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人物传记大全 > 任正非正传

第二篇 第五章

  第二篇 缔造通信航母,“非”一般的智慧
  第五章 以毛泽东为榜样

  伟大领袖毛泽东浓郁的个人魅力影响了整整一代中国人,直到现在他还是国内许多企业家学习的典范,不仅国内热火朝天,国外也掀起了“学毛热”。任正非更是学毛思想的典型,他用毛泽东的思想不仅指导企业,还以此来提升自身的素质。
  学毛标兵的言行
  大概五六十年代过来的人,提起毛泽东都会激动不已。毛泽东,一代开国领袖,散发着浓浓的人格魅力,他的一言一行成为全中国学习的楷模,令一代中国人倾倒,更让无数国际政要捉摸不透。在天安门城楼上他那亲切的挥手和微笑,多少人还记忆犹新,如痴如醉;多少人记起跟毛主席握手就激动不已;多少国外政要,回忆起与他的会晤,都为他的伟人魄力所吸引……这就是毛主席的魅力。那时全国上下掀起“做毛主席的好学生”的热潮。
  不仅国人对毛泽东有着特殊的感情,就是在国外,毛泽东的名字也是大名鼎鼎,“学毛著热”浪潮不断升温。美国人菲利普·戴维逊在《毛泽东的战略》一书中,高度评价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战略家”。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R·特里尔也说:“毛是20世纪的魅力超群的政治家。”
  麦肯锡顾问公司的改造者马尔·波文曾经如此描述:一般的商业领导不需要政治领导那样的天才,他只需要鼓动人们去养家糊口而非包围德国飞机轰炸下的伦敦。“一定程度的想象力,主动性和韧性,强烈的成就感与理解他人的观点和历程的能力”的人,他只要再学习一些管理的技能,就可能成为一位成功的商业领导。
  用这条“定义”去衡量毛泽东,将得出一个有趣的答案。
  如果真的去做一个企业家,毛泽东一定不是一个安分的企业领导。他个性飘逸、志向远大,绝非套驾之马。他只要稍有机会,肯定会拉支人马,独闯天下。毛泽东的一生中,最迷人的是他那股“和尚打伞,无法无天”的精神气质,他那“与天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的永无穷尽的叛逆精神,几乎与格式化的、商学院流派的商业思想无关,它似乎能够非常轻易地唤起人们内心那股莫名的创业亢奋和青春骚动。
  毛泽东没有上过大学,就好像企业家没有读过商学院一样,但这一点也不让他感到棘手,去重庆的时候,他以一阕《沁园春·雪》就让所有满腹经纶的白胡子们倾倒。在宏观谋划上,他是一个天才的战略家,这又是卓越企业家的必备能力之一。如果去经营一家企业,不知要少走多少弯路,获得多少先机。
  毛泽东还是一个天生的反对派,一个从来不肯停歇的革命者。他似乎从来不能完全地信任一个人。所以,他的企业中无法实现真正的授权式管理。
  毛泽东这些复合型的独特魅力,即使把他放到现代商业中来,也依然会熠熠生辉,也因此故,毛泽东一直是中国企业家心中的偶像,他的治军、治国、治党理念,即所谓“治军以严,治党以忠,治国以强”的思想精髓,经常能在中国商业史上的某些时刻闪现。
  中国许多民营企业家,都有着“毛泽东情结”,对毛泽东充满敬仰之情,积极学习毛泽东,运用毛泽东的智慧来管理企业。
  读书不多的娃哈哈创办人宗庆后是“农村包围城市”的一个忠诚实践者,在强手林立的饮料市场,他以联销体的模式在城镇市场取得绝对优势,90年代末,他又推出“非常可乐”,硬是从可口可乐那里抢走一块市场。他在公司内部实行强权的一人领导制,据称,“也是向毛主席学的”。
  如果说,那些年过50、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企业家们怀有深厚的“毛氏情结”还可理解,那么,年轻的企业家们也对之痴迷则让人颇为好奇。
  几起几伏的史玉柱对毛泽东军事思想很是痴迷,1994年推广脑黄金时,他仿效毛泽东在解放战争时采用的军事体制,在深圳设总指挥部,各地设“军区”,发动“总攻令”,试图以排山倒海的广告来启动市场,其广告词便是“请人民作证”。这种“人海战略”和人民战争模式一度竟非常有效。
  年轻而没有经历文化大革命的陈天桥据称对毛泽东也十分崇拜,他曾经模仿毛式语言专门写了一篇《论“新文化运动”》,在盛大公司内部开展文化整顿。据称,他聘用唐骏为盛大CEO,也与这份喜爱有关,他们两人都是毛的崇拜者。唐骏在微软中国公司时,曾经包了一个专列,带领员工浩浩荡荡上井岗山。
  而任正非则是其中的佼佼者,他是典型的“学毛著标兵”,他不仅认真研究毛泽东思想,在企业的发展壮大中频繁使用毛泽东的战略战术,就连平常的言行举止也与毛泽东很相像。
  一、坚定的“学毛著标兵”
  1968年任正非大学毕业以后,并没有立即去工作,而是到部队的烘炉中去锻炼。在部队,他自然而然地接触并学习了毛泽东的著作,且一发而不可收,完全被毛泽东的魅力迷住了。因为学习刻苦,他被评为了“学毛著标兵”,又因为太着迷,他的言行颇有毛泽东的影子。“不鸣则已,一鸣惊人”,高喊“红旗能打多久”,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高度灵活的辩证法领导艺术……他不仅学习毛泽东的智慧,更有着毛泽东式的言行和气魄。
  任正非的很多言行举止都受到毛泽东的影响。任正非讲话、办事、为人处世的态度和做事方法都带有浓厚的毛泽东风格。透过任正非的很多作品,你会发现,他非常喜欢引用毛泽东的论述。其实,任正非对毛泽东的军事理论、群众路线、矛盾论和辩证法等思想研究得很深。在一定程度上说,华为的管理就是毛泽东思想在企业中的“活学活用”。
  任正非学习毛泽东并不仅仅是形式上的模仿,更多的是哲学思想方面的传承,而其中最核心的就是辩证思维。
  1995年12月26日,任正非在市场部整训大会上发表了《目前的形势与我们的任务》,题目与毛泽东在1947年12月25日发表的文章题目完全相同,连月、日也相差无几,文章发表的背景也颇为相似。1947年年底,解放战争从战略防御走向战略反攻的转折点;1995年底,华为刚刚完成“农村包围城市”,开始了“夺取城市”的攻坚阶段。
  1998年,任正非以对(《华为基本法》的阐述为核心内容,写下了《华为的红旗究竟能打多久》。同年在公司举行的“产品研发反幼稚大会”上,任正非以《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为题发表讲话,用毛泽东20世纪50年代访问苏联时对中国留学生所讲的这句名言,以长者的身份鼓励年轻的华为人认识自己身上存在的幼稚,要对未来充满信心,要相信华为经过艰苦努力一定能够成为世界级的大公司。
  此后,任正非又做了《全心全意对产品负责,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的演讲,以此鼓励并欢送华为电气研发人员去生产用服锻炼。这个题目是源于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这句话原本是毛泽东在中央警备团追悼张思德会上的演讲,被任正非拿来加以阐发,变成了“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
  任正非在2001年的时候又作了一个演讲,题目叫“雄赳赳,气昂昂,跨国太平洋”,这种言传身教,就像老毛当年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正是这种雄赳赳气昂昂,华为带着他的狼性文化在全球所向披靡。但是,所向披靡之前是“倒下四拨人才能起来一块市场”,这块市场可能是弹丸之地。
  二、做一个“平凡”的领导者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这是大诗人王维的名句,形容山林的寂静,只闻其音,不见其人。细细品读,我们就会发同它更有新的内涵:一个人的言行已为人们所熟知,但是,人们始终没有见过此人的真面目,只能想到其耐得住寂寞,处事低调。毛泽东把“低调做人”的艺术发挥得淋漓尽致,他在公众面前很少板着脸训人,而只轻轻一挥手,让人遐想联翩。他还经常告诫大家“不要翘着尾巴,要夹紧尾巴做人”;他教育子女不要张扬。
  任正非,这位毛泽东的崇拜者,更是认真学习“低调做人”的艺术。面对来自五湖四海的“追星族”,他不骄不躁,依然保持着自己的独特风格。想认识任正非的人太多了,而真正能够见到任正非的人则少之又少。他不喜欢露面,永远站在暗处,让人浮想联翩。他以智慧驾驭着朦胧,让这种美感永不褪色。
  这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大腕经常“神龙见首不见尾”,格外低调,土狼、军人、硬汉、战略家……色彩斑斓交织在一起,一向有“中国最神秘的企业家”的称号。如果把侯为贵比为“南帝”的话,那么任正非就是“东邪”黄药师了:儒雅、淡泊、低调,却丝毫无碍咄咄逼人的“杀”气。
  2002年,在北京国际电信展上,任正非正在公司展台前接待客户。一位上年纪的男子走过来问他,华为总裁任正非有没有来?任正非问,你找他有事吗?那人回答,也没什么事,就是一睹这位带领华为走到今天的传奇人物的真面目。任正非说,实在不凑巧,他今天没有过来,但我一定会把你的意思转达给他。
  有人去华为办事,晕头转向换了一圈名片,坐定之后才发现手里有一张是任正非的,急忙环顾左右,人早已不见踪影。有人在出差去美国的飞机上与一位和善的老者天南地北聊了一路,事后才被告知那就是任正非,懊悔不已。
  一位毕业后新来到华为的员工,以前没有见过任正非(毕竟华为员工规模庞大,不常见到老板也属常事),特别崇拜,但当他真正见到任正非时,很是失望,心目中的“高大形象”荡然无存。他没想到,这样一个企业的领袖竟是如此的平凡。
  任正非的低调相当有名,而且绝对彻底。2004年,CCTV的年度十大经济人物已经内定了任正非。但是当CCTV与华为沟通时,任正非知道了这个消息之后竟然勃然大怒,专门派了一个华为高层去CCTV公关——公关的目的是坚决要把自己撤下来。最后CCTV看到任正非态度如此坚决,只好将这一年的经济人物换成了中兴通讯董事长侯为贵。
  2007年4月27日,华为被评为“2006年最受尊敬的企业”之一,这次有25家企业入选,任正非只是派严波为代表去参加颁奖仪式。
  2009年,任正非荣膺“2008年度25位最具影响力的企业领袖”终身成就奖,确实是众望所归。任正非以自己沉默的力量,影响了华为公司,影响了中国的企业和企业家,也正在影响着全球的通讯行业。我们有理由向他表示敬意和献礼,他也有资格获得这一殊荣。但是,任正非一如既往地又要使主办单位小小的尴尬一下,他没有出席颁奖大会。
  近几年来,出于打开国外市场的需要,华为的壁垒有所松动,与境外媒体来往密切,和国内媒体的接触也灵活了不少,一些高层开始露面,唯一没有“解冻”的就是任正非。
  任正非谨记毛主席的教诲,“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成为了任正非一贯遵循的原则。
  用毛思想的策略。
  虽然毛泽东已经与世长辞了,但是他的思想仍在华夏大地上散发着光和热。毛泽东和他的思想整整影响了一代中国人。很多中国企业家都运用毛泽东思想经商,在他们的身上都能找到毛泽东的影子,万科集团的王石、巨人集团的史玉柱就是,有着军人背景的任正非更是。
  任正非经常《毛泽东选集》手不释卷,潜心研究毛泽东思想,以毛泽东思想来制定华为的发展战略。仔细研究华为的发展,就会发现无论是市场攻略还是客户政策,无论是竞争策略还是内部管理与运作,无不打上了“毛泽东思想”的烙印。因此,国外许多媒体都称他是“以毛泽东思想管理企业的中国老板”。
  首先,他审时度势,以“农村包围城市”实现产品立身;在当时华为身边群雄并立,并且都是国际老牌企业,既无资本优势,也无技术优势的华为实现——放手发动群众的策略,在农村县城等竞争对手非关注的区域轰轰烈烈地开展农村运动,并借此建立了自己的农村政群,得渠道者得天下,从农村到城市,华为的产品发展之路完美的复制了毛泽东老人家的经典之作。
  其次,他以科技立命,相信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全球化时代,科技就是第一生产力,要想抓住时代的枪杆子就必须抓住能使用枪杆子的人。毛泽东在这个层面充分使用城市生产力,在万千知识青年去延安的阶段,实现了枪杆子的知识化,而华为则是充分利用改革开放孔雀东南飞的大好时机广揽人才。一个仅仅会打仗的人只能算是士兵,而一个仅仅会抓产品营销的人只能算是一个营销经理,而一个善于结合天时、地利、人和的人才能是一个优秀的将军,华为巧妙的利用自身地理优势广纳人才,最终成就了一个有思想的团队!
  最后,他倡导进攻精神。从游击战到运动战,再到立体信息战,毛泽东领导的队伍从小米加步枪开始到抗美援朝的海陆空体系,武器在变化,但一直不变的就是毛泽东倡导的进攻精神。在毛泽东思想里边我们看到的大踏步撤退的同时就是新的大踏步进攻的开始,这种百折不挠的进攻在企业里边我们看到的不少,但始终能够坚持的但缺少之又少,我们看到联想、方正、紫光、清华……创业之初的进攻,但在面临国际市场后的茫然导致了他们的挫折,而幸运的是华为集团,在开辟国际市场的同时,再次巧妙的运用其在国内市场的轮回——继续使用农村包围城市,先是非洲、东南亚、西亚等相比较欧美“城市”的“农村”,然后再大举进攻欧美,以及以欧美市场为代表的思科等国际企业。
  一、“农村包围城市”的成功运用
  在中国共产党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毛泽东经过实践大胆地提出:农村包围城市,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最后夺取城市,实现全国解放的道路。沿着这条路线,经过20多年的浴血奋战,终于建立了新中国。任正非潜心学习研究,把毛主席的智慧策略运用到华为,发展成华为版的“农村包围城市”。
  想当初华为刚刚成立的时候,国内市场上“群雄并立”,许多还是国际老牌企业。华为既无资本优势,也无技术优势,只好在夹缝中寻找机会。为此,华为选择“力量薄弱”的农村,在竞争对手不大关注的地区轰轰烈烈地开展“农村运动”,借此建立了自己的根据地。
  到了1992年,阿尔卡特、朗讯、北电等洋巨头依旧把持着国内市场。也正是这一年,华为自主研发出交换机及设备,任正非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迅速攻城略地,通信设备价格直线下降。
  1996年年底,任正非听取完生产计划、销售计划工作汇报后,认为华为的知识分子有点闭门造车,他说:“群众路线和与工农兵相结合的道路,我们的革命前辈已经走了几十年,甚至还是穿着‘小鞋’走过来的,今天,我们千万不能忘记这条路线,我们工作在第一线的博士、硕士、工程师就是我们新时代的工农兵,我们要深入其中,身临其境、调查研究、发现问题、总结规律。”
  因此,任正非鼓励员工们走与工农兵相结合的道路,并当即表示要送给主管生产计划的葛才丰和主管营销计划的王智滨每人一双新皮鞋,希望他们走“与工农兵相结合的道路”。
  第二天,葛才丰果然收到了任正非送来的皮鞋,他感到有点委屈,在那个岗位上辛辛苦苦做了四年,自认为工作做得还可以,没想到却招来一通批评。后来他仔细反思,建立了新的工作制度,认真做了改进。
  任正把“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思想运用得最成功的是开辟国际市场的时候,先是非洲、东南亚、西亚等相对于欧美“城市”的“农村”,然后再大举进攻欧美,及以爱立信、思科为代表的国际大企业。
  华为1994年开始研发、1998年正式进入网络产品市场。虽然比国内其他品牌要早一些,但是与思科、3COM、北电等国外巨头相比,华为只是后来者。到2000年左右,华为才开始大规模地实行渠道销售,广泛招募代理商。而此时,国内的网络产品的代理商几乎都被思科、3COM、D-Link等厂商所占领,华为能占领的地盘极其有限。
  在这种情况下,任正非采用“农村包围城市”的做法,着重从区域突破,建立区域分销商和集成商的队伍。凭借这种做法,华为很快在网络市场立足,并向思科等竞争对手发起了攻击。
  任正非依靠“农村包围城市”,克服重重困难,跋山涉水,努力开拓市场,最终打下了自己的江山。
  二、与员工打成一片的群众运动
  我国历史上最勇于进谏的人是魏征,他曾经说过一句至理名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太宗李世民常以此言告诫后人,久之成了李世民的“名言”。这句话的含义很直白,就是把一个政权看作“舟”,而普通老百姓就是“水”。老百姓可以拥护一个政府,也可以推翻一个政权。由此可见,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面对蒋介石的疯狂围剿,毛泽东说:“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指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理论联系实际、批评与自我批评、密切联系群众是毛泽东思想中强调的三大作风,特别是批评与自我批评更显现出独创性。毛泽东思想学说认为,共产党内的本质矛盾,是无产阶级思想与非无产阶级思想的矛盾,只能用民主讨论、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整风就是我们党解决党内矛盾,端正党的作风,教育全党的好方法,是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创举。在整风中要注重解决思想问题,实事求是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以达到改造思想、整顿作风、改进工作、加强团结的目的。
  毛泽东发动群众搞运动,中国共产党赢得民心,最终取得了革命胜利。
  毛泽东的这一思想也被任正非用到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上。在华为一次总裁办公会上,任正非问大家:“毛泽东会打枪吗?谁见过毛泽东打枪?但是毛泽东会运动群众,会运动干部。”
  任正非规定华为要有例行的民主生活会,主题就是批评与自我批评。任正非说:“我们一定要推行以自我批判为中心的组织改造和优化活动。自我批判不是为批判而批判,也不是为全面否定而批判,而是为优化和建设而批判。总的目标是要提升公司整体核心竞争力。”
  因此,任正非要求,凡是不能使用自我批判这个武器的干部都不能提拔。自我批判从高级干部开始,高级干部每年都有民主生活会,民主生活会上提的问题是非常尖锐的。
  任正非说:“我希望这种精神一直能往下传,下面也要有民主生活会,一定要相互提意见,相互提意见一定要和风细雨。我认为,批评别人应该是请客吃饭,应该是绘画、绣花,要温良恭俭让。一定要把内部的民主生活会变成有火药味的会议,高级干部尖锐一些,是他们素质高,越到基层应越温和。事情不能指望一次说完,一年不行,二年也可以,三年进步也不迟。我希望各级干部在组织自我批判的民主生活会议上,千万要把握尺度。我认为人是怕痛的,太痛了也不太好,像绘画、绣花一样,细细致致地帮人家分析他的缺点,提出改进措施来,和风细雨式最好。我相信只要我们持续下去,这比那种暴风急雨式的革命更有效果。”
  在一次新员工座谈会上,有新员工问:“总裁,您对我们新员工最想说的是什么?”任正非回答:“自我批判、脱胎换骨、重新做人,做个踏踏实实的人。”
  1995年9月,公司内发起“华为兴亡,我的责任”的企业文化大讨论。
  1996年12月,《华为基本法》启动大讨论,参与人员从高层到中层,进而又扩大到普通员工。而后又由企业内部扩大到员工家庭、合作单位、社会各界。
  从1996年开始,任正非要求每年年末中高层干部要聚集在一起开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首先,是对自己过去一年的工作进行全面总结。然后,其余的人必须给你至少提出一条意见,至少指出一个缺点。其他各部门也要按照这样的程序召开本部门的民主生活会。
  新员工一开始上班就听说,部门主管在年终向部门员工发放红包的时候,同时还要送给本部门员工一件“神秘的礼物”。许多新来的人很想马上揭开这个谜。到了年终发红包的时候,部门主管手里拿着红包,笑眯眯地走过来。新员工丈二和尚摸不着脑袋,只想赶快解开这个“谜”。主管把员工叫到一个幽静的地方,坐下来平心静气地将那件“神秘的礼物”送给员工。接到这个“神秘的礼物”后,员工必然会先是一愣,然后才恍然大悟。临走时,主管拍拍员工的肩膀说:“好好珍惜送给你的‘神秘礼物’!”其实,这个“神秘礼物”就是员工的缺点和改进意见。这种委婉、巧妙的方式,被有意安排在发红包的时候,使员工心理上乐于接受。通过这种方式让员工勇于否定自己,找出差距。
  这种大规模的群众运动,在早期比较盛行。但是随着和平年代的到来,这种运动应该终结了。对于和平时期发展的华为来说,形成一套完善的企业管理体系,包括人事制度、营销制度等是关键。去除浓厚的人治色彩,形成有效的民主决策、管理机制将是华为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
  三、“集中优势兵力”个个击破
  在战场上,优秀的将帅都深知“集中优势兵力个个击破”的取胜之道。毛泽东虽然没有受过系统的军事教育,但是他擅长谋略。他为军队作战提出了一系列的战略战术,著名的有“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运动战原则。这符合当时敌强我弱的实情,有助于保存革命实力。任正非长达14年的军队生涯,使他也学会了这种用兵之道。他把这个原则和华为的实际联系起来,发展出“压强原则”。
  任正非把这一原则总结为:在成功的关键因素和选定的战略生长点上,以超过主要竞争对手数倍的强度配置资源,极大地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实施重点突破。
  这一原则适用于弱者对付强者。弱者力量单薄,必须联合起来才能取胜。任正非前44年的生活和华为18年的发展,实际上就是一幕惊心动魄的弱者转变为强者的历史剧。
  其实这也是从实践中得出来的经验教训。我国第一代民营企业家创业时的环境普遍不好: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国家手中掌握着生产要素和资源。民营企业白手起家,资源、技术、资金严重不足,有的只是凭借一身胆量,筚路蓝缕,摸爬滚打,外遭拦路虎,内遇领头狼,企业的生存处处充满着威胁。“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全靠我们自己。”毛泽东为平民找出了一条道路。所以他们很自然地采用毛泽东的战略战术,迂回,集中优势,一一逼近。这样才能保存实力,生存下来并发展壮大。
  要想在群雄会集的通信行业立足,幼嫩的小树苗和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不可同日而语。任正非坚信只有技术才能立足,于是创造性地利用“压强”原则,进行一一突破。华为集中全部力量专注于通信核心网络技术的研发,形成了自主的核心技术体系。
  任正非所领导下的华为,与竞争对手过招时,前沿阵地上虽然只有几个冲锋队员,但背后是一个强大的后援团队,他们有的负责设计技术方案,有的负责拓展外围关系,有的甚至打入了对手内部。一旦前方需要,马上会有人上来增援。
  四、干部要经过“战场”的洗礼
  毛泽东强调,实践出真知。任正非引申为:培养干部也要注重实践,只有经受了“战场”的洗礼,才能经得起严峻的考验。
  任正非说:“在国际化的发展过程中,我们提倡在‘上甘岭’培养各级干部。要把那些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脱离低级趣味的员工;对公司忠诚,有强烈的责任心、使命感、敬业精神,视客户为衣食父母的员工;有良好任职能力和高绩效表现的员工;敢到艰苦地区去,敢于吃苦耐劳,勇于承担责任的员工,选拔到公司干部队伍中来,从制度上关心女干部的培养和成长,我们对每一级干部的培养都考虑到女干部的比例。把具有领袖风范、高素质和团队感召力的干部,目标方向清晰、管理结构良好,经实践证明带出了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的干部,培养成为我们的各级接班人。”
  任正非在与员工对话时说:“人的一生太顺利也许是灾难,如果注意看,就会发现你受的挫折是福不是祸。所以我和人力资源部不断地讲,录用一个干部最主要的是考虑这个人是不是曾经受过重大挫折,并且已经改进了,这是一种宝贵的财富。”华为有一句名言,叫做“烧不死的鸟是凤凰”。在1995年市场部集体辞职的时候,任正非就是用“凤凰涅盘”来揭示年轻人必须经过磨难和洗礼,才能走向“新生”。
  任正非强调:“凡是没有基层管理经验,没有当过工人的,没有当过基层秘书和普通业务员的一律不能提拔为干部,哪怕是博士也不能。你的学历再高,如果你没有这些实践经历,公司就会对你横挑鼻子竖挑眼,你不可能蒙混过关。”
  所以,华为不断地将一批批高层干部下放到市场锻炼,任正非用勾践卧薪尝胆和苏武牧羊的故事来勉励他们。在华为,几乎所有的高层管理者都不是直升上去的,更没有“空降兵”。今年你是部门总裁,明年可能就成了区域办事处主任,后年又可能到海外去开拓新的市场了。几起几落、经受若干失败的打击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这种炼狱式的改造,用最短的时间造就了年轻人的成熟。在1995年市场部的集体辞职中,受影响最大的就是当时市场部代总裁毛生江,从一个公司的领导位置上一下子被撤下来,担任过话机事业部的总经理,担任过山东办事处主任,4年之后任正非又重新将毛生江任命为公司副总裁,并号召全公司员工向他学习。
  任正非认为,干部必须坚持从实践中来,通过不断运动来培养干部,他把华为人训练得个个能征善战,不屈不挠,充分发挥“狼性”的魄力。
  五、在自我批判中奋勇前行
  自我批判不是今天才有的,几千年前的曾子“吾日三省吾身”;孟子“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毛泽东同志在写文章时,要求“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都是自我批判的典范。没有这些自我批判,就不会造就这些圣人。
  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过程,这就是哲学上所说的否定之否定。任正非利用否定,自我批判,不断提升自己和华为,以新形象、新面孔出现。
  任正非不在意自己被否定,而是把它当做一种提高。1998年,华为新员工培训基地设在深圳东湖附近的市委党校,任正非在一次视察新员工培训工作情况的时候,刚刚一坐下,就对在场的培训管理人员说:“你们知道不知道,我为什么比你们水平高?”大家都被这个问题给问愣了,沉寂了差不多一分钟的时间,才有人回答说不知道。
  看到众人迷惑不解的样子,任正非笑了,说:“原因就是我能够从我的每一次经历,不论是成功或是失败中,汲取到比别人多一点点的东西。因为我经历的事情比你们多,而每一次的收获也比你们多,我的水平也就自然会比你们高。”
  任正非对企业各级接班人提出的基本要求就有一条:要具备自我批判精神,在“否定之否定”中创造性地发展。
  任正非虽然脾气暴躁,但是他勇于面对自己的错误,并积极改正。2000年之后,任正非否定原来的“运动模式”,开始有意识地减小表面的“运动量”。
  2000年,任正非大力支持的内部创业动摇了华为的军心。为了挽回损失,任正非采取“亡羊补牢”的措施。通过宣传鼓动、个别劝说以及物质激励等方法,当时出走的很多人又回到了华为,其中有毛生江、袁曦等原市场部高层,甚至连与华为打过股权官司的黄灿也回到了华为,2006年又迎来了李一男等港湾将士的回归。
  任正非在小灵通上的决策失误给了竞争对手重要的发展机会,经过几年的反思,他也终于认识到了这一点。2003年,华为悄然“杀入”行将没落的小灵通领域,挽救回了一部分损失。
  总结自己的失败经验,任正非告诫华为人说:“现在我们埋头做软件,却没有印度做得好。软件的高水平和低水平间其实并没有什么严格的差距,只是工作方法和工作习惯的差别。到底软件是边做边想边优化呢,还是先把软件研究好了,系统规划好了,文档做出来了,再去写软件?这是两个根本问题。中国人的特点是先上路,边做边想,外国人的特点是先坐下来搞文档和做系统分析,再去做软件。我们不习惯该怎么办?只有自我批判,吸收业界最佳的工作方法。”
  为了让大家记住“血”的教训,任正非别出心裁地搞了一次“废品奖励大会”。2000年9月1日,华为召开研发人员“颁奖大会”。上百名研发骨干一个个被点名走上主席台,台上涨红了脸,台下一片唏嘘。这份特殊的奖品中包括几年来在研发过程中,因工作失误、BOM单填写不清、测试不严格等人为因素导致的报废品,因不必要的错误导致维修产生的机票、火车票、各种费用单据等。任正非要求他们把这些“奖品”带回家,放在家里客厅显眼的地方,经常看看。
  自我批判,自我否定,成为贯穿任正非思想的一条红线。任正非用“否定”创造了“华为特色”,又否定了“华为特色”向国际化接轨,在任正非不断的否定中,华为向世界级企业的目标持续地接近。
  六、企业发展中的兵法思想
  一切战争的本质,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改革开放中期,出现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商场如战场。我国的企业一出生就面对一个资源稀缺的市场,争夺进行到白热化阶段,则必须以“消灭”对手为代价而获得自己生存下来的机会,这时商场就演变成战场,企业之间甚至员工之间的敌对状态是必然的。我国大多数民营企业的文化都带有强烈的战争色彩,如“市场只有第一、没有第二”、“不是生存就是死亡”、“快鱼吃慢鱼”等说法。华为也不例外,把市场竞争当成战场,集中力量与强敌周旋直至逐步予以蚕食消灭。
  任正非在熟读毛泽东军事著作之后,总结出了一套用于企业的管理方法。
  华为做的是高科技,面对的是挑剔的客户和强大的对手,只有充分练兵、精心准备才有出奇制胜的可能。早年华为的市场攻略、竞争策略以及内部管理都深深打上了斗争哲学的烙印,华为在每次重要变革前,都要展开思想运动或进行领导训话,重大的“战斗”前还要召开誓师大会,以此鼓舞士气。与此类似,很多企业也都召开誓师大会,以此来提高员工的士气,员工的士气往往能直接决定企业的竞争力。
  在华为努力开拓市场的过程中,任正非的兵法思想更是不胜枚举。他有很强的危机意识,经常拉响警报来唤醒懈怠的员工,培养每一个员工居安思危的思想,时刻都处在准备战斗的状态。任正非经常群情激奋地讲到,在战场上军人的使命是捍卫国家主权的尊严;在市场上,企业家的使命则是捍卫企业的市场地位。讲到人们心跳加快,热血沸腾,以至于有人说华为的人都被洗了脑。
  任正非就像一个战争时期的士兵一样,以苦为乐,自强不息,不达目的决不罢休。任正非口才卓越,他的内部讲话和华为的宣传资料字里行间充满了战争术语,充斥着激情、煽动和诱惑,华为每一次市场会都是热血沸腾,每一次领导讲话都感人肺腑,口号、誓言、决心充斥整个世界,人们仿佛置身于一个别样的战争环境,员工的身心始终处于亢奋、狂热状态,不知疲倦、不计条件地投入随之而来的厮杀中去。
  由于战争式的市场手段屡试不爽,战争意识渗入人心,沉淀下来,就成了华为企业文化的基因之一。
  深圳是移民城市,很多前去淘金的人无家无业,容易适应军事化管理,企业也便于管理员工。华为所打造的是前沿的高科技,成员多数受过良好教育,但任正非却用看起来很传统的方式来管理公司,唱军歌的管理模式在华为是一种有趣的现象,很让外人惊诧。这看起来与华为所要打造的现代化的高科技企业目标是如此的格格不入,却又能和谐的融合在一起。
  华为长期实行军事化管理,制订了各种约束制度,比如为了保密上班时不能上网,不能发送接收与工作无关的电子邮件,不许共享任何可能泄密的文档,不许存有任何与个人工作无关的软件,并时常组织信息安全检查。如果谁不小心给朋友发了一份电子邮件,就会被扣500块钱。
  在严格管理之外,辅之以意识形态的熏陶。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任正非不惜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来对华为员工进行教育训练,所谓思想靠教育,技能靠训练。
  华为招聘的新员工要过的第一关就是“文化洗脑”,先进行企业文化培训。华为甚至教育新员工:为了销售额的增长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正常的。对此任正非的解释是,大部分员工受过高等教育,容易形成自己的思想和见解,如果认识不统一,就可能产生许多错误的导向,产生管理上的矛盾。所以既然文化可以灌输,个性就可以改造。任正非善于通过剖析典型事例,形成舆论氛围,提炼出理念原则,最后定出制度,落实到公司全体上下不折不扣地执行。
轩宇阅读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