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退场
1. 无用功
1975年1月,葡萄牙决定让它的殖民地安哥拉独立,它召集了3支以部落为基础的抵抗力量,要它们组成联合政府。这些抵抗力量的首领都同意和平共事,然而,由于得到各种各样外国政府的支援,它们开始打作一团。
第一支抵抗力量称为“安哥拉民族解放阵线”,由北方刚果部落组成。中央情报局定期给它们金钱资助。虽然,它们并不是亲西方派,美国仍决定加大支援力度。令人吃惊的是,它们的其他赞助者有中国、罗马尼亚、印度、阿尔及利亚、扎伊尔和福特基金会。
第二支力量称为“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由姆本杜部落组成,其中包括一些来自首都的知识分子,也是惟一具有思想体系的组织。它们普遍相信欧洲马克思主义,得到葡萄牙共产党和一些西欧社会党的支持。但它们的主要资助者是古巴和略有点犹疑的苏联。
第三支力量称为“安哥拉完全独立民族联盟”,由南方部落组成。
这是一支极左力量,它的领导人曾到北越、中国和北朝鲜寻求支持。尤其是北朝鲜,专门替它们培训战士,并且这个组织的大部分武器是北朝鲜提供的。叫人感到不 可思议的是,“安哥拉完全独立民族联盟”后来跟南非结成同盟,并与美国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等后来古巴支持的“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取胜后,他们退回到 游击状态,并成为《里根 国际关系原则》中的****产主义自由战士。
这种部落争端却被基辛格看成东西方之间的较量,并且他认为安哥拉的局势是对缓和条例的一种考验,是一种试探,看看超级大国在第三世界寻求利益这条路上能走多远。他觉得有必要抓住这个机会显示美国敢于应战苏联的意志。
在基辛格建议下,福特批准了给“安哥拉民族解放阵线”提供1600万美元的军事装备的计划。已与“安哥拉民族解放阵线”结盟的“安哥拉完全独立民族联盟”也得到一定限度的支援。
南非派遣5000多人的部队和“安哥拉完全独立民族联盟”以及“安哥拉民族解放阵线”的一支军队偕同作战。古巴人毫不含糊地派遣有苏联火箭炮和飞机的大规模军队替“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撑腰。
基辛格看到“安哥拉民族解放阵线”已露败象,立刻要求追加 2800万美元的援助给这支力量,中央情报局局长科尔比正忙着向国会披露情报局内部丑闻,不想多事,干脆把秘密援助计划交给国会定夺,国会不客气地否决了所有秘密援助。
另一个提案争议颇多,那就是要不要派美国军事顾问去帮助“安哥拉民族解放阵线”。中层干部阶层就此问题无法达成一致。他们赶在基辛格开始他的令人炫目的周游世界旅行之前派人询问基辛格的意见,其余人则挤坐在中央情报局总部一幅大型安哥拉地图前面等待。
询问的人回来了,说:“他实际上什么也没说。”
“他看了文件吗?”其余人问。
“看了。他嘟哝着走出了办公室。”
询问者试着模仿基辛格的嘟哝声。
大家都有点不知所措,尤其是基辛格已经踏上去北京的旅途。
“是肯定的嘟哝声还是否定的?”有人问。
去询问的人停了停。“只是嘟哝声,我的意思是既没有抬高嗓门也没有降低嗓门。”
于是,这些管理国家惟一战争的人开始一本正经地破译基辛格的嘟哝声,有的人用升调发出来表明肯定语气,有的人用降调发出来表明否定语气。每个人都几乎试了一遍。最后,大伙儿一致决定,基辛格的意思多半是不派人前往。
“用这种方法管理战争事务真叫人瞠目结舌。”多年后,那位去询问基辛格的人回忆说。
“安哥拉民族解放阵线”在没有得到美援的情况下土崩瓦解,“安哥拉完全独立民族联盟”仅仅在南方坚持了15年的低水平的游击运动,令基辛格害怕的事情发生了:安哥拉成为苏联模式的经济体制。
从1976年开始,基辛格终于意识到他需要一种新政策,特别在黑人对白人统治国家的仇恨已达一触即发的非洲。苏联只要有可能,肯定会充分利用这种紧张局 势,而基辛格江郎才尽,已无还手之力。在福特的推动下,美国外交政策开始带上一种理想的色彩而非仅仅是冷酷的实用政治分析。
基辛格在1976年的非洲旅行中,流露出愿意用道义来作为外交政策工具。“他有一种靠吞并对手观点来削弱其影响力的出色本领。”基辛格的哈佛大学的老同事说,“这种变色龙似的,接受起先对他来说很陌生的观点的能力充分证实了他的机敏。”
基辛格在卢萨卡赞比亚总统举行的国宴上声称,虽然南非仍有时间和平废除种族隔离,但“这时间是有限度的,——比前几年普遍认为的忍耐限度要短得多”。
卢萨卡宣言迎来一片欢呼声,赞比亚总统称它为“重要的转折点”,基辛格的一位助理激动地说:“这么长时间里我们这是第一次做一件有道德的事。”
基辛格期望运用新外交手段再现辉煌,决定利用罗得西亚作舞台,演一出穿梭外交的拿手好戏。他这样做有点鲁莽,因为罗得西亚一直是英国的势力范围。但他考虑 到由于罗得西亚国内战争不断升级,已在安哥拉和莫桑比克得势的苏联可能会对黑非洲产生觊觎之心,他也顾不得那么多,立刻开始了在黑人和白人统治者之间的繁 忙穿梭。
他修改了他的中东穿梭外交方式,没有再对双方哄骗利诱,而是向罗得西亚白人统治区首领尽可能地施加压力。他还成功地说服南非对罗得西亚这个内陆国家的经济生命线一起施加压力。他警告南非,如果它们不提供帮助,也将面临大多数黑人掌权的局势压力。
基辛格作为访问南非的最高级别的美国官员来到南非首都比勒陀利亚,传话给罗得西亚白人统治者伊安·史密斯,只有他同意讨论两年过渡到大多数掌权问题,基辛格才肯接见他,史密斯勉强同意。
“你是要我在我的自杀遗言上签字。”史密斯听完基辛格的计划后说。
基辛格一言不发。过后他说,他是痛苦地注视着史密斯同意回国向他的政府建议放弃他们的国家。
正如基辛格的其他谈判,他喜欢用模棱两可的文字掩盖分歧。在这件事上,史密斯需要两项让步。在两年的过渡期里,国家临时4人委员会主席必须是白人,警察和国防部长必须是白人。
基辛格到坦桑尼亚跟黑人领袖谈过之后,发现他们不能接受后面一条。于是,基辛格在给史密斯的电报中,故意对后面一点含糊其辞。
史密斯不知是计,宣布同意两年过渡计划。新闻界给震撼了,基辛格又一次被捧为创造奇迹的人,成为新闻杂志的封面人物和摄影机的焦点。史密斯来到日内瓦跟几 位与他争夺地盘的黑人抵抗力量首领面对面地谈判时,发现他们根本无法达成共识,谈判破裂了,基辛格的协议框架只得由他的后继者塞鲁斯·万斯去充实、签订 了。
平心而论,虽然基辛格的穿梭外交没有立刻见成效,但它实现了更大的目标。黑非洲国家对美国不是充满戒备就是充满敌意,现在它们开始把华盛顿当做可以帮助它 们实现多数人掌权的势力加以信任,不断上升的亲苏倾向开始减缓。这点表明即使是貌似成功的外交也比类似安哥拉的蹩脚的武装干预更能挫败苏联影响力。
2. 黯然离职
当1976年大选日接近时,福特面临着两大使他声望下降的问题:一是他把尼克松从水门事件中赦免出来;二是国民经济因石油耗尽而停滞。其次,基辛格的外交政策继续遭到猛烈抨击。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