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情感文章 > 爱情文章> 一根干瘪的胡萝卜

一根干瘪的胡萝卜

来源: 《渤海早报》 作者: 叶延滨 时间: 2014-04-12 阅读:

晚上看电视,又见到了那位总是饰演母亲角色的老演员。妻子说:“这演员真像咱家老太太。我一下子就想起你讲的困难时,她为你留的一根干瘪的胡萝卜。”她说完这话,我俩都沉默了。老母亲去世多年了,妻子一下子说起干瘪的胡萝卜,又把我引回到四十多年前……

那时,我和母亲都在西昌生活。母亲是从省城下放到大凉山“基层锻炼”,一直在大山里一所师范当老师。我也从省城到西昌上学,和独自在大凉山的母亲做伴。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我就近上学的学校只办了一年就撤销了。农村来的同学就失学回乡,少数城镇户口的学生便安排到其他学校读书。我去了川兴初级中学。西昌是川西高原中的一块坝子,也就是四周高山围起来的一块小盆地。盆地的中央是叫邛海的湖泊,它使西昌有了高原明珠的美誉。母亲所在的师范学校和川兴中学隔湖相望。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交通十分不便。我从家去学校,只能沿走田埂小道。老乡说,这段路有三十多里。我每次回家,都要走三个多小时。

这根干瘪的胡萝卜,让我又走上了那三十多里的田埂小道。川兴中学是川兴公社办的农村中学。几排干打垒的房子,再加一个平整出来的操场,便是学校。我刚去的时候,学校连围墙都没有,四周都是农田。有一条不长的土路连接进县城的公路,没有铺柏油,也没有公共汽车。学校到城里有十五六里远。从县城再到母亲所在的师范校,还有十五六里。每周六下午从学校回家,走到一半天就黑了。公路上虽然没有灯光,但总有来往的行人车辆给自己壮胆。那时候,不光是怕黑,还怕狼,当地人叫狗豹子。不仅怕狼,还怕山上的原始居民,大凉山民主改革在1958年才进行,以前奴隶主下山来抢人当奴隶的事,还让当地老百姓心惊肉跳。家里的小孩一淘气,大人就吓唬:“还不回家,下山抢人的来罗!”那时,我才是一个十二岁的孩子,要在荒郊野外里走完三十多里路,实在是“弟弟你大胆朝前走”。那时没有这支歌,只因为路的尽头就是家,就有想了一个星期的妈妈。我在这路上过了两年,越走越大胆。到后来不走公路,沿着湖旁走田埂小道,因为这样会省两三里路。走小路心里紧张,脚下的步子自然也急,总觉得能早些回到家里。直到今天,还能回想起那些田埂小路,那些蛙鸣和月色。能够为我的心境和当时的山野风景相呼应的有两本老书,一本是艾芜的《南行记》,一本是高缨的散文集《西昌月》。艾芜的是经典风光,苍凉而清凄;高缨是在西昌深入生活之作,浪漫而绮丽。两种情绪揉在一起,就是在大凉山乡村中学读书时的叶延滨每周末步行三十多里回家的心境。

这根干瘪的胡萝卜让我回到了那个漫长而饥饿的乡村中学生活。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中学生每月27斤粮食的定量,没有肉、糖、油、蛋等副食品。27斤粮食就是每日三餐共九两食品充饥。到了周六最后一餐的时候,不同家景的同学就会有不同的举动。家景较差的同学,平时吃饭时常把自己的食品让给其他同学,说好周六的时候“偿还”;到了周六吃饭时,就会“收回”平时省下的米饭,给家人带回去。家景好的同学,把这一餐“还给”平时多吃几口“借饭”的同学,空着肚子回家,再去吃家里的晚餐。

西昌是山区,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靠湖的农家能下湖捉鱼,生活比较宽裕。靠山的农家,能上山采蘑菇、拾山货、打野味,过日子也能有点油水。苦的是种粮的农民,还有城镇居民,有钱也买不到吃食。周末回家,母亲总要给我留一点吃的东西。开始还有糕点,后来只有些杂粮饼干。到了最困难的时候,我记得母亲从抽屉里拿出来一根干瘪的胡萝卜。胡萝卜都放干瘪了,可以想得出来,母亲早早就留着,给予周六回家的爱子。

母亲是个不平凡的女人,她出生在东北大粮商家庭,不愿当亡国奴到北平参加“一二?九”,从此投身革命,历经磨难从不向命运低头。她被下放到大凉山的日子,我们国家在受难,我们这个家也在受难,何等艰辛凄苦,千言万语难尽。在抽屉里只能为儿子留一根干瘪的胡萝卜,这个细节,把一切都重现在我的眼前!

细节,就是生命蓄存的文件密码。一根干瘪的胡萝卜,对于我,就是生命中一段难以忘怀的岁月和亲情中永远温馨的母爱。而我们的文学艺术家们,成功的秘诀也在于此。用你真实感受过的细节,作为生命密码,去启动读者生命中珍藏的那一段生命记忆……

  • 上一篇: 时光不与秋千老
  • 下一篇: 17岁的青春挽歌
  • 猜你喜欢

    轩宇阅读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