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励志书籍大全 > 哈佛女孩刘亦婷

第九章 高中阶段:走向成熟(4)

歌声一浪高过一浪,比赛到了白热化程度。大家眼里都闪着兴奋的光彩,满身的疲劳呢一一早不知跑哪儿去了。

走出迷惘期,顿悟在星空下

心理学家说的,随着上大学的人越来越多,现代人类的青春期也在延长,青春期要在青年开始对家庭和社会承担责任的时候才会结束。在高中阶段,婷儿和同 学们设想未来生活的频率越来越密集,他们常常在英语课练口语的时候,讨论对各种职业和生活方式的看法,但仍然很少有人对未来有明确的理想和志向,也感觉不 到谁有发自内心的社会责任感。婷儿也是这样。

我们从初中就在关注婷儿的立志问题,现在更是越来越多地和婷儿讨论这个话题:你什么时候才会有可以称之为“凌云志”的远大理想?

婷儿也常常为此而苦恼。但她认为这也不能怪她,因为许多同龄人的“凌云志”就是考大学,而考大学对婷儿和她的同学们来说,是手到擒来的事,根本算不 上理想。可以说,从他们考入外语学校高中的那一刻起,他们就都等于已经考取了重点大学。而且很多人的“大学梦”只不过是为了改变个人的生存条件,婷儿也看 不上这种理想。谈来谈去,婷儿又羡慕起那些早就迷上了文学、美术或音乐的人来了,对他们来说,每天从事自己的爱好,就是在一天天走近自己的理想。

婷儿渴望的就是这种理想,这种让她感到“每一天的努力都有价值”的理想。她苦苦寻觅着,直到有一天,一连串偶然的细节,深深触动了婷儿的灵魂,她终于意识到了自己这代人的历史使命:

顿悟

16岁生日前后,我常常陷入一种陌生的心境。表面上看起来,我还是和往常一样勤奋而快乐,每天都忙着和代数符号、英语单词和作文的格于纸打交道,加 上班干部和学生会的工作,经常忙得连洗袜子的时间都没有。然而我的心里却不时袭来一阵空虚和迷惘,我弄不清自己为什么这么努力,是惯性?还是环境的压力? 我究竟想过怎样的一生呢?这些问题久久地困扰着我,直到暑假来临。

从学校回家后的第一个周末,我和父母去乡下的水果基地参观。我正在巴士上起劲儿地聊着学校的趣事呢,突然,一股恶臭迫使我闭上了嘴巴。探头一看,堵车了,路旁竟是一座黑鸦鸦的垃圾山,足有几百个拣垃圾的农民,正在臭气熏天的垃圾山上争抢刚从城里运来的垃圾。

我惊讶得说不出话来,在乘客们的抱怨声中,那部描写垃圾部落的中篇小说《青城之矢》,闪电似的在我脑海里过起了电影。看起来这些人和小说里的“垃圾 虫”一样勤劳,可就是得不到正常人的生活。没想到,纸上的场景活现在眼前的时候,竟会如此令人震惊!爸爸和妈妈也很吃惊,他们小声议论着:沦落为“垃圾 虫”的农民越来越多了,每个城币都有几个垃圾部落,每个垃圾部落里,都有一群在垃圾中生长的失学儿童....

是的,眼前就有这样一个儿童,她孤单地站在垃圾山下,用忧郁的目光注视着我,蓬乱的头发里夹着纸屑,手里抱着一个只有一条胳膊的布娃娃。看见被垃圾车堵住的车流又开动起来,她突然咧开嘴灿烂地一笑,并让她的布娃娃用独臂和我再见。

这情景让我难过得想哭。

垃圾山迅速地从视线中消失了,那个小女孩和她的布娃娃却在我心里挥之不去。

半年后,我又和父母谈到了这件事。我困惑地问:“他们也是鲜活的生命,他们也是中国公民,为什么他们只能有这样悲惨的命运呢?”爸爸和妈妈说,这个问题很复杂,如果我想研究,可以参考刚出版的一本书。

我抱着那本厚书足足啃了一周。根据书中提供的统计数字和分析报告,我推导出来的答案是:这些“垃圾虫”只是庞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一小部分。他们没 有资金,也没有文化和技术。在低素质劳动力过剩,经济还不够发达的现阶段,社会还没有财力来救助他们。在中国真正富起来之前,他们只能在贫困和犯罪中继续 挣扎。

这个无奈的结论深深地刺痛了我。希望中国快点富裕起来的愿望,比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走上陽台仰望星空,点点繁星中似有小女孩渴望的眼睛。就在这一 刻,我心中涌起一种强烈的冲动:我要把我的一生奉献给祖国的经济建设。我要以科学文化知识为杠杆,为人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让贫 困的儿童都能上学;让需要救助的人都得到救助....这沉甸甸的使命感把我的心填得满满的,从此以后,我每一天的努力都有了新的价值和意义。

轩宇阅读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