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第16节:抉择时刻(14)
第二部分 第16节:抉择时刻(14)
整个美国的心态动摇了。家家户户都开始储备防毒面具和瓶装水,有人逃离城市,赶往农村,因为他们担心城市里的建筑再次成为袭击目标。那些在摩天大厦里工作的人们不敢再回去工作。在之后的几周甚至几个月里,很多人都不愿搭乘飞机。人们似乎都觉得还会有一次袭击。
敌人未曾露面,但美国却陷入恐慌,在这样的情况下,没有一本教科书告诉我如何让国家镇定下来。我靠的是直觉和自身的背景。在得克萨斯西部所培养的乐观让我在此刻怀有信心。偶尔,我会说话率直一些。比如我会说,对于本?拉登,我“生要见人,死要见尸”。在这段难熬的日子里,周围的人给了我很大帮助。白宫的团队表现镇定,是我灵感的源泉。劳拉在后方不断地支持我,奉献着她的爱。我的弟弟马文和妹妹多萝两人也都住在华盛顿地区,他俩经常过来和我们一起吃饭。我的父母也一直在支持我。我的家人让我感到安慰,也使我的思路更加清晰。
我同样也从信仰和历史中汲取力量。通过阅读《圣经》,我寻找到了慰藉,亚伯拉罕?林肯称《圣经》是“上帝给予人类最好的礼物”。我很钦佩林肯在道德上心如明镜,坚如磐石。他曾说过:“自由与暴政之间的冲突只能通过战争来验证,胜者为王。”反恐战争亦是如此。
被袭之后,我随即提出三个目标。第一,不让恐怖分子再次得逞;第二,向全国和全世界表明,我们进入了一场新型的战争当中;第三,帮助受害地区恢复元气,确保恐怖分子无法成功打击我们的经济,分裂我们的社会。
9月12日,我照常在早上7点左右到达椭圆形办公室。那天的第一件事就是给众多其他国家的领导人回电话,他们都纷纷致电表示慰问。我第一个电话回给了英国首相托尼?布莱尔。托尼首先对我说,他当时“完全震惊”了,并且他会“百分之百”站在美国这一方,共同打击恐怖主义。他的声音非常坚定。我与布莱尔之间的友谊是最为紧密的,而这次对话使我们本已非常紧密的友谊进一步得到升华。之后几年,随着时间的推移,战时决策愈加困难,有些盟友动摇了,但托尼?布莱尔从未动摇。
每一个致电的国家领导人都表示了支持。加拿大总理让?克雷蒂安言简意赅:“我们与你们同在。”这一承诺确实得以兑现。劫机之后,很多美国飞机绕道飞行,造成数千名美国乘客滞留加拿大,但加拿大人民热情地接待了他们。意大利总理西尔维奥?贝卢斯科尼说他“哭得像个孩子,无法自已”,并承诺与我们合作。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德国总理格哈德?施罗德、法国总统雅克?希拉克均承诺将尽其所能提供援助。小泉纯一郎,珍珠港事件中袭击美国的国家的首相,称“9?11”事件“不仅仅是针对美国的攻击,更是对自由与民主的攻击”。北约成立52年来,联盟成员国首次投票启用宪章第五条:袭击一国即是袭击所有国家。
反恐战争中,志愿者联盟正在形成,并且在当时,所有国家都希望加入进来。
***
回完电话后,我听了中情局的简报,并且在内阁室召开了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乔治?特内特确认本?拉登对此事负责。拦截下的情报显示,基地组织成员在阿富汗东部正在相互庆祝。我也说得很清楚,这场战争与其他战争不同,我们面临的敌人不是一个国家,它没有首都,没有传统战场上的军队。击败敌人需要举全国之力,无论是搜集情报,冻结恐怖分子的银行账户,还是部署军队,均是如此。
这次会议也给了我一个机会向媒体发言。我已经准备好将昨晚推迟宣布的消息公开。“昨天,针对我国的这一系列蓄谋已久、惨绝人寰的袭击已不仅仅是恐怖主义行为,”我说道,“这是战争行为。”
半小时后,我会见了国会两党领袖。我列出两大隐忧。一是自满,当然,在“9?11”痛楚仍然清晰的现在,这很难想象,但我知道,人们早晚会逐渐忘却。作为民众选举出的领袖,我们有责任关注这些威胁,坚持斗争,直至胜利。
整个美国的心态动摇了。家家户户都开始储备防毒面具和瓶装水,有人逃离城市,赶往农村,因为他们担心城市里的建筑再次成为袭击目标。那些在摩天大厦里工作的人们不敢再回去工作。在之后的几周甚至几个月里,很多人都不愿搭乘飞机。人们似乎都觉得还会有一次袭击。
敌人未曾露面,但美国却陷入恐慌,在这样的情况下,没有一本教科书告诉我如何让国家镇定下来。我靠的是直觉和自身的背景。在得克萨斯西部所培养的乐观让我在此刻怀有信心。偶尔,我会说话率直一些。比如我会说,对于本?拉登,我“生要见人,死要见尸”。在这段难熬的日子里,周围的人给了我很大帮助。白宫的团队表现镇定,是我灵感的源泉。劳拉在后方不断地支持我,奉献着她的爱。我的弟弟马文和妹妹多萝两人也都住在华盛顿地区,他俩经常过来和我们一起吃饭。我的父母也一直在支持我。我的家人让我感到安慰,也使我的思路更加清晰。
我同样也从信仰和历史中汲取力量。通过阅读《圣经》,我寻找到了慰藉,亚伯拉罕?林肯称《圣经》是“上帝给予人类最好的礼物”。我很钦佩林肯在道德上心如明镜,坚如磐石。他曾说过:“自由与暴政之间的冲突只能通过战争来验证,胜者为王。”反恐战争亦是如此。
被袭之后,我随即提出三个目标。第一,不让恐怖分子再次得逞;第二,向全国和全世界表明,我们进入了一场新型的战争当中;第三,帮助受害地区恢复元气,确保恐怖分子无法成功打击我们的经济,分裂我们的社会。
9月12日,我照常在早上7点左右到达椭圆形办公室。那天的第一件事就是给众多其他国家的领导人回电话,他们都纷纷致电表示慰问。我第一个电话回给了英国首相托尼?布莱尔。托尼首先对我说,他当时“完全震惊”了,并且他会“百分之百”站在美国这一方,共同打击恐怖主义。他的声音非常坚定。我与布莱尔之间的友谊是最为紧密的,而这次对话使我们本已非常紧密的友谊进一步得到升华。之后几年,随着时间的推移,战时决策愈加困难,有些盟友动摇了,但托尼?布莱尔从未动摇。
每一个致电的国家领导人都表示了支持。加拿大总理让?克雷蒂安言简意赅:“我们与你们同在。”这一承诺确实得以兑现。劫机之后,很多美国飞机绕道飞行,造成数千名美国乘客滞留加拿大,但加拿大人民热情地接待了他们。意大利总理西尔维奥?贝卢斯科尼说他“哭得像个孩子,无法自已”,并承诺与我们合作。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德国总理格哈德?施罗德、法国总统雅克?希拉克均承诺将尽其所能提供援助。小泉纯一郎,珍珠港事件中袭击美国的国家的首相,称“9?11”事件“不仅仅是针对美国的攻击,更是对自由与民主的攻击”。北约成立52年来,联盟成员国首次投票启用宪章第五条:袭击一国即是袭击所有国家。
反恐战争中,志愿者联盟正在形成,并且在当时,所有国家都希望加入进来。
***
回完电话后,我听了中情局的简报,并且在内阁室召开了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乔治?特内特确认本?拉登对此事负责。拦截下的情报显示,基地组织成员在阿富汗东部正在相互庆祝。我也说得很清楚,这场战争与其他战争不同,我们面临的敌人不是一个国家,它没有首都,没有传统战场上的军队。击败敌人需要举全国之力,无论是搜集情报,冻结恐怖分子的银行账户,还是部署军队,均是如此。
这次会议也给了我一个机会向媒体发言。我已经准备好将昨晚推迟宣布的消息公开。“昨天,针对我国的这一系列蓄谋已久、惨绝人寰的袭击已不仅仅是恐怖主义行为,”我说道,“这是战争行为。”
半小时后,我会见了国会两党领袖。我列出两大隐忧。一是自满,当然,在“9?11”痛楚仍然清晰的现在,这很难想象,但我知道,人们早晚会逐渐忘却。作为民众选举出的领袖,我们有责任关注这些威胁,坚持斗争,直至胜利。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