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养生书籍 > 养生保健知识

栀子的功效与作用

【性味与功效】:味苦,性寒。功效:清热解毒、凉血。

【传统应用】:主治热病发热,心烦不眼,黄疸,热淋,目赤,咽痛,吐血,衄血,尿血,血痢,疮疡肿毒。生栀子外用治扭伤肿痛。

本药常用于以下传统方剂:①栀子豉汤(《伤寒论》):栀子、豆豉,治疗伤寒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②栀子大黄汤(《金匮要略》):栀子、大黄、枳实、豆豉,治疗酒疸,心中懊;③栀子柏皮汤(《伤寒论》):栀子、黄柏、甘草,治疗伤寒身黄发热;④栀子仁汤(《证治准绳》):栀子、黄芩、石膏、知母、大青、升麻、柴胡、杏仁、赤芍、甘草,治疗壮热烦躁谵语。

【主要成分】:栀子主要含黄酮类栀子素。

1.黄酮类栀子含栀子素、黄色素栀子苷、异栀子苷、栀子酮苷,以及藏红花素、藏红花酸。

2.环烯醚萜苷有栀子苷、去羟栀子苷、山栀苷。

3.其他栀--7-尚含熊果酸、胡萝卜素、胆碱、β-谷甾醇、山梨醇、D-甘露醇、果胶、鞣酸等。

【药理作用

(一)利胆退黄:

栀子水提液和藏红花素、藏红花酸家兔注射对胆汁分泌有明显的增加作用,对人胆囊有明显的收缩作用。并能明显减少血中和末梢淋巴液中的胆红素。可促进血液中胆红素迅速排泄。

(二)促进胰腺分泌:

栀子去羟栀子苷有促进胰腺分泌并有显著的降低胰淀粉酶的作用,并能增加胰胆流量。

(三)解热和对微生物的作用

栀子和不同炮制品的醇提液均有解热功效,以生栀子的解热功效较强,熊果酸为栀子降温镇静的有效成分之一。炒炭后熊果酸含量明显降低,故炒栀子的解热作用明显减弱,焦栀子则没有。

栀子水浸液对多种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对溶血性链球菌有抑制作用。

(四)其他

1.镇静:栀子水煎液有镇静作用,炒焦、炒炭后镇静作用明显加强。

2.降压:栀子水煎液有持久的降压作用及防治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3.凝血:焦山栀有明显的凝血作用,可明显缩短小鼠的凝血时间。

4?抑制胃酸:生栀子水煎液对小鼠胃总酸分泌和胃蛋白酶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炒焦后对胃抑制作用明显减弱或消除。

5.泻下:去羟栀子苷、异栀子苷有泻下作用。

6.加速愈合:栀子提取物制成软膏,可加速软组织愈合。

【临床应用】

1.治疗各种疾病引起的黄疸,如黄疸型肝炎、肝癌、胆囊炎、胆石症、溶血性黄疸、胰腺炎等的黄疸。

2.治疗发热和发热后内热,心中烦闷、烦躁,影响睡眠。

3?生栀子研末,用鸡蛋清、水调和,或用面粉、黄酒调和,外敷治疗足踝扭伤。

【剂量与用法】

药典剂量:6~9g。

临床常用剂量:3~12g。

大剂量:不宜大剂量使用。

使用方法:水煎服,外敷。

【临床体会】

(一)关于治疗黄疸

茵陈蒿汤治疗黄疸和黄疸型肝炎,现已得到公认。肝炎除黄疸外,还有消化道症状、转氨酶升高、肝炎病毒等。茵陈蒿汤三昧药,茵陈具有保肝降酶和利胆退黄作用;大黄具有利胆退黄、抑制乙肝病毒、泻下排毒的作用;焦山栀作用于哪个环节呢?

焦山栀主要是加强了利胆退黄的作用。

茵陈和大黄退黄是能迅速消退明显的黄疸(俗称大黄疸),能使黄疸病人的胆红素迅速下降,包括肝炎、胆囊炎、胰腺炎之肝细胞性黄疸和不完全的阻塞性黄疸。焦山栀能加强这方面的效果。

如果对于隐性黄疸(俗称小黄疸),HBsAg阳性和HBeAg阳性,ALT和AST正常,但胆红素偏高的病人,茵陈和大黄常常无效。

对于这种小黄疸,焦山栀有一定的效果。焦山栀及其所含的藏红花素能抑制血红素向胆红素转化和加速排泄,并能使肝、胆、胰之胆红素加速排泄。因此,为了消退这种比较难治的小黄疸,在疏肝的基础上,宜加用焦山栀。由于焦山栀有消化道反应,常不能大剂量使用,为了加强消疸的效果,还宜加用郁金、蒲公英等药,以治疗血清胆红素的升高,包括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的升高。

对于溶血性黄疸焦山栀也宜使用。

(二)关于清热而不降温

焦山栀清热,《伤寒论》是用在发热后有烦闷内热症状时,如栀子豉汤及其加减方;治疗黄疸血热,如茵陈蒿汤、栀子柏皮汤。这些方剂都是用来清除余热、清除内热,而不是降温退热的。

现药理实验证实焦山栀有镇静作用,但降温退热作用较弱或不明显。古代用焦山栀以清热除烦,是用在发热后康复时的,不是用于退热,也不是保肝降酶。对于发热病人焦山栀在复方中是作为配伍药使用的。

生山栀内服有降温作用,由于它对胃有刺激,故临床多外用而不内服。

(三)栀子仁汤的君药是栀子仁吗?

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在《金匮要略》、《伤寒论》中是很严格的。在后世有些著作中的所制定方剂似有随心所欲的情况,尤其是宋代的一些大中型复方。

栀子仁汤中哪味药是君药呢?栀子为君是值得商榷的。栀子仁汤治疗壮热烦躁谵语,除用栀子外,还用黄芩、石膏、知母、大青、升麻、柴胡等药。其退热的效果是上述的几味药共同所起的作用。栀子在整方中作为配伍药来加强退热的效果。君药就不应是栀子,而应是生石膏等药。

后人在阐述方义的时候,不敢怀疑和非议古人,就望文生义地敷演和解释。这种情况在其他方剂的方解中也是存在的。这种治学态度,其影响在中医界是比较广泛的,并且影响着中医中药的发展。

(四)黄栀子治伤

民间单方黄栀子治伤是很有效的。用生山栀10g,研末,生鸡蛋清和水调匀,敷于扭伤、挫伤之处,每天换药一次,直到肿痛消除。先会留下一些青黑色的色素沉着,以后会逐渐消退。

焦山栀无毒。在常规剂量内水煎服没有不适反应。长期服用也没有明显副作用。焦山栀在159以上,有消化道反应,剂量不宜过大。如临床消退黄疸需要较大剂量使用时,要多用一些和胃药。

焦山栀含有泻下的成分,能滑肠,大便增多而稀薄。对肝胆病人大便干结者是适合的;对原有慢性腹泻的病人,要谨慎使用。

生山栀一次9g煎汤内服,常有恶心、呕吐反应。

栀子的功效与作用

【第2篇】

栀子能治疗扭挫伤、急性黄疸型肝炎,同时具有止血止痛的作用。下面就让我们来深入了解一下栀子的功效及相关知识:

1、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

其能制成10%及50%两种煎剂,每天3次饭后服用。能清热解毒,凉血泻火,因此能治黄疸型肝炎,以及对蚕豆黄,感冒高热,菌痢,肾炎水肿,鼻衄,口舌生疮,乳腺炎,疮疡肿毒都具有一定疗效。

2、治疗扭挫伤,对扭伤肿痛有显著疗效:

(1)栀子适量研末,加醋、茨粉,共煮成糊,封患处。

(2)栀子适量研末,加生地,捶烂,封患处。

(3)栀子适量研末,加面粉煮成糊,封患处。

(4)栀子适量研末,调酒敷患处。

(5)栀子根、大黄各适量研末,调酒精敷患处 一般3~5天更换1次,如肿胀明显可隔天更换1次。但要注意的是骨折者不宜使用,脱臼者应先整复后再用,如有肢体麻痹,应配合理疗及针灸治疗。疼痛平均消失时间为30小时,肿胀消退时间平均为2.5天;血肿吸收时间平均为7.8天;功能恢复时间平均为5.1天。

3、用于止血:

对治吐血、衄血、血痢、下血、血淋,损伤瘀血,及伤寒劳复,热厥头痛,疝气,汤火伤有效果,取黄栀子粉100克,以20%明肢液调成膏状,烘干碾成100号细粉,再加适量苯甲酸,高压消毒备用。对一般上消化道出血每次服3~6克,每日3次,当然亦可用作局部止血剂。特别对治鼻血和小便尿血有显著功效。

【第3篇】

[栀子]栀子的功效与作用:

栀子的功效与作用是清热,泻火,凉血,治热病虚烦不眠,黄疸,热毒疮疡,咽痛,栀子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有黄连栀子汤,栀子仁莲子粥,大黄栀子汤,栀子清肝汤,香附栀子粥,栀子厚朴汤,栀子豉汤。

栀子为茜草科植物山栀的果实,栀子有清热,泻火,凉血的功效,栀子治热病虚烦不眠,黄疸,衄血,血痢,尿血,热毒疮疡,淋病,消渴,目赤,咽痛,吐血,扭伤肿痛。

1、栀子疗心经客热,除烦躁,去上焦虚热,治风。<医学启源>

2、栀子治火丹毒:栀子,捣和水调敷之。【栀子】栀子的功效与作用。(<梅师集验方>)

3、栀子治热水肿:山栀子五钱,木香一钱半,白术二钱半。细切,水煎服。(<丹溪心法>)

4、栀子治肺风鼻赤酒齄:老山栀为末,黄蜡等分溶和。为丸弹子大。空心茶、酒嚼下。忌酒、炙煿。(<本事方>)

5、栀子治尿淋,血淋:鲜栀子二两,冰糖一两。【栀子】栀子的功效与作用。煎服。(<闽东本草>)

6、栀子治折伤肿痛:栀子、白面同捣,涂之。(<濒湖集简方>)

7、栀子治吐血、衄血、血痢、下血、血淋,损伤瘀血,及伤寒劳复,热厥头痛,疝气,汤火伤。<纲目>

8、栀子治伤寒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心中懊憹:栀子十四个(剖),香豉四合(绵裹)。上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柜子得二升半,纳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为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伤寒论>栀子豉汤)

9、栀子治湿热黄疸:山栀四钱,鸡骨草、田基黄各一两。水煎,日分三次服。(<广西中草药>)

10、栀子疗目热亦痛,胸心、大小肠大热,心中烦闷,胃中热气。<别录>

11、栀子治疮疡肿痛:山栀、蒲公英,银花各四钱。水煎,日分三次服。另取生银花藤适量,捣烂,敷患处。(<广西中草药>)

12、栀子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酒疱皶鼻,白癞,赤癞,疮疡。<本经>

13、栀子治口疮、咽喉中塞痛,食不得:大青四两,山栀子、黄柏各一两,白蜜半斤。上切,以水三升,煎取一升,去滓,下蜜更煎一两沸,含之。(<普济方>栀子汤)

14、栀子泻三焦火,清胃脘血,治热厥心痛,解热郁,行结气。(朱震亨)

15、栀子清热解毒,凉血泻火。治黄疸型肝炎,蚕豆黄,感冒高热,菌痢,肾炎水肿,鼻衄,口舌生疮,乳腺炎,疮疡肿毒。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16、栀子解踯躅毒。<本草经集注>

17、栀子治急性胃肠炎,腹痛,上吐下泻:山栀三钱,盘柱南五味(紫金皮)根五钱,青木香二钱。上药炒黑存性,加蜂蜜五钱。水煎,分二次服。(<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

18、栀子生用泻火,炒黑止血,姜汁炒治烦呕,内热用仁,表热用皮。<本草备要>

19、栀子治目赤:取山栀七枚,钻透,入煻灰火煨熟,以水一升半,煎至八合,去滓,人大黄末三钱匕,搅匀,食后旋旋温服。(<圣济总录>栀子汤)

20、栀子治妇人子肿湿多:炒山栀子一合。为末,米饮吞下,或丸服。(<丹溪心法>)

21、栀子主瘖哑,紫癜风,黄疸积热心躁。<食疗本草>

22、栀子治小便不通:栀子仁二七枚,盐花少许,独颗蒜一枚。上捣烂,摊纸花上贴脐,或涂阴囊上,良久即通。(<普济方>)

23、栀子杀蟅虫毒,去热毒风,利五淋,主中恶,通小便,解五种黄病,明目,治时疾除热及消渴口干,,目赤肿痛。<药性论>

24、栀子治鼻中衄血:山栀子烧灰吹之。(<简易方论>)

25、栀子治火疮未起:栀子仁灰,麻油和封,惟厚为佳。(<千金方>)

26、栀子治赤白痢并血痢:山栀子仁四七枚。锉,以浆水一升半,煎至五合,去滓。空心食前分温二服。(<圣济总录>栀子仁汤)

27、栀子治心烦懊憹而不得眠,心神颠倒欲绝,血滞而小便不利。<药类法象>

28、栀子治烧伤:栀子末和鸡子清浓扫之。(<救急方>)

29、栀子治胃脘火痛,大山栀子七枚或九枚,炒焦,水一盏,煎七分,入生姜汁饮之。(<丹溪纂要>)

30、栀子治伤寒身黄发热:肥栀子十五个(剖),甘草一两(炙),黄柏二两。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温再服。(<伤寒论>栀子柏皮汤)

31、栀子治伤寒大病瘥后劳复者:枳实三枚(炙),栀子十四个(剖),豉一升(绵裹)。上三味,以清浆水七升,空煮取四升,内枳实、栀子,煮取二升,下豉,更煮五、六沸,去滓,温分再服,覆令微似汗。若有宿食者,内大黄如博棋子五、六枚。(<伤寒论>枳实栀子豉汤)

[栀子]栀子的食用方法:

栀子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2--4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

栀子用药禁忌:脾虚便溏者忌服。

黄连栀子汤

功效:泻火解毒。

主治:一切实热火毒,三焦热盛之证。

组成:黄连3--9g,黄芩、黄柏各6g,栀子9g。

用法:水煎服。

出自:<外台秘要>

栀子仁莲子粥

功效:清热化湿,主治老年性阴道炎证属湿热下注兼有心火盛,症见带下黄,心烦易怒,失眠。

材料:栀子仁5克、莲子10克、粳米50克、白糖适量。

做法:栀子仁5克碾成细末。先煮莲子10克,粳米50克。粥成时,调入栀子末稍煮即可,加白糖适量调匀服食,分两次服,每日1剂,每一疗程连且艮3-5日。

大黄栀子汤

功效:治热病毒气入眼,赤痛生翳,不见光明者。

组成:生大黄1两,升麻半两,瞿麦1分,甘草1分,栀子7个。

用法:水2升,煮至1升,去滓,作4次温服。以利为度。难利者,先煮诸药至1升半,乃下大黄。大黄先以水渍,和水下之,煎药毕,下朴消,则折热易利。

来源:<伤寒总病论>卷三。

栀子清肝汤

功效:主治肝火风热上攻,遂成鬓疽,痛连颈项、胸乳,太阳等处,或寒热晡甚,胸胁满闷,口苦舌干者。

组成:牛蒡子3克、柴胡3克、川芎3克、白芍3克、石膏3克、当归3克、山栀3克、丹皮3克、黄芩1。5、黄连1。5、甘草1。5克

用法:用水400毫升,煎取320毫升,食后服。

来源:<外科正宗>卷二

香附栀子粥

功效:舒肝理气,清热泻火。

配方:香附6克,栀子10克,粳米100克。

制法:先把香附、栀子加水煎煮,去渣取汁,用药汁与粳米一起煮粥。

用法:早晚分食。

栀子厚朴汤

功效:主治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

组成:栀子9个(劈) 厚朴12克(炙,去皮) 枳实9克(水浸,炙令黄)

用法:以水400毫升,煮取200毫升,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来源:<伤寒论>

栀子豉汤

功效:清热除烦。

主治:发汗吐下后,余热郁于胸膈,身热懊憹,虚烦不得眠,胸脘痞闷,按之软而不痛,嘈杂似饥,但不欲食,舌质红,苔微黄,脉数。

组成:栀子9克(擘)、香豉4克(绵裹)

用法:以水400毫升,先煮栀子,得250毫升,纳鼓煮取150毫升,去滓,分为二服,温进一服,得吐,止后服。

方论:方中栀子味苦性寒,泄热除烦,降中有宣;香豉体轻气寒,升散调中,宜中有降。二药相合,共奏清热除烦之功。

轩宇阅读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