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国古典文学 > 古代医书 > 养性延命录

教戒篇第一(2)

皇甫隆问青牛道士青牛(道士姓封,字君达,其养性法则可施用),大略云:体欲常劳,食欲常少,劳无过极,少无过虚。去肥浓,节咸酸,减思虑,损喜怒,除驰逐,慎房室。武帝行之有效。

彭祖曰:人受气虽不知方术,但养之得理,常寿一百二十岁。不得此者,皆伤之也。少复晓道,可得二百四十岁。复微加药物,可得四百八十岁(嵇康亦云:道养得理,上可寿千岁,下可寿百岁)。

彭祖曰:养寿之法,但莫伤之而已。夫冬温夏凉,不失四时之和,所以适身也。重衣厚褥,体不堪苦,以致风寒之疾;厚味脯腊,醉饱厌饫,以致聚结之疾;美色妖丽,嫔妾盈房,以致虚损之祸;婬声哀音,怡心悦耳,以致荒耽之惑;驰骋游观,弋猎原野,以致荒狂之失;谋得战胜,兼弱取乱,以致骄逸之败。盖圣贤或失其理也。然养生之具,譬犹水火,不可失适,反为害耳。

彭祖曰:人不知道,经服药损伤,血气不足,内理空疏,髓脑不实,内已先病,故为外物所犯,风寒酒色以发之耳。若本充实,岂有病乎?

仙人曰:罪莫大于婬,祸莫大于贪,咎莫大于谗。此三者祸之车,小则危身,大则危家。若欲延年少病者,诫勿施精,施精命夭残。勿大温消骨髓,勿大寒伤肌肉,勿咳唾失肌汁,勿卒呼惊魂魄,勿久泣神悲蹙,勿恚怒,神不乐,勿念内志恍惚,能行此道,可以长生。

【白话文】

§1-1

《神农本草经》说:吃谷物的人,智慧聪明;吃药石的人,身体丰润不老;食灵芝人,年寿延长而不死;服食元气的人,地不能埋,天不能杀。所以服食仙丹妙药人,能与天同生死,与日月一样长久。

§1-2

老子《道德经》说:谷神不死,就叫玄牝。玄牝之门就是天地的根本。元气绵延不断,若存若亡。呼吸不应过分用力。

注2:河上公注释说:谷,保养的意思。人能养神,就能长生不死。此神为驻守五脏之神,脾储藏意志情感。如五脏全受伤,驻守五脏之神就会去,人生命就危险了。

注3:是说不死之道,在于玄牝。什么叫做玄牝?玄就是天,就人体来说,就是鼻;牝,就是地,在人体来说就是口。天供给人五行之气,从鼻进入,储藏于心。此五气清新细微,造就人的精神,使人智慧聪明;铸造人的声音形成喜、怒、欲、惧、忧等六种情感。主宰这方面的精气叫做魄。魂为雄性,在人鼻中进出,与天相通,故称鼻为玄。地给人食五味,从口进入,储藏于胃。五味重浊停滞,造就人的形体骨肉,和周身血脉,形成人的喜、怒、哀、乐、爱、恶等六种情感。主宰这方面的精气就叫魄,魄为雌性,在人口中进出,与地相通,故称口为牝。

注4:根,就是原根本,言鼻口之门,是天地元气出入往来之处。

注5:鼻口呼吸,应当绵延细微,似有似无。

注6:用气应当宽松迟缓,不应急促和用力。

§1-3

老子《道德经》说:离开了情欲便能生存,否则必然走向死亡。能长生的途径,有十三类;可早死的途径,也有十三类。人为了长生,在行动中进到死亡的途径也有十三类。是什么缘故呢?因他追求的生活享受过于丰厚了。听人说过,善于养生的人,在陆地行走不会遇到大兕、猛虎的危害,在战争中不须穿着铠钾和拿着兵器。在此清况下,大兕找不到地方使用他的角以触杀他,猛虎找不到地方使用他的脚爪来伤害他,兵器也找到地方承受它的锋刃。这是什么缘故?善于养生者身体上没有致死的弱点。

注7:谓的人情欲离开五脏,魂魄就安定清静,人就自然生存。

注8:谓情欲进入心胸,人的精神就被分散惑乱,也就必然走向死亡。

注9:指长生、早死各有十三类,就是世人所谓九窍和四关。人要长生,就该目不乱看,耳不乱听,鼻不乱嗅,口不乱言,手不乱拿,足不乱走等。如果与上相反,人就会早死。

注10:人想求生,却反其道而行之,也有十三条途径走到死地。

注11:人在行动中所以至于死亡境地,是因他追求的生活享受过于丰厚,违反了道的原则和自然的规律,是他恣意妄行,不守法度的必然结果。

注12:因为他没有触及上述十三种死亡的绝境。

§1-4

《庄子、养生篇》说: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智识是无限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智识,必然疲劳困倦。已经困倦了,还要继续追求智识,那就很危险了。

注13:向秀注说:天赋给人寿命,各有极限。

注14:嵇康说:人不经思考就产生欲望,是本性的自然萌动,有意识后产生的情感要求,是智识在起作用。本性的自然萌动,遇到所需要的物质条件,只要适合就满足了,不再有多余的要求;而智识的作用则要依从情感去不断追求,无有止境,即使疲倦了也不停止。所以给世人带来祸患的,常常是智之运用,不在性之萌动。

注15:郭象说:以有限的生命追求无穷尽的智识,那有不困倦的道理。

注16:向秀说:已经为求智而弄得很困倦,还要继用智识去救治,就更危险了。

§1-5

庄子说:通晓生命实情的人,不努力去做对生命没有用的事。通晓命运实情的人,不努力去追求智力办不到的事。

注17:向秀说:对生命没有用事,就是和性命无关紧要事。张湛说:生养之理自然完备,无须人为,而你偏要去做分外的事,这就是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智识了。

注18:向秀说;命尽自然死亡,就是这样。张湛说:人秉承生命发展顺序的道理,最终要用尽上天赋给的那份寿命,难道是智力能够奈何得了的。

§1-6

列子说:年轻时,不过分劳苦修德;壮年时,不争分夺妙的工作;年龄大了,要安于贫贱;年老时,要减少各种欲望。心神要安静,身体要作适当劳动,这是养生的方去。

§1-7

列子说:人的生存和死亡、身体的强弱盛衰,是与天地息息相通,与万物互相感应的。与天地万物自始至终保持和谐协调状态,并保持心地平和,把心神静下来,消灭一切思虑,就是养生的方法。

注19:张湛说:人与天地陰陽之气相通。

注20:自始至终与外界和谐、心神平和,人的精神志气就不会有乱。

§1-8

《河图帝视萌》说:轻慢自然界变化时序的人,会遭灾殃;顺应自然界变化时序的人,会得吉祥。春、夏两季乐爱崇山,居住在高处;秋、冬两季居住在低下之地,把身体掩藏起来;这样做必然吉利多福,高寿无限。

§1-9

《洛书宝予命》说:古人治病的药方,是吞咽口中津液以畅和五脏六腑,用行气术服食元气以滋润四肢百节。这两种不辣不苦,甜美多味。经常服用它们,津液自然流通于五脏,与心肺相联缀,终身都不患疾病。

§1-10

《孔子家语》说:以肉食为生的,勇敢而凶暴(如虎狼之类),从事行气食气者,明智如神,又很长寿 (如仙人和灵龟即是) 。以谷物为食者,智慧聪明,但寿命不长(如人也)。

§1-11

《仙传》说:唯有饮食这件事,是最易引来百病妖邪的。所以食愈少,心思愈开放灵活,年寿愈增加;所食愈多,心思愈堵塞迟钝,寿命愈减少。

§1-12

养生之道,有它的总纲大旨,对这总纲大旨尚未完全领悟之前,只要常常思量着与流俗的习染相反,就在不知不觉中走上成功的道路,获得超过一半的事功了。有心养生的人,能不认真体察吗!

§1-13

《小有经》说:少思考、少想念、少欲望、少做事、少说话、少欢笑、少忧愁、少快乐、少喜欢、少愤怒、少爱好、少憎恨行此十二少,是养生的关键。多思考会使精神懈怠,多想念会使神志散涣,多欲望会损伤才智,多做事会使身体疲劳,多说话会使呼吸急迫,多欢笑会伤害五脏,多忧愁会造成心情恐惧,多快乐会造成意愿满溢,多喜悦会引起神智迷失昏乱,多愤怒会使身体周身经脉不得安定,多爱好会造成执迷不悟无法医治,多憎恨会使心情焦急痛苦。此十二多不去掉,就丧失了生命生存的根本;无此十二多的人,就接近修道成仙的真人了。大概说来,十分懒惰的人寿命长,过分劳苦的人寿命短,这是优游闲散和过分辛劳不同的缘故。种田的农民寿命长,富贵人家的子弟寿命短,这是嗜欲多少不同的验证。隐士疾病少,远游的人疾病多,这是事务繁简造成的区别。所以俗人竞相争逐财利,有道之士却很少去谋求经营。

§1-14

胡昭说:眼睛不要看不正常的颜色,耳朵不要听丑恶污秽的语言,鼻子不要闻腥恶臭气,口不要吃刺激性强的辣味,心不要图谋欺诈之事,这些都是污辱精神,减少寿命的事,一定要避免。还有,平时常常唉声叹气,早上、夜晚大声吼叫,这是冒犯正气引来邪气的作法,也应避免。一般人不会没有世俗欲望,又不可能不做事,但是应当使心气平和,减少杂念;使身体安静,除去谋虑;道先去掉扰乱精神冒犯本性的事,这就是养神的一种方法。

§1-15

《黄庭经》说:「口中津液灌溉全身,确实能加以修习,可求长生不死。」这就叫做饮食「自然」。所谓自然,就是「华池」;所谓华池,就是口中唾液;如能在修习呼吸吐纳时,依法吞咽它,就不会饥饿。

§1-16

《老君尹氏内解》说:口中的唾液,经过潄口成为甘美的泉水,聚合起来成为仙人饮的玉浆,流到一处成为华美的池塘,分散开来成为精纯的美酒,降落下来成为甘甛的露水。故口 为华莫池塘,中有甘泉般的唾液,潄洗咽下,能灌溉内脏,滋润全身,通畅周身血脉经脉,造化养育万种精神,周身各个肢节和毛发,都以它为根本而生长发育起来。

§1-17

《黄帝中经》说:性格安静的人长寿,性格暴躁的人早死。关键在实不实行保养。性格安静的人不加保养,会减寿;性格暴躁的人注意保养,会延年。然而性格安静的人易于驾驭自己,性格暴躁的人难于把握已身,如果能完全依照各自的性情加以适当的保养,那么性格安静的人可以得到保养,性格暴躁的人同样可以得到保养。

§1-18

韩融说:酒是五谷的精华,是味道中最美的,但也能伤人,味美之物难于驾驭而容易过量,是养性者应当小心避免的。

轩宇阅读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