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大举西进
纵观1944年的战局,不论国际形势还是国内形势,对苏军都十分有利。
由于1943年德黑兰会议的成功,英、美军队加强了西部战场的进攻。1944年6月6日,美、英、加军队在法国的诺曼底大规模登陆,终于开辟了第二 战场,使希特勒腹背受敌;同时肃清了北非的德、意军队,控制了地中海和大西洋的局势。中国的抗日武装在敌后展开了局部反攻,牵制了日军的力量。美、英在太 平洋战场上重创日军,削弱了日军的军事、经济实力。这样,日本已失去了进攻苏联的可能性,使苏军解除了对德、日两线作战的后顾之忧。
德军统帅部在形势不利的情况下,在东线战场被迫转入战略防御。同时,在西线还要拿出力量对付美、英军队即将发起的进攻。为此,希特勒把本国198个 师、6个旅和其他轴心国军队38个师、18个旅部署在东线苏德战场;把64个师、1个旅用于防御美、英军队在西线的进攻;把38个师、2个旅部署在意大 利。
在1944年的苏德战场上,两军力量对比又有了新的变化。德军兵力已不足500万人,而苏军兵力已达650万,超过德军兵力30%,并且从长远看, 苏军潜在兵源雄厚。在武器装备方面,苏军的火炮超过德军70%,飞机超过德军170%。此时苏军拥有实力强大的装甲部队和机械化部队,有活跃在敌占区的近 百万游击队。天时地利的有利条件,又使苏军能得到源源不绝的物资支援。可以说,至此,苏军已具备了足够的兵力兵器实施大规模的进攻战役。
在1944年初,苏军与德军之间的战线,由北向南,大体上从拉多加湖南岸,经斯摩棱斯克,南下沿第聂伯河为界。该线以西的列宁格勒州、白俄罗斯、第 聂伯河西岸的乌克兰和克里米亚等广大区域还在德军占领之下。驱逐德军于国门之外,完全解放仍被德军占领的苏联领土,是苏军1944年的主要作战任务。
为了完成这一任务,苏军在1944年连续向德军及其仆从军发动了10次重大战役,也就是在苏联史书上通常所说的10次打击。
第一次是在1月至2月,苏军彻底解放了列宁格勒市和列宁格勒州;第二次是在1月至3月,苏军解放了第聂伯河西岸的全部乌克兰地区;第三次打击是在3 月至5月,苏军解放了苏联南方重要港口敖德萨市和克里木半岛;第四次打击是在6月,苏军将芬兰军队驱逐到1940年苏芬划定的国界线以西,迫使芬兰当局停 战求和;第五次打击是在6月至7月,苏军发动白俄罗斯战役,解放了白俄罗斯全部领土和立陶宛的部分领土,并且帮助波军解放了波兰东部,逼近了东普鲁士和华 沙;第六次打击是在7月至8月,苏军发动西乌克兰战役,攻占了以利沃夫为中心的西乌克兰;第七次打击是在8月至9月,苏军发动的雅西--基什尼奥夫战役, 解放了莫尔达维亚加盟共和国,迫使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退出法西斯阵营,并对德国宣战;第八次打击是在9月至10月,苏军在波罗的海沿岸地区发动进攻战役, 解放了爱沙尼亚全部和拉脱维亚的大部分领土;第九次打击是在10月至年底,苏军以匈牙利为主战场,包围了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并分别进入捷克斯洛伐克和南 斯拉夫境内;第十次打击是在10月份于芬兰的最北部进行的,结果把德军追逐到挪威境内。
苏军连续大规模地实施这些战役,使德军大伤元气。据统计,1944年上半年,德军有30个师、6个旅被苏军全歼,有142个师、1个旅损失过半,共 损失兵力100多万人和大量武器装备。1944年夏秋季,德军有96个师、24个旅被歼,有219个师、22个旅损失过半,其中损失兵力160万人、坦克 6700辆、火炮和迫击炮2.8万门、飞机1.2万架。苏军通过1944年的10次战役打击,共歼灭德军260多万人,进入了东欧各国,在北部战线已逼近 了德国本土,几乎全部收复了战前失去的国土。苏德战线已由4450公里缩短到2250公里。这样,苏军可以腾出更多的兵力集中到主要的作战方向,形成更强 大的突击力量。
虽然德军在1944年受到巨大损失,但是从总体上看,德军仍旧是一支不容轻视的力量。1944年7月,德国工业达到战争年代发展的最高峰。上半年生 产飞机16000多架,坦克和强击火炮8300辆。德军拥有324个师和5个旅。当时,希特勒仍然把战斗力最强的兵团部署在苏德战场上。
1944年4月末,苏最高统帅部定下进行整个夏季战役的最后决心。首先由列宁格勒方面军和波罗的海红旗舰队在卡累利阿地峡展开战役进攻,然后在6月 下半月再在白俄罗斯展开更大的战役进攻。当总参谋部制定了代号为"巴格拉季昂"的白俄罗斯战役计划之后,朱可夫即陪同斯大林分别与总参谋部及各方面军司令 员讨论了详细的作战计划。
最高统帅部为了实现白俄罗斯战役计划,预定实施三次强大的突击:
--波罗的海第1方面军和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对维尔纽斯总方向实施突击;
--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对巴拉诺维奇实施突击;
--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在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的左翼集团和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的右翼集团的协助下,对明斯克总方向实施突击。
在明确了总的突击方向之后,最高统帅部还规定了各方面军的当前任务。
由于当面之敌是德军强大的"中央"集团军群,它的兵力达到120万人,装备了9500门火炮和迫击炮,900辆坦克和强击炮,1350架作战飞机。 它的防御纵深达250~270公里。另外,德军还可以凭借有利的地理位置和坚固的防御条件与苏军对抗,所以朱可夫与华西列夫斯基非常仔细地研究了敌我双方 的强点和弱点,预想了各种问题的处置方案。
就在苏最高统帅部加紧实施白俄罗斯战役的准备工作之时,德军统帅部却做出了错误的判断。他们预计苏军夏季首先攻击的地方是乌克兰,而不是白俄罗斯。 德军统帅部认为,由于白俄罗斯的森林沼泽地形条件的限制,苏军不可能将配置在乌克兰的4个坦克集团转调到白俄罗斯,也不可能在白俄罗斯很好地利用这些坦克 集团军。
苏军最高统帅部正是利用德军这种错误的判断,一方面特别谨慎小心地进行输送调动兵力;一方面抓紧时间,争取在极短的时间内,把部队所需的各类装备物资调整完毕。
当一切计划安排停当之后,斯大林又指定华西列夫斯基到波罗的海第1方面军和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负责协调作战行动,朱可夫则被指定负责白俄罗斯第1和第2方面军的作战行动。最高统帅部还派总参谋部作战部长什捷缅科带领一个军官组到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来协助朱可夫工作。
6月5日,朱可夫到达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指挥所,会见了司令员罗科索夫斯基和军事委员布尔加宁。由于最高统帅部特别重视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即将实施 的突击,因而把主要的兵力和武器装备调给了这个方面军。但是这个方面军的正面是很不容易通行的森林和泥泞的沼泽地带,这会给苏军即将实施的进攻带来很大困 难。
朱可夫很熟悉这些地方,过去他曾在这里工作过6年。至今他还记得在这块沼泽地里打猎的愉快情景,那里的野鸭子多极了,树林里有数不清的飞禽走兽。可 能正是因为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德军意想不到苏军会选择这里展开突击,所以在这一地段,德军只部署了据点式的防御,并无绵密的防线。
朱可夫与方面军领导就战前准备工作进行了周密研究并取得一致意见之后,立即来到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在那里他和司令员扎哈罗夫一道去前线观察所,亲自了解和研究德军防御前沿的情况。
作为一名统帅人物,在战前能深入第一线作实际的调查了解,和部队指挥员共同讨论和研究作战方案,其本身就有极实际的作用。他从前线返回方面军司令部 后,立即向斯大林报告了部队的情况,提出了给两个方面军调运部队和物资的计划没有按期完成的问题。他建议把远程航空兵全部用于白俄罗斯战役,而推迟轰炸德 国本土目标的时间。斯大林当即接受了朱可夫的意见,并派空军元帅诺维科夫和远程航空兵司令员、空军元帅戈洛瓦诺夫来到了朱可夫的指挥所。这样地空协调问题 也很容易地得到了解决。
6月23日,波罗的海第1方面军、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和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同时发起了总攻。第二天,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也转入了进攻。
苏军攻势凌厉,仅仅用6天时间,就击毙德军10万多人,俘虏3万多人。7月3日,苏军解放了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并把从东南方向溃退下来的10万德军包围在明斯克以东地区。
朱可夫怀着胜利者的喜悦重归明斯克城,当年他在担任红军团长和旅长的7年时间里就曾住在这里,这里的每一条街道、每一座重要的建筑物、每一座桥梁、 每一个公园和电影院他都非常熟悉。但是这座当年美丽繁华的大城市今天已经面目全非了,战争使一切都成了废墟,住宅区变成了一堆堆瓦砾,从死亡线上挣扎出来 的居民们极度虚弱和贫穷,他们的脸上充满了悲哀和恐慌的神情。
无论德军怎样抵抗,到7月11日,被围的10万德军还是全部被击溃、俘虏和消灭。在被俘的35000名德军中,有12名将军,其中包括3名军长和9 名师长。这批俘虏在被押送去苏联东部的战俘营途中,于7月17日路过莫斯科示众。他们20人一排地列成长长的队伍,德军中的将校军官走在前面。当他们在苏 联红军押送下走过莫斯科大街时,有的无精打采地耷拉着脑袋,有的左顾右盼,窥视着这座他们曾处心积虑要占领的神秘城市。莫斯科人目睹着这一历史性的场面, 无不为前线苏军的战绩而鼓舞。他们嘲笑这些被示众的俘虏是战争期间"进入莫斯科的第一批德国军人"。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