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传记大全 > 松下幸之助自传

第一篇创业前史 3.独立自营的决心(2)

么办?咱们是好朋友,我们不计较薪水,可是你有困难我们也很不安。所以,我看还是到此告一个段落,各自去找工作求生存比较好。"这使我很为难。他们 那样说是很有道理的。照这样继续下去一定行不通。然而,我却不愿意半途而废。我一再对他们说:"再想办法做做看"。可是他们还是认为我没有具体的方针、没 有资本,他们的薪水也缺乏保障,所以不得不离开。虽然对我有诚意,但他们都有家庭,无法继续为我牺牲。事到如今,我虽然感到很遗憾,却不得不同意让他们到 别处去求发展。

森田君于 10 月末改到别处上班,林君又回到以前的商会去。这以后,终于剩下了我和内弟井植两人,我们一切从头做起了。

我无论如何不愿意放弃这个工作,又没有任何打开困境的妙方,可是,说也奇怪,我并不打算去做别的工作。我的内心深处,对这个工作的前途,好象很有信心的样子。虽然站在非

担扰不可的立场,心里却热衷于改良与制作。这是无法用常识判断的心态。山穷水尽,就把我和内人的衣服都送进了当铺。

第一张订单

这样拖下去,年关快到了,没有收入,改良工作因为资金关系,不能顺利进行。在这种状况下,进入 12 月之后,竟很意外地接到了 A 电器商会的通知:需要 1000 个电风扇底盘。电风扇底盘,本来由川北电器行用陶器制作,因为容易破损才想改用合成物。他们说:"时间很紧,如果用在电风扇效果良好,每年两三万台的需求 是很有可能的。"因此,我把制作插座的工作搁下来,先做这个,无论如何要全力以赴,在年底以前交货。改良插座不如意,我正在大伤脑筋,正好来了这个订单, 更庆幸的是,电风扇底盘一点也不用铁器,光用合成物即可,不需要很多资金,对我当时来说,真是再好不过。我们为了要如期交货,也为了拿更多订单,一连 7 天,我一直都在模具工厂催赶制作。模型做好了,通过试压的检验,幸好没问题,最后送五六个样品给对方看,他们说:"行了,请立刻开始做。如果做得好,紧接 着至少要订四五千个。"于是,我和井植两个人全力以赴,开始拼命赶制了。说是制作,其实设备很简陋,仅有压型机和煮锅而已,工作起来相当辛苦。井植当年是 15 岁的孩子,个子又特别矮,跟现在的孩子比起来,显得很奇怪。因此,制作时,压型全部由我做,井植负责磨亮或帮助做其它杂务。这是第一笔生意,我们每天完成 100 件,到了 12 月,终于把 1000 件的制品交清了。

压模的工作,我是相当灵巧的,所以工作快速,成品也不错。对方很满意地说:"做得这么好,川北一定很高兴。我们会替你再介绍生意。"12 月底 1000 件交清,终于收到了 160 元的现金。扣去模型费等本钱,大概净赚了 80 元。这就是我自立门户第一次赚到的钱。我高兴得不得了。这种工作,只要材料,不需资金,如果能继续做下去,多少可赚些钱,心中祈祷,希望川北他们能决定采 用合成底盘。等着等着,很幸运的,他们说:"跟

其他部分制品合起来,情况良好,所以要继续订做。"这一回经过正式议价,生意总算谈成。新年初交第二批货的数量是 2000 件。这样,第一年制造插座的计划虽然失败,却在底盘的订做上多少赚回了些钱,加强了我继续做生意的自信,困境也打开了,我才能比较正规地重新用脑筋在器具 的设计制作上。现在想起来,任何事情都一样,很难按照预定的计划获得成功。俗语说:"忍耐吧!忍耐吧!"如果一个人做事能忍耐到底,即使原来的计划不成,

周围情势的改变,也许会出现另外一条活路,也许和最初的计划相差很多,仍然可以达到成功的目的。

就拿底盘的工作来说吧,我对到处都卖不出去的插座不悲观,仍然苦心继续努力,这种表现才引来了底盘的订单。因此,我认为:做事一定要有强烈的"执 着",绝对不可轻言放弃,但也绝对不可"执迷",要有临机应变的灵活头脑。其间的取舍进退,很难掌握。底盘的订货,一直顺利持续下来,我开始打算认真做其 他生产设计,以现在的设备是不够的。所以考虑搬到一个更适当的房子。这时候听说在大开路一段有个 16 元 5 角租金的房子,于是决心要搬到那边去奋斗一番,1918年 3 月 7 日终于搬家。

这一年,历时四载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了。战争及战后带来销售畅旺,日本工业生产每年连续保持 30%的高速度成长,电动机取代了蒸气机,工厂动力电气化已达 60%,电灯也从都市普及到乡村,全国已有近半数家庭使用,电扇、电熨斗等家电产品渐渐开发,电车、电信电话急速发展,日本已进入了电器时代。

轩宇阅读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