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人物传记大全 > 叶赛宁传

第九章 诗人的美学内涵(6)

双生兄弟。

在历史母亲的眼中

哪一个

更为贵重?

我们说

“列宁”

指的就是

党,

我们说

“党”

指的就是

列宁。

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抒情,构成了长诗《安娜·斯涅金娜》的现实主义精神。1916年叶赛宁曾被征入伍,而二月革命以后他便逃离了前线。

这段历史,诗人在《安娜·斯涅金娜》中是如此抒写的:

战争螫伤了我的心灵,

一心为了他人的利益,

我对准同类的躯体开枪,

用胸膛冲向自己的兄弟。

我明白了自己当了玩偶,

商人和显贵在后方享受,

我便毅然辞别了大炮,

决定只用诗歌去战斗。

我把步枪丢在了一边……

这 无疑是诗人政治上的正确选择。而情感领域里,抒情主人公与地主小姐安娜·斯涅金娜的恋爱,在革命斗争异常激烈的年代是注定成为悲剧式的:爱情无法跨越阶级 的鸿沟。然而,爱情有时是无法解释的,对坠入情网的青年男女来说,这种感情往往是“割不断,理还乱”的。安娜被阶级斗争的热浪冲到了大洋彼岸。但在异国土 地上生活了七年,她依然抑制不住对心上人的恋情。而且,这情感还渐渐变得更为纯洁、崇高:

我常常到码头上去,

在一艘艘轮船中间寻觅

和注视那颇有威力的

苏维埃红旗,可内心

说不出是高兴还是恐惧。

我的路已清晰可见……

您还像过去那么可爱,

如同祖国,如同春天……

这是女主人公对恋人和祖国的爱的升华!这种苦恋本身就蕴含着现实主义悲剧的艺术美。

综观叶赛宁的诗歌创作,可以明显看出诗人在艺术上的追求与探索。然而,他首先是一个注重思想内容、社会目的明确的现实主义诗人。

即使在仿佛信手拈来的素材里,我们也能看出叶赛宁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精神实质。叶赛宁曾在诗中写道:“我歌唱客人,歌唱你,也歌唱火炉、庭院、公鸡……”,“我要用诗歌的语言,赞美那平坦的垄田……”

农 村、大自然、现实生活中的一切都是叶赛宁抒情诗的创作素材。叶赛宁的诗歌创作,他描画的“第二自然”、“第二现实”,有时甚至超越了“写实主义”巨匠的成 就。然而,与写实主义艺术家不同的是,叶赛宁的作品里又洋溢着浪漫主义的炽烈激情。写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构成了叶赛宁诗歌美学的现实主义基础和独特 的现实主义精神实质。不过,任何伟大的诗人都是凡人而不是神。任何以情感真实为创作原则的诗人的笔下,都可能出现好诗和坏诗,叶赛宁自然也不例外。读者不 应以无限的敬意去把自己所喜爱的诗人尊崇为神,也勿需拿坏诗去否定自己所不喜欢的诗人。重要的是,时间是最公正的艺术鉴赏家,它总是让最珍贵的诗歌作品世 世代代流传下去,让坏诗自生自灭。

轩宇阅读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