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人物传记大全 > 松下幸之助自传

第五篇大战前后 3.战后的苦难(2)

次年二月,松下电器向"持股会社整理委员会"提出最后的解散案,该委员会要求重新加以详细分割处理。这时候,美国对日经济政策有了转变,由当初的严格解散方针改为促进复兴与自立。1949 年 2 月正式撤销解散令。面对这一连串政策,松下电器在精神 上、物质上都能充分准备,果断处理。然而,战后重建工作遭遇了很大的阻碍,加上战争期间的补偿停止,军需品贷款 1.4 亿元债权被搁置,造成公司经营上很大的负担,所幸全体员工埋头努力,终于能在毫不损及股东及债权人的利益下,巩固企业重建的基础,是我个人感到庆幸的地 方。

不景气下的苦难

1948 年 1 月,松下电器又遭遇到另一个新的危机。为了抑制战后严重的不景气,政府从 1948 年春天起,开始紧缩金融,因此物价上升的趋势缓和了许多。然而产业界却遭遇到严重的资金困难,企业纷纷倒闭。松下电器在 1946 年初的每月销售金额,为 370 万元。到了 1947 年,已经成长到每月 1 亿元。但进入 1948 年之后,成长就开始缓慢下来了。当年秋季,资本金仅有 4630 万元的松下电器,借款已高达 4 亿元,而且还有 3 亿元的未付支票、未付款项,使得员工薪水,不得不从 10 月份起分期付款了。在这期间,我从银行融资贷得 3 亿元,希望谋求改善。由于产品预期涨价比原来预定晚了很多,好不容易借出来的资金,为了弥补一时之急,都几乎用光了。第二年的情况更加恶性化了,松下电器 为了天大轧支票伤透了脑筋,真是一个痛苦的局面。

我在 1949 年 1 月的经营方针发表会上,率直地说明了资金困难的情况,并表示为了打破既不能借款,也不能增资的瓶颈,除了靠自己的力量增加收益,别无其他办法。我决心将以往三年来的赤字经营,变为黑字经营,同时

呼吁全体员工全力以赴。接着 4 月间,我发表了重建经营的根本方针,也就是进行工厂的整顿,仅留下一些优良产品,采取集中生产的方式,以减低成本,再加强促销,以求收益提高。

这一年的 2 月,不景气更加严重。到了 7 月间,收音机、电灯泡等 12家工厂,不得不半日休工,松下电器滞纳货物税见之于报端,使我赢得"欠税大王"的封号,情势可说困难到了极点。松下电器毅然执行机构改革,除了任命松 下正治为副社长,又增加公司的高级人员,在总公司设置总务部、制造部、资材部、营业部等幕僚单位,并采取总监制,各工厂独立计算,彻底执行生产合理化。从 1949 年 1 月到12 月,每位员工生产量由 2.1 万升到 5.6 万元。公司更进一步加强销售网,从 2 月到 10 月,我亲自由北海到九州,拜访全国各地的代理商、经销店,和他们再三恳谈。然后成立了代理店的亲睦组织--"国际共荣会",同时恢复战前的联盟店制度。本 来销售路线十分混乱,各代理店都与两家以上制造厂商交易,亲属感很薄弱。共荣会成立后,我要求代理店共度难关,迈向共荣的前途,并全力辅助代理店,巩固他 们的向心力。同时在全国各地设立营业所,在营业所管辖下,以县市为单位,分别设立办事处,全力强化销售体制。

巩固重建基础

1950 年 3 月,松下电器再度执行机构的大改革,以工厂独立会计制及彻底合理化为基础,恢复传统的事业部制度。同时采用了革命性的"销售公司制",1949 年 8 月先与高知县的代理店合资设立"高知国际产品销售株式会社",将该县所有"国际牌"产品的批发业务,全部委任新设立的公司办理。新的制度确立了正常的销售 途径,销售公司专卖"国际牌"产品,确保了合理利润,因此销售活动得以积极展开。这一项新制度简化了销售业务,使工厂能够将更多的力量投入生产。松下与代 理店的关系,又恢复"松下是代理店的工厂,代理店是松下的分公司"的情况,在战后混乱时期发挥了安定作用。销售股份有限公司,原则上是一县市一公司。在市 场混乱地区,则由各有关代理店在不勉强的情况下,进行筹设。在 1959 年之前,完成了全国性的销售公司网。同业及其他公司也相继仿照。到了 1949 年 4 月,工厂恢复全日上班,这一段期间,麦克?阿瑟总司令部解散,财阀政策缓和下来,公司上下都怀着莫大的希望,准备踏出重建的步伐。这时候,"朝鲜战争"爆 发了。

轩宇阅读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