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国古典文学 > 史书典籍 > 正说清朝十二臣

第03臣 明珠(2)

康熙二十一年(1682),明珠陪康熙帝到东北进行考察,最远到达吉林乌喇地区,慰问边防将士。经过精心准备,明珠协助康熙帝调派黑龙江将军萨布素两次围攻雅克萨,迫使俄方同意和平谈判,用非战争方式来解决边界争端。

康熙二十五年(1686),以文纽科夫和法沃罗夫为首的俄国谈判使团到达北京,开始与以明珠为首的中方代表团进行会谈。明珠遵照康熙帝的指示,义正词严地驳斥了文纽科夫的无理取闹和颠倒黑白,指出:“我国向无侵犯尔国之处,尔国人却无故施放枪炮,杀我居雅克萨等地徒手虞人(即猎人),并屡次纳我逃人。”俄方代表同意亲自前往雅克萨,命俄军出降。他还哀求明珠:“本使臣等穿戴均甚单薄,于此寒冷时节前去,途中恐致冻死。我等仅一二人尚有少许货物,请准贸易一日,以置办与货价相等之衣物再去。恳请大臣转奏圣主。”明珠将其请求上奏康熙帝,为表示宽大,康熙帝批准他们可以推延10日,以进行贸易。明珠与文纽科夫在北京的谈判,为日后《尼布楚条约》的签订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为官之术与失势

宦海风涛千丈高。像明珠这样没有显赫的家族背景为依托,主要靠个人能力绕过前进路途上的急流暗礁,而一路扶摇直上的官僚,必有其独到的为官之术。

1.结党营私

为了培植势力,明珠使用各种手段,提拔和网罗党羽。比如,余国柱原本是山东兖州府推官(管理地方刑狱),因为善于逢迎,被明珠一手提拔起来,由户科给事中升任左副都御史,不久出任江宁巡抚,内升左都御史,迁户部尚书,一直升到武英殿大学士,因与明珠结党营私,被时人称为“余秦桧”。佛伦原来是一个满洲低级文官,后来升任内务府总管,因善于向皇帝密奏,被明珠相中,最后提拔为户部尚书。明珠见侍讲德格勒很受康熙帝的信任,就想拉拢此人,利用德格勒一次护驾巡行的机会,派人送去重金。后来,德格勒做了大学士,成为明珠的重要同党。这样,明珠也很快形成了自己的一个官僚集团,时称“北党”,以上几个人就是这个集团中的主要人物。

明珠等人勾结在一起,把持朝政,收受贿赂,结党营私。当时在社会上甚至出现了“要做官,问索三(即索额图,排行老三);要讲情,问老明(明珠)”的民谣。康熙帝每任命官员,明珠事先知道消息,就对那人说:“你的职位是我推荐的。”每有皇帝对人不满,他就说:“这是皇上不喜欢你,我会替你说好话的。”内阁对明珠也是惟命是从,从不敢说半个“不”字。湖广总督张汧(qiān)是明珠举荐的,后来被人弹劾,康熙要追究举荐人的责任,内阁票拟竟不敢提及明珠的名字。

明珠表面上为人谦和,但是骨子里和索额图并没有什么两样。对于那些不肯依附自己的人则设置阴谋,加以陷害。宁夏提督赵良栋,在平吴三桂叛乱中立有大功,率部首先攻入昆明城,但赵生性率直,不肯巴结明珠等人,明珠则在暗中施展手腕,只奖赏赵的部下,而让赵以病休为名,归居乡里。为此,赵良栋不服,趁被康熙召见的时机,申诉明珠等人阴谋陷害自己的情况,康熙反而责备赵性躁心窄、言语粗率。康熙帝对明珠的袒护,更使得他有恃无恐,其党羽也兴风作浪。明珠有个宠幸的奴仆叫安图,京城里很多达官贵人都想和他来往,他的儿子还娶了一位宗室的后裔。一个下人尚有如此威势,此时明珠权势之显赫自然不难想见。

明珠还凭借着自己的权势,聚敛了大量财富,家里的财宝堆积如山。凡是遇有地方官职空缺,便公然议价,由余柱国等人出面联络,开价出售。科道言官有内升出差的,明珠一伙都要居功索要。他还利用考核官吏、赈灾救灾等机会,拼命敛财。打击异己汤斌为江苏巡抚时,明珠趁康熙南巡、蠲(juān)除江南地方赋税之机,让户部尚书余国柱以部费的名义向汤斌索取白银40万两,汤斌坚决抵制,明珠因此忌恨汤斌。这时,一个颇得明珠宠幸的仆人来到苏州,汤斌让他们在衙门里同差役一起吃饭,故意不以礼相待,这使得明珠更加恼火。但是考虑到汤斌在江苏地方为官清廉、政绩斐然,有很好的名声,明珠一时无法下手。于是,明珠举荐汤斌回朝做太子的师傅,阴谋陷害汤斌。不久,明珠、余国柱等就指斥汤斌辅太子失礼,并讦(jié)告汤斌在江苏巡抚任时发布的文告中有“爱民有心,救民无术”一语,上奏康熙帝,说这是有意诽谤朝廷。汤斌只有自陈愚昧,请加处分。后来,在明珠一伙的打击下,汤斌郁郁而死。

正当明珠势力如日中天之时,他与另一大臣索额图的矛盾也逐步尖锐起来。早在平定三藩之乱时,索额图和明珠的政见就不同,他反对撤藩,并主张要把明珠等人处死。明珠和索额图两人从此结怨,各立门户,誓不两立。

平定叛乱后,康熙升任明珠为大学士。明珠入阁,从其资历、才能与功绩来看自然是顺理成章,但在康熙帝的盘算中,起用明珠,在很大程度上也有借机牵制索额图的意图。索额图是四辅政大臣之首索尼的第三个儿子,原是康熙帝的一等侍卫,曾参与密谋收捕鳌拜,立下很大的功劳,得到康熙的重用。康熙九年(1670),索额图升任保和殿大学士,两年后,加封为太子太傅,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首辅。随着势力的急剧膨胀,索额图开始广植党羽、擅权专政,对于异己任意加以贬抑。朝鲜来清的使臣回报说,索额图“专权用事,贿赂公行,人多怨之”。在索额图周围,集结了大批满族贵族与汉族官僚,对康熙帝的专权形成不小的冲击。需要指出的是,索额图的侄女赫舍里氏为康熙帝生了嫡子保成,这就是康熙朝被两立两废的皇太子胤礽。也就是说,索额图是胤礽的叔外祖父,因此他全力支持皇太子继位。关于胤礽皇太子及诸皇子争位之事,阎崇年先生已经在《正说清朝十二帝》中做了详细的分析,这里就不多言。

索额图性格倨傲,作风专横,且任久权重,非常讨厌明珠。明珠进入内阁后,权势也逐渐显赫起来,再加上两人本来就有宿怨,与索额图相互倾轧。他利用皇帝对自己的信任和倚重,想方设法排挤和打击索额图集团的势力。索额图与皇太子胤礽的关系十分密切,明珠对此十分忌恨,朝中凡是依附皇太子者,明珠全部暗中予以排挤。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明珠曾帮助皇长子胤禔拉拢大学士余国柱等重臣,积极发展“长子党”的势力,成为“长子党”的核心人物。他还经常借削弱皇太子、索额图势力的名义,倾陷异己。对于索额图、明珠二人结党相倾,康熙帝也有所觉察,曾招索额图到乾清门,历数朋党的祸害。康熙十八年(1679)七月,左都御史魏象枢上疏弹劾索额图受贿徇私,康熙帝即召见索额图等人予以警示,并御书“节制谨度”赐给索额图。索额图深知圣意所在,第二年,就因病辞去大学士职务,改任内大臣,授议政大臣。明珠一党由此更加专擅。

2.控制言官

康熙帝对于明珠的所做所为也有耳闻,但他觉得这些人都是自己亲自提拔起来的,对自己忠心,便于使用,所以不忍心加罪。康熙得知明珠贪赃受贿,只是在召见时向他讲述为官要清廉的道理,并且谕令他向清官学习。不过,这种方法难使明珠有所收敛。真正让明珠及其同党感到担心的倒是朝中的几个言官,因为他们可以“风闻奏事”。明珠为了防范他们说些不利于自己的言论,他在内阁里控制了科道言官的考核和选拔,和这些言官订立盟约,规定凡是有奏章上呈,一律先要向他请示,以达到牵制的目的。监察御史李时谦、吴震方二人经常直言不讳,参劾不法之臣,多次受到康熙帝的赞许。明珠对此很是忌恨,最终寻找事端加以陷害,使得别的言官非常害怕,也不敢多嘴了。

明珠倒台明珠之贪渎和跋扈,从某种程度言之,是康照帝放任的结果,而且如前文所言,康照帝允许明珠党坐大,也是出于牵制索额图党的需要。一旦圣主认为其势力不加约束就弊大于利时,便会着手整顿。

康熙二十六年(1687),御史陈紫芝参劾湖广巡抚张汧行贿受贿,矛头直指张的后台明珠。康熙帝下谕说:“科道职在纠参。张汧贪婪,无人敢言。陈紫芝独能参劾,甚为可嘉。”新任直隶巡抚于成龙向康熙帝密奏:“官已被明珠、余国柱卖完。”康熙帝询问供职南书房的高士奇。高士奇原是明珠荐引的人,也说明珠等人贪婪。康熙帝问:“为什么没有人参劾?”高士奇回答:“人谁不怕死?”康熙帝说:“他们的势力还能重于四大辅臣(指鳌拜等)吗?我要想除去他们就可以除去,有什么可怕的!”高士奇说:“皇上作主,还有什么不能除去的。”于是,高士奇与左都御史徐乾学密谋参奏,由御史郭琇奏呈。据说,参奏的底稿事先都曾进呈康熙帝,请加改定。

起初,徐乾学也是因依附明珠、高士奇等人而得以逐渐攀升的。康熙帝知道徐乾学在士林中很有名望,于是便不断地给予升迁,以作为打击明珠等人的工具。康熙帝还命徐乾学入值南书房以表示对他的信任。南书房本是皇帝的一个顾问机构,后来常代皇帝撰拟诏令、谕旨,参预机务。因接近皇帝,对于皇帝的决策,特别是大臣的升黜有一定影响力。因此,入值者位虽不显而备受敬重。康熙二十六年,徐升任左都御史后,在一些问题上经常与明珠的亲信佛伦等人发生矛盾。徐与余国柱也曾结怨。所以,徐乾学与明珠一党势必会分道扬镳。康熙二十七年,郭琇上奏,弹劾明珠、余国柱“植党类以树私,窃威福以惑众”,列举罪行八款,包括假托圣旨收买人心、广结党羽、买官卖官、收受贿赂、控制言路等。康熙下令革去明珠和勒德洪大学士职务,余国柱革职。此后,康熙帝又任明珠为内大臣、议政大臣等,依旧把他留在自己的身边,但是明珠的权势却一去不复返了。

相传,郭琇上疏弹劾明珠的那一天正赶上明珠的生日。当时,明珠正在家中摆宴庆贺。郭琇入朝进呈奏章后,就直奔明珠府邸。明珠听说郭琇来了,非常高兴,以为他是来贺喜的,马上把他请进宴会厅。郭琇从袖中取出奏章文稿给明珠,明珠更为高兴,认为这是给他祝寿的诗章呢。郭琇正色说道:“是弹章也!”然后喝了一大杯酒,扬长而去。讲到这里,读者可能会问,和康熙帝当初惩治鳌拜相比,康熙为什么对明珠那么客气呢?

首先,虽然明珠在结党营私上与鳌拜相比,一点也不逊色,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是他并不具备可以凌驾幼主之上的顾命大臣与辅政大臣的身份,不会对皇权构成威胁。

其次,在对待皇权的态度上,明珠与鳌拜也不同。鳌拜在辅政期间,和康熙在很多事情上的意见相左,很多时候甚至藐视皇权的存在,而明珠却从来不敢触犯康熙的权威。在重大事情上,他从来都是全力支持康熙。即使在像撤藩这样不被多数大臣理解的问题上,他也仍然支持皇帝的意见。

轩宇阅读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