了三个月就夭折了。这个没活上百日的婴儿,在他死后三个月时,竟因为母亲的原因被父皇追封为和硕荣亲王,顺治十五年(1658)在蓟县黄花山下还为他修建了一座颇具规模的陵墓。在墓室内,还沿袭前朝丧葬制度,为死者立了圹志。两合汉白玉石上,刻有满、汉两体文字,表达了顺治对小皇子的思念。所有这一切表明,顺治对这一带特别爱恋,他用心良苦地预留了丰台岭这块吉壤,作为自己的万年吉地。

到了康熙二年(1663),康熙为顺治帝建孝陵于昌瑞山下,成为营建东陵的开始。在此以后,康熙朝的帝王后妃也分别葬在东陵的景陵、双妃园寝、景妃园寝,开创了清代“子随父葬、祖辈衍继”的“昭穆之制”。

另一种意见认为,中国古代重要建筑的营造,往往离不开堪舆家相察风水,帝王陵寝尤其如此。选择孝陵,实际上是堪舆的结果。尽管目前留存下来的史书没有很明确的说法,但我们还是可以发现一些蛛丝马迹。

康熙二年六月初六日,顺治帝后宝宫已安葬在地宫里,孝陵工程还没有全部结束。康熙四年三月十六日,朝廷里发生了一件有关堪舆的重大案件。当时徽州府新安卫官生杨光先向朝廷进了一篇《摘谬论》,摘录了来华外国传教士汤若望的《新法十谬》,指出汤若望选择和硕荣亲王安葬日期是误用了“洪范五行”。于是康熙将这件案子让议政王大会讨论,逐条鞫问所摘十谬的事情,杨光先、汤若望各言自己是正确的。由于历法深微,五行玄妙,难以分辨是非,议政王等最后作出结论,认为汤若望所进200年历,都和实际情况不太符合,选择荣亲王葬期不用正五行,仅用洪范五行,山向和年月俱犯忌杀。因为事情重大,汤若望以及刻漏科杜如预、五品挈壶正杨宏量等官员八人,皆凌迟处死。但康熙下旨说,汤若望是掌印之官,做事情不加详慎,本当处死,但“念专司天文,选择非其所习,且效力多年,又复衰老,著免死。杜如预、杨宏量本当依拟处死,但念永陵、福陵、昭陵、孝陵风水,皆伊等看定,曾经效力,亦著免死”。

杜如预、杨宏量等因看风水有功,不仅是孝陵的堪舆人,就连关外三陵的改建兴工,也与他们有关系。他们选择的陵址必然使康熙很满意,才免遭杀身之祸。在这起案件中,孝陵堪舆人的真相显露了出来。这样看来,孝陵的选择与风水观念大有关联,是顺治帝狩猎途中选定的说法就显得不怎样可靠了。东陵什么时候正式开始兴建?上面已引一般观点认为顺治孝陵是从康熙二年(1663)开始兴建的。这种观点证据不少。如皇家抄本《昌瑞山万年统志》说:“世祖章皇帝陵在昌瑞山之一陽一,曰孝陵。康熙二年二月十一日建。”但令今人奇怪的是,顺治皇帝死于顺治十八年(1661)正月初七日,他生前早已选好墓地,怎么可能在他死了两年多以后才开始动土建陵呢?一般皇帝都重视陵寝工程,有的帝王一登极就着手建陵,顺治为什么与他人不一样?一些专家认为,从种种迹象来看,关于孝陵开始建造的年份出现了问题,上述资料其实只是全工程中的片断记录,并非始建年代。

这些专家认为,单单从《清圣祖实录》中寻找资料就可以看出孝陵真正的始建年代。如顺治十八年秋七月壬申,“户部题世祖章皇帝守陵内侍共四十四名,官员人役共六十六名”。既有守陵内侍,说明已经开始建陵。顺治十八年十一月辛酉,康熙谕户部有“前因世祖章皇帝山陵大工及滇闽用兵钱粮不足”句,可知孝陵的确已经开工。康熙元年三月甲戌,“尊世祖章皇帝陵曰孝陵”。康熙元年九月已丑,“礼部等衙门遵旨会议,孝陵兴工动土”。康熙二年春正月己亥,“工部题营建孝陵于二月十五日开工,照例请差督工人员,得旨”。这年的四月壬子,“福建道御史王鼐疏言,迩者山陵大事次第将毕”。这一系列记载可知,孝陵开工兴建于顺治十八年,因当时灾情等情况,工程一度停止。而康熙元年三月陵名也起好了。康熙二年四月,陵墓大体完工,但主要是指地宫。

清代一般是先建陵,后定陵名,上述的记载使我们基本认定世祖孝陵始建于顺治十八年是有依据的。如果说孝陵始建于康熙二年,那么远在两年之前就设立守陵内侍还有什么意义?此外,在《钦定大清会典事例》中,说到顺治十八年六月“题准:建造(顺治陵)享殿、地宫,一精一选识地理人等”,同样可以证明孝陵始建于康熙二年以前。

孝陵是清东陵的第一座帝陵,其规制承袭了明朝末年的建筑法式,又吸收了关外三陵的一些长处,对后来的清陵建筑影响很大。孝陵建有石牌坊、大红门、神功圣德碑楼、石象生、龙风门、神道碑楼、神厨库、东西朝房、宫门、东西配殿、三座门、二柱门、石五供、方城、城楼、宝城、宝顶、地宫等一系列建筑。南北贯通一条长达5500米的砖石神路,宽达11米,是陵区的中轴线。

康熙十五年二月初十日,在孝陵之东,兴建康熙的陵墓景陵,实行了子随父葬的制度。之后,乾隆裕陵、咸丰定陵、同治惠陵均建在东陵。整个东陵共有陵寝和园寝14处。其中帝陵5座,后陵4座,妃园寝5座,埋葬着5个皇帝、15个皇后、136个妃子。东陵的风水围墙之外,还分布着亲王、公主、太子等人的园寝。

轩宇阅读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