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以简驭繁的智慧(2)
了解系统基模的最佳方式就是画出自己的版本。愈勤于学习运用这些基模,将愈精于识别它们和找出杠杆解之所在。
大多数人的生活中,都有许多成长上限的结构。最容易的识别方式是透过观察行为的变化形态。许多时候事情起初愈来愈好,然后神秘地停止改善。一旦碰到这种情形,你应试着辨认其中增强与调节环路的要素(图6—8)。
首 先,找出增强环路:何者愈来愈好?造成改善的是哪些要素?增强环路中的要素或许有好几个,但至少可看出一个不断在改善的情况,和一个促进改 善的要素。它可能是一个企业中改善男女不平等情况的故事。一个无性别歧视的平等雇用法案在公司实施了,在此情况中,“促进成长的要素”是此法案本身,而 “成长的情况”是女性主管所占比例。当女性担任管理职务的百分比提高,对此项办法的信心或承诺也提高,导致女性管理者进一步增加。
然而此 一成长可能被一个暗藏的因素所制,它可能是一个隐含的目标、规范,或资源的有限性(请参阅第十章“心智模式”)。所以,第二个步骤是 辨认出成长的限制因素与其调节环路。是哪些抑制成长的要素开始发生作用,使得情况无法继续改善?在这个例子中,某些管理者心中可能已预设应该有多少位女性 主管的“上限”。没有说出来的数目便是限制因素,当接近限制因素的时候,成长自然会慢下来;这是因为这时调节环路开始发生作用。类似的情况在你生活的周遭 一定也常发生,你可以试着用这个基模“填充”看看。
一旦绘出了你的基模;接着要找出杠杆点;此时应该削弱或除去限制的状况,不要更用力去推动成长,否则只会使抗拒变得更强。
基模二:“舍本逐末” (Shifting the Burden)
定义
潜 在的问题常在症状明显出现后才会引起注意。但这正是难处,因为问题的根源常是隐晦不明。或者即使发现了,大家也因为需要付出极高的代价去克 服,而避重就轻,采用一些善意的、简便的、立即见效的解决办法。不幸较为容易的“解”经常只能改善症状,并不能改变潜在的问题。更有甚者,潜在的问题不但 未曾解决,反而更为恶化,但因为症状已经暂时消除了,问题便不再引人注意,使系统因而丧失解决潜在问题的能力。“本末倒置”、“避重就轻”、“转嫁负 担”、“治标还是治本”,都是“舍本逐末”这个基模中常用的语汇。
管理方针
因此我们要非常小心,不要落入只解除症状的陷阱。否则,个人或组织在短期间或许可以获得效益,但长期而言,当问题再度浮现时,症状会更严重,面临的压力将更大。而届时,解决根本问题的能力早已萎缩。
在什么地方可以发现它
“舍本逐末”的结构在个人以及组织中常可见到。当人们看到问题的症状,他们先是开始行动,大声疾呼,之后快速地备妥对策除去症状,因此维持有一阵子再没有看到症状。
以 下是一个暂时使症状消失,却引来更大问题的例子。当个人的工作量增加到超出能力所能负担时,压力产生了。我们于是在工作、家庭与许多其他的 活动中分身乏术。如果工作量的增加超出我们的能力,惟一的根本解决之道是限制工作量。这也许是一件棘手的事情,它可能是指放弃一个需要常出差的晋升机会; 或者婉拒当地学校董事会的一项职位。也就是分辨事情的本末先后,加以取舍(尤其是“舍”的智慧)。可是大部分的人往往想什么都兼顾,压力就愈来愈大,于是 上焉者以运动、静坐,下焉者以酒精、毒品的方式解除压力。这些方法当然无法真正解决工作过多的问题,只是暂时解除压力,把潜在的问题遮起来。然而问题会 一 再出现,酒也愈喝愈多了。舍本逐末的结构在各个层面隐伏,在现代社会中所产生的危害力量是无法评估的。如果不能警觉而及早对症下药,组织或个人就会一直习 于舍本逐末,无法根除此一恶习。
舍本逐末的结构会将许多有效解隐藏在后面。但是尽管看出那些有效的解,你仍总觉得不妥:问题似乎还是没 有充分解决。例如管理者可能认为应该 把工作下授给部属,但是仍感不安,所以一出现困难,就插手处理;部属因此从未得到真正的经验。又譬如,企业面临国外强大的竞争,可能寻求关税保护,久了以 后就非保护不可,否则难以经营。许多第三世界国家遇上财政收支大幅失衡时,也往往借着印钞票来融资,过了一段时间之后,通货膨胀成了习惯性的生活方式,人 民愈来愈需要政府的帮助,逐年扩大的赤字变成无可避免的选择。另外像食物救济计划、用杀虫剂除虫等措施,也是一种负担暂时转嫁,并非治本之道。
结构
如图6—9所示,“舍本逐末”由两个调节环路构成,两个都试图解决问题。上面的环路代表快速见效的症状解,它迅速解决问题症状,但只是暂时的。下面的环路包含了时间滞延,它代表较根本的解决方式,但其效果要较长的时间才会显现出来。然而它可能是惟一持久见效的方式。
有 时候舍本逐末的结构中,会多出一个由症状解所带来的副作用所形成的增强环路。发生这样的情形时,副作用常使问题更难以解决。例如身体不好是 由有害健康的生活方式所引起的(吸烟、喝酒、不良的饮食习惯、缺少运动),可能惟一的根本解决方法在于改变生活方式。使用药品虽能使症状好转,但其副作用 常造成更大的健康问题,使原来的问题更难解决。在图6—9中,顺着箭头的方向,这个增强环路是由“副作用”到“根本解”,再由左边绕至“问题症状”,再由 右边绕至“症状解”,再统回“副作用”。其中“反”字符号的总数是两个,是偶数,所以是“增强环路”。
舍 本逐末的结构说明了许多立意甚佳的“解决方案”,长期来看会将事情弄得更糟。这种短期而立即见效的诱惑力很大。缓和问题的症状的确解除某些压力,但 也降低了找出更根本解决方法的念头。此时,潜在的问题不但没解决,甚至可能恶化;有时症状解的副作用火上加油,使问题更严重。一段时间之后,大家愈来愈依 赖症状解,渐渐成为惟一的解。有些公司的管理者处理人事问题的过程中,就常含有舍本逐末的结构。譬如,忙碌的管理者常引进人力资源专家来整顿人事问题。人 力资源专家可能暂时解决问题,但是并没有改善其他人事相关问题的能力。最后其他的人事问题依旧发生,而管理者将如同以前那样依靠人力资源专家,而以前求助 外面的专家获得成功的事实,使管理者更倾向求助于专家;另一方面,专家们也因愈来愈了解状况而更有效率。一段时间之后,对人力资源专家的需要日深,人员成 本上升,管理者解决类此问题的能力反而退化(图6—10)。
担心丧失竞争优势,也常在不知不觉中使企业掉进舍本逐末的陷阱中。有一家原本以不断创新而成功的公司,后来因为担心丧失市场优势,而逐渐以改良现有产品,来维持竞争优势,然而却因此渐渐失去创新能力,偏离原来的策略及方向。
另一家公司的管理者,也是由于忽略舍本逐末的结构,而让危机逐渐形成。这家公司不论何时,只要有一个产品的业绩下降,就做新的广告促销。以广告解决问题的方式渐渐根深蒂固,最近三任的总裁都是广告部主管升任的,他们变得愈来愈依靠广告而非创新产品来解决问题。
舍本逐末最严重的后果是“目标腐蚀”。只要目标与现况有差距,就会产生下列两种压力:改善现况或降低目标。如何处理这些压力将是第九章“自我 超越”修炼的核心课题,在人类社会中,原有的目标逐渐被腐蚀的情况常常发生。以美国政府为例,联邦政府 虽然希望充分就业,但“可容忍”的失业率仍从六十年 代的4%,上升至八十年代初期的6~7%(上升了SO%到75%)。另外,在六十年代初,3~4%的通货膨胀被看作是严重的事情,但同样的数字在八十年代 初期,却被认为是一次反通货膨胀政策的胜利。另外在1984年美国众议院通过赤定削减法案,原预定在1991年达成收支平衡。不久以后,因预算削减显然没 有跟上预定进度,目标因此改为1993年。这个目标腐蚀的结构可以图6—11说明。
其他目标腐蚀的例子在组织中不胜枚举,在下两章中我们会讨论企业的各种目标,诸如品质、创新、员工成长,和组织改善等。事实上,因为我们总能找到一些合情合理的借口,因此极易染上降低目标的“瘾”。
行为变化形态
我 们之所以会选择症状解,是因为它总能以某种方式奏效。譬如,喝酒能暂时消除一些工作过量的压力。(症状解如果不能减轻问题的症状,大家就不会选择 它。)但是它也因此让人觉得问题已解决,而移转对根本问题的注意——工作量的控制。压力减轻一段时间之后,过多的工作量继续产生压力,许多人又以喝酒来减 轻压力,其环路如图6—12所示。
使舍本逐末的结构隐伏不易察觉的,是因它所逐渐形成微妙的增强环路提高了对症状解的依赖。例如当酗酒 的人终于发现自己有了酒瘾时,健康早已 恶化。这时由于他们的自信心和判断力萎缩,控制工作量的能力也愈来愈弱,更无法解决原来工作过量的问题。图6—12亦显示酗酒在解决工作压力时,所形成的 增强环路。
事实上,所有事情背后几乎都有舍本逐末的结构:都因选择症状解而使根本解能力逐渐萎缩,相对的对症状解的依赖提高。组织和整个社会也跟人一样,会逐渐耽溺于许多症状解的“瘾”。
舍 本逐末的结构常会周期性地出现。当压力的症状表面化时,通常是以更多的症状解来暂时化解危机。如果症状的出现需要长时间酝酿,例如健康渐损或公司的 财务逐渐恶化,则舍本逐末的结构更易形成。恶化的过程愈长,愈不引人注意;大家等待治本原因出现的时间愈长,往后要扭转情况就愈难。一当治本的反应渐弱, 治标的反应就变成愈来愈强(图6—13)。
如何寻找杠杆解
想要扭转舍本逐末的情势,需要增强治本的反应与减弱治标的反应。 组织的特性常显示在如何处理舍本逐末情势的能力上。增强治本的反应总是需要一 个长期与共有的“愿景”。企业如果不能建立长期不断创新的愿景,那么暂时解决短期问题的策略将取得主控地位。组织如果缺乏培养真正领导人才的愿景,便永远 不会投注足够的时间与心力在重要的工作上。政府若不能建立一个能为民服务的愿景,使人们愿意纳税支持,便不可能有平衡政府开销与收入的长期解决办法。
减弱治标的反应,需要诚实地说出那些“症状解”的真相。譬如,管理者必须承认,虽可惜由大量的广告,从其他竞争者手中赢得市场占有率,但是 实际上这样做并不能真正扩大市场。政府领导者必须先勇于承认,许多问题和拙劣的政策都是因为政府的腐败所造成,才能跨出改革的第一步。
找 寻舍本逐末结构的杠杆解,可以某些最有效的戒酒和戒毒的例子来说明。戒酒、戒毒中心的做法,是一方面坚持人们要诚实地面对他们有酒瘾或毒 瘾的事实,另一方面则提供专业医护人员与训练来帮助他们复健,借由结合同济支援,帮助患者面对自己酗酒和吸毒的事实及原因,强迫患者坦承自己沉溺于酒瘾之 中无法自拔,进而帮助他们建立“问题能够解决”的愿景。而在企业方面,管理者解决前述依赖人力资源顾问的杠杆解,是学习将眼光放远;即使事前要做大量的投 资,管理者仍必须加强开发自我的能力。人力资源专家是教练,帮助管理者发展自己的技能,而不是问题的解决者。
有时采用症状解有其必要性,但必须认清那只是为了纤缓痛苦症状的权宜之计,此时最容易忽略的是,一旦压力好缓,就停止寻找根本的努力。
练习绘制“舍本逐末”基模
“舍本逐末”结构通常有三个线索可循:第一,有个长期逐渐恶化的问题,虽然偶尔它似乎暂时好转;第二,系统整体的“健康”渐渐恶化;第三,无助感与日俱增。最初人们开始感到沾沾自喜,以为他们已经解决了问题,但是最后觉得好像自己是被害者。
如果某个问题常使你有“真正的问题从未被有效地解决过”的那种感觉,找找看你常依赖的“解”。当下一次你心中有这样的想法时,看看是否能正确地找出如图6—14中调节环路与增强环路中的要素。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