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北犯南逃
春风得意马蹄疾,梦想回家过除夕;
半路杀出志愿军,马失前蹄怨人骑。
话说"联合国军"和韩国军突破三八线后,进展神速。在东线,1950年10月10日,韩国第1军团占领元山,17日占领咸兴。但麦克阿瑟仍坚持让阿尔蒙德的第10军按原计划在元山登陆。此举在许多人看来是毫无意义的"马后炮",且造成部队调动、后勤补给等方面的混乱,也贻误了利用第10军的余威,就近乘胜北进的战机。由于元山港布满水雷,需够的时间排除,致使原定的登陆时间不得不从20日推迟到26日,而且把第7师的登陆地点改在元山以北150英里的利原。在西线,美第l军从10月9日起沿金川、沙里院向北推进,于10月19日攻占平壤。同一天,得意忘形的麦克阿瑟把原来所定的"联合国军"停止作战的安州、宁远、兴南一线向北推进了30一160公里,大体位于鸭绿江以南60公里与之相平行的宣川至城津(金策)一线。美第1军随即向新的"麦克阿瑟线"挺进。
10月20日,麦克阿瑟为"切断北朝鲜政府首脑和北朝鲜军队主力的退路",命令新近赶到的第11空降师第187团在平壤以北约40公里的肃川和顺川地区实施空降。他像1943年进攻莱城时在纳德扎布一样,在远东空军司令斯特拉特迈耶和惠特尼等人的陪同下,乘坐飞机在空降地域上空巡视,随后降落在平壤机场。他一走下飞机,就神气活现地向在场的人喊道:"有什么大人物来欢迎我吗?金某人在哪儿?"接着,他得意地对记者们说:"我们出其不意地实施了空降作战。估计北朝鲜军队全部兵力的大约一半即3万人,已被包围在平壤的第1骑兵师、南朝鲜第1师等地面部队和第187空降团之间了。敌人只有全部毁灭或投降,别无选择。这次行动,堪称为高超的艺术,敌人已陷入圈套了。"在麦克阿瑟看来,平壤的陷落即"象征着北朝鲜的彻底失败",一切有组织的抵抗已全部停止,"剩下的只是一些游击战了"。但事实上,麦克阿瑟在说这番大话的时候,人民军主力早已后撤到清川江以北,而朝鲜政府也早在10月12日即已撤到北面的江界。可以说,这次空降什么目的也未达到。21日,麦克阿瑟在返回东京前,在乎壤机场检阅了首先攻入平壤的第5骑兵团F连。他站在200名疲惫不堪、胡须丛生的官兵们面前,致了简短的贺词,然后下令道:"96天前和该连一起登陆朝鲜的,请向前一步走!"结果,走到前面来的只有5个人,而且其中3人的头上和四肢还缠着绷带。
此时的麦克阿瑟,以为战争的胜利已成定局,因此在他返回日本后,便忙着进行结束战争的准备。他对记者们说,战争已经基本结束,只剩下扫荡收尾而已,保证"让弟兄们回家过圣诞节"。他命令他的军需部长,要他准备好第8集团军返回日本的营地,同时取消了向国内提出的增援武器弹药的申请,并通知布莱德雷,第2师于次年1月份即可调到欧洲。当时,留守后方的参战部队也为这种气氛所感染,竟做起了回国的准备,有的甚至开始上交装备。第1骑兵师中风传要"在东京过感恩节",有人还想象着在皇宫前游行庆祝胜利的情景。第2师更是性急,已往仁川派遣设营队,着手进行乘船准备。
胜利确实在向麦克阿瑟招手。在前线担任追击任务的"联合国军"和韩国军此时已进抵清川江边,再往前百八十公里,就是朝中边界了。为尽快完成"扫荡收尾"任务,麦克阿瑟于24日下达了一道非同寻常的总追击令,指示"联合国军""以尽可能快的速度向北推进"。这意味着将取消"麦克阿瑟线"的限制,违背参谋长联席会议关于在边境地区只使用韩国军队的训令,并改变原定的东西两线对进、建立一条缓冲地带的计划。参谋长联席会议在得知这项命令后,当即重申了既定方针,并小心翼翼地询问他发布这项命令的理由。次日,麦克阿瑟复电回答说,他的命令是出于"军事上的需要":"仅仅用南朝鲜军队显然是不能达到国境线的。这一行动,是联合国军为完成所受领的'歼灭北朝鲜军队'的任务所必须采取的军事行动,是符合现行训令的精神的。关于这件事,已在威克岛取得杜鲁门总统的谅解。"(实际上,威克岛会议并未涉及此事。)面对盛气凌人的麦克阿瑟,参谋长联席会议也拿他没办法。当时,因仁川登陆的胜利,人们对麦克阿瑟几乎发展到迷信的地步,就连他的上级也感到对麦克阿瑟的任何决心提出疑问是否明智,如柯林斯所说:"麦克阿瑟在仁川大捷战果辉煌,他的威望随之大增,以致军事首脑们对他后来制订的计划和决策本应提出意见,而不敢再提了。"马修·李奇微则在他的《朝鲜战争》一书中写道:"在五角大楼如同在战场上一样,人们近乎迷信般地敬畏这个非同凡响的军界人物。因为,在别人都错了的时候,他往往是正确的。他虽然从未承认有过判断错误,但这方面的错误确实很少。所以,有些人认为,想要劝阻这样一个人,不仅徒劳无功,反而会使他更加一意孤行,以回敬对他的批评。"另外,华盛顿方面也考虑到,现在战争已接近尾声,还未发现有苏联和中国已经介入的迹象,也许迅速插到边境地区,造成占领整个朝鲜的既成事实,就会完全消除中国介入的危险。因此,在收到麦克阿瑟的答复后,华盛顿并未要求他撤销命令,实际上等于默许了。于是,总追击的命令马上得到贯彻执行,各部队争先恐后地渡过清川江,分兵数路向鸭绿江挺进。追兵们心里盘算着,再有两三天就要结束战争了,那时他们就可以回家了。他们谁也不会想到,他们的美梦很快就要变成恶梦了。
就在乎壤陷落的同一天,中国人民志愿军4个军及3个炮兵师开始秘密渡过鸭绿江,向预定作战地区开进。根据敌分兵冒进、兵力分散、置东西两线之间出现80余公里的缺口于不顾等弱点,志愿军总部决定采取诱敌深入、在运动中围歼冒进之敌的方针。10月25日,志愿军打响了入朝参战的首次战役,一周之内即重创南朝鲜第2军团,完成了战役展开。但此时的麦克阿瑟及其总司令部虽不断接到有中国军队参战 的报告,却仍不相信有中国的大部队入朝,而认为那只是带有象征性的少数志愿人员,其目的只是做做姿态,或只是为了保卫鸭绿江上的水电站,因此不顾美第8集团军右翼和第10军左翼暴露的危险,继续命令部队向北推进。为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志愿军总部利用敌翼侧暴露的有利态势,采取向其侧后实施大迂回、结合正面突击的战法,于11月 l~3日在云山地区重创美第1骑兵师一个团,并沿清川江左岸向敌侧后迂回,迫使沃克命令第8集团军全线撤退到清川江以南。此役,"联合国军"共损失1.5万余人,志愿军伤亡1万余人。
遭此沉重打击后,麦克阿瑟最初仍不愿相信中国军队已大规模介入。11月4日,在致参谋长联席会议前一天要他"对朝鲜局势尽快作出恰如其分的估计"的回电中,他满不在乎地说,中国的干预只是一种低调的秘密活动或志愿行动,其目的不过是同进至边境地区的韩国军队作战或是"从沉船上救出什么东西",用不着担心。尽管中国进行全面干预"很明显是可能的",但"有许多基本合乎逻辑的理由证明这样的事情不会发生,而且还没有得到足够的证据说明这种可能性是站得住脚的"。然而没过两天,当他得知中国军队的兵力不像他原来估计得那样少时,他才开始感到局势的严重性。11月6日,他在一份新闻公报中说:"目前的形势是,正当最初与我们交战的北朝鲜军队已被消灭或已处于无力作战的状态时,一支新的可能有大量后备力量和充足补给作为后盾的生力军却又面对着我们。敌人的后方近在咫尺,其补给唾手可得,但却处于我们目前军事行动的限区之外。至于这些后备军是否将向前移动以及将达到何等程度,则有待于以后的发展,而这是一个具有最重大的国际意义的问题。"
同一天,他向参谋长联席会议报告,由于第8集团军及时撤退,才得以避开"共军暗中布下的陷阱",并通知说他已命令远东空军于次日晨开始全力轰炸北朝鲜一切目标及鸭绿江上的桥梁,以切断中朝之间的交通线。这又是一个违背既定方针的命令,它将意味着把战火烧到中国去,带来在远东全面开战的危险。对此,杜鲁门让参谋长联席会议当即复电,要麦克阿瑟暂缓对中国边境5英里以内的目标进行轰炸,除非部队的安全受到"重大威胁",并询问他突然下达此令的理由。麦克阿瑟收到这封电报时,离轰炸机起飞只有1小时20分钟了。他大发雷霆,认为这简直是"不可置信地给敌人以保护",是"我国有史以来强加给战场司令官的毫无道理和糟糕透顶的决定"。他马上打电报向华盛顿抗议道:"大量的部队和物资正源源不断地通过鸭绿江上的桥梁运进朝鲜,这一行动不仅危及了我指挥的部队,而且使之面临被全歼的威胁。……制止敌人这种增援的唯一办法就是摧毁这些桥梁和北朝鲜境内有助于军事调动的一切设施。……我只能在最强烈的抗议之下执行你们的命令,暂停这一攻击,但你们限制我的行动的命令,将在物质上和心理上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对于这一点我想无论怎样强调也不过分。我希望立即将此事提请总统注意,因为我认为你们的训令很可能会导致极大的灾难,而我对这点是不能承担责任的。"
参谋长联席会议一接到这封带有威胁性的电报,立即举行包括国务院成员在内的特别会议进行研究。布莱德雷打电话给杜鲁门,向他汇报了麦克阿瑟的复电。杜鲁门虽然感到对边境线上的目标进行集团轰炸有招致中国全面介入和苏联参战的危险,但考虑到麦克阿瑟认为不这样做,部队就面临被全歼的威胁,因此最终同意了他的请求。
11月7日,麦克阿瑟收到发自参谋长联席会议的这样一份电报:"如你认为这一行动对保护部队的安全确属必要,你有权按计划轰炸包括新义州及鸭绿江大桥之朝鲜一例等目标在内的边境地区。以上指示不授权你轰炸鸭绿江上的水坝及发电站。"看过电报,麦克阿瑟大声骂道:"他妈的,半座桥怎么炸!"但不管怎么说,华盛顿方面毕竟对他这位资历最高的将军(他的一位部下曾说:"他比谁都高,仅次于上帝。")再次作了让步,甚至不惜违背既定国策,冒扩大战争的危险,这已经够给他面子了。第二天,斯特拉特迈耶的远东空军即开始对新义州和鸭绿江大桥进行狂轰滥炸,但由于作战空间受到限制,对桥梁的轰炸收效不大。待到两周后大桥终于被摧毁时,鸭绿江已经封冻,结冰的江面畅通无阻,结果斯特拉特迈耶是一场空忙,徒劳无功。这期间,麦克阿瑟又多次要求放宽对空军作战区域的限制,允许他的飞机轰炸中国东北地区,并可追击敌机至中国境内。对此,华盛顿方面虽抱同情态度,但由于受到害怕战争扩大的英国等其他参战国的反对而被否决。
在提心吊胆地紧张了几天之后,战场上一片平静,未见到中国军队来追,甚至美军从11月6日开始的小规模试探性出击也未遇到什么抵抗。看来,远东空军在北朝鲜和鸭绿江上正在进行的壮观的空中作战,似乎把中国人给吓回去了。麦克阿瑟又开始乐观起来,他于11月9日报告华盛顿说,空军有能力阻止中国军队渡过鸭绿江,因而他的部队不会受到真正的威胁了。同时,他还进一步建议于11月15日再次发动攻势,向鸭绿江边推进以扫清敌人,并信誓旦旦地声称:"这次行动如果顺利的话,将一举结束战争,恢复朝鲜的和平与统一,使联合国军得以迅速撤出。"接到这一报告,华盛顿立即召开国家安全会议,根据麦克阿瑟的情况判断,作出了"按现有命令继续采取军事行动"的决定,并赋予麦克阿瑟除轰炸中国东北以外,有行使一切军事手段的自由。
在其后的两个星期里,麦克阿瑟命令沃克和阿尔蒙德加紧进攻准备。从10日起,"联合国军"在东西两线开始向预定进攻出发阵地小心翼翼地推进,生怕再吃上一次分兵冒进的苦头,但东西两线之间仍有较大间隙,未建立起有效的联系。由于推进速度缓慢,加之后勤补给困难,原定于15日发动的攻势不得不推迟到24日。这一天的前一天正好是感恩节,麦克阿瑟给他的前线官兵们送去了火鸡,以鼓舞斗志。此前,志愿军总部已命令部队大踏步后撤,以给敌人造成错觉,诱使其放胆深入,然后将其分割包围,各个击破。
在进攻发起日,麦克阿瑟在几位亲信的陪同下飞到清川江边的第8集团军司令部,随后前往设在安州的第l军司令部。在那里,他兴奋地对米尔伯恩军长说:"如果这一行动成功的话,我们就有希望在圣诞节前把孩子们送回国。"因此,这次行动得了个"圣诞节回国攻势"的雅号。下午,当部队发起进攻后,麦克阿瑟坐上飞机准备返回东京。但当飞机升空后,他却突然命令飞行员飞往鸭绿江口,想去进行一番实地勘察,亲眼看一看"敌人战线后方发生了什么情况"。到达鸭绿江口后,他又命令飞行员以5000英尺的高度沿江向东飞行到苏联边境。然而,他什么情况也没看到。展现在他眼前的只是"广阔无垠、十分荒凉的乡野,起伏不平的山丘,凹陷崩裂的断岩以及被紧紧地封锁在死一般沉寂的冰天雪地之中的黑色的鸭绿江"。幸好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他平安地返回了东京。由于这次飞行,他意外地从空军那里获得了飞行优异十字勋章和战斗飞行员荣誉徽章。
回到东京后,他马上发表了一份公报,宣布"联合国军"已向鸭绿江发动总攻,目的是"夺取这场战争的胜利",并声称他的空军"已全力将敌人的后方完全切断。从对敌人后方和鸭绿江沿岸各处的侦察结果看,不能认为敌人有新的军事行动"。他对记者们说,他的左翼部队向前推进,只会遇到"软弱无力的抵抗",而右翼部队则在海空和地面部队的支援下正充分发挥其"有利态势";两翼会合,"从某种实际意义上说,就是战争的结束"。一位记者问他知不知道有多少中国军队在朝鲜,他冲口而出,"约3万正规军和3万志愿军",一切将会非常顺利,而"损失将是非常轻微的"。同一天,他收到华盛顿一份电报,指示他应在鸭绿江下游以南数英里外停止进攻,占领该江附近的制高点,而在东北方向的进军应以清津为界,目的是不要过分刺激中国。对此,麦克阿瑟回答说:"在我看来,我们永远不可能由于我的胆怯而改变中国人的计划。"
"联合国军"快速而自信地向北推进着。整整一天多过去了,进攻部队仍未发现有抵抗线。到了25日傍晚,灾难终于再次降临了。志愿军第38、第42军出其不意地对进至德川、宁远地区的西线右翼韩国第2军团发起攻击,只一天时间即歼灭该军团两个师,尔后向西南方向迂回,以切断中路和左翼美军退路。沃克见势不妙,于28日被迫下令撤回清川江一线。与此同时,东线志愿军第9兵团于27日傍晚向进至长津湖地区的美第1O军发起反击,当夜即完成对其主力第l陆战师的包围。
就这样,麦克阿瑟的"圣诞节回国攻势"不出4天时间就宣告破产了。28日,向来狂妄自信、独断专行、以常胜将军自居的麦克阿瑟表现出少有的沮丧,他破例把沃克和阿尔蒙德从前线召到东京一起研究对策。他们得出的结论是:中国以其正规军的精锐部队正式参战了,其兵力估计为20万(实际上已达38万);部队有必要后退到平壤至元山一线,或干脆撤到各自独立的防御阵地,在稳定战局后再作后图。接着,麦克阿瑟致电参谋长联席会议,请求"由进攻转入防御,根据形势不断变化的需要,在具体地段上做一些调整。……中国军队是以大量而不断增加的兵力投入北朝鲜的,任何以在志愿或其他名义下进行小规模支援的说法,再也站不住脚了。我们面对的是一场全新的战争。"布莱德雷接到这封电报后,立即打电话给杜鲁门说:"麦克阿瑟将军打来了一份吓死人的电报,中国人两只脚都踏进来了。"此时的杜鲁门被麦克阿瑟给弄糊涂了。仅在三周前他就告过一次急,非要轰炸鸭绿江大桥,但后来似乎又风平浪静了,于是他又精神起来,非要再次发动什么"用以结束战争的总攻击",叫嚷要在圣诞节前回国,甚至在攻势刚刚开始就已宣布了胜利。现在真正的灾难终于降临了,趾高气扬的麦克阿瑟也变得垂头丧气了,按艾奇逊的话说是"已近乎惊慌失措"。实际上,在发起进攻前,美军情报部门已搜集到并报告了有关中国志愿军在朝兵力的近乎准确的情报,并提醒麦克阿瑟说:"中国最低限度要把我军钉住,使我陷入长期的消耗战,而且中国军队有力量让世界承认它在朝鲜存在的事实。同时,要干的话,它也有力量击退联合国军,使其只能进行防御。"但麦克阿瑟对可能阻止其迅速实现消灭人民军、"平定整个半岛"目标的任何情报都视而不见,充耳不闻,而是一意孤行,坚持要发动这场攻势,结果落得一败涂地。在这种情况下,华盛顿方面除了同意撤退,还能做什么呢?在他们致麦克阿瑟的复电中,建议他将东西两线的部队会合,以便封闭两军之间的间隙,并在横贯半岛的狭窄腰部建立一条防线。
第二天,惊慌失措的麦克阿瑟又紧急建议华盛顿与台湾当局联系,把国民党军"向北调动并编入联合国军司令部,以增强我们在朝鲜的阵地"。他收到回电说,这一建议正在加以考虑,但一时还不能做肯定的答复,因为它涉及到"影响全世界的问题",有可能导致盟国基本阵容的分裂,而使美国陷于孤立,严重损害美国在远东和联合国中的领导地位。麦克阿瑟对这种解释表示不能理解,特别是对当时已同中国建交的英国在使用原子弹问题上从中作梗极为恼怒,说他们胆小伯事、搞绥靖。
此时,"联合国军"仍在向南溃退。志愿军大举追击,围歼逃敌,基本歼灭美第2师和土耳其旅,并重创美第1骑兵师和第25师,至12月2日进至肃川、顺川和成川一线,大有一举夺下平壤之势。东线美韩军也受到越来越大的压力,正在拼死突围。在这种情况下,麦克阿瑟不得不于12月3日再次致电华盛顿,认为确保平壤已不可能,而让东西两线部队会合也难实行,因此,平壤——-元山防线已不可能建立,即使能建立也太单薄。或逐次后退或占领滩头阵地,除此之外,别无他法。他还说他的部队已精疲力竭,除非得到大量增援,采取积极而迅速的行动,否则,抵抗力就要下降,就没有胜利的希望,如此不断地消耗下去,最终将导致全军覆灭。最后,他请求华盛顿,要根据新的敌人、新的局势和新的战争这一基本判断,作出以后能对付各种现实情况的新的政治决定和新的战略计划。
对麦克阿瑟的请求,不少人一眼就看出他实际上是在要求华盛顿作出进攻中国大陆的政治决定,而这正是华盛顿要极力避免的。在那天举行的有艾奇逊、马歇尔和李奇微参加的参谋长联席会议上,与会者除了认为当前首要应考虑的是保存实力,同意麦克阿瑟将部队撤至滩头阵地外,似乎谁也拿不出采取其他行动的方案来,也未坚持要麦克阿瑟固守防线。会后,李奇微问空军参谋长范登堡:"为什么参谋长联席会议不向麦克阿瑟下命令,告诉他该干些什么呢?"范登堡摇着头回答说:"那有什么用?他不会服从命令的。我们又能怎么样?"李奇微愤怒地大声喊起来:"谁不服从命令你们就可以解除他的职务,不是吗?"听了这话,范登堡脸上的表情令李奇微永远也忘不了:他大张着嘴,困惑而惊愕地望着李奇微,什么话也没说就走开了。
12月4日,麦克阿瑟下令放弃平壤,向三八线实施总退却。一时间,西线"联合国军"在一片混乱中向南溃退,并不断遭到志愿军追击部队和沿途游击队的袭击,伤亡惨重。东线第10军也全力向兴南方向突围,企图从海上撤至釜山。麦克阿瑟的大溃退在美国国内引起一片哗然。《时代》周刊说,"这是美军历史上最惨重的失败"。《纽约先驱论坛报》说,这次溃退是一次"严重的军事错误",它表明麦克阿瑟"不能再被认为是军事问题的无上权威"。指责麦克阿瑟在作战指挥上犯有错误,不是没有道理的,它还不仅仅是一个情况判断失误的问题。李奇微写道:"任何人都清楚,我们的部队所以不顾后果地分散部署在朝鲜全境,主要原因就在于麦克阿瑟对中国人大规模介入的越来越多的证据采取了拒不承认的态度。……倘若一个人不是被荣誉迷住了心窍,他怎么能对详细的情报和战场上的实际情况坚持错误的理解呢?……说麦克阿瑟不知道存在中国部队或不了解中国部队的能力,是根本站不住脚的。为获准轰炸鸭绿江桥梁和满洲基地,麦克阿瑟自己就曾提醒参谋长联席会议,说鸭绿江一带的中国部队'很可能使我的部队遭到毁灭'。"
然而,麦克阿瑟不但拒绝承认自己的过失,相反,他把一切责任都推给华盛顿。他公开指责华盛顿没有向他提供有关中国参战的准确情报,抨击杜鲁门政府对"穷追敌军"和轰炸中国东北下达的限制令,给他的胜利造成的"巨大障碍"在战争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如果华盛顿方面听从了他的意见,不捆住他的手脚,他就绝不会有今天的失败。麦克阿瑟的这些犯上言论和违反纪律的行为大大激怒了杜鲁门,以致使他再次考虑撤麦克阿瑟的职。,但他再次忍住了,没有那样做。他解释说:"我之所以没有那样做,是因为我不希望让人们认为他是因攻势失利而被解职的。我从来不愿意在人家倒霉的时候落井下石。"但他认为需要对麦克阿瑟提出警告,以免再次发生类似事件。12月6日,他通过参谋长联席会议发布了一道特殊命令,规定未经国务院和白宫事先批准,任何人不得公开发表有关对外政策的谈话、公报或声明,以保证"新闻的准确性及同美国政府保持一致"。好像要故意同杜鲁门作对似的,麦克阿瑟刚接到这项命令就发出了挑战,向参谋长联席会议发去一份公报,要求批准发表。该公报宣称,他的攻势"给敌人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那种"广泛传播的这支部队被击溃或遭惨败的说法纯属无稽之谈",并再次把失利的责任归咎于华盛顿。他说他的部队现已成功地完成了战术撤退,正在等待"由于共产党中国参战而需作出的政治决策和战略计划"。参谋长联席会议认为这份公报越轨过甚,并且涉及有关政治、外交、军事政策等问题,于是未予批准。这是参谋长联席会议第一次不留情面地回敬了麦克阿瑟,说明华盛顿方面开始对他越来越不耐烦了。
与此同时,西线"联合国军"仍在仓皇后撤,至12月15日已退至临津江以南,并沿三八线构筑防御工事,整顿部队。23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逼近三八线,准备进行新的进攻战役。同一天,第8集团军司令沃克中将在一次车祸中丧生,麦克阿瑟电告华盛顿,请求任命马修·李奇微接任。东线第10军在经过干辛万苦的突围作战之后,终于在12月11日摆脱困境,15日开始在兴南乘船南撤釜山,24日撤退完毕。此次战役,志愿军以伤亡3万余人的代价取得歼敌3.6万余人的战果,挫败了麦克阿瑟的"圣诞节攻势",将"联合国军"全部赶出北朝鲜,从而扭转了整个战局。面对这次"美军历史上最惨重的失败",麦克阿瑟却很会自我安慰。他后来说,他的这次攻势实际上只是一次"侦察行动",目的在于使隐蔽的敌人暴露出来,并事先就准备了撤退计划。他写道:"我自己感到,我们曾经接触并跳过了赤军所说的圈套,并终于摆脱了这个圈套。拯救了成干上万名交给我照管的士兵的生命。此事所给予我的安心之感如此之深,以致使我过去所享有的一切荣誉与之相比,都黯然失色了。"
那年的圣诞节,对美国大兵们来说,一点也感觉不到节日的气氛。他们曾被保证在圣诞节前回家,但现在看来还不知道是哪一年的圣诞节呢。部队的士气低落到极点,但麦克阿瑟却说:"全军处于极佳状态,士气旺盛,信心充沛。"午夜时分,李奇微带着新的任命抵达东京的羽田机场。早在麦克阿瑟任西点军校校长时,李奇微是该校一名年轻的上尉教官。他写道:"自那时起,我就敬佩他的领导能力。他思路敏捷,能迅速地抓住问题的要害并巧妙地加以说明,即使反应最迟钝的人也能得到要领。不管麦克阿瑟有什么弱点,但他仍不愧是一个伟大的军人、伟大的政治家和有魄力的领袖。在命运突然决定我将在朝鲜直接归他指挥时,我为有机会与我有幸认识的这位不可多得的天才再度共事感到高兴。"
第二天上午,李奇微在"第一大厦"会见了麦克阿瑟。这次会见给李奇微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使他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这位戏剧性的人物身上。他继续写道:"不用说,我在担任西点军校教官时就认识了麦克阿瑟,但我仍旧像每一个同他打过交道的人一样,再次深切感受到了他那强烈的个性。能同他一起坐下来讨论问题,这种事是很少有人碰得上的。"他们的谈话内容广泛而具体。麦克阿瑟告诉李奇微,部队的补给工作组织得不好,战术空军没有发挥应有的支援作用。更令他烦恼的是,他在战场上处于一种"无所事事"的状态,华盛顿没有明确指示他该干些什么,只企图通过外交途径寻求出路。而在他看来,"军事上的胜利可以加强我们的外交",他的最大希望是"使敌人遭到越来越严重的失败,保住南朝鲜"。因此他指示李奇微要坚守汉城,"坚守住最前方的阵地"。他还特别告诫李奇微不要小看了中国人,"他们是很危险的敌人",常常避开大道而走山岭和丘陵,惯于在夜间运动和作战。"他们总是插入我纵深发起攻击,其步兵手中的武器比我们运用得充分。"最后,他表示对李奇微完全放心和信任,一定支持他的工作。随后,李奇微问了三个重要问题,即:如果苏联参战,麦克阿瑟将采取何种行动?如果中国军队继续南进,南朝鲜人有无背叛的危险?"如果我觉得战局于我有利,你是否反对我发动攻势?"对第一个问题麦克阿瑟的回答是,他将把地面部队撤到日本;对第二个问题他的回答是,现在还谈不上这种危险;对在李奇微看来是最重要的第三个问题,麦克阿瑟给了他一个满意的"深受鼓舞"的明确答复:"第8集团军是你的,马特。你认为怎么干好就怎么干吧。"无论是沃克还是阿尔蒙德,都未从麦克阿瑟那里得到过如此殊荣和信任。李奇微后来写道:"麦克阿瑟将军赋予我充分的指挥权和一个军事指挥官可望得到的全部权利。我想,这样重大的责任(也是很宝贵的机会)大概是每个具有献身精神的军人所梦寐以求的东西。我知道,这种责任给我带来了很高的荣誉。"
当天下午,李奇微即踌躇满志地赶到朝鲜前线就职,但他很快就发现他面对的是一副烂摊子。在汉城,他对李承晚保证说:"总统先生,很高兴能到朝鲜这个地方来,我是要长期留下来的。"在其后的几天里,他坐着敞篷吉普车到处视察部队,以了解官兵们的斗志和信心。令他失望的是:"这里看不到一支信心十足、决心取胜的军队所应表现出来的那种特有的热情、活力和朝气。"士兵们个个无精打采,完全丧失了信心和斗志,和他在欧洲指挥作战时部队的精神面貌完全两样。从他们身上,李奇微感到"这是一支张皇失措的军队,对自己、对上级都失去了信心,不清楚自己究竟在那里干什么,老是盼望着能早日乘船回家"。对于这些;李奇微觉得还可以理解,因为当兵的搞不清楚为什么要派他们到这个鬼地方来打仗,而且连过冬的服装、手套、甚至给家里写信的信纸都没有。唯有一件事令他不解,那就是部队处于一种混乱的散沙状态,当官的连自己所担负的责任都不想完成,不侦察敌情,也不勘察地形,部队之间互不支援,各自为战。这一切都使李奇微感到他的当务之急根本不是采取什么进攻行动,而是要千方百计地设法守住现有阵地。
此时,华盛顿的决策者们对在朝美军的命运、朝鲜战争的前途及日本的安全愈发担心了。有情报说,中朝军队正在三八线以北集结,很可能在元旦前后南下。如果第8集团军顶不住中朝军队的南下,很可能有遭到覆灭的危险,那样的话,不但朝鲜保不住,而且连用以保卫日本的力量也都没有了。因此,至关重要的是不能让第8集团军在朝鲜被歼灭,不得已时必须把它完整地撤出来:日本第一、朝鲜第二。据此,参谋长联席会议于12月29日电告麦克阿瑟:中国军队有能力将"联合国军"赶出朝鲜,但为阻止他们发挥这种能力而向该地区增兵,又将危及美国在其他方面包括对日本的安全所承担的义务。另外,当此全面战争的威胁不断增长之际,我们也不应将现有的剩余部队派往朝鲜同中共作战,因为那里不是打大规模战争的地方。在首先考虑部队的安全和日本面临的威胁不断加大的情况下,除依托梯次阵地进行防御,尽量杀伤敌人外,还要提前确定一个可以井然有序地撤离朝鲜的适当时机,以使第8集团军能够担负起保卫日本这一主要任务。
麦克阿瑟接到这份电报后,感到极为沮丧和悲伤,认为华盛顿已丧失了在朝鲜"取胜的意志",杜鲁门原来的那种坚定决心"现在几乎已退化为失败主义了"。要他撤军,那等于是宣告了他那神话般的尊严在他所瞧不起的中国人面前彻底摧毁了。他要挽回面子,绝不承认失败。他要彻底击败曾愚弄了他的中国军队,甚至不惜打到中国去,打到苏联去,打世界大战,打核战争。30日深夜,他拟定了一份冗长的回电,敦促华盛顿采取他一再主张的以下行动:1.对中国沿海进行封锁;2.以海军炮击和空军轰炸,摧毁中国进行战争的工业潜力;3.以台湾国民党军队增援朝鲜;4.以国民党军队对中国大陆的薄弱地区进行牵制性进攻行动。他说,只有采取上述报复措施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出路,才能避免大难临头。同时,他认为这些措施不会扩大战争,不会使形势更进一步恶化。他还告诉参谋长联席会议,他反对撤出朝鲜,因为那将给包括日本在内的亚洲造成极为不好的影响,而且将使中国把军队转用到比朝鲜更重要的其他地区。华盛顿方面对麦克阿瑟的四点建议还未来得及答复,中朝军队即发动了新年攻势。
半路杀出志愿军,马失前蹄怨人骑。
话说"联合国军"和韩国军突破三八线后,进展神速。在东线,1950年10月10日,韩国第1军团占领元山,17日占领咸兴。但麦克阿瑟仍坚持让阿尔蒙德的第10军按原计划在元山登陆。此举在许多人看来是毫无意义的"马后炮",且造成部队调动、后勤补给等方面的混乱,也贻误了利用第10军的余威,就近乘胜北进的战机。由于元山港布满水雷,需够的时间排除,致使原定的登陆时间不得不从20日推迟到26日,而且把第7师的登陆地点改在元山以北150英里的利原。在西线,美第l军从10月9日起沿金川、沙里院向北推进,于10月19日攻占平壤。同一天,得意忘形的麦克阿瑟把原来所定的"联合国军"停止作战的安州、宁远、兴南一线向北推进了30一160公里,大体位于鸭绿江以南60公里与之相平行的宣川至城津(金策)一线。美第1军随即向新的"麦克阿瑟线"挺进。
10月20日,麦克阿瑟为"切断北朝鲜政府首脑和北朝鲜军队主力的退路",命令新近赶到的第11空降师第187团在平壤以北约40公里的肃川和顺川地区实施空降。他像1943年进攻莱城时在纳德扎布一样,在远东空军司令斯特拉特迈耶和惠特尼等人的陪同下,乘坐飞机在空降地域上空巡视,随后降落在平壤机场。他一走下飞机,就神气活现地向在场的人喊道:"有什么大人物来欢迎我吗?金某人在哪儿?"接着,他得意地对记者们说:"我们出其不意地实施了空降作战。估计北朝鲜军队全部兵力的大约一半即3万人,已被包围在平壤的第1骑兵师、南朝鲜第1师等地面部队和第187空降团之间了。敌人只有全部毁灭或投降,别无选择。这次行动,堪称为高超的艺术,敌人已陷入圈套了。"在麦克阿瑟看来,平壤的陷落即"象征着北朝鲜的彻底失败",一切有组织的抵抗已全部停止,"剩下的只是一些游击战了"。但事实上,麦克阿瑟在说这番大话的时候,人民军主力早已后撤到清川江以北,而朝鲜政府也早在10月12日即已撤到北面的江界。可以说,这次空降什么目的也未达到。21日,麦克阿瑟在返回东京前,在乎壤机场检阅了首先攻入平壤的第5骑兵团F连。他站在200名疲惫不堪、胡须丛生的官兵们面前,致了简短的贺词,然后下令道:"96天前和该连一起登陆朝鲜的,请向前一步走!"结果,走到前面来的只有5个人,而且其中3人的头上和四肢还缠着绷带。
此时的麦克阿瑟,以为战争的胜利已成定局,因此在他返回日本后,便忙着进行结束战争的准备。他对记者们说,战争已经基本结束,只剩下扫荡收尾而已,保证"让弟兄们回家过圣诞节"。他命令他的军需部长,要他准备好第8集团军返回日本的营地,同时取消了向国内提出的增援武器弹药的申请,并通知布莱德雷,第2师于次年1月份即可调到欧洲。当时,留守后方的参战部队也为这种气氛所感染,竟做起了回国的准备,有的甚至开始上交装备。第1骑兵师中风传要"在东京过感恩节",有人还想象着在皇宫前游行庆祝胜利的情景。第2师更是性急,已往仁川派遣设营队,着手进行乘船准备。
胜利确实在向麦克阿瑟招手。在前线担任追击任务的"联合国军"和韩国军此时已进抵清川江边,再往前百八十公里,就是朝中边界了。为尽快完成"扫荡收尾"任务,麦克阿瑟于24日下达了一道非同寻常的总追击令,指示"联合国军""以尽可能快的速度向北推进"。这意味着将取消"麦克阿瑟线"的限制,违背参谋长联席会议关于在边境地区只使用韩国军队的训令,并改变原定的东西两线对进、建立一条缓冲地带的计划。参谋长联席会议在得知这项命令后,当即重申了既定方针,并小心翼翼地询问他发布这项命令的理由。次日,麦克阿瑟复电回答说,他的命令是出于"军事上的需要":"仅仅用南朝鲜军队显然是不能达到国境线的。这一行动,是联合国军为完成所受领的'歼灭北朝鲜军队'的任务所必须采取的军事行动,是符合现行训令的精神的。关于这件事,已在威克岛取得杜鲁门总统的谅解。"(实际上,威克岛会议并未涉及此事。)面对盛气凌人的麦克阿瑟,参谋长联席会议也拿他没办法。当时,因仁川登陆的胜利,人们对麦克阿瑟几乎发展到迷信的地步,就连他的上级也感到对麦克阿瑟的任何决心提出疑问是否明智,如柯林斯所说:"麦克阿瑟在仁川大捷战果辉煌,他的威望随之大增,以致军事首脑们对他后来制订的计划和决策本应提出意见,而不敢再提了。"马修·李奇微则在他的《朝鲜战争》一书中写道:"在五角大楼如同在战场上一样,人们近乎迷信般地敬畏这个非同凡响的军界人物。因为,在别人都错了的时候,他往往是正确的。他虽然从未承认有过判断错误,但这方面的错误确实很少。所以,有些人认为,想要劝阻这样一个人,不仅徒劳无功,反而会使他更加一意孤行,以回敬对他的批评。"另外,华盛顿方面也考虑到,现在战争已接近尾声,还未发现有苏联和中国已经介入的迹象,也许迅速插到边境地区,造成占领整个朝鲜的既成事实,就会完全消除中国介入的危险。因此,在收到麦克阿瑟的答复后,华盛顿并未要求他撤销命令,实际上等于默许了。于是,总追击的命令马上得到贯彻执行,各部队争先恐后地渡过清川江,分兵数路向鸭绿江挺进。追兵们心里盘算着,再有两三天就要结束战争了,那时他们就可以回家了。他们谁也不会想到,他们的美梦很快就要变成恶梦了。
就在乎壤陷落的同一天,中国人民志愿军4个军及3个炮兵师开始秘密渡过鸭绿江,向预定作战地区开进。根据敌分兵冒进、兵力分散、置东西两线之间出现80余公里的缺口于不顾等弱点,志愿军总部决定采取诱敌深入、在运动中围歼冒进之敌的方针。10月25日,志愿军打响了入朝参战的首次战役,一周之内即重创南朝鲜第2军团,完成了战役展开。但此时的麦克阿瑟及其总司令部虽不断接到有中国军队参战 的报告,却仍不相信有中国的大部队入朝,而认为那只是带有象征性的少数志愿人员,其目的只是做做姿态,或只是为了保卫鸭绿江上的水电站,因此不顾美第8集团军右翼和第10军左翼暴露的危险,继续命令部队向北推进。为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志愿军总部利用敌翼侧暴露的有利态势,采取向其侧后实施大迂回、结合正面突击的战法,于11月 l~3日在云山地区重创美第1骑兵师一个团,并沿清川江左岸向敌侧后迂回,迫使沃克命令第8集团军全线撤退到清川江以南。此役,"联合国军"共损失1.5万余人,志愿军伤亡1万余人。
遭此沉重打击后,麦克阿瑟最初仍不愿相信中国军队已大规模介入。11月4日,在致参谋长联席会议前一天要他"对朝鲜局势尽快作出恰如其分的估计"的回电中,他满不在乎地说,中国的干预只是一种低调的秘密活动或志愿行动,其目的不过是同进至边境地区的韩国军队作战或是"从沉船上救出什么东西",用不着担心。尽管中国进行全面干预"很明显是可能的",但"有许多基本合乎逻辑的理由证明这样的事情不会发生,而且还没有得到足够的证据说明这种可能性是站得住脚的"。然而没过两天,当他得知中国军队的兵力不像他原来估计得那样少时,他才开始感到局势的严重性。11月6日,他在一份新闻公报中说:"目前的形势是,正当最初与我们交战的北朝鲜军队已被消灭或已处于无力作战的状态时,一支新的可能有大量后备力量和充足补给作为后盾的生力军却又面对着我们。敌人的后方近在咫尺,其补给唾手可得,但却处于我们目前军事行动的限区之外。至于这些后备军是否将向前移动以及将达到何等程度,则有待于以后的发展,而这是一个具有最重大的国际意义的问题。"
同一天,他向参谋长联席会议报告,由于第8集团军及时撤退,才得以避开"共军暗中布下的陷阱",并通知说他已命令远东空军于次日晨开始全力轰炸北朝鲜一切目标及鸭绿江上的桥梁,以切断中朝之间的交通线。这又是一个违背既定方针的命令,它将意味着把战火烧到中国去,带来在远东全面开战的危险。对此,杜鲁门让参谋长联席会议当即复电,要麦克阿瑟暂缓对中国边境5英里以内的目标进行轰炸,除非部队的安全受到"重大威胁",并询问他突然下达此令的理由。麦克阿瑟收到这封电报时,离轰炸机起飞只有1小时20分钟了。他大发雷霆,认为这简直是"不可置信地给敌人以保护",是"我国有史以来强加给战场司令官的毫无道理和糟糕透顶的决定"。他马上打电报向华盛顿抗议道:"大量的部队和物资正源源不断地通过鸭绿江上的桥梁运进朝鲜,这一行动不仅危及了我指挥的部队,而且使之面临被全歼的威胁。……制止敌人这种增援的唯一办法就是摧毁这些桥梁和北朝鲜境内有助于军事调动的一切设施。……我只能在最强烈的抗议之下执行你们的命令,暂停这一攻击,但你们限制我的行动的命令,将在物质上和心理上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对于这一点我想无论怎样强调也不过分。我希望立即将此事提请总统注意,因为我认为你们的训令很可能会导致极大的灾难,而我对这点是不能承担责任的。"
参谋长联席会议一接到这封带有威胁性的电报,立即举行包括国务院成员在内的特别会议进行研究。布莱德雷打电话给杜鲁门,向他汇报了麦克阿瑟的复电。杜鲁门虽然感到对边境线上的目标进行集团轰炸有招致中国全面介入和苏联参战的危险,但考虑到麦克阿瑟认为不这样做,部队就面临被全歼的威胁,因此最终同意了他的请求。
11月7日,麦克阿瑟收到发自参谋长联席会议的这样一份电报:"如你认为这一行动对保护部队的安全确属必要,你有权按计划轰炸包括新义州及鸭绿江大桥之朝鲜一例等目标在内的边境地区。以上指示不授权你轰炸鸭绿江上的水坝及发电站。"看过电报,麦克阿瑟大声骂道:"他妈的,半座桥怎么炸!"但不管怎么说,华盛顿方面毕竟对他这位资历最高的将军(他的一位部下曾说:"他比谁都高,仅次于上帝。")再次作了让步,甚至不惜违背既定国策,冒扩大战争的危险,这已经够给他面子了。第二天,斯特拉特迈耶的远东空军即开始对新义州和鸭绿江大桥进行狂轰滥炸,但由于作战空间受到限制,对桥梁的轰炸收效不大。待到两周后大桥终于被摧毁时,鸭绿江已经封冻,结冰的江面畅通无阻,结果斯特拉特迈耶是一场空忙,徒劳无功。这期间,麦克阿瑟又多次要求放宽对空军作战区域的限制,允许他的飞机轰炸中国东北地区,并可追击敌机至中国境内。对此,华盛顿方面虽抱同情态度,但由于受到害怕战争扩大的英国等其他参战国的反对而被否决。
在提心吊胆地紧张了几天之后,战场上一片平静,未见到中国军队来追,甚至美军从11月6日开始的小规模试探性出击也未遇到什么抵抗。看来,远东空军在北朝鲜和鸭绿江上正在进行的壮观的空中作战,似乎把中国人给吓回去了。麦克阿瑟又开始乐观起来,他于11月9日报告华盛顿说,空军有能力阻止中国军队渡过鸭绿江,因而他的部队不会受到真正的威胁了。同时,他还进一步建议于11月15日再次发动攻势,向鸭绿江边推进以扫清敌人,并信誓旦旦地声称:"这次行动如果顺利的话,将一举结束战争,恢复朝鲜的和平与统一,使联合国军得以迅速撤出。"接到这一报告,华盛顿立即召开国家安全会议,根据麦克阿瑟的情况判断,作出了"按现有命令继续采取军事行动"的决定,并赋予麦克阿瑟除轰炸中国东北以外,有行使一切军事手段的自由。
在其后的两个星期里,麦克阿瑟命令沃克和阿尔蒙德加紧进攻准备。从10日起,"联合国军"在东西两线开始向预定进攻出发阵地小心翼翼地推进,生怕再吃上一次分兵冒进的苦头,但东西两线之间仍有较大间隙,未建立起有效的联系。由于推进速度缓慢,加之后勤补给困难,原定于15日发动的攻势不得不推迟到24日。这一天的前一天正好是感恩节,麦克阿瑟给他的前线官兵们送去了火鸡,以鼓舞斗志。此前,志愿军总部已命令部队大踏步后撤,以给敌人造成错觉,诱使其放胆深入,然后将其分割包围,各个击破。
在进攻发起日,麦克阿瑟在几位亲信的陪同下飞到清川江边的第8集团军司令部,随后前往设在安州的第l军司令部。在那里,他兴奋地对米尔伯恩军长说:"如果这一行动成功的话,我们就有希望在圣诞节前把孩子们送回国。"因此,这次行动得了个"圣诞节回国攻势"的雅号。下午,当部队发起进攻后,麦克阿瑟坐上飞机准备返回东京。但当飞机升空后,他却突然命令飞行员飞往鸭绿江口,想去进行一番实地勘察,亲眼看一看"敌人战线后方发生了什么情况"。到达鸭绿江口后,他又命令飞行员以5000英尺的高度沿江向东飞行到苏联边境。然而,他什么情况也没看到。展现在他眼前的只是"广阔无垠、十分荒凉的乡野,起伏不平的山丘,凹陷崩裂的断岩以及被紧紧地封锁在死一般沉寂的冰天雪地之中的黑色的鸭绿江"。幸好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他平安地返回了东京。由于这次飞行,他意外地从空军那里获得了飞行优异十字勋章和战斗飞行员荣誉徽章。
回到东京后,他马上发表了一份公报,宣布"联合国军"已向鸭绿江发动总攻,目的是"夺取这场战争的胜利",并声称他的空军"已全力将敌人的后方完全切断。从对敌人后方和鸭绿江沿岸各处的侦察结果看,不能认为敌人有新的军事行动"。他对记者们说,他的左翼部队向前推进,只会遇到"软弱无力的抵抗",而右翼部队则在海空和地面部队的支援下正充分发挥其"有利态势";两翼会合,"从某种实际意义上说,就是战争的结束"。一位记者问他知不知道有多少中国军队在朝鲜,他冲口而出,"约3万正规军和3万志愿军",一切将会非常顺利,而"损失将是非常轻微的"。同一天,他收到华盛顿一份电报,指示他应在鸭绿江下游以南数英里外停止进攻,占领该江附近的制高点,而在东北方向的进军应以清津为界,目的是不要过分刺激中国。对此,麦克阿瑟回答说:"在我看来,我们永远不可能由于我的胆怯而改变中国人的计划。"
"联合国军"快速而自信地向北推进着。整整一天多过去了,进攻部队仍未发现有抵抗线。到了25日傍晚,灾难终于再次降临了。志愿军第38、第42军出其不意地对进至德川、宁远地区的西线右翼韩国第2军团发起攻击,只一天时间即歼灭该军团两个师,尔后向西南方向迂回,以切断中路和左翼美军退路。沃克见势不妙,于28日被迫下令撤回清川江一线。与此同时,东线志愿军第9兵团于27日傍晚向进至长津湖地区的美第1O军发起反击,当夜即完成对其主力第l陆战师的包围。
就这样,麦克阿瑟的"圣诞节回国攻势"不出4天时间就宣告破产了。28日,向来狂妄自信、独断专行、以常胜将军自居的麦克阿瑟表现出少有的沮丧,他破例把沃克和阿尔蒙德从前线召到东京一起研究对策。他们得出的结论是:中国以其正规军的精锐部队正式参战了,其兵力估计为20万(实际上已达38万);部队有必要后退到平壤至元山一线,或干脆撤到各自独立的防御阵地,在稳定战局后再作后图。接着,麦克阿瑟致电参谋长联席会议,请求"由进攻转入防御,根据形势不断变化的需要,在具体地段上做一些调整。……中国军队是以大量而不断增加的兵力投入北朝鲜的,任何以在志愿或其他名义下进行小规模支援的说法,再也站不住脚了。我们面对的是一场全新的战争。"布莱德雷接到这封电报后,立即打电话给杜鲁门说:"麦克阿瑟将军打来了一份吓死人的电报,中国人两只脚都踏进来了。"此时的杜鲁门被麦克阿瑟给弄糊涂了。仅在三周前他就告过一次急,非要轰炸鸭绿江大桥,但后来似乎又风平浪静了,于是他又精神起来,非要再次发动什么"用以结束战争的总攻击",叫嚷要在圣诞节前回国,甚至在攻势刚刚开始就已宣布了胜利。现在真正的灾难终于降临了,趾高气扬的麦克阿瑟也变得垂头丧气了,按艾奇逊的话说是"已近乎惊慌失措"。实际上,在发起进攻前,美军情报部门已搜集到并报告了有关中国志愿军在朝兵力的近乎准确的情报,并提醒麦克阿瑟说:"中国最低限度要把我军钉住,使我陷入长期的消耗战,而且中国军队有力量让世界承认它在朝鲜存在的事实。同时,要干的话,它也有力量击退联合国军,使其只能进行防御。"但麦克阿瑟对可能阻止其迅速实现消灭人民军、"平定整个半岛"目标的任何情报都视而不见,充耳不闻,而是一意孤行,坚持要发动这场攻势,结果落得一败涂地。在这种情况下,华盛顿方面除了同意撤退,还能做什么呢?在他们致麦克阿瑟的复电中,建议他将东西两线的部队会合,以便封闭两军之间的间隙,并在横贯半岛的狭窄腰部建立一条防线。
第二天,惊慌失措的麦克阿瑟又紧急建议华盛顿与台湾当局联系,把国民党军"向北调动并编入联合国军司令部,以增强我们在朝鲜的阵地"。他收到回电说,这一建议正在加以考虑,但一时还不能做肯定的答复,因为它涉及到"影响全世界的问题",有可能导致盟国基本阵容的分裂,而使美国陷于孤立,严重损害美国在远东和联合国中的领导地位。麦克阿瑟对这种解释表示不能理解,特别是对当时已同中国建交的英国在使用原子弹问题上从中作梗极为恼怒,说他们胆小伯事、搞绥靖。
此时,"联合国军"仍在向南溃退。志愿军大举追击,围歼逃敌,基本歼灭美第2师和土耳其旅,并重创美第1骑兵师和第25师,至12月2日进至肃川、顺川和成川一线,大有一举夺下平壤之势。东线美韩军也受到越来越大的压力,正在拼死突围。在这种情况下,麦克阿瑟不得不于12月3日再次致电华盛顿,认为确保平壤已不可能,而让东西两线部队会合也难实行,因此,平壤——-元山防线已不可能建立,即使能建立也太单薄。或逐次后退或占领滩头阵地,除此之外,别无他法。他还说他的部队已精疲力竭,除非得到大量增援,采取积极而迅速的行动,否则,抵抗力就要下降,就没有胜利的希望,如此不断地消耗下去,最终将导致全军覆灭。最后,他请求华盛顿,要根据新的敌人、新的局势和新的战争这一基本判断,作出以后能对付各种现实情况的新的政治决定和新的战略计划。
对麦克阿瑟的请求,不少人一眼就看出他实际上是在要求华盛顿作出进攻中国大陆的政治决定,而这正是华盛顿要极力避免的。在那天举行的有艾奇逊、马歇尔和李奇微参加的参谋长联席会议上,与会者除了认为当前首要应考虑的是保存实力,同意麦克阿瑟将部队撤至滩头阵地外,似乎谁也拿不出采取其他行动的方案来,也未坚持要麦克阿瑟固守防线。会后,李奇微问空军参谋长范登堡:"为什么参谋长联席会议不向麦克阿瑟下命令,告诉他该干些什么呢?"范登堡摇着头回答说:"那有什么用?他不会服从命令的。我们又能怎么样?"李奇微愤怒地大声喊起来:"谁不服从命令你们就可以解除他的职务,不是吗?"听了这话,范登堡脸上的表情令李奇微永远也忘不了:他大张着嘴,困惑而惊愕地望着李奇微,什么话也没说就走开了。
12月4日,麦克阿瑟下令放弃平壤,向三八线实施总退却。一时间,西线"联合国军"在一片混乱中向南溃退,并不断遭到志愿军追击部队和沿途游击队的袭击,伤亡惨重。东线第10军也全力向兴南方向突围,企图从海上撤至釜山。麦克阿瑟的大溃退在美国国内引起一片哗然。《时代》周刊说,"这是美军历史上最惨重的失败"。《纽约先驱论坛报》说,这次溃退是一次"严重的军事错误",它表明麦克阿瑟"不能再被认为是军事问题的无上权威"。指责麦克阿瑟在作战指挥上犯有错误,不是没有道理的,它还不仅仅是一个情况判断失误的问题。李奇微写道:"任何人都清楚,我们的部队所以不顾后果地分散部署在朝鲜全境,主要原因就在于麦克阿瑟对中国人大规模介入的越来越多的证据采取了拒不承认的态度。……倘若一个人不是被荣誉迷住了心窍,他怎么能对详细的情报和战场上的实际情况坚持错误的理解呢?……说麦克阿瑟不知道存在中国部队或不了解中国部队的能力,是根本站不住脚的。为获准轰炸鸭绿江桥梁和满洲基地,麦克阿瑟自己就曾提醒参谋长联席会议,说鸭绿江一带的中国部队'很可能使我的部队遭到毁灭'。"
然而,麦克阿瑟不但拒绝承认自己的过失,相反,他把一切责任都推给华盛顿。他公开指责华盛顿没有向他提供有关中国参战的准确情报,抨击杜鲁门政府对"穷追敌军"和轰炸中国东北下达的限制令,给他的胜利造成的"巨大障碍"在战争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如果华盛顿方面听从了他的意见,不捆住他的手脚,他就绝不会有今天的失败。麦克阿瑟的这些犯上言论和违反纪律的行为大大激怒了杜鲁门,以致使他再次考虑撤麦克阿瑟的职。,但他再次忍住了,没有那样做。他解释说:"我之所以没有那样做,是因为我不希望让人们认为他是因攻势失利而被解职的。我从来不愿意在人家倒霉的时候落井下石。"但他认为需要对麦克阿瑟提出警告,以免再次发生类似事件。12月6日,他通过参谋长联席会议发布了一道特殊命令,规定未经国务院和白宫事先批准,任何人不得公开发表有关对外政策的谈话、公报或声明,以保证"新闻的准确性及同美国政府保持一致"。好像要故意同杜鲁门作对似的,麦克阿瑟刚接到这项命令就发出了挑战,向参谋长联席会议发去一份公报,要求批准发表。该公报宣称,他的攻势"给敌人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那种"广泛传播的这支部队被击溃或遭惨败的说法纯属无稽之谈",并再次把失利的责任归咎于华盛顿。他说他的部队现已成功地完成了战术撤退,正在等待"由于共产党中国参战而需作出的政治决策和战略计划"。参谋长联席会议认为这份公报越轨过甚,并且涉及有关政治、外交、军事政策等问题,于是未予批准。这是参谋长联席会议第一次不留情面地回敬了麦克阿瑟,说明华盛顿方面开始对他越来越不耐烦了。
与此同时,西线"联合国军"仍在仓皇后撤,至12月15日已退至临津江以南,并沿三八线构筑防御工事,整顿部队。23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逼近三八线,准备进行新的进攻战役。同一天,第8集团军司令沃克中将在一次车祸中丧生,麦克阿瑟电告华盛顿,请求任命马修·李奇微接任。东线第10军在经过干辛万苦的突围作战之后,终于在12月11日摆脱困境,15日开始在兴南乘船南撤釜山,24日撤退完毕。此次战役,志愿军以伤亡3万余人的代价取得歼敌3.6万余人的战果,挫败了麦克阿瑟的"圣诞节攻势",将"联合国军"全部赶出北朝鲜,从而扭转了整个战局。面对这次"美军历史上最惨重的失败",麦克阿瑟却很会自我安慰。他后来说,他的这次攻势实际上只是一次"侦察行动",目的在于使隐蔽的敌人暴露出来,并事先就准备了撤退计划。他写道:"我自己感到,我们曾经接触并跳过了赤军所说的圈套,并终于摆脱了这个圈套。拯救了成干上万名交给我照管的士兵的生命。此事所给予我的安心之感如此之深,以致使我过去所享有的一切荣誉与之相比,都黯然失色了。"
那年的圣诞节,对美国大兵们来说,一点也感觉不到节日的气氛。他们曾被保证在圣诞节前回家,但现在看来还不知道是哪一年的圣诞节呢。部队的士气低落到极点,但麦克阿瑟却说:"全军处于极佳状态,士气旺盛,信心充沛。"午夜时分,李奇微带着新的任命抵达东京的羽田机场。早在麦克阿瑟任西点军校校长时,李奇微是该校一名年轻的上尉教官。他写道:"自那时起,我就敬佩他的领导能力。他思路敏捷,能迅速地抓住问题的要害并巧妙地加以说明,即使反应最迟钝的人也能得到要领。不管麦克阿瑟有什么弱点,但他仍不愧是一个伟大的军人、伟大的政治家和有魄力的领袖。在命运突然决定我将在朝鲜直接归他指挥时,我为有机会与我有幸认识的这位不可多得的天才再度共事感到高兴。"
第二天上午,李奇微在"第一大厦"会见了麦克阿瑟。这次会见给李奇微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使他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这位戏剧性的人物身上。他继续写道:"不用说,我在担任西点军校教官时就认识了麦克阿瑟,但我仍旧像每一个同他打过交道的人一样,再次深切感受到了他那强烈的个性。能同他一起坐下来讨论问题,这种事是很少有人碰得上的。"他们的谈话内容广泛而具体。麦克阿瑟告诉李奇微,部队的补给工作组织得不好,战术空军没有发挥应有的支援作用。更令他烦恼的是,他在战场上处于一种"无所事事"的状态,华盛顿没有明确指示他该干些什么,只企图通过外交途径寻求出路。而在他看来,"军事上的胜利可以加强我们的外交",他的最大希望是"使敌人遭到越来越严重的失败,保住南朝鲜"。因此他指示李奇微要坚守汉城,"坚守住最前方的阵地"。他还特别告诫李奇微不要小看了中国人,"他们是很危险的敌人",常常避开大道而走山岭和丘陵,惯于在夜间运动和作战。"他们总是插入我纵深发起攻击,其步兵手中的武器比我们运用得充分。"最后,他表示对李奇微完全放心和信任,一定支持他的工作。随后,李奇微问了三个重要问题,即:如果苏联参战,麦克阿瑟将采取何种行动?如果中国军队继续南进,南朝鲜人有无背叛的危险?"如果我觉得战局于我有利,你是否反对我发动攻势?"对第一个问题麦克阿瑟的回答是,他将把地面部队撤到日本;对第二个问题他的回答是,现在还谈不上这种危险;对在李奇微看来是最重要的第三个问题,麦克阿瑟给了他一个满意的"深受鼓舞"的明确答复:"第8集团军是你的,马特。你认为怎么干好就怎么干吧。"无论是沃克还是阿尔蒙德,都未从麦克阿瑟那里得到过如此殊荣和信任。李奇微后来写道:"麦克阿瑟将军赋予我充分的指挥权和一个军事指挥官可望得到的全部权利。我想,这样重大的责任(也是很宝贵的机会)大概是每个具有献身精神的军人所梦寐以求的东西。我知道,这种责任给我带来了很高的荣誉。"
当天下午,李奇微即踌躇满志地赶到朝鲜前线就职,但他很快就发现他面对的是一副烂摊子。在汉城,他对李承晚保证说:"总统先生,很高兴能到朝鲜这个地方来,我是要长期留下来的。"在其后的几天里,他坐着敞篷吉普车到处视察部队,以了解官兵们的斗志和信心。令他失望的是:"这里看不到一支信心十足、决心取胜的军队所应表现出来的那种特有的热情、活力和朝气。"士兵们个个无精打采,完全丧失了信心和斗志,和他在欧洲指挥作战时部队的精神面貌完全两样。从他们身上,李奇微感到"这是一支张皇失措的军队,对自己、对上级都失去了信心,不清楚自己究竟在那里干什么,老是盼望着能早日乘船回家"。对于这些;李奇微觉得还可以理解,因为当兵的搞不清楚为什么要派他们到这个鬼地方来打仗,而且连过冬的服装、手套、甚至给家里写信的信纸都没有。唯有一件事令他不解,那就是部队处于一种混乱的散沙状态,当官的连自己所担负的责任都不想完成,不侦察敌情,也不勘察地形,部队之间互不支援,各自为战。这一切都使李奇微感到他的当务之急根本不是采取什么进攻行动,而是要千方百计地设法守住现有阵地。
此时,华盛顿的决策者们对在朝美军的命运、朝鲜战争的前途及日本的安全愈发担心了。有情报说,中朝军队正在三八线以北集结,很可能在元旦前后南下。如果第8集团军顶不住中朝军队的南下,很可能有遭到覆灭的危险,那样的话,不但朝鲜保不住,而且连用以保卫日本的力量也都没有了。因此,至关重要的是不能让第8集团军在朝鲜被歼灭,不得已时必须把它完整地撤出来:日本第一、朝鲜第二。据此,参谋长联席会议于12月29日电告麦克阿瑟:中国军队有能力将"联合国军"赶出朝鲜,但为阻止他们发挥这种能力而向该地区增兵,又将危及美国在其他方面包括对日本的安全所承担的义务。另外,当此全面战争的威胁不断增长之际,我们也不应将现有的剩余部队派往朝鲜同中共作战,因为那里不是打大规模战争的地方。在首先考虑部队的安全和日本面临的威胁不断加大的情况下,除依托梯次阵地进行防御,尽量杀伤敌人外,还要提前确定一个可以井然有序地撤离朝鲜的适当时机,以使第8集团军能够担负起保卫日本这一主要任务。
麦克阿瑟接到这份电报后,感到极为沮丧和悲伤,认为华盛顿已丧失了在朝鲜"取胜的意志",杜鲁门原来的那种坚定决心"现在几乎已退化为失败主义了"。要他撤军,那等于是宣告了他那神话般的尊严在他所瞧不起的中国人面前彻底摧毁了。他要挽回面子,绝不承认失败。他要彻底击败曾愚弄了他的中国军队,甚至不惜打到中国去,打到苏联去,打世界大战,打核战争。30日深夜,他拟定了一份冗长的回电,敦促华盛顿采取他一再主张的以下行动:1.对中国沿海进行封锁;2.以海军炮击和空军轰炸,摧毁中国进行战争的工业潜力;3.以台湾国民党军队增援朝鲜;4.以国民党军队对中国大陆的薄弱地区进行牵制性进攻行动。他说,只有采取上述报复措施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出路,才能避免大难临头。同时,他认为这些措施不会扩大战争,不会使形势更进一步恶化。他还告诉参谋长联席会议,他反对撤出朝鲜,因为那将给包括日本在内的亚洲造成极为不好的影响,而且将使中国把军队转用到比朝鲜更重要的其他地区。华盛顿方面对麦克阿瑟的四点建议还未来得及答复,中朝军队即发动了新年攻势。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