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伦敦之鹫”
扩张步伐迈得狂,无奈条约身被绑;
两次谈判急先锋,一意孤行蛮对抗。
20年代中后期,随着当时世界上帝国主义列强实力 对比的变化,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所确定的对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分割瓜分再也难以维持了。在欧洲,德国和意大利不断提出修约要求;在亚洲,日本则充当了修约 的急先锋。1927年4月,长州军阀田中义一上台执政,他责备前一届内阁屈从华盛顿会议的决议,并宣布对中国实行“铁血”政策。为了研究侵略中国的政 策,1927年6月27日至7月7日,日本内阁召开了臭名昭著的“东方会议”。参加会议的人除外务省、陆军省、海军省、参谋本部的有关人员外,还有日本所 有的殖民总督、驻中国公使馆各情报站的人员。
这次会议全面讨论了把中国东北置于日本统治之下的侵华政策,其目的在于,就日本在中国大陆应遵 循的方针统一思想。会议几乎一致认为,应当把“满洲从中国分离出来,置于日本政府统治之下”。“这就要求日本的全部政策,包括国内政策、外交政策和军事政 策集中一致,促其实现。”对田中内阁这样一个杀气腾腾的侵华计划,即便是关东军总司令武藤信义也感到担心。他说:“如果这样一个杀气腾腾的计划付诸实施, 日本必须准备面对一次世界大战。首先美国不会容忍,如果美国不同意,那么英国和欧洲其他列强也都不会同意。你要准备对抗美国和终将引起一场世界大战吗?”
“我准备迎接这个后果。”田中回答说。
“你确信你此后不会动摇,是吗?”武藤问道。
“我为对付这一最坏情况作了充分准备。”田中答道。
会 后田中根据会议通过的《东方会议宣言》和秘密决定,向天皇呈交了一份奏折,这就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田中在这份奏折中称:“如欲征服中国,必 先征服‘满蒙’;如要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满蒙’权利果真归我所有,那么,就可以用‘满蒙’作基地,假借贸易来征服中国四百余州,就可以利用 ‘满蒙’的权利作为司令塔来攫取整个中国富源,再利用中国的富源,征服印度及南洋群岛,并进而征服中亚细亚及欧洲。”这份包藏着其称霸亚洲和世界野心的奏 折,还将美国视为其侵略中国的主要障碍。正如田中在会议期间回答武藤质问时所说,他准备迎接因对抗美国而引起世界大战的后果,显示了日本军国主义者疯狂的 侵略野心和欲望。
作为日本军国主义向外扩张工具的“帝国海军”,要实现其称霸世界的目标,就必须在舰只建造上与英美进行竞争,并争取修改华盛顿会议所定的主力舰5:5:3的不利于日本的限制。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本在1930年、1934年两次参加了在伦敦召开的海军裁军会议。
华 盛顿会议主要讨论了主力舰的造舰标准,但对非主力舰并没有加以限制。华盛顿会议之后,1927年又在日内瓦召开了各国裁减海军军备会议,主要讨论限制非主 力舰问题。然而由于各方心怀鬼胎,日内瓦会议毫无结果。为确定各巡洋舰以下辅助舰的比例,打击竞争对手,1928年9月,英国首相麦克唐纳赴美与美国总统 胡佛磋商,决定于1930年1月在伦敦召开海军裁军会议。
1929年7月,山本五十六在探视皇后的父亲久迩宫时得知,他将作为日本代表团的随员参加伦敦海军裁军会议。得知这一消息后,作为“条约派”一员的山本陷入了沉思。
海 军裁军问题在日本是一个很复杂的政治问题。许多日本人都不赞成1922年华盛顿会议所确定的造舰比例,因为这个比例以法律的形式承认了日本在海军上对美英 的劣势地位,是日本的耻辱,因此坚决要求修改这一比例,在辅助舰上则坚决要求对英美的优势地位。然而,作为一名敏于思考的军官,山本却清楚地知道,正是这 个比例把日本建造主力舰的经费省了下来,使日本在1922年以后,能进行秘密的海军发展计划,建造了4艘最新式的航空母舰。山本认为,未来的海战将有赖于 这种军舰,而非各国正趋之若骛地建造的大型战列舰。此外,日本还正在建造速度和武器装备都胜过西方国家的驱逐舰、袖珍战列舰,潜艇部队之大也居世界第三 位,超出美国9000吨以上。
山本在海军航空兵建设方面的经验,使他意识到日本应避免同经济实力雄厚的美国在建造战列舰方面进行耗资巨大的 竞争,而应该继续发展非正统的武器,特别是飞机,它可以保证日本必要时打一场进攻性的战争。但是作为一名大佐,山本还不能自由地选择,无权制定谈判的政 策,他得到的命令是必须争取对美7:10的比例。
1929年11月,日本赴伦敦参加会议的全权代表团正式宣告成立;前首相若(木规)礼次 郎、海相财部彪大将、驻英大使松平恒雄等4人为全权代表,代表团成员有顾问安保清种,首席随员左近司政三中将,海军随员有山本五十六大佐(出发后晋升为少 将)、丰田贞次郎大佐(后曾任内阁商工大臣、外务大臣)、中山龟三郎大佐、岩村清一大佐、山口多闻中佐,陆军随员有前田利为大佐。木本兵太郎中佐,内阁外 省派出了齐藤博、贺屋兴宣等人。
11月30日,代表团从横滨启程,取道美国前往英国。山本在华盛顿住了3周,企图利用他的活动能力,在会前 同美国达成一个非正式的协定。代表团成员在白宫受到了胡佛总统的宴请,山本在虚伪地为两国友谊干杯的同时,出色地完成了他此行的第一项任务,摸清了美国的 底牌,他通过胡佛总统的海军副官、他的老相识艾伦·市坎南上校,同华盛顿的上层人物打交道。山本凭他的魅力、“诚恳”和几小时的桥牌,就从那些美国人那里 获知,日本将获得一个接近它所要求的比例。怀着这样一种满意的心情,日本代表团乘船渡过大西洋,来到了英国。
到达伦敦后,日本代表团下榻于当地的旅馆,并在日本大使馆的对面租了一栋房子作为办事处。一切就绪,英国亦援例展开了会前的摸底工作,他们派出的对日交涉委员是英国外交官中有名的日本通克莱棋,后来他担任了驻日大使。
“克 莱棋的父亲以前是英国远东舰队的舰长,因此他自幼就随父亲来到东方,对于日本的文化、环境自然是了如指掌。”习惯于洞察别人而又有准确判断力的山本,再次 显示了他在代表团中的存在,一眼就看出了英国的意图。他继续说道:“这次英国竟然派他担任交涉委员,分明是在表示英国反对我们所提出的保留7成军力的要 求。”山本五十六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情况分析了英国的企图,虽然话语不多,但句句打动代表团成员。作为一名海军普通军官,对国际事务有如此透彻的理解,使他 们大感惊奇。
1930年1月21日,伦敦海军会议正式开幕。日本代表团提出了事先经内阁批准的三大原则:(l)日本水面辅助舰总吨数为美国 的7成;(2)大型巡洋舰为美国的7成;(3)潜水艇保持现有的7.8万吨。日本的提案遭到英美的强烈反对,美国坚持非主力舰的吨位比例应按照主力舰的比 例,并提出废除潜水艇的建议。于是又出现了10年前在华盛顿召开会议时的6:10与7:10之争。这一次由于日本事先摸清了情况,因而拒不让步,双方争执 不下,会议几濒于破裂。英国虽然表面上居于调停地位,但由于麦克唐纳事先也已与胡佛达成协议,美英的意见基本上是一致的。
这种复杂的情况使会议进行得十分困难。山本五十六在这期间寄给海军省军务局长堀悌吉少将的信中提到:“这次会议真如同老牛拖车,未来的结果实令人担忧。”
为 了不使会议破裂,日美经过一系列幕后交易,于3月达成了一个妥协方案。这一方案在海军舰艇总的比例上接受了日本方案,准许日本辅助舰的总吨数为美国的 69.75%,但大型巡洋舰的比例仍维持6:10,潜艇的比例与美国相等。山本作为海军随员对此提出异议,要求征得国内同意。在山本的坚持下,日本的4名 全权代表经协商后,于3月14日将上述方案向政府请示。
日本当局接到请示电文后,海军部门的意见分裂为二:海军省认为采取妥协态度是迫不得 已,但军令部却表示反对,理由是该案对日本的两大重点即大型巡洋舰和潜水艇极力加以限制,要对美作战,日本的潜艇绝对需要达到7.8万吨,5.27万吨是 无法进行对美防御作战的。当时的首相滨日雄幸经过仔细考虑后,同意海军省的看法,并于4月1日复电通知了日本代表。4月2日,日本全权代表若(木规)与英 美代表交换了备忘录,4月22日签署了《限制和裁减海军军备的国际条约》。根据这个条约,日本基本上达到了7:10的目的。
然而,日本国内 军国主义势力却并不到此为止。他们攻击日本政府对英美实行投降外交,在国内发起了一场攻击政府的运动,指责政府不顾军令部的反对,是侵犯天皇对军队的统帅 权①。5月20日,军令部参谋草刈英治少佐企图暗杀海军大臣财部未成,为唤起国内右翼注意而剖腹自杀。6月20日,军令部部长加藤宽治向天皇提出辞呈,一 时国内闹得纷纷攘攘。虽然最后条约签字生效,但滨口雄幸首相本人也于当年11月14日在东京车站被杀,这预示了法西斯逆流在日本的崛起。目睹这一变局的山 本五十六,回国后深受刺激,遂在家闭门谢客,重新考虑日本的出路。于是外界谣传山本五十六将要辞职。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