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为考英语强说愁
/* 34 */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 第一部分
为考英语强说愁
英语课的重要性自然无需多说,每个大学生都很明白。尽管如此,还是有不少人会成为英语课的逃兵。我是不主张英语课逃课的,就算老师比较差也应该坚持去上课,因为英语老师就算不会教书,但英语水平比大部分学生还是要高一些。虽然英语可以自学,但通过自学来掌握一种语言无论如何都不会是一种捷径。学语言必须要听,要大胆地说出来。绝大部分大学生都缺乏良好的英语环境,所以更加应该多去课堂听英语、说英语。因为大学扩招的缘故,很多学校的英语课也被迫改为了大班授课,在这种情况下更加应该抓住任何可以发言的机会。不要因为人多而害怕丢脸,学英语如果不丢脸是永远也学不会的。
学英语贵在积累,永远不要指望临时抱佛脚能够奏效。我原来有几个同学考了好几次英语四级都没有通过,每次失败的时候都决心认真准备下一次,可是在教室自一习一 没几天就按捺不住了,抱希望考前突击能够通过,可真到了快考试的时候再怎么突击也没有用了。直到毕业的时候有几个同学仍然没有通过四级,自然也没有得到学位一证。有些学校如果没通过英语四级毕业证都没有。读书期间没考过,毕业以后自然就更加难了。
最近四、六级考试做了改革,情况跟几年前已经有了些变化,但是据我所知,人事行政部门和大部分用人单位对于英语四六级的态度并没有因为此次改革而发生任何的改变。就算毕业证书、学位一证书不再与英语等级挂钩,但是,从其余的现实角度考虑,英语四、六级考试仍然是非常重要的。
不要以为英语角是个学英语的地方。去英语角的人一大都just so so,我原来就见过有不少自认为英语很棒的人总喜欢去英语角show off,但水平实在不敢恭维。还有一些人去英语角是另有所图,尤其是一些男性研究生、博士生。从整体上来说,越是研究生、博士生,英语水平就越低。
跑过步的人都知道,跟比自己跑得快的人一起跑,自己也会跑得快一些,而跟比自己跑得慢的人一起跑,就会跑得慢一些。所以,为了避免一交一 叉感染,最好不要去英语角被别人同化,除非你另有所图。当你第一次说出“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You good, you come do what”之类的中国式英语时,你可能会心里没底,但如果你在英语角听别人这么说了几次,你就会觉得非常地道了。
可以尝试着跟一些留学生一交一 朋友,这样不但可以多了解一些外国的文化,而且你们可以彼此学习 对方的语言。但有一些外国人的英语可能比你更差,譬如日本人。有一个跟我相同专业的师姐大学期间跟学校的不少留学生关系相当不错,她从那些美国人、欧洲人或西亚人身上肯定学到了不少东西。毕业的时候她去一家大型的外贸公司应聘,凭着一口流利的英语和对外国文化的深入了解,击败了其余英语专业或者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的应聘者。
英语固然重要,但也没必要将太多的时间花在学英语上。毕竟语言只是一种手段,为了英语丢了专业,那就是为了手段而丢了目的,舍本逐末了。我曾经在岳麓书院看到几个学生大声地朗读英语,心里很不是滋味。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书院之一如今虽然还有“风声雨声读书声”,但所读的书竟然成为洋文了。那时我忽然想起了余光中的一句话:“当你的女友改名为玛丽,你怎能送她一首《菩萨蛮》?”就算是中文系的学生,四年大学当中用在英语上的时间恐怕也比用在自己母语上的多一些吧。这何尝不是一种悲哀呢?
英语对于就业来说确实有比较重要的作用,但是工作过程中真正需要用到英语的并不多,所以就算英语学得再好,工作一段时间以后就生疏了。我现在的英语水平就倒退了很多,很多单词都只是似曾相识了。我原来求职的时候有些公司要求我翻译大段的文章,但是入职以后连最简单的英语都用不上。在这种时候,英语彻底沦落成了一块敲门砖。所以,大学期间与其花大量的时间在学习 英语上,还不如分一些时间用来学习 那些以后工作中需要经常用到的东西。
浙一江一 大学一位叫高强的高分子物理教授在一次演讲中言辞尖锐地谈到了中国高校的诸多弊端,其中有一段便是关于“全民学英语”的:
我认为:语言、计算机就是工具。中国的外语教授讲英语还不如美国卖菜的农民,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日本博士、德国教授说不出英语的多得是,我们怎么能说一个人不会说英语就是文盲呢?语言就是一个工具!没有那个环境,他怎么能讲这个语言呢?如果我是教育部长,我一定要取消六级考试。一个研究生连中文一级都不及格,英文考六级干什么?研究生写的论文语句不通错字连篇,自己民族的文化都没有学好,天天就只知道考英语。他们的托福、GRE能考出很高的分,可哪个写的英文论文在我面前过得了关呢?自己搞的专业一点都没学好,这样的人能干什么呢?说不会计算机就是文盲,这又是一个误区。我现在是教授,我顾不上搞计算机!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