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人物传记大全 > 巴顿传

第七章 席卷欧陆的狂飙(2)

8月15日,艾森豪威尔举行了一个记者招待会,向全世界宣布:“第3集团军在战斗,指挥这个军的是巴顿将军。”很快,巴顿的名字在西方世界的每家报纸上的头条新闻中播出。

第3集团军在一片颂扬喝彩声中,继续大踏步地前进。

根据巴顿的计划,第3集团军应以最快的速度向塞纳河挺进,并以芒特—加西库尔和埃尔博夫为主要对象进行另一次大包围,向东直取巴黎。

眼下,战局的前景对盟军来说,十分美好,但实际上还存在许多胜负难卜的因素。由于第3集团军几乎是在大踏步地前进,它所进行的真正的战斗并不多,德军的有生力量没有被消灭,局势仍然是飘忽不定的。

在布列塔尼,德军仍在几个港口据点里负隅顽抗,第8军被牵制在这里无法脱身的情况,一直延续到9月份。

在法莱斯,由于最高司令的命令有误,已成瓮中之鳖的德军,奇迹般地逃出至少有4万人之多。有人认为逃出去的有8万人,因为当盟军最后占领这一地区时,只发现1万多具尸体和不多的俘虏。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在以后的战斗中,德军不仅能继续组织起有效的防御,甚至还发动了比莫尔坦战役更大的一次反扑——阿登反扑。

战局仍然模糊,但这没能阻止巴顿按他的战术思想继续大踏步前进。1944年8月,第3集团军装甲铁流实施了胜利大进军。

第12军在吉尔伯特·库克少将的指挥下,占领了圣女贞德的城市——法国南部重要城市奥尔良市;

第20军于8月18日进占历史名城沙特尔,并得到一个完好无损的飞机场,该军前锋距巴黎仅有50英里了;

第15军越过了厄尔河,并不战而取德勒。

至此,第三集团军打通了通往巴黎的道路,从三面对巴黎形成了半圆形包围。攻克巴黎指日可待。解放巴黎这座千年古城,对巴顿来说,不仅意味着他军事生涯中最重要的一项荣誉,而且也是个感情问题,他将亲手洗去这座他热爱的城市所蒙受的玷污。

艾森豪威尔此时却在犹豫,这种犹豫并非出自军事方面的原因。在巴黎附近的这三个军,动用其中任何一个军都可以轻而易举地占领巴黎。艾森豪威尔主要考虑的是政治和后勤方面的问题。

一则,戴高乐的民族主义情绪很浓,在很多现实问题上,他与盟军都发生了矛盾和冲突。眼下他正坚持首先进入巴黎必须得是法国军队。

二则,盟军后勤供应承受的压力过大。由于巴顿进展过速,盟军的供应线几乎一下子从诺曼底伸到了塞纳河,战略物资的供应,主要是汽油供应已显不足;而一旦解放巴黎,盟军还得每天向400万巴黎居民提供燃料和其他生活必需品,这对本已紧张的供给系统来说,无疑是难以承受的重负。

再则,德军事实上已放弃了巴黎。从战略上讲,占领巴黎对进攻德国并无多大意义,艾森豪威尔是克劳塞维茨学说的信奉者,一向认为“歼灭敌军胜于夺取土地”。他认为当务之急是绕过巴黎,追歼德军主力,巴黎可以回头再收拾。

8月15日,巴顿得到布莱德雷的命令:第三集团军继续向塞纳河全速推进,粉碎德军逃跑的企图。

巴顿听出了这一命令的潜台词:进攻巴黎与第三集团军无缘。他对此大失所望。他的部下也十分震惊。但作为军人,他们只能服从。

8月17日,第15军由德勒向塞纳河前进了25英里,强占芒特。巴顿的坦克所向披靡,所到之处,德军风声鹤唳,一触即溃,退缩至莱桑德利和奎恩间的塞纳河渡口附近。

17日夜间,芒特地区狂风大作。趁着月黑风高,巴顿指挥第79师强渡塞纳河。德军对此完全没有预料。结果,渡河部队基本未遇到抵抗,第79师顺利完成渡河任务。第二天,该师又出其不意地攻占了设在拉罗利的德第13集团军群指挥部,并向刚到达这一地区的德军发起了进攻。至23日,一座能通过各种交通工具的桥梁横跨在塞纳河上。

20日拂晓,第5装甲师开始向西北方向的卢维耶推进。德军在这里的防御力量很弱,但他们利用易守难攻的地形,还是迟滞了第5装甲师整整五天。

与此同时,第19军在左翼向埃尔本夫发起进攻,至25日,全面占领该城。

上述部队完成任务后,全部撤回了原防区为英国第2集团军留出一条畅通的大道,以便他们去封闭韦尔农和莱桑德利之间的塞纳河地段。

作为“美军中顶呱呱的打气人”,巴顿在这段日子里充分发扬了他“事必躬亲”的作风,亲自鼓舞士兵的斗志,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勇往直前,将军们在他的激励之下,也都亲临战场,不断以个人英勇的行为来鼓舞他们没有战斗经验的部属。

21日,第12军在新任军长埃迪的率领下,继续向前猛冲。第4装甲师巧妙地绕过德军固守的穆塔吉斯,神不知鬼不觉地占领了桑城。桑城的德国守军对此浑然不知,许多军官穿着假日礼服去圣艾蒂安大教堂去做礼拜,结果正好碰上了进城的美军。22日晨,第4装甲师在塞纳河对岸建立了一个桥头堡。几天后,穆塔吉斯的德国守军也被全部肃清,第4装甲师推进到特鲁瓦市郊。

第20军在左翼以同样的气势向默伦至蒙特罗一线推进。21日,第5师粉碎了德军在埃索讷河的防线,次日推进至枫丹白露,23日抵达塞纳河畔的蒙特罗,并占领了渡口,与此同时,第7装甲师的装甲洪流也在向默伦涌去。

至25日,第3集团军已在巴黎以南塞纳河的上游和特鲁瓦河段上占据了四个桥头阵地。

这时候,德国人意识到自己再一次面临被围歼的危险。整个8月下旬,他们拼命向东撤退。由于第3集团军早已占领了塞纳河上的大部分渡口,德军重武器、车辆的撤退严重受阻,结果在奎恩的南面和西南面两个河道大转弯处,挤满了急着过河的德军和各种车辆,盟军空军乘机出动,对这两个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空袭,给德军造成了灭顶之灾,击毁坦克二百余辆,其他各式军车近4000辆。要不是友邻部队动作稍慢,使奎恩的缺口未完全封闭,是役几乎要将德军主力完全吃掉。最后,约有近3万的德军再次逃脱覆灭的命运。

在巴顿痛击塞纳河畔德军的同时,已从第3集团军划拨给第1集团军的法第2装甲师,在勒克莱尔将军的率领下,八面威风地开进了巴黎,随即被湮没在欢迎的人群、鲜花、彩带和气球的海洋之中。这一天,巴黎全城狂欢。

巴顿是以酸溜溜的心情关注着这一切的,不过他很快就变得愉快起来,第2装甲师进入巴黎后,逢人便说他们属于第3集团军,而不属于第1集团军。巴顿的自尊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巴黎的解放,标志着“霸王”战役正式结束。1944年8月的历史,记载的是巴顿和第3集团军这样辉煌的战绩:他们向前推进了500英里,解放了近4.8 万平方公里土地,毙伤俘德军10万余人,摧毁、缴获坦克500辆,火炮200门,而他们自己仅付出1.6万人伤亡的代价。

令人难以置信的战绩,奠定了巴顿无可争辩的战神地位。此刻,这位战神没有沾沾自喜,他盯着作战地图,把目光越过塞纳河,指向远方的德国心脏地区,在他心中,一个更加伟大的进军宏图正在酝酿之中。

轩宇阅读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