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富于创新思维的习惯决定成功(1)
第4章 富于创新思维的习惯决定成功(1)
出奇制胜,独占鳌头
创业,这个词本身就意味着打破常规,开创一条新路,所以,循规蹈矩就不会创业。我国古代的杰出军事家、战略家孙子说:大凡作战,一般都以正兵当敌,以奇兵取胜,所以善出奇兵制胜的将军,其战法像天地那样变化无穷,像江河那样奔腾不竭。做生意犹如打仗,按常规办事,只能穷于应付,要想胜人一筹、棋高一着,必须打破常规,想常人之未想,行常人之未行,便可如奇兵突发,独占鳌头。这里,创业的点子就是打破思维定势,采取发散思维,善用经营智慧,常常会手到擒来,稳操胜券。
旁敲侧击,乘虚而人。“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虽然不明下战书,却已调兵遣将,攻城拔寨,令对手防不胜防。20世纪30年代,美国街头5美分一个、装潢精美独特、内盛6.5盎司的可口可乐“魔瓶”风靡美国软饮料市场。1939年,百事可乐抓住可口可乐瓶子含量太小、只够中老年人一次饮用的弱点,及时推出了只花5美分就能得到12盎司的百事可乐饮料,同时配以“一样代价,双重享受”的广告,深受占消费者总数1/3的青年人的青睐,销售量节节攀升,而可口可乐的销量则明显下跌。
过去,美国为了限制进口,保护本国的工业利益,规定凡向美国进口的商品,“美国制造的零件所含的价值,必须占这一商品总价值的50%以上”。对此,日本马上规定:生产一种具有20种零件的商品,他们在本国生产19件,缺少的那一件在美国市场上购买最贵的,然后运回本国组装,再运到美国销售。这样一方面最大限度地用了本国的零件和劳动力,而又不违背美国的限制,乘虚而人,无懈可击。
南辕北辙是一则令人发笑的寓言,想往北去却向南策马,这哪能达到目的呢?然而在现实中,这类从相反方向上来达到自己目的的事例却不少,这便是逆向思维。如果你能巧妙地运用逆向思维,那么你会感到成功离你更近一些。
有一所学校,每年都要举行一次智力竞赛。这一年,智力竞赛又拉开了序幕。报名参加比赛的有几百名学生,竞争非常激烈。终于,百里挑一,全校选出了6名最聪明的学生,大家都等着看哪一位能获得第一名。
校长把参加决赛的6名选手带进了教学楼第一层,指着6间教室,又指指大门,说:“我现在把你们分别关在6间教室里,门外有人把守。我看你们谁有办法,只说一句话,就能让门外的警卫把你放出来。不过有两个条件:
一、不准硬闯出门;
二、即便放出来,也不能让警卫跟着你。”
校长说完,微微一笑:“好了,孩子们,请吧!”
6位学生各自走进了一间教室,思考着如何用一句话,就能让警卫叔叔放自己走出大门。然而,3个小时过去了,却没有一个人发出声响。正在这时,有个学生很惭愧地低声对警卫说:“警卫叔叔,这场比赛太难了,我不想参加这场竞赛了,请您让我出去吧。”警卫听了,打开了房门,让他走了出来。看着这个临阵退缩的小家伙垂头丧气地走出了大门,警卫惋惜地摇摇头。
然而走出大门的小家伙随即又回来了,他走到大厅里,对校长说:“校长,您看,按您的要求,我办到了!”校长伸出手一把抱起了这个孩子,高兴地说:“孩子,你是这次竞赛的胜出者!你是最最聪明的!”
此例中的主人公运用了逆向思维,以退为进,很轻松地赢得了“最最聪明的孩子”的称号。
北京的一条街道上,同时住着3家裁缝,手艺都不错。可是,因为住得太近了,生意上的竞争非常激烈。为了抢生意,他们都想挂出一块有吸引力的招牌来招徕客户。
一天,一个裁缝在他的门前挂出一块招牌,上面写着这样一句话:北京城里最好的裁缝!
另一个裁缝看到了这块招牌,连忙也写了一块招牌,第二天也挂了出来,招牌上写的是:全国最好的裁缝!
第三个裁缝眼看着两位同行相继挂出了这么大气的广告招牌,抢了大部分的生意,心里很是着急。这位裁缝为了招牌的事开始茶饭不思,“一个说北京最好的裁缝,另一个说全国最好的裁缝,他们都大到这份上了,我能说世界最好的裁缝?这是不是有点儿太虚假了?”这时放学的儿子回来了,问明父亲发愁的原因后,告诉父亲不妨写上这样几个字。
第三天,第三个裁缝挂出了他的招牌,果然,这个裁缝从此生意兴隆。
招牌上写的是什么呢?原来第三块招牌上写的口气与前两者相比很小很小:本街最好的裁缝!
“本街”最好,那就是这三家中最好的。你看,聪明的第三家裁缝没有再向大处夸自己的小店,而是运用了逆向思维,在选用广告词时选了在地域上比“全国”、“北京”要小得多的“本街”一词。这个小小的“本街”却盖过了大大的“北京”乃至“大大”的“全国”。
思想僵化惟创新才有出路
什么是创新意识?
究竟什么是创新意识呢?请看下面这则小故事。
三国时期,有人送给曹操一只山鸡。山鸡身材挺拔,羽毛丰满,色彩艳丽,很有神气。曹操高兴之余,下令:“大臣们都来逗弄山鸡,引它起舞,看看谁有这个本事。”接到旨意,臣子们立即采取措施:有的手舞足蹈,试图撩拨山鸡;有的拿来美食,妄图吸引山鸡;有的则伸长脖子学鸡叫,想逗引山鸡反应……尽管大臣们无所不尽其能,可是,山鸡却一点都不配合,一动也不动,令人大失所望。
一个凑热闹的小孩见此情景,搬来一面大镜子,立在山鸡跟前。山鸡面向镜子,以为来了伙伴,高兴极了,咕咕直叫,翩翩起舞,越舞越来劲。
曹操笑了。
读者朋友,大臣可笑,小孩可爱,您也这样看吗?
在这则故事里,大臣们为争宠邀胜,竞相“逗弄山鸡”,但老胳膊老腿的,动作一定不潇洒,表情也会怪怪的。他们只知机械地遵从命令,百般表现自己,却丝毫没有想过山鸡的个性特征,不知道如何投其所好,所以,尽管大臣们丑态百出,也难讨山鸡欢心,只能徒劳无功。
小孩子则脑瓜灵活,眼见大臣们黔驴技穷,他动起了脑筋——正像自己喜欢与小伙伴玩一样,山鸡也一定喜欢自己的伙伴。但一时难以再找一只山鸡,于是就拿镜子来,让山鸡“一分为二”,自己跟自己玩。果然,山鸡舞起来了。
其实,之所以有此差别,就在于大臣与小孩的思维意识不同。大臣守旧,小孩创新,他们的思维意识根本不同。在大臣们心中,只有曹操的旨意,只知依照旨意亲自“逗弄”山鸡,却不敢越雷池一步,属于典型的守旧思维;小孩子心中却没有“旨意”的影子,他只想逗山鸡快乐,看山鸡起舞,于是灵活的脑瓜拐了个弯,就找到了最佳道具——镜子。
由此可见,我们说的创新意识就是面对问题、矛盾和困难时,敢于破除习惯思维、背离传统陈规、抛弃框框套套,勇于探讨新路径、追求新思路、创造新成果的思想观念。
如同故事中的大臣和孩子一样,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创新意识也很不相同。
有的人习惯于遵循老传统,恪守老经验,宁愿平平淡淡做事,安安稳稳生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从事别人为他们安排的重复性劳动。他们的生活毫无波澜,更乏创造。这种人思想守旧,循规蹈矩,心不敢乱想,脚不敢乱走,手不敢乱做,凡事小心翼翼,中规中矩,虽然办事稳妥,但一般不会有多大出息。
有的人却一身“反骨”,你拿苹果直着切,我偏横着切,看看究竟有啥不同;你说“不听老人言,吃苦在眼前”,我偏不听你的,偏要自己闯闯看。这种人不愿死守传统,不愿盲从他人,凡事喜欢自己动脑筋,喜欢有自己的独立见解。他们思想开放,不拘小节,兴趣很多,好奇心重,喜欢标新立异,最爱别出心裁。因此,这种人脑瓜活,办法多,最能创造出好成绩。
创新是成功的秘诀
克劳斯是天生的做生意者,他说:“我从小就讨厌从事一个普通的职业,因此一直没有工作。而我说过,,其实我能做任何工作——甚至做冰淇淋。”于是,这位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学生入学后在宿舍里做起了冰淇淋。不久,同校的两个伙伴科恩和希尔顿也加入了。于是,克劳斯卖掉大部分债券自己投资,并拿出他高中时挨家挨户上门推销净水器时挣的6万美元,和他们合伙开了这家公司。经过市场调查,克劳斯发现,冰淇淋的口味已经20年没有变化,他敏锐地觉察到,这是为他们创业提供了—个很好的空间。他采纳了啤酒商萨缪尔·亚当斯的建议,使用啤酒酿造技术制作口味奇特的冰淇淋,他与当地的乳酪厂联系,由他们提供特制的奶酪。
由于口味的创新,使这家小型的冰淇淋公司很快吸引到了风险投资。结果新产品一上市就供不应求。它的风味很快就成为一种饮食时尚,风行欧美及世界各地。
克劳斯的美国杰里米冰淇淋公司生产的口味独特的超级冰淇淋19四年销售额达500万美元。
克劳斯谈到自己的成功时说:“事业成功的最大秘诀就是创新。我们年轻人应该是一个行业中的创新者,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制造者。因为年轻的本质特征就是新异和充满朝气。”
霍英东发迹秘诀
要成就大事,首先,你必须先思考你的事业、思考你自己、向自己问问题,只有养成了这样的习惯,在事业的开创过程中,不断地思考自己,思考自己所做过的、正在做的和将要做的事情;不断地向自己提出问题,看一看哪些是需要弥补的不足之处,哪些是应该改正的错误之处,哪些是该向别人请教的不明处……惟有如此,才会前进、成功。
从前一个年轻的英国人在他家的农场里度假休息,他仰卧在一棵苹果树下,思考问题,这时,一只苹果落到了地上。
苹果为什么会落到地上呢?他问他自己。地球会吸引苹果吗?苹果会吸引地球吗?它们会互相吸引吗?这里面包含着什么样的原理呢?
这位年轻人就是牛顿。他用思考的力量,获得了一项极其重要的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牛顿向自己提问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其次,向你自己或别人提出迷惑不解的问题,并想办法去解决它,可能使你获得丰厚的报酬。这里有一个关于霍英东先生的很好例子。
自古盖房子出售,都是先盖好房,再出售,对此,霍英东反复问自己:“先出售,后建筑”不行吗?
正是由于霍英东这一顿悟,使他摆脱了束缚,迈上了由一介平民变为亿万富豪的传奇般的创业之路。
霍英东是中国香港立信建筑置业公司的创办人。在香港居民的眼中,他是个“奇特的发迹者”。“白手起家,短期发迹”,“无端发达”、“轻而易举”、“一举成功”等等,这些议论将霍英东的发迹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霍英东的发迹真的神秘吗?不,他主要是运用了“先出售、后建筑”的高招。
霍英东还有另一个可贵的品质,那就是不错过任何一个机会来发展自己的事业。朝鲜停战以后,霍英东慧眼独具,他看出了香港人多地少的特点,认准了房地产业大有可为。于是毅然倾其多年的积蓄,投资到房地产市场。1954年,他着手成立了立信建筑置业公司。他每日忙于拆旧楼、建新楼,又买又卖,大展宏图,用他自己的话说,他“从此翻开了人生崭新的、决定性的一页!”
如果说霍英东早年经营驳运业是他创业初期练兵的话,那么他超人的经营理念则在经营房地产业的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他以前的房地产业,都是先花一笔钱购地建房,建成一座楼宇后再逐层出售,或按房收租。而他则“变了个戏法”,即预先把将要建筑的楼宇分层出售,再用收上来的资金建筑楼宇,来了一个先售后建。这一先一后的颠倒,使他得以用少量资金办了大事情。原来只能兴建一幢楼宇的资金,他可以用来建筑几幢新楼,甚至更多;同时,他又能有较雄厚的资金购置好地皮,采购先进的建筑机械,从而提高建房质量和速度,降低建造成本,更具竞争力的是他的楼宇位置比同行的更优越而价格却比同行的更低廉。而且,有时他还采用分期付款的预售方式,使人人都能买得起。霍英东的戏法真是高招,他开创了大楼预售的先河。为了推广先出售后建筑的“戏法”,霍英东率先采用了小册子及广告等形式广为宣传。霍英东的广告效果颇为不错。立信建筑置业公司在短短的几年里所营建、出售的高楼大厦就布满了香港、九龙地区,打破了香港房地产买卖的纪录。这个既不是建筑工程师出身,又非房地产经营老手,用不长的时间便成了赫赫有名的楼宇住宅建筑大王、资产逾亿万的大富豪。现在,霍英东名下的公司有60余家,大部分都经营房地产生意,或与房地产关系密切。由他担任会长的香港地产建筑商会,经营着香港70%的建筑生意。
霍英东给自己提问,并从问题的反面找到了答案,成就了成功创富的大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