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国现代文学 > 沉重的翅膀

十三(4)

“车间里总得给工人隔出闾休息室,给他们创造个休息的条件吧,不然他们自己就弄些破木板、破油毡一围。挺现代化的大厂房里,套着几个、或十几个这种东西,弄得像个贫民窟,不但影响生产也有碍观瞻。

“车间里的工作平台,是四根铁柱子绑两根横杆,再搭上几块板子,一摇三晃荡,连梯子也没有,工人得蹬着横杆往上爬,人家有安全感吗? 现在做得稳稳当当像海上的采油平台,还安上了梯子,这难道不应该吗? ”前一段,我到几个省走了走。说实在话,两年整顿付诸东流,没有巩固住。有百分之七十至百分之八十的企业回生了,因为没有为巩固创造一定的物质条件。验收 工作组来了,屎窝往尿窝里一挪,等验收的工作组一走,又完了。几天的事。

“搞整顿,没有一定的物质条件,怎么巩固整顿的后果呢? ”比方我搞了一个五千多平米的毛坯库。以前这些毛坯都是扔在车间里,或者露天码在绿化带和马路上。如果不建这个毛坯库,不把毛坯迁进去,怎么能使毛坯成 方、成行,对号入座,张张相符,张张一致,符合整顿对毛坯的管理要求呢? “又比方各种炉料,过去全扔在热加工车间的周围。场地又小,炉料一来全往哪儿卸,这批刚卸下,那批又卸下来了。生铁上压着矿石,矿石上压着石英砂……这么 一混,用的时候,可就费老事喽! 怎么排得干净? 一年能损失几万元钱。我又搞了个堆放场,把炉料分门别类,对号入座。不创造这个条件行吗? 它牵涉到文明生产、产品质量、经济效益……现在再看,不是存放炉料的地方,你连一个螺丝钉也找不着。再把那些空出来的地皮种上花草,围上栏杆,谁还能乱堆 乱放呢? 就像你这间办公室,地上铺着这么高级的地毯,谁还能往上面吐痰、扔烟头呢? 不是那种环境和条件了。所以你得给他创造一个环境和条件。整顿要求该上挂的上挂,你要有地方挂;该上架的上架,你要有架上,对不对? 这都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

“还有,为了一篇报告文学,部里有人搞了些什么名堂? 都是党的高级干部啦。我真不能理解,为什么要这么干。难道一个副部长的位子就能使人忘记一切党性原 则? 我还不想当呢! 你要我来,我也不会来。要想当官,我也不这么干了,我还不知道宋克在部里的实力以圾你和他的关系吗? ”你曾问我对那篇报告文学持什么态度,我当时回答说,我不参与。现在这句话我要收回,今后我不但参与,还要动员他们再来一篇,叫做《陈咏明如何下台》。我 还要和他们合作,署上我的名字。不是有人造谣吗? 说那篇报告文学是我提供的材料。为这部里还派了一个工作组,干部司司长带队,查了我一个多月。明人不做暗事,现在我倒真要给他们提供些材料,因为他们揭露 得远远不够。

“你还问过我,知道不知道写文章的事。我如实告诉过你,也知道,也不知道。退一万步说,就算我知道,又犯了什么法? 它是不是事实? 中央关于少宣传个人的指示,是指你们这种高级干部,我算什么? 一个基层单位的打头人。我这么说,并不是要人宣传我,我是说为了一个副部长的位子,对一个闷头干活的一般同志造这种舆论,是个什么性质的问题,今天请你给我指示指示。”

田守诚一面听,一面点头,好像极为赞同陈咏明这一席慷慨激昂之言。等到陈咏明请他指示指示的时候,他又襟怀似海地说:“唉,你要承认,当前还存在着不正之风嘛,怎么不理解呢? 你肚子里有气,就出出气,甚至骂我一顿,也是可以的喽。”

田守诚什么情况都能应付,让人人都能皆大欢喜。“文化大革命”时,部直属厂全下放给了省、市,“批林批孔”时,市里又想拿陈咏明开刀,在一次会议上,田守诚因为没有看见走在陈咏明身后的某市委书记,深表同情地对陈咏明说:“听说又准备搞一搞你? ”

话音没落,一回眼,看见了紧跟在陈咏明身后的那位市委书记。田守诚面不改色,立刻握住那位市委书记的手说:“听说你们又保了陈咏明一下? ”

这脑袋有多灵! 反应有多快! 换了谁,一时也会显得尴尬、语塞。

话说完了。能指望田守诚有什么改悔,或对某些人来个批评? 那不等于批田守诚自己? 他能承认这是不正之风,陈咏明的愤慨似乎也就云消雾散了,他的要求不高。

但郁丽文用这样婉转的方式,娇嗔地表示了她的忧虑,倒让陈咏明爱怜起来。他猛然弯下腰去,捧住她的脸,在她脸上落满急促的吻。但她站得太低,他双手伸向她的腋下,把她抱到自己站立的台阶上来。郁丽文一面笑着,一面想要从他有力的双臂里挣脱出来。“别闹了,当心人家看见。”

“怕什么,吻自己的老婆又不犯法。”

郁丽文用手理着自己被丈夫揉乱的头发,问道:“你去吗? ”

“傻瓜,我才不去当那个部长呢! 干些具体工作比在官场实在得多。‘’他无限憧憬地说:”我要把这个厂子办好,成立一个中国联合汽车公司,在国际市场上竞争过美国、日本。“说这些话的时候,他简直不像个干企业的厂长,而像一个热情洋溢的、充满幻想的诗人。

一头蓬乱的花白头发,在陈咏明的头上乱颤,黑黑的脸膛变得更加红润起来。再没有比他更可爱的男人了,郁丽文幸福地叹息。

病房里的人多半看不出刘玉英是吴国栋的老婆,要不是她已来探视过多次,谁也不能相信。真不像。

她来了,从一个灰里吧叽的人造革提包里掏出一个玻璃瓶,里面装着用花生米、豆腐干、辣椒、瘦肉丁、豆瓣酱炒的什锦菜。那提包的式样至少是十五年前的。

“见好吗? ”

“好点儿。”吴国栋盘腿坐在床上,脸上木木的,像个打坐的和尚。“小强、小壮都挺好吧? ”

“还行。”

两个人的遣词用字都极为简略,语气也极为淡漠,好像怕浪费了自己的元气,又好像因为他们竟然是两口子而感到害臊。

然后两个人就没词儿了。刘玉英规规矩矩地坐在椅子上,一副走又不是,不走又不是的模样。两个脚尖,像那些守纪律的小学生,摆得挺齐,还稍稍往里撇着。

卖肉的师傅想:这娘'iP~JD真不够味儿,来看病人也不在男人耳朵旁边悄悄地说两句私房话,脸上没有一点喜兴样儿,气色也不好,准是肉吃得太少。

因此,当陈咏明和郁丽文两个人走进病房的时候,简直像飞进来r 一对天鹅,让他们觉得眼前猛然一亮。

刘玉英立刻站起来,搬动椅子:“陈厂长,您坐。”

陈咏明大手一摆:“你坐。”然后把病房环视一周,从修理雨伞的那个小伙子的床头和大学老师的床头搬来两把椅子,一把给了郁丽文,一把自己坐下。对吴国栋说:“好久没来看你,怎么样,有什么困难吗? ”

吴国栋那木然的脸上,竟也现出一个公事公办的笑容,如同人们在接待室里常看到的那种。他坚决而迅速地说:“没有,没什么困难。”生怕一犹豫,就会让谁钻了空子,从而拉他下水,去干违法乱纪的事。

“那好,有你就说,不要客气。”

这时刘玉英对郁丽文说:“多亏陈厂长想得周到,给我换了个离家近的工作单位,又给小壮换了个离家近的托儿所,真是帮我们解决了大问题。”

修理雨伞的小伙子听了,赶快从枕头底下掏出了钢笔和笔记本。

提起刘玉英调换工作单位的事,吴国栋咂嘴摇头说:“听说服务局趁势向厂里要了一辆卡车? ”

“对,是卖给他们一辆。”

“这,不大符合政策吧? 他们又没有分配指标,又不是国家的基本建设项目。”吴国栋不是假意,而是真的觉着不合适。

“有什么不合适? 今年缩减基建投资,计划调整之后,很多基本建设项目停建、缓建,产品的订货合同一下子减少很多,有的订了货还退货呢。汽车卖不出去,我拿什么给工人发工 资,老向国家贷款行吗? 国家有困难,我们不自己找出路,难道都躺在国家身上吃闲饭? 现在是谁有钱买,我就卖给谁。”他向病房里所有的人打量了一眼,好像他们每一个人都可能是个买主,他随时打算向他们推销自己的产品。“今年我还打算发展新 品种,生产摩托车,这东西今后市场需要量很大。”

刘玉英急了,吴国栋真是不近人情,得了便宜还卖乖。她也顾不上是不是打断了陈咏明的话头,插嘴说:“国栋,人家是给咱办事,你怎么还这么说。”

陈咏明哈哈笑:“刘玉英同志,这点你就不如老吴。他这种精神让我佩服,并不因为自身利益就放弃他的原则。当然,这原则对不对,暂且不说。我也不能因为做了什么,就得他奉承我,何况这件事本来就是厂子里该做的工作,谈不上什么帮助不帮助。”

吴国栋点头称是。他觉得陈咏明在这一点上,和他是相通的,可以互相理解的。因此陈咏明的这番话,他听了心里很熨帖。

刘玉英仍是非常过意不去。

郁丽文轻声对她说:“别管他们吧,那是他们的事。”

吴国栋不放心地紧问:“拿计划内产品的材料,生产计划外的产品,部里同意吗? ”

“向郑部长汇报过。”

“他怎么说? ”

“他说:‘机械行业的企业,今年几乎都面临着一个吃不饱、发不出去工资的问题,这一方面是由于今年计划调整,基建投资减少,很多建设单位下马了,对 机械部门的需要自然减少,生产任务自然要压缩。另一方面,大量进口也是一个问题。当然我们机械行业有我们的不足,可是这里面也有我们自己看不起自己的问 题,很多机电设备明明我们自己可以做,却不愿意相信我们自己。难道我们都不行? 三万吨水压机就是世界第一的水平嘛。当然我们不能怨天尤人,还得自己解放自己。根据三中全会的精神,要给企业更多的自主权,要保护竞争,要有一定的市场调 节,并且要使职工的收入同生产实际结合起来,体现按劳付酬的原则。这都是非常重要的决定,只有这样才能把我们的经济搞活,逐步改变吃大锅饭和干多干少一个 样的情况。既然这样,工厂任务不足就要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尽可能找任务。不但要找饭吃,还要设法打开出口的销路,竞争过外国产品。过去的情况是干的不一 定有人要,要的不一定有人干,现在大家主动找活干,总比让工厂闲着由国家发工资强。而且这还能激发工厂搞好经营管理的热情和主动精神,促使工厂树立为用户 服务的概念;以质量求生存,以品种求发展的概念;做好供应配件工作的概念;使工厂的领导人懂得企业管理不是只管大门内的事,还要讲究经营之道,学会做买 卖。懂得除国家计划外,还有经济效益这一条。工厂拿了国家的基建费用,就有义务使机器天天转动,拿出好产品给国家积累资金。你们这个厂,大风大浪也见过, 困难的日子也过过,经验也还有一点,办法也还有一点,就看你这个厂长,你们这个领导班子的本事了。也许坏事变好事,这种局面正是机械行业改组的一个好时 机。当然不可能一下子改变整个体制,但是突破一点是一点吧。总之,厂长们再照过去的老办法管生产是不行了。三中全会要我们解放思想、开动机器,我们得把这 个精神同我们的实际工作结合起来。’我觉得郑部长把话说得挺透,至于具体怎么做,那就靠我们自己了。”

轩宇阅读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