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浅见刑事局长的忧愁
1
有句话叫做“迫于形势”,它屡屡招致意想不到的结果和灾难。有时也叫做“骑虎难下”。浅见光彦的愤怒不久将使波纹朝着他没有预计到的——不太理想的方向扩展开去。
虽说如此,但浅见的愤怒并非只是心血来潮或是由于莽撞而引起的一时冲动。可以说,毋宁不是这样才是祸根。
浅见一味认为:喜多方警察署和县警察署对于清野林太郎“自杀事件”的顽固不化的态度是难以容忍的。
浅见参与案子只不过是短暂的时间,可以说只是亲眼看了看事件现场和清野的车子而已。仅仅是这么一点的作业,浅见就发现了软管的疑惑。组织力量、机 动力量和分析技术都完备的警察竟然忽视了这样单纯的事,仅仅是这样一个事实,警察就应该大大地感到羞耻。应该承认这过错,虚心地重新开始搜查。
可是,他们是想以一种践踏般的冷漠态度忽视掉这好不容易的发现吗?
浅见将对警察的急不可待的心情和愤怒发泄到了文字处理机上,打键盘的速度异常的快。光标在飞跑,日本字眼看着填满了画面,页码接连不断地在增加。
如果用怀疑的目光看——不,只要有真实地看事物的姿态,那么,清野的“自杀”的周围就会显露出无数的疑惑。
说来,清野没有任何必须自杀的动机。
如何解释没有内容的遗书也是问题。
为何将喜多方选作死地?也必须揭开这个谜。
仅仅罗列这些状况证据,也有充分的要素让人认为断定清野的死是自杀的警察的判断是错误的。
而且,最有决定性的疑惑是那根软管。
究竟持有什么样的神经,才会毫不费事地作出判断说那根软管的剪断和连接没有任何意义?
哪怕是调查一下买软管的店,警察做了这种程度的努力吗?
如果主张剪断——连接一说,那么关于车里没有剪刀这件事,打算如何解释呢?
浅见有时激动,有时又装作冷静地列举着一个又一个涌上脑海的疑问,认定:警察如果置这些事情于不顾而了结案子的话,那么这是等于是犯罪的玩忽职守!
另外,他又引用过去自己所经历的搜查案件的例子,指出警察所干的未必都是十全十美的。
说警察最害怕的不是犯罪本身,而是处理犯罪时警察自身的失误也不为过。
警察和警官不能有过失——这一目标不知不觉变质成了绝对不会有过失这一“真理”,特别是干部们的头脑里,这一意识常在起作用。
警察和警官绝对正确——这一前提威胁平民百姓的最浅显的例子,是称作“逮耗子”的取缔违反速度。比如说,即使单方面认定说“你超过了时速四十公 里”,驾驶车子的一方也没有任何可以反驳的根据。如果把证据放在你面前说无线电探测器上记录着数据,你就只得服从。警察经常是正确的,“被告”事实上几乎 没有机会知道这无线电探测器是否正确工作。警官所作的“现场认定”也称为有力的证据。在过道口是否疏忽了暂时停车,要是警官坚持说“没有停车”,一般说 来,那也会“有罪”。这也是因为有警察绝对正确这一前提才得以成立。
要是绝对正确的警察有了什么过失,那么所有的前提将失去其基础。正因为这样,所以警察企图一个劲地隐瞒警官的过错和错误搜查。
即使大有错误搜查之嫌疑,警察也不想坦率地承认过错,可以认为事实上有这种可能性。岂止如此,为了隐瞒过错,进而犯更大的错误。过去有过捏造无中生有的血染衬衣,产生了无辜的死刑犯的例子。
浅见以锐利的笔锋坚持认为:清野的“自杀”有可能正是这种警察的素质产生的大错误。
而且下结论说:隐瞒这过错的福岛县警察本部的姿态辜负了民众的信赖,进而导致助长犯罪。
一打印,每页四百字的稿子竟有二十六页。
重新读了一下,自己也不是没有感到有点过激,但他有自信:坦率地写的话就会这样。虽说如此,但这稿件发表在哪里呢?他并非有了着落。似乎是单纯地不能不写的强烈冲动从指间迸发出来的文章。
浅见用传真将文章发给了《旅行与历史》的藤田那里。受藤田和西村委托调查翠的父亲的案子,这就算是对此事的书面报告。
藤田立即打来了电话。
“了不起呀!”第一声藤田就难得这样发出感叹的话,一副不像是藤田的老老实实的口气,以往对浅见送去的稿件总要挑剔上几句。
“这,可以登吗?”
“登?不,给你发去并不是这意思,再说,这内容不适合《旅行与历史》吧。”
“当然不是我这地方了。打算转给我们的月刊《s》。”
藤田说了以本社别的栏目组的综合杂志的名字。
“没有关系吧?要是月刊《s》,稿费也比《旅行与历史》高,读者的反响也可以期待。”
“反响?……”
浅见稍有点胆怯起来。刑事局长的哥哥掠过他脑海。
“对。因为这样举出具体例子批评警察,这是一个相当大的冲击呀!读者会高兴吧,对警察的应有的态度也提出了一个问题。也许因此会重新开始调查。总而言之,让这么一个东西睡大觉太可惜了。可以吧,登到《s》上?”
在浅见犹豫不决说不出话来时,藤田单方面宣布:“得赶上截稿时间,所以校样就不给了。”旋即挂断了电话。
月刊《s》的实际销售份数最多二万或三万。正确的数字不知道,但应该是不怎么多的,及至读这二流杂志中的无名现场采访记者写的那种文章的人,那一定更微乎其微了。
浅见决定一面抱着极消极的期待感,一面注视扔出的骰子转向何处。
浅见写的文章被当作署名论文登载在12月出售的月刊《s》新年号上。看到目录上也出现了大大的名字,浅见现在才感到惊愕。但愿谁都不看的希望这下破灭了。
最初的“反响”是清野翠打来的电话。
“浅见,看了!”翠振奋地喊叫般说道,“那个人——是藤井见习警部吧,那样作了保证,可结果还是不行吧。太差劲了!不过,看了你浅见写的,我心情一下子舒畅了。受到那样的质问,就说是警察,这回也不能佯装不知了吧。”
“哎,要是会那样就好了……”
“会的,一定!”
以此为开端,藤田和西村也都打来了像是祝福又像是激励的电话。
但浅见感到心情一刻一刻地沉重。(什么时候暴露?什么时候暴露?——)简直就像时效迫在眉睫的犯人似的心情。
一直害怕的瞬间终于来到了。和刚刚回到家的哥哥在客厅一照面,阳一郎就说:“到书房来一下好吗?”严谨的刑事局长的一副职业性的表情。
“是篇挺有意思的论文呀。”隔着书房的书桌面对面一坐下来,阳一郎露出微笑,说道。
“你读了?”
“啊,警务的人替我拿来了杂志,听说他也是从部下那里听说,才知道的。”
“说什么了?”
“说如果是事实那是个问题。”
“他说的问题,是指什么样的问题呢?”
“这没有说。”
“是说福岛县警察本部终结搜查是问题呢,还是我写那种文章是问题?”
“这个嘛……”
“哥哥你不会不知道吧。你认为哪边正确?”
“这不是正确不正确的问题。”
“这是什么意思?”
“你是民间人,想写什么想做什么是你的自由,但政府的人不能这样,必须分清是非曲直,特别是警察组织和警官,他们经常背负着必须用对或是错加以区 分的使命。如果你的主张是正确的,那么福岛县警察本部的判断就是错误的,将发展成为重大的责任问题;相反,即使你的论文完全错误,那也绝不会追究你的责 任。这种情况也丝毫没有理由以毁坏名誉被起诉吧。”
有句话叫做“迫于形势”,它屡屡招致意想不到的结果和灾难。有时也叫做“骑虎难下”。浅见光彦的愤怒不久将使波纹朝着他没有预计到的——不太理想的方向扩展开去。
虽说如此,但浅见的愤怒并非只是心血来潮或是由于莽撞而引起的一时冲动。可以说,毋宁不是这样才是祸根。
浅见一味认为:喜多方警察署和县警察署对于清野林太郎“自杀事件”的顽固不化的态度是难以容忍的。
浅见参与案子只不过是短暂的时间,可以说只是亲眼看了看事件现场和清野的车子而已。仅仅是这么一点的作业,浅见就发现了软管的疑惑。组织力量、机 动力量和分析技术都完备的警察竟然忽视了这样单纯的事,仅仅是这样一个事实,警察就应该大大地感到羞耻。应该承认这过错,虚心地重新开始搜查。
可是,他们是想以一种践踏般的冷漠态度忽视掉这好不容易的发现吗?
浅见将对警察的急不可待的心情和愤怒发泄到了文字处理机上,打键盘的速度异常的快。光标在飞跑,日本字眼看着填满了画面,页码接连不断地在增加。
如果用怀疑的目光看——不,只要有真实地看事物的姿态,那么,清野的“自杀”的周围就会显露出无数的疑惑。
说来,清野没有任何必须自杀的动机。
如何解释没有内容的遗书也是问题。
为何将喜多方选作死地?也必须揭开这个谜。
仅仅罗列这些状况证据,也有充分的要素让人认为断定清野的死是自杀的警察的判断是错误的。
而且,最有决定性的疑惑是那根软管。
究竟持有什么样的神经,才会毫不费事地作出判断说那根软管的剪断和连接没有任何意义?
哪怕是调查一下买软管的店,警察做了这种程度的努力吗?
如果主张剪断——连接一说,那么关于车里没有剪刀这件事,打算如何解释呢?
浅见有时激动,有时又装作冷静地列举着一个又一个涌上脑海的疑问,认定:警察如果置这些事情于不顾而了结案子的话,那么这是等于是犯罪的玩忽职守!
另外,他又引用过去自己所经历的搜查案件的例子,指出警察所干的未必都是十全十美的。
说警察最害怕的不是犯罪本身,而是处理犯罪时警察自身的失误也不为过。
警察和警官不能有过失——这一目标不知不觉变质成了绝对不会有过失这一“真理”,特别是干部们的头脑里,这一意识常在起作用。
警察和警官绝对正确——这一前提威胁平民百姓的最浅显的例子,是称作“逮耗子”的取缔违反速度。比如说,即使单方面认定说“你超过了时速四十公 里”,驾驶车子的一方也没有任何可以反驳的根据。如果把证据放在你面前说无线电探测器上记录着数据,你就只得服从。警察经常是正确的,“被告”事实上几乎 没有机会知道这无线电探测器是否正确工作。警官所作的“现场认定”也称为有力的证据。在过道口是否疏忽了暂时停车,要是警官坚持说“没有停车”,一般说 来,那也会“有罪”。这也是因为有警察绝对正确这一前提才得以成立。
要是绝对正确的警察有了什么过失,那么所有的前提将失去其基础。正因为这样,所以警察企图一个劲地隐瞒警官的过错和错误搜查。
即使大有错误搜查之嫌疑,警察也不想坦率地承认过错,可以认为事实上有这种可能性。岂止如此,为了隐瞒过错,进而犯更大的错误。过去有过捏造无中生有的血染衬衣,产生了无辜的死刑犯的例子。
浅见以锐利的笔锋坚持认为:清野的“自杀”有可能正是这种警察的素质产生的大错误。
而且下结论说:隐瞒这过错的福岛县警察本部的姿态辜负了民众的信赖,进而导致助长犯罪。
一打印,每页四百字的稿子竟有二十六页。
重新读了一下,自己也不是没有感到有点过激,但他有自信:坦率地写的话就会这样。虽说如此,但这稿件发表在哪里呢?他并非有了着落。似乎是单纯地不能不写的强烈冲动从指间迸发出来的文章。
浅见用传真将文章发给了《旅行与历史》的藤田那里。受藤田和西村委托调查翠的父亲的案子,这就算是对此事的书面报告。
藤田立即打来了电话。
“了不起呀!”第一声藤田就难得这样发出感叹的话,一副不像是藤田的老老实实的口气,以往对浅见送去的稿件总要挑剔上几句。
“这,可以登吗?”
“登?不,给你发去并不是这意思,再说,这内容不适合《旅行与历史》吧。”
“当然不是我这地方了。打算转给我们的月刊《s》。”
藤田说了以本社别的栏目组的综合杂志的名字。
“没有关系吧?要是月刊《s》,稿费也比《旅行与历史》高,读者的反响也可以期待。”
“反响?……”
浅见稍有点胆怯起来。刑事局长的哥哥掠过他脑海。
“对。因为这样举出具体例子批评警察,这是一个相当大的冲击呀!读者会高兴吧,对警察的应有的态度也提出了一个问题。也许因此会重新开始调查。总而言之,让这么一个东西睡大觉太可惜了。可以吧,登到《s》上?”
在浅见犹豫不决说不出话来时,藤田单方面宣布:“得赶上截稿时间,所以校样就不给了。”旋即挂断了电话。
月刊《s》的实际销售份数最多二万或三万。正确的数字不知道,但应该是不怎么多的,及至读这二流杂志中的无名现场采访记者写的那种文章的人,那一定更微乎其微了。
浅见决定一面抱着极消极的期待感,一面注视扔出的骰子转向何处。
浅见写的文章被当作署名论文登载在12月出售的月刊《s》新年号上。看到目录上也出现了大大的名字,浅见现在才感到惊愕。但愿谁都不看的希望这下破灭了。
最初的“反响”是清野翠打来的电话。
“浅见,看了!”翠振奋地喊叫般说道,“那个人——是藤井见习警部吧,那样作了保证,可结果还是不行吧。太差劲了!不过,看了你浅见写的,我心情一下子舒畅了。受到那样的质问,就说是警察,这回也不能佯装不知了吧。”
“哎,要是会那样就好了……”
“会的,一定!”
以此为开端,藤田和西村也都打来了像是祝福又像是激励的电话。
但浅见感到心情一刻一刻地沉重。(什么时候暴露?什么时候暴露?——)简直就像时效迫在眉睫的犯人似的心情。
一直害怕的瞬间终于来到了。和刚刚回到家的哥哥在客厅一照面,阳一郎就说:“到书房来一下好吗?”严谨的刑事局长的一副职业性的表情。
“是篇挺有意思的论文呀。”隔着书房的书桌面对面一坐下来,阳一郎露出微笑,说道。
“你读了?”
“啊,警务的人替我拿来了杂志,听说他也是从部下那里听说,才知道的。”
“说什么了?”
“说如果是事实那是个问题。”
“他说的问题,是指什么样的问题呢?”
“这没有说。”
“是说福岛县警察本部终结搜查是问题呢,还是我写那种文章是问题?”
“这个嘛……”
“哥哥你不会不知道吧。你认为哪边正确?”
“这不是正确不正确的问题。”
“这是什么意思?”
“你是民间人,想写什么想做什么是你的自由,但政府的人不能这样,必须分清是非曲直,特别是警察组织和警官,他们经常背负着必须用对或是错加以区 分的使命。如果你的主张是正确的,那么福岛县警察本部的判断就是错误的,将发展成为重大的责任问题;相反,即使你的论文完全错误,那也绝不会追究你的责 任。这种情况也丝毫没有理由以毁坏名誉被起诉吧。”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