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当今神经科学的几个大观念
第7章 当今神经科学的几个大观念
当我们在本书第一版中讲到“世界上不存在拖延基因这回事”的时候,根据当时的科学知识,这一点也没错。但是自从1983年之后,神经科学领域取得了 很多突破性进展,现在的神经科学已经有条件让研究者去研究大脑的某个特殊部位以及它们是如何单独和共同运作的。虽然现在我们还是不认为世界上存在着某种拖 延基因,但是我们现在对大脑的运行有了更好的理解,可以信心十足地说:确实有一些生物上的因素会导致拖延症。其中有些是一般的因素,涉及大脑是如何随着时 间发展和变化的,这间接地跟推迟行为相关。还有一些因素涉及直接导致拖延的一些特殊机能(或者是机能障碍)。比如,如果你患有某种程度的注意力缺失、执行 障碍、季节情绪紊乱、抑郁症、强迫症、慢性紧张,或者失眠,在这样的一些情况中,在你大脑中运行的这些生化因素很可能会跟你的拖延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会 在下一章讨论这些情况,但是首先让我们先来总结一下神经科学最新发展的几个“大观念”,以便于大家更好地理解我们的大脑是如何工作的。在对我们人体最复杂 部位的大脑的细致了解中,我们每个人都可能会受益匪浅,你也可以运用这些知识来帮助自己克服拖延症。
大观念之一:
你的大脑处在不断的变化中
科学家们过去认为,我们的大脑是以一种可预测的、预先设定的方式发展的:它的某些属性属于与生俱来的“硬件”,然后它经过了儿童期的成长,在18岁 的时候达到了它的顶峰,再往后它就开始走下坡路了。如今这些看法已经被很明确地否定了。研究显示,你的大脑是一个活生生的动力系统,它在不断变化,也在不 断修正。大脑具有一种重组能力,它可以打破旧的神经联系,建立新的神经联系,我们把这种能力称做“神经可塑性”。现在我们知道大脑每天都在发生变化:你今 天做的事情,无论好坏都会影响到你大脑明天的结构和功能,这个过程是如何发生的呢?
我们的生活经验激发了我们的大脑细胞(神经元),将电子脉冲从一个神经元传导到另一个神经元,并释放出生化信息,促使这些神经元在数量上不断增长, 也在连结度上不断紧密化。弗洛伊德在1888年就做出过类似的假设,1949年,心理学家唐纳德?赫布(Donald Hebb)以一种巧妙的方式表达了这种假设:“一起被点亮的神经元也连结到了一起。”你做某件事情做得越多,你的大脑就对那个活动反应越多;它会把被要求 的事情做得越来越快,越来越好(但是它不管这件事对你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
大脑始终在变,说它是个好消息,是因为它能激发人新的灵活的行为;说它是个坏消息,是因为它也能强化旧的顽固的行为,这被称为“可塑性悖论”。有一 个经典的比喻可以用来形容人们被困在旧模式中无法自拔的景象,设想一下你在一片新雪的山间滑雪,第一次往下滑的时候,有很多路线你可以选择,但是随着你越 来越多地沿着或者靠近既定路线滑行,你就会滑出越来越多的雪橇轨迹,而这些轨迹也会越来越深,到最后,你发现自己往下滑得很快,但是你滑行的轨道已经变成 了一个深深的凹槽了。在大脑中,重复意味着我们在设置“精神上的轨道”,这样的轨道一旦建立,它们就会变得自足自立,越来越难以消除。只有让自己的意识保 持在高度觉察的状态,才能介入到旧习惯中,打破其不断重复的神经元连结。这本书就是要帮助你增强你的意识觉察力,让你觉察到拖沓的时候你在做什么以及你为 什么要这样做,这样你才能帮助自己从惯性的“凹槽”中跳脱出来,以新的方式看待你的拖延,并运用我们建议的实践技巧,你一定能打破旧的拖沓模式,发展出一 个及时完成任务的做事新模式。
大观念之二:
感受很重要,即便它处于无意识中
你的感受连接着你独一无二的自我——只有你自己才能体验到你的感受,而感受是意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你的感受对你本人意义重大,你可以运用你的感 受来引导自己,你也可以通过倾听自己的感受来做决定。研究人员了解到,本能反应和直觉是智慧的一个反映。如果你大脑的某个部分(额叶)受到损害,你就失去 了运用情感来做出聪明选择的能力。如果你跟自己的感受失去了有效联系,你就无法利用这个自我认知的源泉来帮助你穿越人生的种种障碍。我们有时候会说:“我 感觉这是对的”或者“我感觉那是不对的”,像这样尊重自己的感受是非常重要的。没有这种根植于你体内的对于对错的内在感知,你就只能理智地思考,理智地做 决定,或者被一长串列明好处和坏处的清单搞得晕头转向。你可以寻找到一个“符合逻辑”的答案、一个“正确”的答案,或者一个“完美”的答案。但是,将你的 决定建立在外在的因素上与你对此的内在感受毫不相关。相反,你推迟做出决定是因为你不能(或者害怕)去问询你最重要的参谋——你的内在自我。
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看:拖延企图逃避的不是某个任务,而是由这个任务引发的某种感受?最近神经科学上有一些发现,可以帮助我们更深人地了解为什么感受 是这么重要,以及为什么在面对一个我们想要逃避的任务时它会起到这么大的作用。有时候你非常清楚地意识到了自己的感受,有时候你则是从身体的信号上来了解 自己的感受,因为情绪来自于身体和感官上的体验。
你的感受可以被很清楚地意识到,比如当你意识到为什么一个事情那么令人讨厌的时候,“让我的支票簿收支平衡真是一件无聊透顶的事情”;“我憎恨将自 己的时间花在打扫卫生上”;“我无法理解代数”。然而,很多情绪发生在我们的意识之外。在今天的认知神经科学中,“意识只不过是整个大脑非常有限的一部 分”这个观念已经被广泛接受。所以,很可能在很多时间下你没有意识到迫使你逃避某个事情的那个感受是什么。即便是这样,你的身体还是会有反应。
为了不再拖延,你将不得不忍受某些不舒服的感受,比如恐惧和焦虑。不顾恐惧而继续向前需要加倍的勇气,因为恐惧是被瞬间触发的,一旦在体内运行,它 就一直在那里,它还会给大脑发送强烈的难以抵挡的信号。恐惧触发起来非常迅速,迅速到你难以想象的程度。如果你碰触自己的手臂,大脑感知这种触感大约需要 400?500毫秒的时间。但是感知恐惧只需要14毫秒!在你有机会感知到恐惧之前,你的身体早已探测到它并开始做出反应。在你想到去做那个你一直在逃避 的事情的时候(比如打一个让你恐慌的电话或者计算你去年的年收入),你的身体马上对这样的恐惧做出了躲避反应,所以也难怪你会推迟。
除此之外,你的身体还留存了这个恐惧。一旦大脑在一个刺激(比如,一条蛇,一篇期末论文,一次面对上级主管的演讲)与一种危险或恐惧的感受之间建立 了一种联系,这种联系就无法被消除。在遭遇过一次危险的刺激之后,只要下一次再次碰到这样的刺激,恐惧就会被重新激发,哪怕你已经不记得它了。神经科学 中,有一个著名的案例可以清楚地说明恐惧是如何在不知不觉中被人经验到的。1911年的时候,有一个大脑损伤的病人失忆了,无法记起过去的事情。每天她碰 到自己的医生的时候,她都不记得自己以前看见过他。有一天,他在自己的手里藏了一根针,在他们伸手握手的时候,他用针在她手上扎了一下。接下来的日子里, 每次他企图跟她握手的时候,她都会拒绝,虽然她也讲不清楚这其中的原因。过去的痛苦经验仍然保留在她的大脑中,并对她的行为施加了有力的影响。你或许可以 在这个案例中看到你自己——你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逃避某一件事情,但是每次你都逃开了。原始刺激与你的恐惧之间的那个联系,现在还处于无意识之中。
恐惧这么难以处理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大脑负责传导恐惧的通道非常强劲。从恐惧中心(脑扁桃腺)到思维中心(大脑皮层)的信号要强于从思维中心到恐惧中心的信号。这意味着恐惧侵人意识要比思想控制情绪容易得多,因此我也必须付出额外的努力来对付我们的恐惧和冲动。
为了对付恐惧和冲动,人类逐渐发展出了一系列的防卫机制,将不堪忍受的痛苦的思想、情感及记忆阻挡在意识范围之外,弗洛伊德是最早观察到这一现象的 人之一。这样的防卫机制从儿童时代就已经发展出来了,然后在经过无数次的重复之后,到了成人阶段,它们已经在大脑中烙下了深深的神经元痕迹,从而成为一种 根深蒂固的习性。例如,如果你对自己说:你没必要学习微积分,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你根本用不到它。那么,你其实就是在运用一种叫做“理性化”(合理化,找借 口)的防卫机制,因为在理解微积分的复杂概念时,你会感到自己很愚蠢,也因而十分厌恶自己,你的防卫机制很可能就是用来防止自己受到这种痛苦情绪的侵袭 的。
另一种防止受到痛苦侵袭的办法就是抑制,就是主动地将它们推出门外。(“我就是不愿去想那个事情。”)但是忽视感受会让你陷入困境。自相矛盾的是, 那些压抑自己感受的人更容易受到负面情绪的袭击,同时也会经历到更多的紧张。对拖延者而言,逃避是他们防卫办法中的王牌,因为当你避开一件事情的时候,许 多跟它相关的思想、情感和记忆就同时也被你避开了。
我们如何才能不依靠自我挫败的心理防卫机制而对危险做出应有的反应呢?我们可以着力于培养一种情绪调整能力,这样我们就会对自己感到舒服和自信。通 过情绪调整,你大脑皮层的思维部分(额叶)就会平复大脑的情感部分(脑扁桃腺),在必要的时候思维部分会抚慰你,或者帮助你想到冲动的后果(你可能冲着你 的上司大声咆哮,将电脑扔出窗外,或者跟街上碰到的魅力陌生人发生性关系)。
在一定的环境中,当你的大脑情感部分受到刺激,大脑产生很多焦虑情绪的时候,你只想不惜一切代价地躲避这样的情绪,这时候就需要来自你大脑思维部分 的很多支持,这样才能管住你的拖延倾向。理想地说,应该在婴儿时期就开始通过看护者与婴儿双方的互动来培养一个人的情绪调整能力。当一个得体的看护者认出 小孩的焦虑时,她会理解它,而不是害怕,并能以宽慰人心的方式适时地满足小孩的需求。如果一个看护者能够在强烈的焦虑中仍然依靠理性的思维,那么这个小孩 就也会发展出这样的能力,虽然你可能没有机会在这些早期互动的阶段学会怎样管理自己的情绪,你依然可以在以后的人生中学习情绪调整。面对危险临近的感受, 你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加以反应:把事情想清楚(“我会排练这场谈话,到时我就不会那么紧张了”),想一想危险的背景(“我的新上司怪吓人的,因为他让我想到 了我的父亲,但是他不是我的父亲”),提醒自己你所具备的能力,或者鼓励你自己。这样一番认知重塑,是宽慰你自己最重要的法门。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