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国古典文学 > 古代医书 > 食疗本草原

卷中(3)

(六)又,目泪出不止者,以三年冠血敷目睛上,日三度。〔嘉〕

(七)乌雌鸡∶温,味酸,无毒。主除风寒湿痹,治反胃、安胎及腹痛, 折骨疼,乳痈。〔证〕

(八)月蚀疮绕耳根,以乌雌鸡胆汁敷之,日三。〔证〕

(九)产后血不止,以鸡子三枚,醋半升,好酒二升,煎取一升,分为四服。如人行三二里,微暖进之。〔嘉〕

(十)又,新产妇可取一只,理如食法,和五味炒熟,香,即投二升酒中,封口经宿,取饮之,令人肥白。〔嘉〕

(十一)又,和乌油麻二升,熬令黄香,末之入酒,酒尽极效。〔嘉〕

(以乌油麻一升,熬之令香,末,和酒服之,即饱热能食。)〔证〕

(十二)黄雌鸡∶主腹中水癖水肿,以一只理如食法∶和赤小豆一升同煮,候豆烂即出食之。其汁,日二夜一,每服四合。补丈夫陽气,治冷气。瘦着床者,渐渐食之良。〔嘉〕

(十三)又,先患骨热者,不可食之。鸡子动风气,不可多食。〔嘉〕

(十四)又,光粉诸石为末,和饭与鸡食之,后取鸡食之,甚补益。〔嘉〕

(十五)又,子醋煮熟,空腹食之,治久赤白粒〔嘉〕

(十六)又,人热毒发,可取三颗鸡子白,和蜜一合,服之瘥。〔嘉〕

(十七)治大人及小儿发热,可取卵三颗,白蜜一合,相和服之,立瘥。卵并不得和蒜食,令人短气。〔证〕

(十八)又,胞衣不出,生吞鸡子清一枚,治目赤痛,除心胸伏热,烦满咳逆,动心气,不宜多食。〔证〕

(十九)鸡具五色者,食之致狂。肉和鱼肉汁食之,成心瘕。六指,玄鸡白头家鸡,及鸡死足爪不伸者,食并害人。〔证〕

(二十)鸡子和葱,食之气短。鸡子白共鳖同食损人。鸡子共獭肉同食,成遁尸注,药不能治。〔证〕

(二十一)鸡、兔同食成泄粒小儿五岁已下,未断乳者,勿与鸡肉食。〔证〕

(一)脂∶可合面脂。〔嘉〕

(二)肉∶性冷,不可多食。令人易霍乱。与服丹石人相宜。亦发痼疾。〔嘉〕

(三)卵∶温。补五脏,亦补中益气。多发痼疾。〔证〕

野鸭()、鸭

(一)野鸭∶寒。主补中益气,消食。九月以后即中食,全胜家者。虽寒不动气,消十二种虫,平胃气,调中轻身。〔心·嘉〕

(二)又,身上诸小热疮,多年不可者,但多食之即差。〔嘉〕

(三)白鸭肉∶补虚,消毒热,利水道,及小儿热惊痫,头生疮肿。〔嘉〕

(四)又,和葱豉作汁饮之,去卒烦热。〔嘉〕

(五)又,粪∶主热毒毒粒〔嘉〕

(六)又,取和鸡子白,封热肿毒上消。〔嘉〕

(七)又,黑鸭∶滑中,发冷痢,下香港脚,不可多食。〔嘉〕

(八)子∶微寒。少食之,亦发气,令背膊闷。〔嘉〕

(九)项中热血∶解野葛毒,饮之差。〔证〕

(十)卵∶小儿食之,脚软不行,爱倒。盐淹食之,即宜人。〔证〕

(十一)屎∶可拓蚯蚓咬疮。〔证〕

鹧鸪

能补五脏,益心力,聪明。此鸟出南方,不可与竹笋同食,令人小竟胀。自死者,不可食。一言此鸟天地之神,每月取一只飨至尊。所以自死者不可食也。〔嘉〕

(一)雁膏∶可合生发膏。仍治耳聋。〔嘉〕

(二)骨灰和泔洗头,长发。〔嘉〕

(一)其肉∶十月以后、正月以前食之,续五脏不足气,助陰道,益精髓,不可停息。〔嘉〕

(二)粪∶和天雄、干姜为丸,令陰强。〔嘉〕

(三)脑∶涂冻疮。〔嘉〕

(四)卵白∶和天雄末、菟丝子末为丸,空心酒下五丸。主男子陰痿不起,女子带下,便溺不利。除疝瘕,决痈肿,续五脏气。〔证〕

山鸡、野鸡(雉)

(一)山鸡∶主五脏气喘、不得息者。食之发五痔。和荞麦面食之,生肥虫。卵∶不与葱同食,生寸白虫。〔嘉〕

(二)又,野鸡∶久食令人瘦。又九月至十二月食之,稍有补。他月即发五痔及诸疮疥。〔嘉〕

(三)不与胡桃同食,即令人发头风,如在舡车内,兼发心痛。〔嘉·证〕

(四)亦不与豉同食。自死、足爪不伸,食之杀人。〔证〕

(五)菌子、木耳同食,发五痔,立下血。〔嘉〕

鹑〈温〉

(一)补五脏,益中续气,实筋骨,耐寒暑,消结气。〔心〕

(二)患痢人可和生姜煮食之。〔心〕

(三)又云,鹑肉不可共猪肉食之,令人多生疮。〔心〕

(四)四月以后及八月以前,鹑肉不可食之。〔心〕

(一)头∶烧灰,主头风目眩,以饮服之。〔证〕

(二)肉∶食之,治癫痫疾。〔证〕

鸲鹆肉(八哥)〈寒〉

(一)主五痔,止血。〔证〕

(二)又,食法∶腊日采之,五味炙之,治老嗽。或作羹食之亦得。或捣为散,白蜜和丸并得。治上件病,取腊月腊日得者良,有效。非腊日得者不堪用。〔证〕

慈鸦

(一)主瘦病,咳嗽,骨蒸者,可和五味淹炙食之良。其大鸦不中食,肉涩,只能治病,不宜常食也。〔证〕

(二)以目睛汁注眼中,则夜见神鬼。又“神通目法”中亦要用此物。又《北帝摄鬼录》中,亦用慈鸦卵。〔证〕

鸳鸯

(一)其肉∶主 疮,以清酒炙食之。食之则令人美丽。〔证〕

(二)又,主夫妇不和,作羹 ,私与食之,即立相怜爱也。〔证〕

蜜〈微温〉

(一)主心腹邪气,诸惊痫,补五脏不足气。益中止痛,解毒。能除众病,和百药,养脾气,除心烦闷,不能饮食。〔证〕

(二)治心肚痛,血刺腹痛及赤白痢,则生捣地黄汁,和蜜一大匙,服即下。〔证〕

(三)又,长服之,面如花色,仙方中甚贵此物。若觉热,四肢不和,即服蜜浆一碗,甚良。〔证〕

(四)又能止肠 ,除口疮,明耳目,久服不饥。〔证〕

(五)又,点目中热膜,家养白蜜为上,木蜜次之,崖蜜更次。〔证〕

(六)又,治癞,可取白蜜一斤,生姜三斤捣取汁。先秤铜铛,令知斤两。即下蜜于铛中消之。又秤,知斤两,下姜汁于蜜中,微火煎,令姜汁荆秤蜜,斤两在即休,药已成矣。

患三十年癞者,平旦服枣许大一丸,一日三服,酒饮任下。忌生冷醋滑臭物。功用甚多,世人众委,不能一一具之。〔证〕

牡蛎

(一)火上炙,令沸。去壳食之,甚美。令人细润肌肤,美颜色。〔心·嘉〕

(二)又,药家比来取左顾者,若食之,即不拣左右也。可长服之。海族之中,惟此物最贵。北人不识,不能表其味尔。〔嘉〕

龟甲〈温〉

(一)味酸。主除温瘴气,风痹,身肿, 折。又,骨带入山林中,令人不迷路。其食之法,一如鳖法也。其中黑色者,常啖蛇,不中食之。其壳亦不堪用。〔证〕

(二)其甲∶能主女人漏下赤白、崩中,小儿囟不合,破症瘕、 疟,疗五痔,陰蚀,湿痹,女子陰隐疮及骨节中寒热,煮汁浴渍之良。〔证〕

(三)又,已前都用水中龟,不用啖蛇龟。五月五日取头干末服之,亦令人长远入山不迷。〔证〕

(四)又方,卜师处钻了者,涂酥炙,细罗,酒下二钱,疗风疾。〔证〕

魁蛤〈寒〉

润五脏,治消渴,开关节。服丹石人食之,使人免有疮肿及热毒所生也。〔证〕

鳢鱼(蠡鱼)

(一)下大小便壅塞气。〔嘉〕

(二)又,作 ,与香港脚风气人食之,效。〔嘉〕

(三)又,以大者洗去泥,开肚,以胡椒末半两,切大蒜三两颗,内鱼腹中缝合,并和小豆一升煮之。临熟下萝卜三五颗如指大,切葱一握,煮熟。空腹食之,并豆等强饱,尽食之。至夜即泄气无限,三五日更一顿。下一切恶气。〔嘉〕

(四)又,十二月作酱,良也。〔嘉〕

鱼(鱼)、(鱼)

与 大约相似,主诸补益,无鳞,有毒,勿多食。赤目、赤须者并杀人也。〔证〕

鲫鱼

(一)食之平胃气,调中,益五脏,和 作羹食良。〔嘉·证〕

(二)作 食之,断暴下粒和蒜食之,有少热;和姜酱食之,有少冷。〔心·证〕

(三)又,夏月热痢可食之,多益。冬月则不治也。〔证〕

(四)骨∶烧为灰,敷恶疮上,三、五次瘥。〔证〕

(五)又,鲫鱼与 ,其状颇同,味则有殊。 是节化。鲫是稷米化之,其鱼肚上尚有米色。宽大者是鲫,背高肚狭小者是 ,其功不及鲫鱼。〔嘉〕

(六)谨按∶其子调中,益肝气。凡鱼生子,皆粘在草上及土中。寒冬月水过后,亦不腐坏。每到五月三伏时,雨中便化为鱼。〔心·嘉·证〕

(七)食鲫鱼不得食沙糖,令人成疳虫。丹石热毒发者,取茭首和鲫鱼作羹,食一两顿即瘥。〔证〕

鳝鱼(黄鳝)

补五脏,逐十二风邪。患恶气人当作 ,空腹饱食,便以衣盖卧。少顷当汗出如白胶,汗从腰脚中出。候汗尽,暖五木汤浴,须慎风一日。更三、五日一服,并治湿风。〔嘉〕

鲤鱼

(一)胆∶主除目中赤及热毒痛,点之良。〔证〕

(二)肉∶白煮食之,疗水肿脚满,下气。腹中有宿瘕不可食,害人。久服天门冬人,亦不可食。〔嘉·证〕

(三)刺在肉中,中风水肿痛者,烧鲤鱼眼睛作灰,内疮中,汁出即可。〔证〕

(四)谨按∶鱼血主小儿丹毒,涂之即瘥。〔证〕

(五)鱼鳞∶烧,烟绝,研。酒下方寸(匕),破产妇滞血。〔证〕

(六)脂∶主诸痫,食之良。〔证〕

(七)肠∶主小儿腹中疮。〔证〕

(八)鲤鱼 ∶不得和豆藿叶食之,成瘦。〔证〕

(九)其鱼子,不得合猪肝食之。〔证〕

(十)又,(凡修理),每断去脊上两筋及脊内黑血,此是毒故也。〔心·嘉·证〕

(十一)炙鲤鱼切忌烟,不得令熏着眼,损人眼光。三两日内必见验也。〔证〕

轩宇阅读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