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财富之二--会观察的眼睛
观察力是创造力的源泉。
一天,我去天津大港油田参加中国少年报社召开的儿童诗人“世纪盛会”。开幕式当天下午,我们来到大港油田实验中学,参加“大小诗人见面会”。
台下坐的是热爱诗歌的中学生,台上坐的是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高洪波和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诗人金波,尹世霖,关登瀛等。热情的孩子们非要让“知心姐姐”讲话不可,原来只准备听会的我只好站了起来。
“今天台上台下全是‘湿人’(诗湿同音,我开了一个玩笑),只有我一个是‘干人’。”我的开场白引来一片笑声。
“今天我想说说对诗人的认识,讲讲‘干人’怎么变成诗人!”台下一下子安静下来,同学们被这个奇怪的话题吸引住了。
“我想先问问大家:人有几双眼睛呀?”
“当然是一双眼睛喽!”中学生们一定觉得我提出这个问题太可笑了。
“可是昨天,,我却发现了有两双眼睛的人!”
话音没落,台下已是一片哗然。
“两双眼睛的人?在哪儿?”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瞅瞅他,满处寻找。
“不用找了,他们就坐在台上,那就是诗人。”
“啊?台上的诗人?不也是跟我们一样,长着一双眼睛吗?”同学们更不明白了。
于是,我讲了我的发现:“昨天下午,我陪诗人们来大港油田。天已经黑了,大港油田完全笼罩在黑色里,一片黑暗中只闪烁着点点灯光。可是今天开幕式上,高洪波老师却朗诵了他昨晚刚写的诗。诗的前几句是:我们被童心簇拥着/被内心涌动的诗情推动着/擎着丹柯一样炽热的心/来到大港油田/脚下是燃烧的地火/是驱动祖国列车隆隆行进的伟大的能源……我十分惊讶,我看到的明明是黑黑的水泥地,而诗人看到的却是‘燃烧的地火’,他不是有另外一双眼睛吗?”
我对同学们说:“诗人与‘干人’的不同之处在于,诗人有另一双眼睛藏在心里,叫做‘心灵的眼睛’,这双眼睛能看见别人看不见的事物,能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秘密。你也许要问:我能不能也有一双心灵的眼睛呢?我的回答是:完全可以!如果你能一边看一边想,细心感受,你便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感悟。”
我还告诉同学们:“想当诗人,就要用欣赏的眼光去观察世界,用爱的情怀去感受世界,用热情的语言去表现世界。这样,‘干人’才有可能变成诗人!”
同学们对我这位“干人”的讲话报以热烈的掌声。
接着,尹世霖老师又做了重要补充。他说,好诗在意境,让人去联想。要用意境去写诗,用情感去写诗,而意境也要用心去感悟。
观察力是创造力的源泉,观察力是可以培养的,特级教师李吉林老师就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充分发挥“眼睛”的作用。
一个晴朗的早晨,她带着学生来到开满野花的河畔。
“野花有名字吗?”孩子们兴奋地问。
“有啊!这是荠菜花,那是知风草。你们看,那边还有更美的野花--”李老师把孩子们带到了蒲公英的旁边,让同学们按照“叶—茎—花”从下向上顺序观察,并指导他们边看边描摹各个局部。
“蒲公英的叶子是这么整齐,是二月的风伯伯裁剪的。”
“它像一棵小巧玲珑的向日葵。”
学生们你一句我一句地议论着。
夜晚,李老师坐在灯下思索:孩子们认识了蒲公英,怎样调动他们的写作兴趣呢?让他们用拟人的方法把看到的写下来,不是更能激发想像力吗?
上课了,李老师启发孩子们自己拟题目。
孩子们兴致勃勃,一下子出了七八个题目。最后,大家选中了《我是一棵蒲公英》。
李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朵大蒲公英:圆圆的花盘里,有着一对眼睛和一张微笑的嘴巴。
孩子们看着这拟人化的蒲公英,也都笑了起来。
“现在许多小朋友还不认识你们这些蒲公英,你们准备先介绍什么呀?”
“介绍我的家。”
“介绍我的名字。”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抢着回答。
李老师继续启发:“你们的家住在哪儿?家里有哪些人?谁是你们的兄弟姐妹?”一连串的问题,给孩子们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又把他们带到一个新的意境之中。
“小草是我的兄弟。”
“野蔷薇是我的姐妹。”
“蝴蝶姐姐是我家的常客。”
孩子们想象的翅膀张开了。
老师又提出一个问题:“还有一个重要人物没介绍呢!”
孩子们顿时愣住了。
这是李老师精心设置的“障碍”,她想让孩子们想得更深更远。
在孩子们冥思苦想的时候,李老师拿出一棵蒲公英,把茎轻轻折断,让孩子们观察冒出的白色乳浆。
孩子们豁然开朗。
“我知道了,还要介绍土壤妈妈。”
“我们是吸着土壤妈妈的奶汁长大的。”
下课前,李老师拿起那毛茸茸的种子,使劲一吹,小伞一样的种子从窗口飞向蓝天。
孩子们的心跟着蒲公英的种子,飞啊,飞啊,飞向了远方……
许多父母整天把孩子关在家中,休息日也不让他们出去玩。结果这些孩子眼里就缺少画面,写起作文来不是干巴巴的,就是抄点儿形容词装点一下,一点儿意思也没有。
你的孩子有一双明亮的眼睛,请千万珍惜!让他们睁大眼睛去观察,去发现。注意:是让孩子用自己的眼睛,而不是我们的眼睛!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