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第17节:抉择时刻(15)
第二部分 第17节:抉择时刻(15)
第二个隐忧是对阿拉伯裔和信奉穆斯林的美国人的歧视。我已经听说有报道称,有人开始对貌似中东地区来的人进行口头骚扰。这让我想起在过去的战争时期,美国有过这方面不光彩的历史。“一战”期间,人们有反德情绪。极端情况下,有些德裔美国人还被监禁。“二战”期间,罗斯福总统支持将大量日裔美国人关进集中营。诺曼?峰田就是其中一个,当时他只有10岁。那天在内阁室中见到他,这就很好地提醒了我:政府有责任保持冷静,而且公开反对歧视。我计划访问一座清真寺,以传达这一信息。
国会议员们也非常团结,决心共同保卫国家。民主党多数党领袖、参议员汤姆?达施勒提出一条警告。他认为我应当谨慎使用“战争”这个词,因为这个词有着很强烈的暗示。我了解到了他所担心的事情,但我不认同他的观点。如果恐怖主义网络组织了四起连环袭击,并发誓杀死尽可能多的美国人,这还不算战争行为的话,那这算什么?违反外交礼仪?
在最后发言的几个人中,其中一个是罗伯特?伯德,他是来自西弗吉尼亚州的民主党参议员,当时已经83岁高龄。他经历过古巴导弹危机、越南战争、冷战结束以及无数其他的挑战。他犀利的言语激励了在场的所有人,“除去好莱坞和电视剧里的情节,”他说道,“现实中也有一群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并且信仰上帝……无敌之师随时听你调遣。”
***
9月12日下午晚些时候,我跨过波托马克来到了五角大楼,两地距离很近。五角大楼还在冒着烟,里面还有些未清理的尸体。唐?拉姆斯菲尔德和我到撞击地点走了走,并对工作人员的辛劳表示了感谢。当时,一群在屋顶的工作人员展开了一面巨大的美国国旗,表明他们绝不屈服,决心反抗,而这也正是整个美国最需要看到的。在那里,我见到的最后一批人是验尸人员。乔?哈京带着他们走了过来。在执行完这一最令人伤心的任务后,他们一身尘土。我向他们表达了感激之情,是他们使得这份工作变得高尚。
五角大楼一行让我坚信,我必须尽快赶赴纽约。乔?哈京告诉我,这个想法恐怕会有问题,特勤局还不确定纽约是否安全,高级团队也没有足够的时间为总统出行做好准备,没有人知道世贸遗址现在状况如何。这些担忧都很合理,但我已下定决心,我要让纽约人民知道,他们不是在孤军奋战。对这次袭击,我和他们一样感同身受。要让他们了解到这一切,最好的方法就是和他们面对面地交流。
周四上午,我决定宣布这一消息。阿里?弗莱舍建议我们邀请媒体到椭圆形办公室,以见证我与纽约州州长乔治?帕塔基和纽约市市长鲁迪?朱利安尼的通话。我说道:“你们那里的人民以及你们所做的工作令我感到万分骄傲。”之后,我突然说道:“既然你们已经盛情邀请我到纽约,我接受,明天下午我将抵达纽约。”
通话后,我同意回答几个媒体的问题。他们的问题涉及航空系统安全,本?拉登的下落,以及我在国会中提出了什么要求。现场的最后一个问题来自于《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的记者,他问道:“您能不能告诉我们您在祈祷什么,心中又在想着什么?”
在此前的两天,我都设法在公开场合压抑住自己的情绪。但是这个问题让我压抑的情绪释放了出来。我一直在想着特德?奥尔森极度忧伤的声音,想着验尸人员精疲力竭的工作场景,想着无辜死去的孩子,以及那些失去父亲或母亲的人。我心中积聚的哀伤一瞬间爆发。我眼含泪水,几度哽咽。我停下来,人们飞快按下照相机的快门。很快,我恢复了平静,把手放在坚毅书桌上,身体前倾。“我现在想的不是自己。我想的是那些家庭,那些孩子。我是个有爱心的人,但我同时肩负重任,我要履行自己肩上的责任。”
***
之后,劳拉和我到华盛顿医学中心去看望在五角大楼撞击中受伤的人们。有个人全身大部分都被烧伤了。我问他是否是陆战队队员,他立刻回答道:“不是,长官。我是特种兵,我的智商太高了,进不了陆战队。”在场的所有人——他的妻子、医生、劳拉和我——都大笑起来。这是喜悦之笑,受伤人员的勇敢与医生护士的爱心让我备受鼓舞。
第二个隐忧是对阿拉伯裔和信奉穆斯林的美国人的歧视。我已经听说有报道称,有人开始对貌似中东地区来的人进行口头骚扰。这让我想起在过去的战争时期,美国有过这方面不光彩的历史。“一战”期间,人们有反德情绪。极端情况下,有些德裔美国人还被监禁。“二战”期间,罗斯福总统支持将大量日裔美国人关进集中营。诺曼?峰田就是其中一个,当时他只有10岁。那天在内阁室中见到他,这就很好地提醒了我:政府有责任保持冷静,而且公开反对歧视。我计划访问一座清真寺,以传达这一信息。
国会议员们也非常团结,决心共同保卫国家。民主党多数党领袖、参议员汤姆?达施勒提出一条警告。他认为我应当谨慎使用“战争”这个词,因为这个词有着很强烈的暗示。我了解到了他所担心的事情,但我不认同他的观点。如果恐怖主义网络组织了四起连环袭击,并发誓杀死尽可能多的美国人,这还不算战争行为的话,那这算什么?违反外交礼仪?
在最后发言的几个人中,其中一个是罗伯特?伯德,他是来自西弗吉尼亚州的民主党参议员,当时已经83岁高龄。他经历过古巴导弹危机、越南战争、冷战结束以及无数其他的挑战。他犀利的言语激励了在场的所有人,“除去好莱坞和电视剧里的情节,”他说道,“现实中也有一群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并且信仰上帝……无敌之师随时听你调遣。”
***
9月12日下午晚些时候,我跨过波托马克来到了五角大楼,两地距离很近。五角大楼还在冒着烟,里面还有些未清理的尸体。唐?拉姆斯菲尔德和我到撞击地点走了走,并对工作人员的辛劳表示了感谢。当时,一群在屋顶的工作人员展开了一面巨大的美国国旗,表明他们绝不屈服,决心反抗,而这也正是整个美国最需要看到的。在那里,我见到的最后一批人是验尸人员。乔?哈京带着他们走了过来。在执行完这一最令人伤心的任务后,他们一身尘土。我向他们表达了感激之情,是他们使得这份工作变得高尚。
五角大楼一行让我坚信,我必须尽快赶赴纽约。乔?哈京告诉我,这个想法恐怕会有问题,特勤局还不确定纽约是否安全,高级团队也没有足够的时间为总统出行做好准备,没有人知道世贸遗址现在状况如何。这些担忧都很合理,但我已下定决心,我要让纽约人民知道,他们不是在孤军奋战。对这次袭击,我和他们一样感同身受。要让他们了解到这一切,最好的方法就是和他们面对面地交流。
周四上午,我决定宣布这一消息。阿里?弗莱舍建议我们邀请媒体到椭圆形办公室,以见证我与纽约州州长乔治?帕塔基和纽约市市长鲁迪?朱利安尼的通话。我说道:“你们那里的人民以及你们所做的工作令我感到万分骄傲。”之后,我突然说道:“既然你们已经盛情邀请我到纽约,我接受,明天下午我将抵达纽约。”
通话后,我同意回答几个媒体的问题。他们的问题涉及航空系统安全,本?拉登的下落,以及我在国会中提出了什么要求。现场的最后一个问题来自于《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的记者,他问道:“您能不能告诉我们您在祈祷什么,心中又在想着什么?”
在此前的两天,我都设法在公开场合压抑住自己的情绪。但是这个问题让我压抑的情绪释放了出来。我一直在想着特德?奥尔森极度忧伤的声音,想着验尸人员精疲力竭的工作场景,想着无辜死去的孩子,以及那些失去父亲或母亲的人。我心中积聚的哀伤一瞬间爆发。我眼含泪水,几度哽咽。我停下来,人们飞快按下照相机的快门。很快,我恢复了平静,把手放在坚毅书桌上,身体前倾。“我现在想的不是自己。我想的是那些家庭,那些孩子。我是个有爱心的人,但我同时肩负重任,我要履行自己肩上的责任。”
***
之后,劳拉和我到华盛顿医学中心去看望在五角大楼撞击中受伤的人们。有个人全身大部分都被烧伤了。我问他是否是陆战队队员,他立刻回答道:“不是,长官。我是特种兵,我的智商太高了,进不了陆战队。”在场的所有人——他的妻子、医生、劳拉和我——都大笑起来。这是喜悦之笑,受伤人员的勇敢与医生护士的爱心让我备受鼓舞。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