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一
天色尚早,东方刚刚亮出一丝鱼肚白,王老汉便上了山。
王老汉的地块位于西山坳,位置远而偏僻,但土质肥沃,土壤丰厚,这几年的收成都不错。
浓重的山雾带着一丝早春的寒气,将山坳裹得如同晕在淡墨里的山水画。远处传来一阵隆隆的雷声,王老汉忍不住嘿嘿地笑出了声。今日惊蛰,古语道:春雷响,万物长;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抓紧再除上一遍草,儿子娶媳妇的聘礼就有指望了。
耐心地将夹杂在麦苗中间的蓑草、“麦筛子”、菟丝花等杂草清理干净,王老汉这才直起腰来,望着绿油油的麦苗喜不自胜。
忽觉腹部一紧,王老汉肚子一阵坠痛,见前方不远处有块大石头,他想也不想提起裤子飞奔了去,稀里哗啦一通排泄,顿觉舒畅了许多。
他慢慢地扶着大石站了起来,朝着自己的麦田望去。
奇怪,刚才还绿油油的麦田,怎么一会儿工夫颜色浅了许多?周围明明没风,麦苗却不停地起伏摇摆。
如今真是老了,蹲的时间一久,便双腿发麻、眼前发黑。老汉自嘲地揉了揉自己的眼睛,突然觉得脚面痒痒的,低头一看,脚面上不知何时爬上了一只白胖胖的蛴螬。
老汉一脚踩死。这些蛴螬坑人得很,最喜欢咬食麦苗的根部,经它一咬,麦苗便要发黄干枯,产量大减。
老汉正在蹭鞋底的蛴螬尸体,脚边的一小块石头突然自己动了动,地面拱出一个拇指大的小土包来。老汉心想,惊蛰惊蛰,果然名不虚传,这春雷一响,就把冬眠的动物都给惊醒了——莫非是一只小癞蛤蟆?
老汉童心大起,盯着那块小土包看。泥土慢慢涌动,一会儿,一个小指大的青色脑袋拱了出来,竟然又是一只大蛴螬。
老汉厌恶至极,上去一脚将其踩了个稀巴烂,心里暗叫晦气:看来今年招蛴螬。不行,要赶紧回家收集些烧柴的青灰,治一治这害虫。
正想着从谁家能讨得青灰,耳边响起一阵奇怪的沙沙声,朝四周一看,不由吓了一跳。只见无数爬虫蜂拥而出,大到一米长的土花蛇、碗口大的癞蛤蟆,小到米粒大的甲虫、蚂蚁,但最多的是大大小小的蛴螬,白胖胖的身体蠕动着,看得人头皮发麻。
刚开始老汉还气愤地用双脚去踩,但见周围地面不断鼓起,各种见过、没见过的虫子连绵不绝地从地下涌出,不由心惊,特别是看到十几只蛴螬竟然一反常态去捕食一只小蛤蟆,更是不顾膝头僵硬,跪在大石上磕起头来:“老天爷呀,这是要出妖孽了啊,蛴螬吃起癞蛤蟆来了!”
忽然一阵微风吹来,让老汉的心房一颤,地面上的蛴螬仿佛得到了指令,突然站立不动,那些正在攻击小蛤蟆的也停了下来,个个昂起半透明的脑袋,一起对准东边方向。
其他的昆虫纷纷逃走,在蛴螬群中乱窜。老汉惊奇地发现,那些蛴螬们竟然在慢慢调整位置,直到排列得整整齐齐,如同训练有素的军队一般进退有度,在几只大蛴螬的带领下,浩浩荡荡地朝着下面的麦田去了。
老汉从来没见过如此奇怪的景象,俯在大石上目瞪口呆。大队的蛴螬进入麦田,隐约可见麦垄间隙一条条白色的长线蜿蜒而行,老汉突然想起这块地承载着全家今年的期望,一股怒气从心头冲出,折下一条尚未发芽的野生酸枣树枝,挥舞着追了上去:“你们这些害人精!我辛辛苦苦薅了三遍草!我儿的婚事就指着这个呢……踩死你们!”
老汉发了疯一般,又是踩又是甩打,只听着脚下啪啪作响,一股股浓稠的汁液从脚底溅出。但一个人力量总是有限,鞋子已经踩得黏黏糊糊,也不见蛴螬少了多少。正打得焦虑,忽而又心底一颤,只见剩下的蛴螬突然乱作一团,片刻工夫,拱入地下消失不见。
老汉举着酸枣枝愣在了原地。所有的昆虫都不见了,若不是酸枣枝上还挂着的几只蛴螬尸体、变了色的鞋子和地面上残留的黏液,老汉几乎以为刚才是自己看花了眼。
老汉小心地将刚才踩倒的麦苗扶起来,忽然眼前一黑,忙抱头蹲下。恰好儿子王生提着饭罐过来,忙扶他到地头坐下。
老汉摆手道:“我没事,你抓紧回去将炕洞里的青灰撮来,我看今年这是要闹虫灾哩,趁早下手。”
王生拄着锄头,道:“什么虫灾?”老汉一骨碌爬起来,顺着垄间的缝隙翻动土块,嘴里嘟囔着:“这些该死的蛴螬!”但一连锄了老长,一只蛴螬也没见着。
老汉瞅了瞅鞋帮上花花绿绿的虫子汁液,连声催促:“回去,回去,多找些青灰来。”
王生不情不愿地转了身,道:“天还冷呢,哪里有蛴螬?”走了几步,又回头道:“爹,刚才那个戴面具的人同你讲什么?”
老汉一愣:“什么面具人?”
王生道:“刚才我来的时候,见一个人,戴着个笑嘻嘻的鬼脸面具,就站在你身后,贴着你耳朵边说话呢。我一来他就扭身走了。”
老汉有些心惊,但怕吓着孩子,嘴硬道:“哪有的事儿!一个早晨就我独孤个儿呢。你赶紧回去,让你娘去街坊邻居家多讨青灰来。”
王生慢吞吞走了。老汉盯着地面整齐的淡淡爬痕,无端打了个冷战。
王老汉的地块位于西山坳,位置远而偏僻,但土质肥沃,土壤丰厚,这几年的收成都不错。
浓重的山雾带着一丝早春的寒气,将山坳裹得如同晕在淡墨里的山水画。远处传来一阵隆隆的雷声,王老汉忍不住嘿嘿地笑出了声。今日惊蛰,古语道:春雷响,万物长;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抓紧再除上一遍草,儿子娶媳妇的聘礼就有指望了。
耐心地将夹杂在麦苗中间的蓑草、“麦筛子”、菟丝花等杂草清理干净,王老汉这才直起腰来,望着绿油油的麦苗喜不自胜。
忽觉腹部一紧,王老汉肚子一阵坠痛,见前方不远处有块大石头,他想也不想提起裤子飞奔了去,稀里哗啦一通排泄,顿觉舒畅了许多。
他慢慢地扶着大石站了起来,朝着自己的麦田望去。
奇怪,刚才还绿油油的麦田,怎么一会儿工夫颜色浅了许多?周围明明没风,麦苗却不停地起伏摇摆。
如今真是老了,蹲的时间一久,便双腿发麻、眼前发黑。老汉自嘲地揉了揉自己的眼睛,突然觉得脚面痒痒的,低头一看,脚面上不知何时爬上了一只白胖胖的蛴螬。
老汉一脚踩死。这些蛴螬坑人得很,最喜欢咬食麦苗的根部,经它一咬,麦苗便要发黄干枯,产量大减。
老汉正在蹭鞋底的蛴螬尸体,脚边的一小块石头突然自己动了动,地面拱出一个拇指大的小土包来。老汉心想,惊蛰惊蛰,果然名不虚传,这春雷一响,就把冬眠的动物都给惊醒了——莫非是一只小癞蛤蟆?
老汉童心大起,盯着那块小土包看。泥土慢慢涌动,一会儿,一个小指大的青色脑袋拱了出来,竟然又是一只大蛴螬。
老汉厌恶至极,上去一脚将其踩了个稀巴烂,心里暗叫晦气:看来今年招蛴螬。不行,要赶紧回家收集些烧柴的青灰,治一治这害虫。
正想着从谁家能讨得青灰,耳边响起一阵奇怪的沙沙声,朝四周一看,不由吓了一跳。只见无数爬虫蜂拥而出,大到一米长的土花蛇、碗口大的癞蛤蟆,小到米粒大的甲虫、蚂蚁,但最多的是大大小小的蛴螬,白胖胖的身体蠕动着,看得人头皮发麻。
刚开始老汉还气愤地用双脚去踩,但见周围地面不断鼓起,各种见过、没见过的虫子连绵不绝地从地下涌出,不由心惊,特别是看到十几只蛴螬竟然一反常态去捕食一只小蛤蟆,更是不顾膝头僵硬,跪在大石上磕起头来:“老天爷呀,这是要出妖孽了啊,蛴螬吃起癞蛤蟆来了!”
忽然一阵微风吹来,让老汉的心房一颤,地面上的蛴螬仿佛得到了指令,突然站立不动,那些正在攻击小蛤蟆的也停了下来,个个昂起半透明的脑袋,一起对准东边方向。
其他的昆虫纷纷逃走,在蛴螬群中乱窜。老汉惊奇地发现,那些蛴螬们竟然在慢慢调整位置,直到排列得整整齐齐,如同训练有素的军队一般进退有度,在几只大蛴螬的带领下,浩浩荡荡地朝着下面的麦田去了。
老汉从来没见过如此奇怪的景象,俯在大石上目瞪口呆。大队的蛴螬进入麦田,隐约可见麦垄间隙一条条白色的长线蜿蜒而行,老汉突然想起这块地承载着全家今年的期望,一股怒气从心头冲出,折下一条尚未发芽的野生酸枣树枝,挥舞着追了上去:“你们这些害人精!我辛辛苦苦薅了三遍草!我儿的婚事就指着这个呢……踩死你们!”
老汉发了疯一般,又是踩又是甩打,只听着脚下啪啪作响,一股股浓稠的汁液从脚底溅出。但一个人力量总是有限,鞋子已经踩得黏黏糊糊,也不见蛴螬少了多少。正打得焦虑,忽而又心底一颤,只见剩下的蛴螬突然乱作一团,片刻工夫,拱入地下消失不见。
老汉举着酸枣枝愣在了原地。所有的昆虫都不见了,若不是酸枣枝上还挂着的几只蛴螬尸体、变了色的鞋子和地面上残留的黏液,老汉几乎以为刚才是自己看花了眼。
老汉小心地将刚才踩倒的麦苗扶起来,忽然眼前一黑,忙抱头蹲下。恰好儿子王生提着饭罐过来,忙扶他到地头坐下。
老汉摆手道:“我没事,你抓紧回去将炕洞里的青灰撮来,我看今年这是要闹虫灾哩,趁早下手。”
王生拄着锄头,道:“什么虫灾?”老汉一骨碌爬起来,顺着垄间的缝隙翻动土块,嘴里嘟囔着:“这些该死的蛴螬!”但一连锄了老长,一只蛴螬也没见着。
老汉瞅了瞅鞋帮上花花绿绿的虫子汁液,连声催促:“回去,回去,多找些青灰来。”
王生不情不愿地转了身,道:“天还冷呢,哪里有蛴螬?”走了几步,又回头道:“爹,刚才那个戴面具的人同你讲什么?”
老汉一愣:“什么面具人?”
王生道:“刚才我来的时候,见一个人,戴着个笑嘻嘻的鬼脸面具,就站在你身后,贴着你耳朵边说话呢。我一来他就扭身走了。”
老汉有些心惊,但怕吓着孩子,嘴硬道:“哪有的事儿!一个早晨就我独孤个儿呢。你赶紧回去,让你娘去街坊邻居家多讨青灰来。”
王生慢吞吞走了。老汉盯着地面整齐的淡淡爬痕,无端打了个冷战。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