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人物传记大全 > 朱可夫传

第十章 赴汤蹈火

7月29日,朱可夫打电话给斯大林请求接见,有紧急情况向他报告。随后,朱可夫带着一张战略形势图、一张德军部署图以及苏军状况和苏联物资技术储备的材料,来到了斯大林的办公室。

"来吧,报告你的想法吧。"斯大林说。

朱可夫拿着地图,列举了各个方面军损失的数字,报告了编组预备部队的进程,指明了德军的位置及其部署,分析了德军可能采取的战略行动。斯大林眉头紧锁,微微俯身仔细地看着地图。

"你从哪里知道德军将如何行动?"善于察言观色的苏军总政治部主任麦赫利斯在一旁挖苦地问。

"我不知道德军将要行动的计划,"朱可夫回答说,"我们的建议是基于对敌军,首先是对敌人在战略性战役中起主导作用的装甲坦克和机械化部队的状况的分析提出来的。"

朱可夫继续报告说,莫斯科战略方向上的德军,由于损失太大,最近不可能实施进攻战役;列宁格勒方向上的德军,在没有得到补充兵力之前,不可能夺取列 宁格勒;乌克兰的德军正在与苏军对峙。朱可夫认为,苏方最薄弱和最危险的地段是中央方面军,德军可能利用这个弱点,向西南方面军的侧翼和后方实施突击。

"你的建议是什么?"斯大林带着一种十分奇特的神情问道。

"首先加强中央方面军,至少给它增加得到炮兵加强的3个集团军。同时委派一位经验丰富、能干的方面军司令员,具体说我建议由瓦杜丁担任。"朱可夫继续说道,"西南方面军必须全部撤过第聂伯河,把兵力集中起来,以免被敌包围。"

"基辅怎么办,"斯大林蓦地站了起来。

朱可夫停顿了一下,他知道,放弃基辅对斯大林,对所有苏联人意味着什么。但他暗暗告诫自己,不能感情用事,作为一名军人,有责任提出自己认为当前唯一可能采取的建议。

"基辅不得不放弃,"朱可夫紧盯着斯大林的脸色说道,"在西部方向需要马上组织反突击夺回叶利尼亚的突出部,这个桥头堡可能被敌人用来进攻莫斯科。"

"哪里还有什么反突击?真是胡说八道,把基辅交给敌人,亏你想得出来。"斯大林冲着他一向信赖的总参谋长怒吼起来。

朱可夫脸色一阵红一阵白,他实在忍耐不住了,回敬道:"如果你认为总参谋长只会胡说八道,那么还要他干什么。我请求解除我的总参谋长职务并把我派到前线去。我在那里可能对祖国更有好处一些。"

"请你冷静些,如果这样提出问题,那么我们缺了你也能行,"斯大林烦躁地说,"你回去吧,我们马上研究一下再叫你。"

半小时后,朱可夫迈着沉重的步子重新回到斯大林面前。

斯大林板着脸宣布,决定解除朱可夫的总参谋长职务,由沙波什尼科夫接任。斯大林问朱可夫:"你愿意去哪里?"

"我可以作任何工作,可以指挥一个师,一个集团军,一个方面军。"

"你刚才说到要在叶利尼亚附近组织反突击,那就请你负责这件事吧。现任命你为预备队方面军司令员。"

"我一个小时后就赶去报到。"说完,朱可夫敬了个军礼,转身就要走。斯大林拉住了他的手,口气温和、脸带微笑地说,"请注意,你仍然是最高统帅部的成员,来来,我们再一起喝会儿茶,还可以谈谈别的内容。"

朱可夫勉强坐了下来。一小时后,他动身前往设在格查次克的预备队方面军司令部。

事实证明朱可夫是完全正确的。基辅会战历时一个半月,最后以苏军惨败而告终。9月19日,基辅失陷。约有65万名苏军官兵被德军俘虏,大量物资装备为德军缴获。一再坚持死守基辅的赫鲁晓夫,在基辅失陷前半小时,同布琼尼、铁木辛哥乘飞机离开基辅,差一点当了德军的俘虏。

朱可夫带着满肚子委屈赶到叶利尼亚前线后,立刻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他十分倔强,每天工作20个小时左右,以拼命的工作忘却自己受到的不公正对待。他 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不仅察看地形、熟悉部队,而且亲自审问德军俘虏,了解德军的部署和官兵的士气情况,做到知己知彼。尔后,他精心制定了周密的作战计 划。

8月中旬,朱可夫向叶利尼亚地区的德军发起进攻。战斗十分激烈。双方在所有地段同时展开激战。德军用密集的大炮和迫击炮火力图阻止苏军的进攻。朱可 夫毫不示弱,命令动用方面军所有的飞机、坦克、大炮和新研制的"喀秋莎"火箭炮予以还击。在朱可夫卓越的指挥下,苏军于9月6日攻占了叶利尼亚。这次战 役,苏军共歼敌近5个师,消灭德军约5万人。这是苏德战争开始以来苏军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苏军的士气大为提高,胜利的信念更加牢固。斯大林听了这一消 息,立即打电话给朱可夫,感慨地说,"你们是好样的!"并命朱可夫返回莫斯科

9月8日,朱可夫回到莫斯科。斯大林紧握住他的手亲切地说:"你这一次打得不错。你那时是对的(指朱7月29日的报告)。现在想上哪?"

"回前线去,"朱可夫干脆地说。

"回哪个前线?"

"您认为需要去的那个前线。"

斯大林脸上露出少有的舒心的笑容。他说:"去列宁格勒吧!列宁格勒处境十分困难。德国人如果夺取了列宁格勒,并且同芬兰人会合,就能从东北面迂回莫斯科,那时的形势就要更加严重的多。"

朱可夫表示坚决服从,但他要求允许他带两三位将军去,替换过度疲劳的司令员们。斯大林说:"你愿意带谁就带谁去吧!"随后,斯大林又就各方面军领导改组及敌人下一步的行动征求了朱可夫的意见。

哪里有危急,朱可夫就会在哪里出现,他仿佛起着一个"救火员"的作用。1941年9月9日,朱可夫带领他亲自挑选的霍津中将、费久宁斯基少将〖BF〗(曾随朱可夫参加哈勒欣河战役)〖BFQ〗和科科佩夫少将乘专机飞往列宁格勒。

列宁格勒原叫彼得堡,是彼得大帝在1703年建立的"西方的窗户",此后一直作为俄罗斯帝国的首都。正是在这里,布尔什维克于1917年11月夺取了政权。列宁格勒是苏联第二大城市,有300多万居民,是苏联最重要的海港和重要的工业、文化中心。

列宁格勒的重要意义,苏德双方都很清楚。1941年7月,希特勒就决定将列宁格勒和莫斯科夷为平地,使其不能住人,他声称这样"不仅使布尔什维克主 义,也使莫斯科人的民族主义失去中心。"9月22日,德国海军司令部命令说:"元首决定把彼得堡城从地球表面抹掉。应将城市严密封锁,并用炮兵和不停的轰 炸将它夷为平地。如果他们由于城内造成的情况要求投降,也应予以拒绝。"

战争爆发后,苏军西北方向〖BF〗(包括列宁格勒在内)是〖BFQ〗由伏罗希洛夫元帅负责的,日丹诺夫任军事委员,扎哈罗夫少将任西北方面军总参谋 长。8月20日,德军绕过卢加河防线,进入加特契纳周围地区。此时苏军只有一些零散的部队守卫在德军和列宁格勒之间。当天伏罗希洛夫向西北方面军全体官兵 发出紧急呼吁:"用我们的胸膛阻挡住敌人前进的道路!"然而,8月21日德国推进得离城更近了。9月8日,德军完成了对列宁格勒的包围,并开始收紧夹住列 宁格勒的巨钳。

在此危急关头,伏罗希洛夫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9月10日,他被解除了列宁格勒方面军司令员职务,由朱可夫接任。著名的观察家亚历山大?韦特谈 到,朱可夫到列宁格勒时前线一片混乱,伏罗希洛夫认为一切都完了,跑到火线上去,希望被德国人打死。而朱可夫到后三天之内就完全组织好了这座城市的防御。 韦特认为,正是9月9日至10月7日朱可夫在任的一段时间里,列宁格勒周围的战线稳定了下来。朱可夫的光芒使其他将领黯然失色。

且说朱可夫4人一下飞机就直奔方面军司令部所在地冬宫。此时方面军军事委员会正在举行会议,讨论一旦扼守不住列宁格勒,应采取哪些措施。朱可夫态度十分强硬,宣布结束这次会议,并指示暂不采取任何放弃城市的措施,坚决保卫列宁格勒,直到最后一个人。

随后,朱可夫和伏罗希洛夫在交换资料上签了字,两人一起赶到电报机旁。朱可夫向统帅部报告:"我已接管指挥职务,请向最高统帅报告,我希望比我的前 任更积极地工作。"伏罗希洛夫对统帅部一句话也没说,就一声不响地走了出去。当天晚上,他和他的大部分参谋人员都飞回了莫斯科。

方面军领导进行了改组。费久宁斯基被任命为副司令员;霍津被任命为参谋长。随后,朱可夫又撤换了第42、第8两个集团军司令员。

朱可夫上任后立即着手整顿部队的士气和纪律问题。他一到前线,就发现第8集团军纪律松懈,如同一盘散沙。有些师长没有接到命令就退出战斗,不少士兵 一听见枪声就跑。朱可夫认为必须采取最严厉的措施。他颁布命令,凡是失职的都要处决。为了使命令具有威力,朱可夫逮捕和枪决了一批有叛国行为或擅离职守的 军官和士兵。对一些不良风气弥漫的连队宣布解散,士兵重新分配。

轩宇阅读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