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古典文学 > 古代医书 > 名老中医之路

有益的回忆(3)

又如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治疗,各地均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在病因方面,中医学者认为属于温病学说的“暑温”范畴。按温病的传变规律,一般均由卫及气,由气入营入血。而本病特别是重症病例,发病急骤,往往起病即见昏迷、抽风等营血症状,如沿用卫气营血辨证,则难以合拍。且急性期与恢复期、后造症期的病因机理,亦无统一的认识。因此,对本病的病因机理,形成了阶段之间的割裂,对医疗教学亦带来困难。为进一步探索本病的发病机理及其辨证治疗规律,有意识、有目的地对一百二十一例“乙脑”急性期及一百三十五例恢复期和后遗症期的病例进行了全面观察。根据“乙脑”急性期所出现的高热、昏迷、抽风三太主症,恢复期、后遗症期的不规则发热、意识障碍、吞咽困难,失语阻及强直性瘫痪,震颤样抽动等症状,均具体表现了热(发热)、痰(意识障碍和颅神经症状)、风(抽风)等三大症候。而热、痰、风三者又互有联系、互为因果。如热极可以生风,风动生痰,痰盛生惊,它既是症候,又属病机。虽然三者之间可以同时存在,但必有主要的一个方面。不过,急性期的热、痰、风证,实者为主;恢复期,后遗症期的热、痰、风证,则以虚者为主,或虚中夹实。

为了进一步明确辨证,又将急性期热证,按其不同的属性,分为温、热、火三个类别,痰证为意识障碍,其狂躁不宁者为痰火,深度昏迷者为痰浊。风证中头痛项强,有表证者灼热无汗为外风,惊厥反复发作,持续不止而有汗者为邪硝心包、肝风内动之内风。恢复期及后遗症发热,有阴虚和阳虚两点(感染性发热例外),强直性瘫痪为风窜络道,震颤样不自主动作的抽风为虚风。对吞咽用难、失语、痴呆者均列入痰浊症。通过多年的宴践证明,运用热,痰、风理论,指导“乙脑”的辨证施治,似有一定的规律性。对今后进一步探索其机理,也提供了初步的参考数据。

轩宇阅读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