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古典文学 > 佛经大全 > 六祖坛经

六祖坛经讲记 第15集

六祖坛经讲记 第15集

良久,谓明曰: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惠明言下大悟。

【良久,谓明曰:不思善,不思恶,】〔良久〕过了很久,六祖等惠明静下心来,「屏息诸缘,勿生一念」之后,才为他说法。〔不思善,不思恶。〕不可以解释为不执着善也不执着恶,如果不执着善恶,不就变成是非不分了吗?如果你跟你儿子这么说,他打你一巴掌,你骂他,他就问你:「打一巴掌是善还是恶?」你说「恶。」他就问你:「你不是说不思善不思恶吗?」你就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了。所以不要以为「不执着」后面加上什么都可以用。

这句话原则上是针对本性来讲的,是谈「心」,不是谈「事」,事情一定要「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要「断恶行善,但亦不可执着此善」。看经典时千万要注意讲的是事还是理,是有还是无,是性还是体。很多人看不懂这句话,或是觉得疑惑,是因为不懂真正的意思。

所以有的人看佛经,说经上有时说有,有时说没有,有时说有来去,有时说无来无去,怎么看都看不懂。佛教跟其他宗教的不同在哪里?佛教是在阐扬真理,从真理下手,其他宗教是从叫人家行善下手。你真的是越内行,对佛法越赞叹,这不是老王卖瓜自卖自夸。这句话讲的就是你的心性,心性本质上是没有善恶分别对待的,所以你不要从心性当中再产生善恶的概念。

【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惠明言下大悟。】〔正与么时〕就在你不思善、不思恶的那个当下。〔上座〕对僧人的尊称。〔本来面目〕即自己的自性。

你一定要相信你随时会开悟,你来上课不要抱着只是来听课的心态,这不是求法的正确态度,听课只是闻,你是来见性的,你是要开悟的,你只要打破疑惑,就彻底明白了。我希望你自己的觉性能够生起来,今天不是你听到什么,而是你自己的疑惑到底除掉了多少!

你今天来也不是为了要得到什么,你不需要得到什么,你的佛性本来就具足一切,只是因为你的妄想、执着障碍你的佛性,你是来拨云见日的,有一天障碍你的云雾散开了,你就看到光明了。

复问云:上来密语密意外,还更有密意否?能云:与汝说者,即非密也;汝若返照,密在汝边。

【复问云:上来密语密意外,还更有密意否?】从释迦牟尼佛一直传承到现在,讲远一点就是十方三世佛,佛的心法由祖师一代传一代,除了见性之外,还有其他的不宣之秘吗?

【能云:与汝说者,即非密也;汝若返照,密在汝边。】以前你不了解,就觉得它很奥秘,现在了解了,就觉得它很寻常;你若用心观照自己的自性,密意就在你心中。

什么叫用心观照自己的自性?心跟性本来是一,不是二,只不过心是用,性是体,你要产生「用」来观照那个「体」,到底是谁在看谁?从事相的角度是自己在看自己,从本质的角度是没有一个能看,也没有一个所看,能所双亡,所以谁在说《金刚经》?说者无说;谁在听《金刚经》?听者无听;这就是般若。你如果不了解这个模式,佛经你怎么看都看不懂。

明曰:惠明虽在黄梅,实未省自己面目;今蒙指示,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今行者即惠明师也。能曰:汝若如是,吾与汝同师黄梅,善自护持。

【明曰:惠明虽在黄梅,实未省自己面目;今蒙指示,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修行这个东西完全是自悟,是自修自证,自成佛道。那念佛算不算?算。假如你没有自力,他力怎么来?阿弥陀佛就像在湖边散步的人,你不小心掉入湖中,希望他救你,但你的手也要伸出来;手伸出来叫自力,他来拉你叫他力。你学任何法门不能够依赖别人,一切要靠自力。

佛法跟基督教的教义不一样,因为他们遇到困难把一切一交一 给主,信赖主,让祂来救。你以为凡事都可以依赖阿弥陀佛,这就跟基督教没有什么两样。我不是说念佛不好,但你们要悟啊,要明白念佛是为了什么。

比如说我最近在闭关,之前每天的供杯都是学生在洗,现在是我自己拿下来洗。我拿下来之后就观察那个供杯,怎么看它都很干净,还要洗一洗吗?我看到了我的心,不是看到我的心很清净,而是看到我的懒惰,你们要如实地看到自己的心:哦,原来是懒惰!重点不是它干净不干净的问题,而是要如实地这样思维。凡事要自己去做,所以寒天饮冰水,点滴在心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这句话只有真修行的人才能够明白个中的滋味。

【今行者即惠明师也。能曰:汝若如是,吾与汝同师黄梅,善自护持。】他们是师兄弟,同在五祖门下学习 ,但惠明在五祖门下时没有开悟,反而是他的师弟让他开悟了。每个人的因缘真的是不一样,说不定你度他没有用,别人度他也许还有用。〔善自护持〕出自《金刚经》「善护念诸菩萨」,好好的照顾心地,自行护念。

明又问:惠明今后向甚处去?能曰:逢袁则止,遇蒙则居。明礼辞,明回至岭下,谓趁众曰:向陟崔嵬,竟无踪迹,当别道寻之。趁众咸以为然。

〔袁〕指一江一 西袁州,〔蒙〕指袁州的蒙山。从神通的角度看,六祖有他心通,从一般的角度看,六祖已经要往南,所以令惠明往北,在一江一 西省内行化。惠明作礼辞别六祖之后,对追逐来的师兄弟说,陡峭的高山中找不到六祖,引开众人到别处搜寻。

能后至曹溪,又被恶人寻逐。乃于四会县,避难猎人队中,凡经一十五载,时与猎人随宜说法。猎人常令守网,每见生命,尽放之。每至饭时,以菜寄煮肉锅。或问,则对曰:但吃肉边菜。

【能后至曹溪,又被恶人寻逐。乃于四会县,避难猎人队中,凡经一十五载,】〔曹溪〕在广东省曲一江一 县东南,后人将六祖传下来的禅法称为「曹溪禅」。六祖为什么要躲在猎人队?看经典你能够看出来则回味无穷,你要是一直这样看,就可能会有悟处。字面上的东西你买白话解释就有了,你们要听的是听不到的声音,要见你们见不到的东西;听不到的东西就是弦外之音,所以你们不要依文解义。

六祖是真的开悟了,他要「悟后起修」,但他不是找个安逸的地方来修,猎人队原则上是难以调伏,罪障很深的一群人,和他背道而驰,他却偏偏来这边,你有看到他的功夫吗?不要只看到他在躲。实际上我们跟猎人一样,都是凡夫,一样有人性的弱点,也一样都有佛性,马祖道一禅师曾经一两句话就把一个猎人度开悟了。你要怎么历练你自己最重要,悟后要好好地修,来跟自己的心境相应,一直到自己圆满为止。

六祖大师不但开悟,而且已经被传法,还要在猎人队躲十五年。大家一向比较容易肯定台面上的成就,台面下有些东西你是看不到的;我们不要否定台面下的人,说不定他是大菩萨,你自己看不到罢了,所以要存礼敬诸佛的心态,众生皆有佛性,只不过有的已成佛,有的是未来佛。《易经》有个卦,「潜龙勿用」,这是在等待机缘,这就是智慧。佛经一开始用「一时」,也是讲当时已因缘成熟、条件俱足。

【时与猎人随宜说法。猎人常令守网,每见生命,尽放之。】〔随宜说法〕随众生根机方便说法,这不是件容易的事,何况是面对这些一天到晚在犯杀业的猎人,六祖大师除了有能力说法,还偷偷放生,这不是跟猎人队作对吗?为什么还能待十五年吗?!六祖大师到底是有什么能耐?他真的是了不起。你有没有探讨说,如果是你会怎么样?你看你家里面又没有人打猎,家人还拿钱给你花,但是你却没办法度他们。

【每至饭时,以菜寄煮肉锅。或问,则对曰:但吃肉边菜。】你不要掉入陷阱,不要从今之后学六祖大师吃肉边菜。记住:「善学曹溪禅,不必肉边菜。」但是这样的人很多,每次人家问他为什么,他就说六祖不也这样。那六祖去猎人队,你又没有去。

我们学东西要知道真正的内涵,人家叫你初一、十五吃素,或是六斋日、十斋日,你以为吃几天素功德就很大,祖师是要你培养悲心啦!明理的人他愿意听我们一次跟他讲明,不愿意听的,我们就说也好啦,你这样做也不错啦!学佛没有人强迫你,吃素没有人强迫你,发慈悲心也没有人能够强迫你,那是你自己要发心的。你不明白道理,只学事相,学事相又不明理,真是冤枉。

例如,有的人想学佛,但是又想吃肉,他就去探听,探听到是学密宗可以吃肉,就心安理得的吃,真是这个意思吗?难道信密宗就可以吃肉吗?什么情形之下吃死人的肉没有罪?比如飞机失事,有的人死了,还活着的人吃死人的肉是为了求生存,是迫不得已的。某些高原地区不适合植物生长,只有牛羊这些动物,为了活下去只好吃肉。同样的六祖大师在当时的状况之下,他才吃肉边菜,但是他的心是清净的。

听过有人辩说:我吃牠的肉是度牠;如果有人这样跟你讲,你就用嘴给他咬下去,说:我吃你的肉是在度你。还有人说:济公不是在吃肉吗?人家济公吃一只鸡能够吐出一只鸡来,你能吗?我不是要自赞毁他,这种人真的是乱来,观念不对就是不对,不要强词夺理。

轩宇阅读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