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人物传记大全 > 老子传

第05章 一身二史 3节 书国首领(2)

老聃先生做业务,不但认真仔细,高度负责,而且不怕苦累。有一回,小纯一蹦子 跑到老聃面前,喘呼呼地告诉他一个喜讯:小纯的一家亲戚告诉他,城西北二十里外的 一个山村,有个叫春长的中年汉子,在刨地时,掘出来一个小瓮,瓮里有一卷书,是舜 写的《箫韶》,而且是舜的手笔真迹。《箫韶》是舜写的一篇谈音乐的著作,人们只知 道舜作韶乐,但是从来也没谁见过他的真笔手题。对于守藏室之人来说,真是一件天大 的喜事。可是,那个叫春长的汉子认为这是价值连城的珍宝,多少钱都不愿意卖。

“他不卖,咱们请万岁下旨,硬是命他把书缴来。”小纯说。

“对庶民不可如此。”老聃说:“他不卖是假,主要是想要高价。他不卖,咱可以 拿重金收买。不过,这《箫韶》到底是不是舜的真笔手迹,目下尚且难定,只有亲眼见 见,才能确定他的价值。人家既然说不愿意卖,咱就不应该强令人家把书拿来鉴定。人 家不来,咱可以去,我打算让你和我一起到那里去一趟,不知你意下如何?”

“那好,先生,我现在就和你一起前去。”

于是,他们就一起出发了。

出西门,往西北走不多远,就是山区之路(那时,这里多是小山一样的丘岭),他 们不能坐车,就靠两条腿步行。那是阴天,还刮着溜溜的小风。他们翻过一座丘岭之后, 走一段长着乱草的洼地,前边又是崎岖的道路。

中午,他们在一片斜坡上进餐后,又开始爬岭。岁数不饶人,五十开外的老聃,毕 竟不能跟血气方盛的年轻人相比,小纯刚刚感到劳累,老聃先生就已经上气不接下气了。 小纯拉着他的一只胳膊,帮他爬岭,他感到这样反而不便,就故意打趣说:“松开我, 让我自己踢蹬踢蹬,累得喘气不要紧,这样可以练练出气回气的功力。”

翻过这座丘岭,走下一道幽谷,没想到天不作美,空中洒下一阵小雨。他们不敢在 此停留,急忙冒雨前行。

又爬过几道低矮的小岭,一座又高又陡的大岭出现在他们的面前。雨停了,但是路 下滑了,那些乱草和小树棵棵湿漉漉的,脚下打跐,煞是难行。他们弯腰抓住乱树棵棵, 往高高的坡头上爬,脚下一跐,老聃先生栽了一跤,身上的衣服弄湿了。他爬起来还往 上攀。小纯拉着他硬往上拽。费大力气翻过岭顶,接下去又得抓着树棵小心翼翼往岭下 挪。

当他们身上沾满泥水走下平地之时,老聃先生庆贺似地张着嘴舒一口长气。小纯同 情地看着他,不知说啥才好,“先生,看把你累的,这,这咋办哪!”他长长精神,又 打趣说:“这样好,这样好,你看,咱俩都沾了一身大自然之气!”

走一段平路,又翻一道矮坡,他们终于来到春长住的村子。

这是一个幽僻的小村。乱树丛生,土地贫瘠。村后一片斜坡底下,有一所破旧的草 舍。当老聃和小纯来到这里的时候,屋里走出一个身穿短衣的中年汉子,他,就是那个 所说的叫春长的人。

老聃他们向春长说明来意,春长看了他们一眼,脸上明显地现出同情的神色,他二 话没说,到屋里端出一个小瓮,弯腰放到他们的面前。

这是一个土褐色的小瓮,瓮口盖一块样式古老的方砖。他拿下方砖,从瓮里掏出一 小捆木简递给老聃。

老聃接过木简,小心地展开,只见那用破麻绳编起来的破旧木板上刻满密密麻麻的 古体文字。这些文字,老聃先生似能认识又非能认识。他所能清楚地认识的就是作为题 目的两个较大的字。这两个字也是弯弯拐拐,十分复杂,非常难写,翻译成现在的字体, 就是“箫韶”。

老聃先生细细地把全文看了一遍,因为那些文字似懂非懂,所以文章的意思也似懂 非懂。看起来好象是舜在以自己的口吻论述以箫来奏韶乐的一些技法和道理。但是究竟 说的是些什么,到底是似懂非懂,不得而知。

这篇《箫韶》是否真是舜的亲笔题写被别人刻在木简之上,是否是后人假托,老聃 先生都一时无法确认。看那纬绳,象是麻绳,也象是其它野生植物纤维。那时候是不是 已经有麻?木简之纬是应该用麻,还是应该用皮子做的皮绳?再说,那时写字,是应该 写在木板上,还是应该写在竹板上,还是应该写在骨片上?这些也都不得而知。以上这 些,不能不是问题的一些方面,但是主要问题是看文章的语言文字和所讲的内容。首先, 那时的文章是否带有题目,这个需要考虑;最关键的是正文里所讲的是些什么,——这 里头到底讲的是些什么呢?因为文字似懂非懂,说到底,眼下只能是不得而知。

老聃先生问春长:“你这木简卖不卖?”

春长一声不响,咧嘴笑笑,没说卖,也没说不卖。

老聃说:“这所谓舜之真迹的《箫韶》,不知到底是真是假,我们打算带回守藏室 进行考察核实。我们打算付给你三镒黄金,先把这《箫韶》带走。等查实之后,若是真 的,再多付银,那时你要多少都可以,当然你不能无原则的乱要;若是假的,我们作为 一种《箫韶》之假托收存在守藏室内,或者你退回我们已付的部分黄金,再把你这《箫 韶》拿回,这样,不知你意下如何?”

春长犹豫一下,抿嘴笑笑,不知怎样回答是好。

小纯说:“我们的先生老聃是当朝柱下史、征藏史,德行高尚,说付你银,一定付 给,到时如若真是舜的《箫韶》真迹,一定按你的要求再付给银。”

“可以可以。我不要银,不要银,情愿叫你们拿走,情愿不要什么叫你们拿走。” 春长听说这位站在他面前的“老者”

就是当朝征藏史老聃,一下子痛痛快快地下了决心。

老聃先生硬把他们来时带在身上的黄金拿出三镒,放到春长家屋子里,然后拿起 《箫韶》转身告别。

怀求而来,怀兴而归。当他们跨谷越岭回到他们的工作基地守藏室里的时候,已经 人静夜深。

老聃先生睡不着觉。一个要弄清到底是不是真正舜写的《箫韶》真迹的强大欲望在 有力地召唤着他。他索性穿衣起床,把他们带回的“舜作”放在书案之上,高点明灯, 连夜对这位从地下冒出的远古来客审查起来。他把一捆一捆的有关资料从书架上拿下, 放在临窗的书案之上,面对众多资料,卷卷展视,一一过目,悉心阅读。要查清这位远 古来客到底和舜有没有血缘关系,不但要用许多古籍中所认识的古字体去推测、理解 “来客”中的古字体,还要细读周代字体的《箫韶》,进而去一段一段,一字一字地细 品那来自地下的古《箫韶》。

展阅,对照,核实,——再展阅,再对照,再核实。那一卷卷的古简啊,一展而不 可卷;那一洞洞的地下王国啊,一进而不可出。他入迷了,把天下的一切都忘了,直到 窗外的晨曦和屋内的灯光融合为一体的时候,他还在悉心的阅读。

他伤风了,因为昨日的跨谷越岭、外触风雨、内湿凉汗、回来又坐一夜而伤风了。 他发烧,皮紧,感到身上又凉又冷,但是他并没意识到这就是伤风感冒,因为他只顾在 心里和那些晦涩难懂的文字战斗。小纯从外边走来,见他大白天点灯,心里感到惊奇, “先生,你的灯还不该吹吗?”说着,替他把灯吹灭。

老聃看着小纯,没想起来说啥,只是怔怔地一笑。

“先生,你伤风了!”精明的小纯发现老聃因感风寒而患了感冒。他用手摸摸他的 额头,热得烫手。

他不承认他伤风感冒,好象一承认,小纯会取消他查阅资料的权利。他不承认他伤 风感冒,违心地不承认,他仿佛觉得他正在爬山而且已经快爬到山顶,如果一承认伤风 感冒,就会一下子滑下来再爬不上去。他这一不承认伤风感冒,反而身上真的“没有” 了伤风感冒。他谢绝小纯的关心,摆手示意,不让他再来善意干扰,坚持查阅,继续攀 登,直到大家吃早饭时他终于查清确认那《箫韶》确是后人假托的时候,他的奋斗才算 停止。

他兴致勃勃,为完成一项意义重大的任务而异常喜奋。他十分欢欣地向小纯讲起他 之所以判定这《箫韶》是后人所托的一个又一个根据。由于深深的喜悦,无意间有力地 “抵消”了身上的伤风感冒。他忘了,切切实实地把他的感冒忘了,直到小纯再一次催 他快快回家的时候,他才想起了应该赶快回家的事。

老聃先生回到家里,本想好好歇歇,治一治身上的病,由于仆人赵平慌着给他做饭 被门槛绊倒摔崴了脚,使他心中为他着急,于是赶紧跑上去搀起赵平,架着他,到一个 会捏骨的邻居家里去捏崴了的脚脖。

老聃先生并没向赵平说知他患了伤风感冒。病人帮病人医病,谁也没有想到,直到 赵平把脚捏好,小纯前来瞧看老聃先生的时候,事情才算捣透。赵平感激老聃先生,小 纯和赵平“责备”老聃先生,说他不该不要命地去做业务,说他不该颠倒主仆关系,不 该病人侍候病人。老聃先生笑笑:“这有啥吔。”他心里说:“这样我才能对起社稷, 对起景王天子,对起我们的庶民。”

可是,老聃根本没有想到,在本朝另外的一些地方,却呈现着与此完全相反的一些 情形。

轩宇阅读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