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国古典文学 > 古代医书 > 名老中医之路

医途回首五十年记(2)

肺(毛)肾(石)四经之脉以应春夏秋冬四时也。按一阳为阳之初生,其脉端直以长,长应春阳之象,故鼓一阳应日“弦”。迨阳盛至极,其脉当有汹涛回卷之势,故鼓阳盛至极,应日“钩』。宜从张氏改正之。但“鼓阳盛至而绝日石”句中之“阳”字当是“阴”字之误。按全文大意,鼓一阳者,春脉也,故日“弦”。鼓阳盛至极者,夏脉也,故日“钧”。鼓一阴者,秋脉也,故日“毛”。故冬脉之至,应作“鼓阴至而绝日石”也。若果鼓阳至而绝,则成浮数而散之象,何得目“石”?张氏徒见“弦删钩。之误,未审鼓阳至而绝之“阳”字为亦误,亦挂万漏一也。“阴阳结斜”,“斜”应作“邪”。或古“斜,邪”通用欤?“三阳结谓之隔”,“隔”应作“水”。“三阴结谓之水”,“水”应作“隔”。所以然者,三阳为太阳,手太阳小肠,足太阳膀胱,小肠外围为水,膀胱内容为水,两太阳结邪,乃为水病。故三阳结,应作“水”。三阴为太阴,手太阴肺,足太阴脾。肺结邪,则气失运而不利脾结邪,则胃失助而不消。气不利,食不消,非隔而何?故三阴结应作“隔”。本篇末句“不过十日死”句下,新校正云:“详此阙一阳搏。”玩昧本节全文大意:“三阴俱搏二十日夜半死,二阴俱搏十三日夕时死,一阴俱搏十日死”。“三阳俱搏……三日死。三阴三阳俱搏……五日死。二阳俱搏其病温,死不治”。由此观之,阴脉俱搏死期缓,阳脉俱搏死期速。新校正云阙一阳搏。余意“不过十日死”句上,正可补“一阳俱搏”一句。按一阳为少阳,少阳居半表半里,处于阴阳之间,若一阳惧搏,刚死期亦应在阴阳俱死期之间,即五日十日之间也。二数折合,得七日半。正符“不过十日死”之数。又旬中“不过”二字,非含糊词,乃肯定语。盖谓不得过十日而死也。

《灵柩·九针十二原》“写日,必持内之”,“写日”之下应补“迎之,迎之意”五字。乃与下节“补日随之,随之意”相应。“审视血脉者”,“者”字衍,宜删之。“必在悬阳”,应作“心在悬阳”。“及与两卫”之“卫”字,《甲乙经》作“衡”,未洽。古说“眉目之间日衡”(蔡邕《释诲》有“扬衡含笑”之句)。余意本节文意,重在审视血脉。考面部之荣于血着无过于颧。

而两眉两目之间,于血关系不大。若以“衡”字作印堂解,又不应有“两”。因疑原文“卫”字,或是“额、顺、颂”等字之误。提出浅见,以供参考。“血脉者在腧横居,视之独澄,切之独坚”十五字,似应在前文“剌之无殆”之下。“五藏有六府,六府有十二原”句中“有六府”三字衍,可删之。读为“五藏六府有十二原”,乃易讲通。

《灵枢·经脉第十》“手太阴之别,名日列缺”。以下全文,应是《经别第十一》文字。应将下篇篇目“经别第十一”五字,移于“手太阴之别,名日列缺”之前。否则,张冠李戴矣。余于《灵》、《素》两书择出疑误之点,约一千余项。有待缮清敬烦同道指正。

余在主任针灸科室期间,曾解释经穴命名意义。

以任督二脉为人身阴阳经络两大纲领。比之乾坤两卦,其它太、少、明、厥,阴阳各六,则犹震、巽、坎、离、艮、兑六子也。即《奇经考》所云“督脉为阳脉之总纲”之意也。故余拟以督脉为十四经之首。又以“长强”穴为督脉各穴之首,亦即十四经所有诸穴之首。

推究经穴起源,当由养生静坐,体会经络动静之妙,有所心得,而志其位置察其流、注、敛、散,而识其性能。两者之义,俱由自觉而得。或喻之以物象,或证之事功,取两三文字之义,标示体用性能,而定其名称。若云必表而出之,虽圣人有所不能。

释“长强”。循环无端之谓长,健行不息之谓强。不然行程万里,终有尽时,力扛千钧,终有倦时。总归有限,何长、强之有?关尹子云:“营、卫之行,无顷刻止。”即指周身血气行动,统而言之也。吾人经常处此长、强之中,又经常行此长、强之事,须臾不离,人尽可知,而不暇自觉。惟养生家从而加以体会,得出无边妙用,而创成经穴学说。问何以证其然也?日l三l其功用能促进循环,资助健运也。

释“腰俞”。“俞”为“腧”之筒。“腧”为“输”之变。以字义推之,“俞”即“输”也。名“腰俞”者,以其为全腰之枢也。中医病理,崾有病多求之肾,俗呼内肾为腰子。故本穴又名“腰户”。剐其应证可想知矣。

释“阳关”。督脉为阳,卫旁傍足太阳之脉,本穴横平足太阳经之“大肠俞”。为督脉与足太阳经交通之隘道,故名“阳关”。灸本穴觉火气直入腹中,分布内脏,可证本穴有如关隘之用也。又如大肠有燥粪,则热及于脑,而现诸躁狂越之证,病名脏噪。此乃大肠郁热之气,由“大肠俞”传之“阳关”。又复循督上脑也。不然,大肠为贮粪之器,于脑何关?在治疗上取此穴以治此症,是明证也。

释“任脉”。滑伯仁日:“任之为言妊也。行腹部中行,为妇人生养之本。”又言“人身之有任督,犹天地之有子午也……分之于以见阴阳之不杂。合之于以见浑沦之无间,一而二,二而一也。”(见《十四经发挥》)余补充此意:任者,任重而道远之意也。人在爬行时,任脉在下,担负全身,故名之日“任”。

释“会阴”。任脉属阴,与冲脉惧起胞中,而任脉居于腹部之中。任脉两旁为足少阴经。冲脉循足少阴经上行。任冲肾俱属阴脉。故日任脉总摄全身之阴,而名其首穴为“会阴”,犹云诸阴经之总会也。

释“关元”。唐容川谓本穴为“元阴、元阳交关之所,即先天之气海”也。为养生吐纳吸气凝神之处,即老予所漏“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也。古“玄、元”通用,颠倒读之,即为“玄关”,古人多于此等名词守秘。故,故意颠倒其词,隐“玄关”而称“关元”。后之学者体会“元”字之义,想其为用当在“干元、坤元”也。研讨本穴,可与“命门、气海,白环”等穴汇参之。

释“紫宫”。洛书;“离为九紫”。在人身属心,紫为阳极之色,物极则反,而现胜已者之化。故紫较赤为黯,黯近于黑,黑属水,水克火,故日胜己。宫为尊长之居(心为君主之官),故日“紫宫”,穴在“华盖”穴之下。《黄庭经》华盖注;“华盖之下多清凉……引动肾气,上布『紫宫』。盖以其两旁为肾水之经也。”看来人身阴阳,天生相济,十四经穴,同此一义。针灸推捏,亦即助使相济耳。余白愧才乏,此志不逮。谨将穴名,草创初解,提出数个,请同道哂瞥,权作谈心笑具耳。其中师心白是不治实际之处,诸希高明删正之。

余又常窃默,我年八旬尚能走中医道路,不禁自笑,喜顽躯尚健,未知老之已至矣。又常有所忧,虑老不知途,恐累友朋提拽也。只好尽我寸心,竭我绵力。

偶忆两事,附记如下:

(一)余在学医时,蒋鹤青先生自峨嵋还,叹说蜀道之难,外人行之,无时不戒慎恐惧也。吕师日:行医道之难,甚于行蜀道。戒慎恐惧之外,并当代病家忧患。二人大笑。余鲰4惕然有感,以为将来置身忧患恐惧中也。富贵玩乐,与我绝缘矣。五十年来头脑中多是病人苦况,眼中手中俱是书本子、笔杆子。人以为自苦乃尔,自以为责无旁贷也。古诗有云:“其人或有相思病,笺时偏少默时多。”可谓为我写照。大约同道前辈同学同志有甚于我者。

(二)亡友王哲言:其师高学良(辽宁人)往诊归来,额棱肿破。弟子问之,日碰电线杆子上。生日;师老矣,行路要小心,再出门须人侍从。师日;心不在焉,视而不见也。问师又想何书?日为重病谋治法耳口问何病?日血崩。用何药?日四两红花。当时忙为敷药,不即下问。迄今多年未解此义。虽有通因通用之法,何至红花四两之多?余日或此药另【有制法也。王急日;勿多言,你我演“火攻计”。一试所猜同否?因背坐各写所拟。余在凝思,王目我得之矣。余仅写出“童便炒”三字,转身见王写“用童便炒黑,研细分多次服”十一字。王日:多年疑团,一旦而解,启余者商也,值得痛饮。余臼未知令先师同此意否?王日靡错。待将来问之地下也,同大笑。饭后出门,王又戏日:小心电线杆子。余日,我还不到程度。叉复大笑。此事微不足道,犹中医路上一段美景也。今日思及,尚觉高兴。笔下有感,顺写七言两旬;“同是中医路上人,谈心何必曾相识。”摹古人意也。

轩宇阅读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