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国古典文学 > 古代医书 > 食疗本草原

卷中(4)

(十二)又,天行病后不可食,再发即死。〔心·嘉·证〕

(十三)又,(其在)砂石中者,(有)毒,多在脑髓中,不可食其头。〔心·嘉·证〕

鲟鱼

(一)有毒。主血淋。可煮汁食之。其味虽美,而发诸药毒。〔证〕

(二) ∶世人虽重,尤不益人。服丹石人不可食,令人少气。发一切疮疥,动风气。不与干笋同食,发瘫痪风。小儿不与食,结症瘕及嗽。大人久食,令人卒心痛,并使人卒患腰痛。〔证〕

??

肉∶可食。以五味汁淹、炙食之,良。不得食其骨也。其骨能瘦人,使人缩小也。〔嘉·证〕

(二)谨按∶主下焦弱,理胃气。令人能食。〔嘉·证〕

(三)其皮可烧灰,和酒服。及炙令黄,煮汁饮之,主胃逆。细锉,炒令黑,入丸中治肠风,鼠奶痔,效。〔嘉·证〕

(四)(其脂)∶主肠风、痔 。可煮五金八石。与桔梗、麦门冬反恶。〔嘉·证〕

(五)又有一种,村人谓之豪猪,取其肚烧干,和肚屎用之。捣末细罗。每朝空心温酒调二钱匕。有患水病磕胀者,服此豪猪肚一个便消。瘥。此猪多食苦参,不理冷胀,只理热风水胀。形状样似 鼠。〔证〕

(一)主妇人漏下,羸瘦。中春食之美,夏月有少腥气。〔嘉〕

(二)其甲∶岳州昌江者为上。赤足不可食,杀人。〔嘉〕

(一)足斑、目赤不可食,杀人。〔证〕

(二)主散诸热。(又堪)治胃气,理经脉,消食。〔嘉·证〕

(三)蟹脚中髓及脑,能续断筋骨。人取蟹脑髓,微熬之,令内疮中,筋即连续。〔心〕

(四)又,八月前,每个蟹腹内有稻谷一颗,用输海神。待输芒后,过八月方食即好。

(未输时为长未成)。经霜更美,未经霜时有毒。〔嘉·证〕

(五)又,盐淹之作 ,有气味。和酢食之,利肢节,去五脏中烦闷气。其物虽恶形容,食之甚益人。〔嘉·证〕

(六)爪∶能安胎。〔证〕

乌贼鱼

(一)食之少有益髓。〔心〕

(二)骨∶主小儿、大人下痢,炙令黄,去皮细研成粉,粥中调服之食。〔证〕

(三)其骨能消目中一切浮翳。细研和蜜点之妙。〔嘉·证〕

(四)又,骨末治眼中热泪。〔嘉〕

又,点马眼热泪甚良。〔证〕

(五)久食之,主绝嗣无子,益精。其鱼腹中有墨一片,堪用书字。〔证〕

鳗鲡鱼

(一)杀(诸)虫毒,干烧炙之令香。(末,空腹)食之。三五度即瘥。长服尤良。〔嘉·证〕

(二)又,熏下部痔,虫尽死。患诸疮 及 疡风,长食之甚验。〔嘉〕

(三)腰肾间湿风痹,常如水洗者,可取五味、米煮,空腹食之,甚补益。湿香港脚人服之良。〔嘉〕

(四)又,诸草石药毒,食之,诸毒不能为害。〔嘉〕

(又,压诸草石药毒,不能损伤人。)〔证〕

(五)又,五色者,其功最胜也。〔嘉·证〕

(六)又,疗妇人带下百病,一切风瘙如虫行。其江海中难得五色者,出歙州溪泽潭中,头似蝮蛇,背有五色纹者是也。〔嘉·证〕

(七)又,烧之熏毡中,断蛀虫。置其骨于箱衣中,断白鱼、诸虫咬衣服。〔证〕

(八)又,烧之熏舍屋,免竹木生蛀 。〔证〕

鼍(鱼)

疗惊恐及小竟气疼。〔嘉〕

鼋〈微温〉

(一)主五脏邪气,杀百虫蛊毒,消百药毒,续人筋。〔证〕

(二)膏∶摩风及恶疮。〔遗〕

(三)又,膏涂铁,摩之便明。淮南方术中有用处。〔遗·证〕

鲛鱼〈平〉

(一)补五脏。作 食之,亚于鲫鱼。作 食之并同。〔证〕

(二)又,如有大患喉闭,取胆汁和白矾灰,丸之如豆颗,绵裹内喉中。良久吐恶涎沫,即喉咙开。腊月取之。〔证〕

白鱼

(一)主肝家不足气,不堪多食,泥人心。虽不发病,终养 所食。〔嘉〕

(二)和豉作羹,一、两顿而已。新鲜者好食。若经宿者不堪食。(久食)令人腹冷生诸疾。或淹、或糟藏,犹可食。〔嘉·证〕

(三)又可炙了,于葱、醋中重煮(一、两沸)食之。调五脏,助脾气,能消食。理十二经络,舒展不相及气。〔嘉·证〕

(四)时人好作饼,炙食之。犹少动气,久亦不损人也。〔证〕

鳜鱼〈平〉

补劳,益脾胃。稍有毒。〔证〕

青鱼

(一)主香港脚烦闷。又,和韭白煮食之,治香港脚脚弱、烦闷、益心力也。〔证〕

(二)又,头中有枕,取之蒸,令气通,曝干,状如琥珀。此物疗卒心痛,平水气。以水研服之良。〔证〕

(三)又,胆、眼睛∶益人眼,取汁注目中,主目暗。亦涂热疮,良。〔证〕

石首鱼(黄花鱼)

作干鲞,消宿食,主中恶,不堪鲜食。〔证〕

嘉鱼〈微温〉

常于崖石下孔中吃乳石沫,甚补益。微有毒。其味甚珍美也。〔证〕

鲈鱼〈平〉

(一)主安胎,补中。作 尤佳。〔证〕

(二)补五脏,益筋骨,和肠胃,治水气。多食宜人。作 犹良。〔嘉补〕

(三)又,曝干甚香美。虽有小毒,不至发玻〔嘉补〕

鲎〈平〉

(一)微毒。治痔,杀虫。多食发嗽并疮癣。〔嘉补〕

(二)壳∶入香,发众香气。〔嘉补〕

(三)尾∶烧焦,治肠风泻血,并崩中带下及产后粒〔嘉补〕

(四)脂∶烧,集鼠。〔嘉补〕

时鱼(鲥鱼)〈平〉

补虚劳,稍发疳痼。〔证余〕

黄赖鱼(黄颡鱼)

一名 。醒酒。亦无鳞,不益人也。〔证余〕

比目鱼〈平〉

补虚,益气力。多食稍动气。〔证余〕

鲚鱼

发疥,不可多食。〔证余〕

鱼(河豚)

(一)有毒,不可食之。其肝毒杀人。缘腹中无胆,头中无鳃,故知害人。若中此毒及鲈鱼毒者,便 芦根煮汁饮,解之。〔证余〕

(二)又,此鱼行水之次,或自触着物,即自怒气胀,浮于水上,为鸦鹞所食。〔证余〕

鱼〈平〉

补五脏,益筋骨,和脾胃。多食宜人。作 尤佳。曝干甚香美。不毒,亦不发玻〔证余〕

黄鱼(鱼)〈平〉

有毒。发诸气病,不可多食。亦发疮疥,动风。不宜和荞麦同食,令人失音也。〔证余〕

鲂鱼

(一)调胃气,利五脏。和芥子酱食之,助肺气,去胃家风。〔证余〕

(二)消谷不化者,作 食,助脾气,令人能食。〔证余〕

(三)患疳痢者,不得食。作羹 食,宜人。其功与鲫鱼同。〔证余〕

牡鼠(鼠)

(一)主小儿痫疾、腹大贪食者∶可以黄泥裹烧之。细拣去骨,取肉和五味汁作羹与食之。勿令食着骨,甚瘦人。〔嘉〕

(二)又,取腊月新死者一枚,油一大升,煎之使烂,绞去滓,重煎成膏。涂冻疮及折破疮。〔嘉〕

蚌(蚌蛤)〈大寒〉

主大热,解酒毒,止渴,去眼赤。动冷热气。〔证〕

车螯

(车螯)、蝤蝥类,并不可多食之。〔证〕

蚶〈温〉

(一)主心腹冷气,腰脊冷风。利五脏,健胃,令人能食。每食了,以饭压之。不尔令人口干。〔嘉补〕

(二)又云,温中,消食,起陽。味最重。出海中,壳如瓦屋。〔嘉补〕

(三)又云,蚶∶主心腹腰肾冷风,可火上暖之,令沸,空腹食十数个,以饮压之,大妙。〔嘉补〕

(四)又云,无毒。益血色。〔嘉补〕

(五)壳∶烧,以米醋三度淬后埋,令坏。醋膏丸,治一切血气、冷气、症癖。〔嘉补〕

(一)味甘,温,无毒。补虚,主冷利。煮食之,主妇人产后虚损。生海泥中,长二三寸,大如指,两头开。〔嘉补〕

(二)主胸中邪热、烦闷气。与服丹石人相宜。天行病后不可食,切忌之。〔嘉补〕

(三)又云,蛏∶寒,主胸中烦闷邪气,止渴。须在饭食后,食之佳。〔嘉补〕

淡菜〈温〉

(一)补五脏,理腰香港脚,益陽事。能消食,除腹中冷气,消 癖气。亦可烧,令汁沸出食之。多食令头闷、目暗,可微利即止。北人多不识,虽形状不典,而甚益人。〔嘉补〕

(二)又云,温,无毒。补虚劳损,产后血结,腹内冷痛。治症瘕,腰痛,润毛发,崩中带下。烧一顿令饱,大效。又名壳菜,常时频烧食即苦,不宜人。与少米先煮熟后,除肉内两边 及毛了,再入萝卜,或紫苏、或冬瓜皮同煮,即更妙。〔嘉补〕

虾〈平〉

(一)无须及煮色白者,不可食。〔嘉补〕

(二)谨按∶小者生水田及沟渠中,有小毒。小儿患赤白游肿,捣碎敷之。〔嘉补〕

(三)动风发疮疥。(勿作 食之), 内者甚有毒尔。〔证·嘉补〕

蚺蛇

(一)膏∶主皮肤间毒瓦斯。〔嘉·证〕

(二)肉∶主温疫气。可作 食之。如无此疾及四月勿食之。〔嘉·证〕

(三)胆∶主 疮 ,目肿痛,疳 。〔证〕

(四)小儿疳痢,以胆灌鼻中及下部。〔证〕

(五)除疳疮,小儿脑热,水渍注鼻中。齿根宣露,和麝香末敷之。其胆难识,多将诸胆代之。可细切于水中,走者真也。又,猪及大虫胆亦走,迟于此胆。〔嘉〕

蛇蜕皮

主去邪,明目。治小儿一百二十种惊痫,寒热,肠痔,蛊毒,诸 恶疮,安胎。熬用之。〔证〕

蝮蛇

(一)(胆)∶主诸 。〔证〕

(二)肉∶疗癞,诸 。下结气,除蛊毒。如无此疾者,即不假食也。〔证〕

田螺〈大寒〉

汁饮疗热、醒酒、压丹石。不可常食。〔证〕

海月〈平〉

(一)主消痰,辟邪鬼毒。〔证〕

轩宇阅读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