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文摘大全 > 看点> 女性投资者的崛起

女性投资者的崛起

来源: 华尔街中文网 作者: 安静的夜 时间: 2013-08-04 阅读:
  美国女性在赚钱方面或许正在赶超美国男性,但在个人投资方面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很多女性,就算是顶级公司的女性高管都不喜欢在这件事上亲力亲为。
 
  达琳·吉恩(Darline Jean)是About集团的总裁兼CEO,该集团旗下拥有原创内容生活网站About.com。吉恩表示,她没有“闲暇时间用来追踪股票行情以及研究每家上市公司的过往表现”。对于金融服务公司的网上界面,她评价道,都设计成了“男人热衷的那种令人眼花缭乱的画面──如此一来他们就可以像瞄准移动的靶心那样来追踪股价了”。和许多其他成功女性一样,吉恩把投资事宜委托给了一名理财顾问,这名理财顾问向她展示的都是关于如何达到她的长期投资目标的数据。
 
  金融服务公司坦言,以往,他们在吸引女性客户这一点上从未取得过多大成效,不过,随着女性收入水平和职务级别的扶摇直上,他们现在对此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在1997年至2012年间,美国女性拥有的企业数量增加了54%──是全美企业数量增幅的1.5倍。据估算,2012年美国女性拥有超过830万家企业,这些企业共创造了近1.3万亿美元的利润。《更富有的性别》(The Richer Sex)一书的作者莉莎?芒迪(Liza Mundy)表示,如果将高等学府的入学率作为衡量指标的话,那么25年以后,女性将主导法律界、医药界等这些男性曾经主宰的领域。
 
  不过调查显示,男性仍比女性更多地掌管着家庭的财政大权。保诚集团(Prudential)近期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19%的妻子称她们掌控着家庭财务的决定权,而在丈夫中这一比例为38%。有20%在外工作的妻子称,她们对做出明智的财务决定胸有成竹,而她们的男性伴侣中这一比例为45%。(当然,需要注意的是,被调查对象的自信程度并不代表他们真正准备好的程度。)
 
  在最近的研究中,美国先锋集团(Vanguard Group)的资产管理及咨询服务部门主管卡琳·瑞希(Karin A. Risi)发现,在投资方式方面,女性和男性大相径庭。女性不希望听到有关不同基金的涨幅或相互业绩对比的话题;她们希望获得的信息是关于如何达到她们的长期财务目标,比如预备好子女的大学学费等。她说:“对女性而言,投资可不只是爱好或游戏;但是由于金融服务行业一直由男性主导──并且因为男性就是这么认为的──所以几乎整个金融服务行业都这么认为。”
 
  此外,瑞希表示:“我们发现,相较于男性,女性一般是更自律的思想者,也是更优秀的长期计划制定者。”
 
  先锋集团的研究结果印证了长期以来针对女性投资者的固有印象,即在财务管理上,和男性相比,她们总是没有那么雄心勃勃。可能会有人反驳道:这又何错之有?多年来很多研究都发现,女性投资者买进并持有资产的可能性更高。就像巴克莱(Barclays)和莱德伯里市场研究公司(Ledbury Research) 2011年的一份研究指出的那样,“作为金融市场上的投资者,女性更有可能赚到钱,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女性不像男性那样冒太多风险。”
 
  这些投资特质并不完全是负累,不管你是男性还是女性。Rothstein Kass公司编制的一项指数显示,2012年第三季度,女性对冲基金经理取得的收益率接近9%(计算基于67只女性专属基金或由女性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而得出)。而HFRX全球对冲基金指数(HFRX Global Hedge Fund Index)显示,同期男性基金经理取得的净收益率仅为2.69%。然而,尽管女性基金经理创造的投资回报更高,在业内女性基金经理却寥寥无几,在Rothstein Kass的受访者中占比不足16%。
 
  当然,女性投资客户中的新生力量不都是像对冲基金经理那样高收入的女性。女性投资客户更多情况下是中等收入的职业女性(诸如医师助手、军人和教师)。如果金融服务公司希望从不计其数的职业女性身上赚到钱的话,他们就必须用不同于服务男性客户的方式来服务女性。例如,Motif Investing等投资公司鼓励客户基于社会潮流和热点进行投资,Betterment公司则致力于帮助客户坚守其长期投资目标,总而言之,这些公司正在通过关注客户的个人兴趣和长期投资目标赢得女性客户的青睐。
 
  女性理财网站DailyWorth.com的创始人兼CEO阿曼达·斯坦伯格(Amanda Steinberg)表示,提高女性的投资能力不单单是金融服务行业一方的责任。日益强大的职业女性自身也责无旁贷,她们需要改变对待金钱的观念。斯坦伯格称,女性不仅应通过寻求可信赖的理财顾问的帮助来轻松应对投资事宜,女性还应该自学投资的基本知识。
 
  长期在硅谷担任市场策略师及顾问的贝基·赛杰(Becky Saeger)对那些试水投资的女性表示:“避险并不意味着你胆怯──而是意味着你在思考。”(Thomas)
  • 上一篇: 清明“请假攻略”
  • 下一篇: 《纸牌屋》为何走红?
  • 猜你喜欢

    轩宇阅读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