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人物传记大全 > 华盛顿传

第十章 最后一战约克镇(2)

然后他率部顺河而下,沿途烧杀劫掠,无恶不作。1月20日,攻入朴次茅斯。3月下旬,他与菲利浦斯率领的英军会合。4月中旬,再度溯河而上,攻击目标仍是里士满城,想掠取正在这里集结待运的军需物资,摧毁重要的储备基地。

仅仅短短的半年时间,阿诺德对美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罄竹难书。他的名字在美国人民心目中成了恶魔的代名词,人民群众利用各种机会和方式惩治这个恶魔。他 喝的水里常常被人投进毒药,他骑的马几次被人偷走或弄死;在战斗中,只要发现他的身影,火力就会集中向他射击,几次险些要了他的性命。他的部队死伤最惨 重,这个色厉内荏的叛国贼时刻生活在恐惧之中,睡梦中也常常吓醒。他曾经怀着无可名状的惶恐问一位美军战俘,如果他被美军抓住将会受到何等对待?

这位年轻士兵冷静地告诉他:“先把你那条为国家负伤的腿割下来,用最隆重的礼遇安葬,然后把你本人送上绞刑架!”

2. 美法联合进军

美国的独立战争进入了第五个年头。

1780是多灾多难的一年。南线连连溃败,阿诺德无耻叛变,军中因供应奇缺而常有士兵哗变。美军的处境令人感到沮丧,大陆会议内部又四分五裂……华盛顿面对这种局面,到处写信呼吁改革,希望采取“另一种符合立国精神的办法”,使公共事务“能有更多的活力与朝气”。

美法联盟的建立,曾给人们带来美好的企望。可是法兰西帝国瞻前顾后,对于派遣大量远征军去美洲的事迟疑不决,美国独立战争的形势仍无根本好转。

已是70多岁的富兰克林,作为美国代表长时期在巴黎到处奔走。在法国王室、政府成员和各界要人之间积极活动,争取得到经济和军事上的援助。1780年初, 法国政府终于同意在北美采取重大的军事行动,并给予美国一笔300万利维尔的贷款。这时,在美国军队服务的法国贵族拉斐特,从美国回到了法国的故乡,利用 他和法国上层社会的关系,说服各界人士支持美国革命。

拉斐特的具体建议是:从王室的军需库里拨出15000人的装备和火药运往美国,向美国提供资金,为美国士兵购置布匹。

由于富兰克林、拉斐特等人的多方努力,法国政府决意向美国提供武器装备和军用物资,并派出强大的远征陆军和海军舰队赴美作战。法国宫廷同意拉斐特重返美国,继续在大陆军中任职,并派一员老将军罗尚博担任法国远征军司令。

拉斐特深知,要取得战争胜利,一定要处理好美法两军的关系。他再三建议,法国远征军必须统一在华盛顿的指挥下,才能避免纠葛。法国宫廷采纳了他的建议,明 确决定法国远征军司令是华盛顿的第一副手,并授予罗尚博以中将军衔。当时美国还没有这个衔头,罗尚博就仅仅位于华盛顿一人之下,在美国其他军官之上。战役 计划由华盛顿和罗尚博合作决定。

法国政府这样的决定,使华盛顿如虎添翼,不仅给他增加了将近两倍的直属武装力量,而且加强了他独立行使指挥权的地位。指挥动用这支部队时,既不必事先向大陆会议请示,也不必向法国国王在美国的代表汇报,这才是名副其实的总司令。

法国远征军抵达美国的时候,英国军队在美国南部还在逞凶作恶,不知末日将临。

驻守在查尔斯顿的英军将领康华利,在击败了盖茨之后骄横不可一世。他计划乘胜把美军逼到弗吉尼亚聚而歼之。1780年9月,他率军北上。可是他的先遣队不 断遭到民兵的袭击,只得退到金斯山。可是,还未站稳脚,外号叫“沼泽狐”的民兵领袖弗里西斯·马里恩,率领约1000人将英军团团围困在山上,切断了英军 的退路。民兵利用熟悉道路、了解地形的优势,兵分三路向英军攻击。先遣队指挥官最先被民兵击中落马,英军四散奔逃,死伤四百余人,其余全部缴械投降。

这一战使南卡罗来纳的形势发生了转机。人民群众踊跃参加民兵队伍,康华利受到当头一棒,只得守在考彭斯,不敢妄动。1781年1月,美国南方军司令格林将 军会同民兵在考彭斯再败英军。康华利损兵折将,一直逃窜到海岸边的威明顿,在那里等待救援。格林将军趁胜回师南卡罗来纳,恢复了对这个州的控制。

美军在南方的胜利和法国远征军到来,大大增强了美国独立战争的军事实力。华盛顿认为,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了。

早在一年前,华盛顿就开始考虑这个问题,首先是决战地点的选择。

拉斐特向华盛顿建议,有三个地点可供考虑:一是南方战场,二是纽约附近,三是加拿大的哈利法克斯。华盛顿反复思忖,初步认为选择在纽约决战较好。纽约是美 国最大的城市之一,又是英军主力部队的核心地带。这里适宜于海、陆军协同作战。只要法国陆、海军直插纽约,法美两军配合,水陆夹击,必得全胜。但那时法军 还未到达,仅靠大陆军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华盛顿于次年——1781年的5月下旬,直接和罗尚博举行了会谈。

华盛顿提出了他的美、法联军进攻纽约的计划。但法国舰队说只能驶往切萨比克湾,而无法去纽约湾。实际情况是,法国海军担心在纽约湾水域要和英军主力相遇。 即使取胜也要付出惨重代价,这对法军是不合算的。他们也不大相信美军的作战能力,对美、法联军能否吃掉纽约的英军主力持怀疑态度。华盛顿也明白,法军司令 首先考虑的是法军的利益,而没有法军的援助,美军的确不可能取得胜利。他决定调整方案,把决战战场改在南方的弗吉尼亚地区。那里,英国海军力量较薄弱,陆 军也比纽约方面的主力部队单薄得多,联合作战取胜的把握较大。

华盛顿下定决心修改原订计划。几乎与此同时,收到了拉斐特将军来自南方前线的报告:康华利已经退守弗吉尼亚的约克镇。南下决战的决心这才下定了!

华盛顿冷静地分析了当前形势,觉得确保战役成功还有许多因素不可靠。为此,他立即写信给罗尚博和海军司令德格拉斯,提出两点要害问题:一、法国军队,特别是海军舰队,务必按时到达指定地点。二、沿途需绝对隐蔽,不能让敌人摸清真实意图。如果能做到这两点,则我们必胜无疑。

这是一次决定战争命运的关键性战役,华盛顿亲自率领部队出征。

他故布疑阵,扬言要去攻打纽约。多数美军官兵都不知道行军目的地到底是哪里。为了迷惑敌人,华盛顿做了巧妙的部署:

第一,他命令部队在东新泽西地区圈占大片土地,搭起营篷,修建可以烘烤面包的炉灶,好像这里要建成进攻纽约的大本营。

第二,华盛顿让参谋们伪造一些机密文件,证明法国舰队就要来协同围攻纽约。这些“文件”要设法使英国间谍看到。

第三,派出一支工兵部队,去清理通往纽约的主要通道,摆出一副就要进攻纽约的姿态。

英将克林顿对于美军的动向毫无察觉,一直还蒙在鼓里。他的心思放在法国舰队身上,担心美、法联军要来进攻纽约。还向南方的康华利要求抽调兵力来纽约助战。而康华利这时已经彻底放弃了征服弗吉尼亚的计划,把所有的部队撤入约克镇。这样正好落入了华盛顿早已设计好的陷阱。

8月30日,由36艘舰艇组成的法国舰队,顺利抵达切萨比克湾,封锁了约克河的出海口,切断了康华利同克林顿总部的联系。几天之后,英国海军将领格雷夫斯 闻讯率领舰队赶来,在切萨比克湾同法国舰队展开激战。起初双方各有损伤,法国军舰由于在风向上占了优势,逐渐取得了主动。击沉英舰一艘,重创另外几艘。英 舰抵挡不住,调头退出了战斗。法国舰队初战得胜,为联军的陆上决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向南挺进的美、法军队主力部队,于9月5日在特拉华河畔的切斯特胜利会师。与此同时,法国舰船运来了重炮和大量物资装备。直到此时英将康华利才大梦初醒, 意识到美、法联军的战略目标,就是进攻约克敦。他的处境危在旦夕,然而他还抱着幻想,希望英国的舰队能够重新控制切萨比克湾。因此康华利迟迟没有采取突围 的行动,丢失了战争中最宝贵的东西——时间,也失去了逃跑的最后机会。美法联军隐秘而神速地接近他,封锁住他。英军统帅克林顿明白了华盛顿要进攻约克敦, 想去救援为时已晚。于是采取了“围魏救赵”之计:命令叛将阿诺德向东面的康涅狄格州进犯,从背后牵制华盛顿,以解约克敦之围。

叛将阿诺德奉命率领5000人马,乘军舰向康涅狄格的海港城市新伦敦进攻。守城的军队和民兵尽管人数很少,仍然奋起抵抗。终因寡不敌众,城防要塞被攻破。 阿诺德入城后,对家乡的父老进行了血腥屠杀,杀死已经放下武器的战俘。又纵容他的部队,沿海岸线大肆烧杀掳掠,在康涅狄格州犯下了滔天罪行。

克林顿的计谋和阿诺德的暴行,没能阻挡华盛顿的战略实施。美军继续挥师南下,坚持完成对约克敦的包围,这就是作为统帅的华盛顿的英明之处。9月8日,华盛 顿与拉斐特在距约克敦仅12英里的威廉斯堡会合。在行军途中,华盛顿顺道回了阔别6年之久的弗农山庄。他与夫人玛莎仅仅团聚了两天,见到了他视若亲子的继 子和三个尚未见过面的孙女儿。

轩宇阅读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