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月临高阁 第四十九章 晶晶行云浮日光
二十三日午时,肃宗御辇终于驶入西京长安。
其时天气晴好,碧空虽有大片云彩盘踞,阳光穿透云层所焕光芒,异样绚烂。
年逾四旬的西京留守虢王巨自辰时起就候于便桥接驾。肃宗与虢王本系异母兄弟,往日固然交往甚淡,今朝乱后重逢,却执手相看,别有一番唏嘘感慨在其中,肃宗甚而泪湿沾襟。
当日如何出,今日如何入。虢王引御驾一行由延秋门入城,方走至城门锦绣灯笼下,便闻城中喧天鼓乐。
浩荡绵长的车驾徐徐往城中驶去,街道两侧,留守的诸大臣、命妇、百姓斩草般齐齐跪下,山呼万岁,振聋发聩。
沈珍珠轻抿耳畔鬓发。她的车辇处于行列中部,当此万民齐叩圣颜之际,毫不引人注目。
由凤翔回京,除肃宗、淑妃裘冕、翟衣备齐外,其余人等冠服一概从简从权,沈珍珠虽未着九钿花钗礼服,还是择了件淡紫常服穿上,中规中矩。旁人多以帔帛绕肩垂至膝下以作装饰,她却以同色织锦帔帛由前至后系于脖中,秋风习习里,那慢慢紫流苏随行走摇曳飘举,亦正掩住颈部包扎之痕,今晨觐见肃宗时,果真遮掩过去。加之东京洛阳克复的消息已传至,肃宗欢喜不已,其他之事,皆未多作留意。
掀起马车一角帷帘,新鲜的阳光差些让她睁不开眼。再看第二眼,触目皆是人,人山人海。那容颜里分明都有着憔悴,衣履多破败,身后昔日琳琅满目、纷然杂陈的店铺商肆多关门闭舍,然他们眼中闪动的莫不是欣喜,喜之若狂,喜之难禁,如此真切,如此真实——自高祖建国而来,长安百姓从未受过战乱抢掠的苦楚;也正因这百年盛世,大唐之精髓骨脉早已植入天下万民之心,这般的昄依之情,绝非安碌山可望企及。
沈珍珠在凤翔听闻,二月以来,御史中丞张巡与睢阳太守许远诸人会合与十倍于己之叛军周旋,坚守睢阳,至十月初九,终城破,张巡及三十六壮士慨然殉国。初听说此事,她数日俯仰难眠,国有铁肩,担起这万钧江山,张巡此辈,甘洒碧血,蔽遮大唐东南,力阻叛军向南进军,实可谓光耀日月。而她身为大唐王妃,可做了些什么?竟是一无是处,汗颜不堪。
这样的恢弘天下,这般的殷殷子民,怎可落入奸佞之手,怎可沉寂湮灭。
而她,历尽艰险,终于归来。九重宫阙渐近,她与他,与万千百姓,最混沌的一页已然掀去,命运之轨仿佛正朝明亮光华处驶去,可为什么,她此时心中,仍怀有沉沉忧郁,只觉深秋景致萧索,翩翩随行宫女衣香若近若远,沉思瞑然,苍天悠悠憾事无限。
车驾径直进入宫城。
百废待兴,肃宗于大明宫宣政殿召见群臣。
沈珍珠和哲米依的车辇至太极宫月华门便停下,由掌辇内侍抬入淑景殿。这亦是权宜之计——因广平王府被叛军毁坏,一时难以复原,兼李承宷随军出征,原在长安也无藩邸,虢王遂禀知肃宗,乃特旨安置沈珍珠与哲米依同住淑景殿。
淑景殿本是上皇梅妃旧时所居,自安碌山攻入长安后,梅妃不知所终,宫殿废弃良久,经一番收拾,好歹大致恢复原貌。此殿北临东海、北海、南海三池,风景倒是宜人。
殿中原有宫女内侍早已风散云流,虢王为着迎接肃宗回宫计,重新征用上千宫女、女官、针黹妇、嬷嬷、内侍,于这淑景殿分配有二十余人,着见重视。
殿中连帘、帷屏垂布皆用朱色,富丽华贵,众侍从衣着或淡墨,或赭黄,或翠绿,清丽素雅。淑景殿掌事女官名唤何灵依,正是二八妙龄,头戴乌纱幞头,着七品浅绿常服,面容妩媚,淡扫娥眉,偏两眼明亮之极,隐隐有傲然不群之气。沈珍珠甫下辇舆,便不慌不忙上来引沈珍珠与哲米依诸人入殿。仪态端庄,从容有致,引得哲米依连连看她,侧首对沈珍珠低声笑道:“好标致的姑娘。”
何灵依提早已作准备,有条不紊的将哲米依、李适、崔彩屏、素瓷母子居处安置妥当,随侍宫女循宫中往例,均居于不远处的掖庭宫,轮番当值。
休憩二三日,这日暮间洗沐完毕,沈珍珠与哲米依同赴大明宫承香殿参见张淑妃。
大明宫位于太极宫以北,宫人常称大明宫为“东内”,太极宫为“西内”,由玄福门经西内苑可入。沈珍珠往日多曾入宫,当日宫中各苑、庭前、阶旁,便是秋日也各式秋花繁妍艳丽,摇曳多姿,尤其晨间朝露待日,朵朵晶莹剔透之至。如今四处花卉零落,且暮色渐起,朔风凄紧,叫人徒增伤悲。
张淑妃仍在洗沐。内室外已有几拨妃嫔、命妇等候参拜。
由殿中往内室望去,见帷帘已卷,暮光迷离,众人等候得久了,忽闻一缕香气由内室缓缓溢来,那香气初时清爽新鲜,如云月缥缈,渐而馥香充盈殿宇,清幽沁人,香而不腻,浓而不妖,令人心旷神怡。那张淑妃已在这香气中由内室走出,绣衣锦裳,云鬓高挽,笑谓众人道:“本宫新觅取的香料,如何?”
众妃嫔命妇自是极力夸赞一番,张淑妃道:“此香名唤落叶,以十几种香料秘制而成,极是难得。本宫所得也不多。”说话间,身后一名宫女已捧上漆盆,上放有两只藏青琉璃钵,钵盖以三叶松枝以饰,银白流苏系于钵颈,甚是精巧可爱。
张淑妃笑道:“难为本宫也只有三瓶,珍珠,哲米依,你二人头一回入宫居住,本宫不能不尽地主之谊,这两瓶,都给了你们罢。”
沈珍珠虽觉“落叶”二字颇有不详,但难却盛意,而其他妃嫔多有艳羡之态,忙与哲米依跪下谢恩。
张淑妃又道:“今日实是好日子,本宫新认一名义女,正可与诸位见面。这香料,正是她精心所作呢。”轻轻拍手,对内室唤道:“还不出来见过各位娘娘、夫人!”
听得环佩叮铛,盈盈然由内室走出一名盛装女子,头挽盘桓髻,疏描倒晕眉,神采奕奕。
沈珍珠见了此人,方自一愣,未及说话,倒是身旁已有妃嫔惊呼:“这不是当年广平王府上的独孤孺人么?”
张淑妃扬声笑道:“平阳王妃好眼力,镜儿,还不去见过沈妃……”
独孤镜拢裙裾,启莲步,娉娉婷婷走至沈珍珠面前,含笑就要福下去。沈珍珠见她模样与四年前并比多大变化,只是稍稍丰腴些,淡淡避过不受礼,道:“妹妹这四年去了哪里?你既已离府,又蒙淑妃娘娘收为义女,这一礼,本妃可受不起。”沈珍珠为广平王正妃,她不受此礼,便是不再承认独孤镜广平王妾室之身份。而她之理由,也是充分——独孤镜自四年前大火后便失踪,旁人都道她已死,今日突然出现,不仅当年火因再抬上桌面,而独孤镜四年间的行迹也是一大问题,孰知是否尚是清白之身,可有资格再回王府?
“镜儿这四年可是受了许多苦,这好好女孩儿,实在教人怜惜生爱。”淑妃插言进来,“镜儿,快将这四年遭遇诉与你家王妃听。”
独孤镜闻言双膝跪地,眸中不知何时已泪水涟涟,“王妃,那年绣云阁突起大火,奴婢被烟气熏呛,当场昏厥过去。不知过了多久,醒来就发觉落入几名粗眉横目的大汉手中,后来,奴婢方晓,这几人原是大盗,本是要入绣云阁行窃,谁知绣云阁中并无什么贵重可取之处,这才放火掳了奴婢。”
众妃嫔命妇本对独孤镜“死而复生”心存疑惑,现听她这楚楚堪怜一番话,更感伤安禄山乱后各人境遇,未免多少生了悲悯之情,个个叹息唏嘘。
独孤镜拭着泪,又道:“那些歹人原对奴婢存着不轨之心,怎奈奴婢抵死不从……奴婢日日盼,天天望,只求殿下与王妃能寻着踪迹,救回奴婢……”
沈珍珠对此事最明究的,现听着独孤镜这一番说辞牛头不对马嘴,错漏破绽百出,只一时难悟张淑妃与独孤镜演的哪一出戏,一直不动声色听独孤镜说。听到独孤镜说到此处,那话里话外,多少引着众妃嫔命妇有怪责她与李俶之意,更令人遐想连绵——当年绣云阁之火,莫不是她沈珍珠悍妒不能容妾室,指使他人纵火行凶?当下曲身一把挽起独孤镜:“如此说来,妹妹几年来实是受苦了。那些歹人也真是胆大妄为,竟敢入广平王府偷盗。”挑眉冷笑,“还能掳人轻易逃走,却是视王府为无物了。”
长安诸王府素来守备极为森严,其间,因李俶身份尊贵,尤得玄宗钟爱,守备侍卫人数比其他王府更多一倍,众妃嫔命妇听了沈珍珠此言,心中都是一咯噔,隐隐存疑。
沈珍珠又问道:“那妹妹又是怎样逃出贼手的,四年来为何不回王府,不寻找殿下与我呢?”
“被那伙歹人绑走三个月后,奴婢趁着一日他们外出抢掠,才勉强逃出山寨,”独孤镜仍是从容述来,似是毫不知众人疑惑,“那时方知,歹人竟将奴婢绑到离长安数百里的益州,奴婢身无分文,无法上路回京,万幸得一纺娘收容,日日纺织劳苦,用了一年时间,好不容易攒足路费,正赶至长安,却未料安禄山狗贼造反,长安沦落。奴婢无依无靠,躲避乡间,与一逃难香料作坊娘子同共患难。去年,她病重不治,便将香料制作秘笈悉数传给奴婢。前几日听闻御驾回京,奴婢喜不自胜,清晨便于宫外候驾,未想竟逢着淑妃娘娘。”
张淑妃咯咯对众嫔妃笑道:“这也是机缘巧合呢。往年本宫就瞧着这孩子老成、稳重,便极为顺眼,只是她总顾忌着什么身份低微,见着面,总拘着那礼节,与本宫生分着呢。那日回宫,远远看着这孩子跪于宫门外,正省着这身影这么熟悉呢,再一看,竟是她。”
她这般说,那些妃嫔、命妇便是顺着话,纷纷夸赞,“这也正是娘娘与独孤孺人有这母女缘分,不然,咱们都千里迢迢回京,怎么没见这般合眼的闺女呢。”“臣妾记得娘娘前几日还叹膝下没有女儿承欢,颇为缺憾呢,今日不就得偿心愿?”独有哲米依不知前因后果,未作附和。
众人说笑喧哗中,沈珍珠攥着独孤镜的手,上下打量,抬高声音笑道:“一别数年,妹妹出落得更好了。这纤纤玉手,倒如当年一般,娇嫩非常啊。如何,跟我回去吧!”她既指独孤镜之手如往常,其意便在道破独孤镜所言曾在益州纺织一年,显然说谎。
独孤镜脸上抹过红霞,却觉沈珍珠身躯贴前,声音压得极低,只她听到,“你巧言令色,所为何般?”她抬头,沈珍珠面不改色,盈盈对她笑着。她福一福,朗声答道:“奴婢想从此在母妃膝下侍奉,不回王府,还望王妃应允!”
沈珍珠微怔,独孤镜重新出现,且有了张淑妃这样的靠山,她只道其必会回至殿下身边,谁想她竟不肯回去。正在犹思中,耳畔听得独孤镜低语:“只要人人肯信,巧言令色又何妨。”
她霍的抬头,独孤镜浑然无事般立于面前,正等着她回话。
张淑妃仿佛也是错愕不已,失声笑道:“你这孩子,既已嫁人,怎可不依靠自家夫君?我这老婆子,也没几年可侍奉,怎可耽误你的青春年少。快跟着沈妃回去吧。”
独孤镜回转过身,面朝张淑妃,双膝一曲,轰的跪下去,“奴婢自幼丧母,从未尝过母女亲情滋味。今日蒙娘娘收为义女,正自庆幸不已,娘娘春秋正盛,奴婢只想偎于娘娘膝下,朝夕侍奉,还望娘娘不嫌弃!”说至最后一句,竟然又哽咽起来。
张淑妃指着独孤镜,对身畔众嫔妃摇头笑道:“你们看,你们看,本宫这个义女可真是一张巧嘴。如今闹得本宫里外不是了——若不让她留下侍奉本宫,竟是本宫嫌弃她;若留下侍奉本宫,这天底下哪里有强抢媳妇侍奉的婆婆!”
一席话说得众妃嫔都笑起来,劝道:“这也是她一片孝心,娘娘实在是洪福齐天,不独两位皇子聪颖过人,连义女也这等体贴。”又有一名妃嫔道:“今日这事,只看咱们沈妃娘娘肯不肯放人了。”
沈珍珠莞尔一笑,道:“百行孝为先。妹妹立意侍奉母妃,我怎能妄加阻挡。待殿下回府,媳妇自会禀明,殿下纯孝,自然是一万个答应。媳妇也自当及时知会尚礼局,务必将独孤妹妹的名字由广平王府媵妾牒簿中去了,这方是大礼,母妃也好启奏陛下,册封妹妹名号,母妃意下如何?”
张淑妃由身后宫女呈上一盏茶,慢慢的喝了,点头道:“还是沈妃考虑周详,正是这个道理。”
其时天气晴好,碧空虽有大片云彩盘踞,阳光穿透云层所焕光芒,异样绚烂。
年逾四旬的西京留守虢王巨自辰时起就候于便桥接驾。肃宗与虢王本系异母兄弟,往日固然交往甚淡,今朝乱后重逢,却执手相看,别有一番唏嘘感慨在其中,肃宗甚而泪湿沾襟。
当日如何出,今日如何入。虢王引御驾一行由延秋门入城,方走至城门锦绣灯笼下,便闻城中喧天鼓乐。
浩荡绵长的车驾徐徐往城中驶去,街道两侧,留守的诸大臣、命妇、百姓斩草般齐齐跪下,山呼万岁,振聋发聩。
沈珍珠轻抿耳畔鬓发。她的车辇处于行列中部,当此万民齐叩圣颜之际,毫不引人注目。
由凤翔回京,除肃宗、淑妃裘冕、翟衣备齐外,其余人等冠服一概从简从权,沈珍珠虽未着九钿花钗礼服,还是择了件淡紫常服穿上,中规中矩。旁人多以帔帛绕肩垂至膝下以作装饰,她却以同色织锦帔帛由前至后系于脖中,秋风习习里,那慢慢紫流苏随行走摇曳飘举,亦正掩住颈部包扎之痕,今晨觐见肃宗时,果真遮掩过去。加之东京洛阳克复的消息已传至,肃宗欢喜不已,其他之事,皆未多作留意。
掀起马车一角帷帘,新鲜的阳光差些让她睁不开眼。再看第二眼,触目皆是人,人山人海。那容颜里分明都有着憔悴,衣履多破败,身后昔日琳琅满目、纷然杂陈的店铺商肆多关门闭舍,然他们眼中闪动的莫不是欣喜,喜之若狂,喜之难禁,如此真切,如此真实——自高祖建国而来,长安百姓从未受过战乱抢掠的苦楚;也正因这百年盛世,大唐之精髓骨脉早已植入天下万民之心,这般的昄依之情,绝非安碌山可望企及。
沈珍珠在凤翔听闻,二月以来,御史中丞张巡与睢阳太守许远诸人会合与十倍于己之叛军周旋,坚守睢阳,至十月初九,终城破,张巡及三十六壮士慨然殉国。初听说此事,她数日俯仰难眠,国有铁肩,担起这万钧江山,张巡此辈,甘洒碧血,蔽遮大唐东南,力阻叛军向南进军,实可谓光耀日月。而她身为大唐王妃,可做了些什么?竟是一无是处,汗颜不堪。
这样的恢弘天下,这般的殷殷子民,怎可落入奸佞之手,怎可沉寂湮灭。
而她,历尽艰险,终于归来。九重宫阙渐近,她与他,与万千百姓,最混沌的一页已然掀去,命运之轨仿佛正朝明亮光华处驶去,可为什么,她此时心中,仍怀有沉沉忧郁,只觉深秋景致萧索,翩翩随行宫女衣香若近若远,沉思瞑然,苍天悠悠憾事无限。
车驾径直进入宫城。
百废待兴,肃宗于大明宫宣政殿召见群臣。
沈珍珠和哲米依的车辇至太极宫月华门便停下,由掌辇内侍抬入淑景殿。这亦是权宜之计——因广平王府被叛军毁坏,一时难以复原,兼李承宷随军出征,原在长安也无藩邸,虢王遂禀知肃宗,乃特旨安置沈珍珠与哲米依同住淑景殿。
淑景殿本是上皇梅妃旧时所居,自安碌山攻入长安后,梅妃不知所终,宫殿废弃良久,经一番收拾,好歹大致恢复原貌。此殿北临东海、北海、南海三池,风景倒是宜人。
殿中原有宫女内侍早已风散云流,虢王为着迎接肃宗回宫计,重新征用上千宫女、女官、针黹妇、嬷嬷、内侍,于这淑景殿分配有二十余人,着见重视。
殿中连帘、帷屏垂布皆用朱色,富丽华贵,众侍从衣着或淡墨,或赭黄,或翠绿,清丽素雅。淑景殿掌事女官名唤何灵依,正是二八妙龄,头戴乌纱幞头,着七品浅绿常服,面容妩媚,淡扫娥眉,偏两眼明亮之极,隐隐有傲然不群之气。沈珍珠甫下辇舆,便不慌不忙上来引沈珍珠与哲米依诸人入殿。仪态端庄,从容有致,引得哲米依连连看她,侧首对沈珍珠低声笑道:“好标致的姑娘。”
何灵依提早已作准备,有条不紊的将哲米依、李适、崔彩屏、素瓷母子居处安置妥当,随侍宫女循宫中往例,均居于不远处的掖庭宫,轮番当值。
休憩二三日,这日暮间洗沐完毕,沈珍珠与哲米依同赴大明宫承香殿参见张淑妃。
大明宫位于太极宫以北,宫人常称大明宫为“东内”,太极宫为“西内”,由玄福门经西内苑可入。沈珍珠往日多曾入宫,当日宫中各苑、庭前、阶旁,便是秋日也各式秋花繁妍艳丽,摇曳多姿,尤其晨间朝露待日,朵朵晶莹剔透之至。如今四处花卉零落,且暮色渐起,朔风凄紧,叫人徒增伤悲。
张淑妃仍在洗沐。内室外已有几拨妃嫔、命妇等候参拜。
由殿中往内室望去,见帷帘已卷,暮光迷离,众人等候得久了,忽闻一缕香气由内室缓缓溢来,那香气初时清爽新鲜,如云月缥缈,渐而馥香充盈殿宇,清幽沁人,香而不腻,浓而不妖,令人心旷神怡。那张淑妃已在这香气中由内室走出,绣衣锦裳,云鬓高挽,笑谓众人道:“本宫新觅取的香料,如何?”
众妃嫔命妇自是极力夸赞一番,张淑妃道:“此香名唤落叶,以十几种香料秘制而成,极是难得。本宫所得也不多。”说话间,身后一名宫女已捧上漆盆,上放有两只藏青琉璃钵,钵盖以三叶松枝以饰,银白流苏系于钵颈,甚是精巧可爱。
张淑妃笑道:“难为本宫也只有三瓶,珍珠,哲米依,你二人头一回入宫居住,本宫不能不尽地主之谊,这两瓶,都给了你们罢。”
沈珍珠虽觉“落叶”二字颇有不详,但难却盛意,而其他妃嫔多有艳羡之态,忙与哲米依跪下谢恩。
张淑妃又道:“今日实是好日子,本宫新认一名义女,正可与诸位见面。这香料,正是她精心所作呢。”轻轻拍手,对内室唤道:“还不出来见过各位娘娘、夫人!”
听得环佩叮铛,盈盈然由内室走出一名盛装女子,头挽盘桓髻,疏描倒晕眉,神采奕奕。
沈珍珠见了此人,方自一愣,未及说话,倒是身旁已有妃嫔惊呼:“这不是当年广平王府上的独孤孺人么?”
张淑妃扬声笑道:“平阳王妃好眼力,镜儿,还不去见过沈妃……”
独孤镜拢裙裾,启莲步,娉娉婷婷走至沈珍珠面前,含笑就要福下去。沈珍珠见她模样与四年前并比多大变化,只是稍稍丰腴些,淡淡避过不受礼,道:“妹妹这四年去了哪里?你既已离府,又蒙淑妃娘娘收为义女,这一礼,本妃可受不起。”沈珍珠为广平王正妃,她不受此礼,便是不再承认独孤镜广平王妾室之身份。而她之理由,也是充分——独孤镜自四年前大火后便失踪,旁人都道她已死,今日突然出现,不仅当年火因再抬上桌面,而独孤镜四年间的行迹也是一大问题,孰知是否尚是清白之身,可有资格再回王府?
“镜儿这四年可是受了许多苦,这好好女孩儿,实在教人怜惜生爱。”淑妃插言进来,“镜儿,快将这四年遭遇诉与你家王妃听。”
独孤镜闻言双膝跪地,眸中不知何时已泪水涟涟,“王妃,那年绣云阁突起大火,奴婢被烟气熏呛,当场昏厥过去。不知过了多久,醒来就发觉落入几名粗眉横目的大汉手中,后来,奴婢方晓,这几人原是大盗,本是要入绣云阁行窃,谁知绣云阁中并无什么贵重可取之处,这才放火掳了奴婢。”
众妃嫔命妇本对独孤镜“死而复生”心存疑惑,现听她这楚楚堪怜一番话,更感伤安禄山乱后各人境遇,未免多少生了悲悯之情,个个叹息唏嘘。
独孤镜拭着泪,又道:“那些歹人原对奴婢存着不轨之心,怎奈奴婢抵死不从……奴婢日日盼,天天望,只求殿下与王妃能寻着踪迹,救回奴婢……”
沈珍珠对此事最明究的,现听着独孤镜这一番说辞牛头不对马嘴,错漏破绽百出,只一时难悟张淑妃与独孤镜演的哪一出戏,一直不动声色听独孤镜说。听到独孤镜说到此处,那话里话外,多少引着众妃嫔命妇有怪责她与李俶之意,更令人遐想连绵——当年绣云阁之火,莫不是她沈珍珠悍妒不能容妾室,指使他人纵火行凶?当下曲身一把挽起独孤镜:“如此说来,妹妹几年来实是受苦了。那些歹人也真是胆大妄为,竟敢入广平王府偷盗。”挑眉冷笑,“还能掳人轻易逃走,却是视王府为无物了。”
长安诸王府素来守备极为森严,其间,因李俶身份尊贵,尤得玄宗钟爱,守备侍卫人数比其他王府更多一倍,众妃嫔命妇听了沈珍珠此言,心中都是一咯噔,隐隐存疑。
沈珍珠又问道:“那妹妹又是怎样逃出贼手的,四年来为何不回王府,不寻找殿下与我呢?”
“被那伙歹人绑走三个月后,奴婢趁着一日他们外出抢掠,才勉强逃出山寨,”独孤镜仍是从容述来,似是毫不知众人疑惑,“那时方知,歹人竟将奴婢绑到离长安数百里的益州,奴婢身无分文,无法上路回京,万幸得一纺娘收容,日日纺织劳苦,用了一年时间,好不容易攒足路费,正赶至长安,却未料安禄山狗贼造反,长安沦落。奴婢无依无靠,躲避乡间,与一逃难香料作坊娘子同共患难。去年,她病重不治,便将香料制作秘笈悉数传给奴婢。前几日听闻御驾回京,奴婢喜不自胜,清晨便于宫外候驾,未想竟逢着淑妃娘娘。”
张淑妃咯咯对众嫔妃笑道:“这也是机缘巧合呢。往年本宫就瞧着这孩子老成、稳重,便极为顺眼,只是她总顾忌着什么身份低微,见着面,总拘着那礼节,与本宫生分着呢。那日回宫,远远看着这孩子跪于宫门外,正省着这身影这么熟悉呢,再一看,竟是她。”
她这般说,那些妃嫔、命妇便是顺着话,纷纷夸赞,“这也正是娘娘与独孤孺人有这母女缘分,不然,咱们都千里迢迢回京,怎么没见这般合眼的闺女呢。”“臣妾记得娘娘前几日还叹膝下没有女儿承欢,颇为缺憾呢,今日不就得偿心愿?”独有哲米依不知前因后果,未作附和。
众人说笑喧哗中,沈珍珠攥着独孤镜的手,上下打量,抬高声音笑道:“一别数年,妹妹出落得更好了。这纤纤玉手,倒如当年一般,娇嫩非常啊。如何,跟我回去吧!”她既指独孤镜之手如往常,其意便在道破独孤镜所言曾在益州纺织一年,显然说谎。
独孤镜脸上抹过红霞,却觉沈珍珠身躯贴前,声音压得极低,只她听到,“你巧言令色,所为何般?”她抬头,沈珍珠面不改色,盈盈对她笑着。她福一福,朗声答道:“奴婢想从此在母妃膝下侍奉,不回王府,还望王妃应允!”
沈珍珠微怔,独孤镜重新出现,且有了张淑妃这样的靠山,她只道其必会回至殿下身边,谁想她竟不肯回去。正在犹思中,耳畔听得独孤镜低语:“只要人人肯信,巧言令色又何妨。”
她霍的抬头,独孤镜浑然无事般立于面前,正等着她回话。
张淑妃仿佛也是错愕不已,失声笑道:“你这孩子,既已嫁人,怎可不依靠自家夫君?我这老婆子,也没几年可侍奉,怎可耽误你的青春年少。快跟着沈妃回去吧。”
独孤镜回转过身,面朝张淑妃,双膝一曲,轰的跪下去,“奴婢自幼丧母,从未尝过母女亲情滋味。今日蒙娘娘收为义女,正自庆幸不已,娘娘春秋正盛,奴婢只想偎于娘娘膝下,朝夕侍奉,还望娘娘不嫌弃!”说至最后一句,竟然又哽咽起来。
张淑妃指着独孤镜,对身畔众嫔妃摇头笑道:“你们看,你们看,本宫这个义女可真是一张巧嘴。如今闹得本宫里外不是了——若不让她留下侍奉本宫,竟是本宫嫌弃她;若留下侍奉本宫,这天底下哪里有强抢媳妇侍奉的婆婆!”
一席话说得众妃嫔都笑起来,劝道:“这也是她一片孝心,娘娘实在是洪福齐天,不独两位皇子聪颖过人,连义女也这等体贴。”又有一名妃嫔道:“今日这事,只看咱们沈妃娘娘肯不肯放人了。”
沈珍珠莞尔一笑,道:“百行孝为先。妹妹立意侍奉母妃,我怎能妄加阻挡。待殿下回府,媳妇自会禀明,殿下纯孝,自然是一万个答应。媳妇也自当及时知会尚礼局,务必将独孤妹妹的名字由广平王府媵妾牒簿中去了,这方是大礼,母妃也好启奏陛下,册封妹妹名号,母妃意下如何?”
张淑妃由身后宫女呈上一盏茶,慢慢的喝了,点头道:“还是沈妃考虑周详,正是这个道理。”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