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古典文学 > 古代医书 > 黄帝内经

上卷 素问篇 五常致大论(3)

坚成的年份,称为收引。天高气爽洁净,地气亦清静明朗,一陽一气跟随隐气的权力而生化,因为一陽一明燥金之气当权,于是万物都成熟,但金运太过,故秋收之气旺盛四布,以致长夏的化气未尽而顺从收气行令。其化是提早收成,其气是削伐,其权力过于严厉肃杀,它权力的表现是尖锐锋利而刚颈,其在人体之变动为强烈的折伤和疮疡、皮肤病,其正常的性能是散布雾露凉风,其变化则为肃杀凋零的景象,在谷类是稻、黍,在畜类是鸡、马,在果类是桃、杏,在颜色是白、青、丹,它化生的在五味是辛、酸、苦,其象征为秋天,在人体上相应的经脉是手太一陰一、手一陽一明,在内脏是肺与肝,化生的在虫类是介虫羽虫,生成物体是属于皮壳和筋络的一类,如果发生病变,大都为气喘有声而呼吸困难。若遇金运太过而逢火气司天的年份,因为火能克金适得其平,所以说上徽与正商相同。金气得到抑制,则木气不受克制,生气就能正常行令,发生的病变为咳嗽。金运太过的年份剧变暴虐,各种树木受到影响,不能发荣,使得草类柔软脆弱都会焦头,但继之火气来复,好象夏天的气候前来相救,故炎热的天气又流行,蔓草被烧灼而渐至枯槁,人们发生病变,多由邪气伤于肺脏。

流衍的年份,称为封藏。寒气执掌万物的变化,天地间严寒一陰一凝,闭藏之气行使其权力,火的生长之气不得发扬。其化为凛冽,其气则坚凝,其权力为安静,它权力的表现是流动灌注,其活动则或为漂浮,或为下泻,或为灌溉,或为外溢,其性能是一陰一凝惨淡、寒冷雾气,其气候的变化为冰雪霜雹,在谷类是豆、稷,在畜类是猪、牛,在果类是栗、枣,显露的颜色是黑、朱红与黄,化生的五味是咸、苦、甘,其象征为冬天,在人体相应的经脉是足少一陰一、足太一陽一,其应于内脏为肾和心,化生的虫类是鳞虫倮虫,生成物体属充满汁液肌肉的一类,如果发生病变是胀。若逢水气司天,水运更太过,二水相合,火气更衰,故流衍逢上羽,火生长之气更不能发挥作用。如果水行太过,则土气来复,而化气发动,以致地气上升,大雨不时下降,人们发生的病变,由于邪气伤于肾脏。

以上论太过的年份,其所行使的权力,失去了正常的性能,横施暴虐,而欺侮被我所胜者,但结果必有胜我者前来报复,若行使政令平和,合乎正常的规律,即使所胜的也能同化。就是这个意思。

【原文】

帝曰:天不足西北,左寒而右凉;地不满东南,右热而左温,其故何也?

岐伯曰:一陰一一陽一之气,高下之理,太少之异也。东南方,一陽一也,一陽一者,其一一精一一降于下,故右热而左温。西北方,一陰一也。一陰一者,其一一精一一奉于上,故左寒而右凉。是以地有高下,气有温凉。高者气寒,下者气热,故适寒凉者胀之,温热者疮,下之则胀已,汗之则疮已,此腠理开闭之常,太少之异耳。

帝曰:其于寿夭,何如?

岐伯曰:一陰一一一精一一所奉其人寿;一陽一一一精一一所降其人夭。

帝曰:善。其病也,治之奈何?

岐伯曰:西北之气,散而寒之,东南之气,收而温之,所谓同病异治也。故曰气寒气凉,治以寒凉,行水渍之;气温气热,治以温热,强其内守,必同其气,可使平也,假者反之。

【译文】

黄帝问:天气不足于西北,北方喊而西方凉;地气不满于东南,南方热而东方温。这是什么缘故?

岐伯说:天气有一陰一一陽一,地势有高低,其中都有太过于不及的差异。东南方属一陽一;一陽一气有余,一陽一一一精一一自上而下降,所以南方热而东方温。西北方属一陰一;一陰一气有余,一陰一一一精一一自下而上奉,所以北方寒而西方凉。因此,地势有高有低,气候有温有凉,地势高的气候寒凉,地势地下的气候温热。所以在西北寒凉的地方多胀病,在东南温热的地方多疮疡。胀病用下法则胀可消,疮疡用汗法则疮疡自愈。这是气候和地理影响人体腠理开闭的一般情况,无非是太过和不及的区别罢了。

黄帝道:天气寒热与地势高下对于人的寿夭,有什么关系?

岐伯说:一陰一一一精一一上承的地方,一陽一气坚固,故其人长寿;一陽一一一精一一下降的地方,一陽一气常发泄而衰薄,鼓其人多夭。

黄帝说:好。若发生病变,应怎样处理?

岐伯说:西北方天气寒冷,其病多外寒而里热,应散其外寒,而凉其里热;东南方天气温热,因一陽一气外泄,故生内寒,所以应收敛其外泄的一陽一气,而温其内寒。这是所谓“同病异治”即同样发病而治法不同。所以说:气候寒凉的地方,多内热,可用寒凉药治之,并可以用汤液侵渍的方法,气候温湿的地方,多内寒,可治以温热的方法,以加强内部一陽一气的固守。治法必须与该地的气候相同,才能使之平调,但必须辨别其相反的情况,如西北之人有假热之寒病,东南之人有假寒之热病,又当用相反的方法治疗。

【原文】

帝曰:善。一州之气,生化寿夭不同,其故何也?

岐伯曰:高下之理,地势使然也。崇高则一陰一气治之,污下则一陽一气治之,一陽一胜者先天,一陰一胜者后天,此地理之常,生化之道也。

帝曰:其有寿夭乎?

岐伯曰:高者其气寿,下者其气夭,地之大小异也。小者小异,大者大异,故治病者,必明天道地理,一陰一一陽一更胜,气之先后,人之寿夭,生化之期,乃可以知人之形气矣。

帝曰:善。其岁有不病,而藏气不应不用者,何也?

岐伯曰:天气制之,气有所从也。

【译文】

黄帝道:好。但有地处一州,而生化寿夭各有不同,是什么缘故?

岐伯道:虽在同一州,而地势高下不同,故生化寿夭的不同,是地势的不同所造成的。因为地势高的地方,属于一陰一气所治,地势低的地方,属于一陽一气所治。一陽一气盛的地方气候温热,万物生化往往先四时而早成,一陰一气盛的地方气候寒冷,万物常后于四时而晚成,这是地理的常规,而影响着生化迟早的规律。

黄帝道:有没有寿和夭的分别呢?

岐伯说:地势高的地方,一陰一气所治,故其人寿;地势低下的地方,一陽一气多泄,其人多夭。而地势高下相差有程度上的不同,相差小的其寿夭差别也小,相差大的其寿夭差别也大,所以治病必须懂得天道和地理,一陰一一陽一的相胜,气候的先后,人的寿夭,生化的时间,然后可以知道人体内外形气的病变了。

黄帝道:很对!一岁之中,有应当病而不病,脏气应当相应而不相应,应当发生作用的而不发生作用,这是什么道理呢?

岐伯说:这是由于受这天气的制约人,人身脏气顺从于天气的关系。

【原文】

帝曰:愿卒闻之。

岐伯曰:少一陽一司天,火气下临,肺气上从,白,起金用,草木眚,火见燔焠,革金且耗,大暑以行,咳嚏、鼽衄,鼻窒日疡,寒热胕肿。风行于地,尘沙飞扬,心痛胃 脘痛,厥逆膈不通,其主暴速。一陽一明司天,燥气下临,肝气上从,苍起木用而立,土乃眚,凄沧数至,木伐草萎,胁痛目赤,掉振鼓栗,筋痿不能久立。暴热至土乃 暑,一陽一气郁发,小便变,寒热如疟,甚则心痛;火行于槁,流水不冰,蛰虫乃见。

太一陽一司天,寒气下临,心气上从,而火且明。丹起金乃眚,寒清时举,胜则水冰, 火气高明,心热烦,溢干、善渴、鼽嚏、喜悲数欠,热气妄行,寒乃复,霜不时降,善忘,甚则心痛。土乃润,水丰衍,寒客至,沉一陰一化,湿气变物,水饮内稽,中满不食,皮(疒上君下巾)肉苛,筋脉不利,甚则胕肿,身后廱。

厥一陰一司天,风气下临,脾气上从,而上且隆,黄起,水乃眚,土用革。体重,肌肉萎,食减口爽, 风行太虚,云物摇动,目转耳鸣。火纵其暴,地乃暑,大热消烁,赤沃下,蛰虫数见,流水不冰,其发机速。

少一陰一司天,热气下临,肺气上从,白起,金用,草木 眚。喘呕、寒热、嚏鼽、衄、鼻窒、大暑流行,甚则疮疡燔灼,金烁石流。地乃燥清,凄沧数至,胁痛、善太息,肃杀行,草木变。

太一陰一司天,湿气下临,肾气上从,黑起水变,埃冒云雨,胸中不利,一陰一萎气大衰,而不起不用,当其时,反腰脽痛,动转不便也,厥逆。地乃藏一陰一,大寒且至,蛰虫早附,心下痞痛,地烈冰坚, 少腹痛,时害于食,乘金则止水增,味乃咸,行水减也。

【译文】

黄帝道:请你详细告诉我。

岐伯说:少一陽一相火思天的年份,火气下临于地,人身肺脏之气上从天气,燥金之气起而用事,地上的草木受灾,火热如烧灼,金气为之变革,且被消耗,火气太过故暑热流行,人们发生的病变如咳嗽、喷嚏、鼻涕、衄血、鼻塞不利,口疮、寒热、浮肿;少一陽一司天则厥一陰一再泉,故风气流行于地,沙尘飞扬,发生的病变为心痛,胃脘痛,,厥逆,胸鬲不通,其变化急暴快速。一陽一明司天的年份,燥气下临于地,人生肝脏之气上从天气,风木之气起而用事,故脾土必受灾害,凄沧清冷之气常见,草木被克伐而枯萎,所以发病为胁痛,目赤,眩晕,摇动,战栗,筋萎不能久立;一陽一明司天则少一陰一君火在泉,故暴热至,地气变为暑热蒸腾,在人则一陽一气郁于内而发病,小便不正常,寒热往来如疟,甚至发生心痛。火气流行于冬令草木枯槁之时,气候不寒而流水不得结冰,蛰虫反外见而不藏。

太一陽一司天的年份,寒水之气下临于地,人身心脏之气从天气,火气照耀显明,火热之气起而用事,则肺金必然受伤,寒冷之气非时而出现,寒气太过则水结成冰,因火气被迫而应从天气,故发病为心热烦闷,咽喉干,常口渴,鼻涕,喷嚏,易于悲哀,时常呵欠,热气妄行于上,故寒气来报复于下,则寒霜不时下降,寒复则神气伤,发病为善忘,甚至心痛;太一陽一司天则太一陰一湿土在泉,土能制水,故土气滋润,水流丰盛,太一陽一司天则寒水之客气加临于三之气,太一陰一在泉则湿土之气下加临于终之气,水湿相合而从一陰一化,万物因寒湿而发生变化,应在人身的病则为水饮内蓄,腹中胀满,不能饮食,皮肤麻痹,肌肉不仁筋脉不利,甚至浮肿,背部生痈。

厥一陰一司天的年份,风木之气下临于地,人身脾脏之气上从天气,土气兴起而隆盛,湿土之气起而用事,于是水气必受损,土从木化而受其克制,其功用亦为为之变易,人们发病的身体重,肌肉枯萎,饮食减少,口败无味,风气行于宇宙之间,云气与万物为之动摇,在人体之病变为目眩,耳鸣,厥一陰一司天则少一陽一相火在泉,风火相扇,故火气横行,地气变为暑热,在人体则见大热而消烁津液,血水下流,因气候温热,故蛰虫不藏而常见,流水不能成冰,其所发的病机急速。

轩宇阅读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