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受降(2)
战斗刚刚结束,朱可夫就由第5突击集团军司令员别尔扎林上将陪同来到帝国办公厅。别尔扎林已被任命为苏联驻柏林第一任城防司令员和柏林卫戍司令员。朱可夫想亲自查清希特勒、戈培尔和法西斯当局其他领导人自杀的问题。
他急急忙忙地来到现场,但是很快他就大失所望。在场的军官向他报告说,所有的尸体都已被德国人挖坑埋掉了。至于埋在何处,由谁埋的,谁也说不清楚。 当时在场的人各种各样的猜测和说法都有。从俘虏的德军人员口中也得不到这方面的任何情况。朱可夫判断,了解内情的军官和党卫队分子显然在最后时刻已经利用 秘密通道在市内躲藏起来了。
朱可夫并不死心,他在周围仔细寻找火化希特勒和戈培尔尸体的地点,但是结果很难令人满意。他见到一处火堆的痕迹,但是面积太小,更像是德国人烧水的地方。
由于骨灰没有找到,从此以后就希特勒是否仍在人间产生了各种谣言。但根据战后对目击者的审问证明,希特勒的自杀和火葬都是千真万确的。那么,当时朱 可夫为什么没有找到火葬的痕迹和骨灰呢?曾经任希特勒的司机,并亲自参加焚化希特勒夫妇尸体的肯普卡解释为:"俄国人不断的炮火把所有的痕迹都扫光 了。"
朱可夫带着扫兴的心情正要离开帝国办公厅的时候,忽然有人报告,在地下室发现了戈培尔6个孩子的尸体。朱可夫内心十分难受,这个久经沙场的老将不忍心去目睹这一悲惨的现场,就匆匆离开了。
对于希特勒自杀这一说法的真实性,朱可夫起初是很怀疑的。他心里不停地嘀咕:"是不是在最后时刻,当靠外面援兵援救柏林的希望破灭时,希特勒已经逃走了?"起初,在柏林举行的苏联和外国记者招待会上,朱可夫曾谈到过这种想法。
但是经过稍后的一系列调查,特别是审讯了希特勒的私人医务人员之后,朱可夫才确信希特勒自杀是肯定的。
5月3日一大早,朱可夫、俄罗斯第1方面军军事委员捷列金、柏林卫戍司令员别尔扎林、第5集团军军事委员博科夫相约来到柏林国会大厦。
国会大厦是一幢庞大无比的建筑物,它那宏伟的气势、牢固的结构曾经象征着第三帝国的不可一世。它的墙壁只有使用大口径火炮才能打透。大厦的圆屋顶和 屋顶上各式各样的附属建筑,使守卫大厦的人能在任何方向上构成多层火力。大厦的内部结构也极其复杂,到处都是坚固的掩蔽物。要想在这种条件下攻占它,不仅 需要有英勇无畏的精神,而且还要善于敏捷地判断情况,善于利用各种各样的掩蔽物,并精确地对敌人射击。
但是大厦毕竟被朱可夫的部队征服了。此时,他来到这座空空荡荡,硝烟还没有散尽的庞然大物面前,每跨过一个台阶,每看到一块地面,都清楚地理解,在这座建筑物内部曾进行过一场怎样的搏斗。
朱可夫经过大厦入口处,看见柱子上涂满了苏联军人的留言,其中包括士兵、军官和将军们留下的简洁词句和签名。朱可夫觉察到,这些英雄的战士为胜利而 感到骄傲。激动之余,朱可夫和其他几位将军也欣然提笔留下了自己的签名。结果周围的士兵根据签名认出了朱可夫和各位将军。他们把这位久闻大名的统帅团团围 住,向他提出了许多问题。他们问起什么时候可以回家?是不是要在德国留下占领军?苏联会不会同日本打仗?……对于士兵的问题,只要可能,这位元帅总是笑容 可掬地满足他们。他打心眼里热爱和理解这些与他驰骋千里、出生入死,来到异国他乡的战士们。
柏林的失守,希特勒的自杀,使其它战场的德军部队陷入极度恐慌之中。他们这才明白过来,除了早早投降,再没有别的选择了。
除了在意大利的德军于4月29日已经无条件投降外,5月4日,德军最高统帅部命令所有在德国西北部、丹麦和荷兰的德军向蒙哥马利元帅投降。第二天,凯塞林的G集团军,包括驻在阿尔卑斯山北部的德国第1军团和第9军团在内,都纷纷投降了。
5月5日,新任德国海军总司令弗雷德堡上将来到艾森豪威尔设在兰斯的总部,洽谈投降事宜。德军方面千方百计想拖延几天投降,其目的是争取时间尽量把 德国军队和难民从苏联进军的道路上撤出,使他们能够向西方盟军投降。但是艾森豪威尔看穿了这一诡计,他明确通知德国方面,除非他们立即投降,否则他将封锁 整个盟军战线,并用武力阻止任何德国难民进入盟军防线。
5月7日凌晨,新上任的德国总统邓尼茨从丹麦边境的弗伦斯堡总部打电报给弗雷德堡和约德尔,授予他们全权在无条件投降文件上签字。
投降仪式是于1945年5月7日凌晨2点41分在艾森豪威尔总部举行的。艾森豪威尔总部设在兰斯的一所学校里,这个学校不大,房子是红色的。代表盟 军在文件上签字的是瓦尔特?比德尔?史密斯将军,以见证人身份代表苏联签字的是伊万?苏斯洛巴罗夫将军,以见证人身份代表法国签字的是弗朗索瓦?赛维兹将 军。代表德国签字的是弗雷德堡将军和约德尔将军。
签字后,约德尔要求讲话,当得到允许后,他说:
"这次签字以后,德国人民和德国武装部队的祸福吉凶已交由胜利者决定了……在此时刻,我只能表示,希望胜利者会宽大地对待他们。"
盟军方面对此没有任何反应,因为他们都不曾忘记,曾几何时,当欧洲大地处在法西斯铁蹄的蹂躏之下时,这些凶残暴戾的德国人何曾也想到过"宽大地对待"别国人民?
德国的投降意向明显地贬低苏军而偏向盟军。兰斯的投降仪式,无论是地点的选定还是签字的方式,都有损于苏军的威望,这使斯大林十分气恼。特别是当他 得知苏斯洛巴罗夫少将未经授权就擅自代表苏联在投降文件上签字时,气得胡子都翘了起来。他打电话问炮兵参谋长沃罗诺夫:"这位'著名的'炮兵将军伊万?苏 斯洛巴罗夫究竟是谁?"他斥责沃罗诺夫没有教育好炮兵军官。他命令叫苏斯洛巴罗夫回莫斯科,并且说要严厉地处分他。
同一天,斯大林给柏林的朱可夫打来电话,详细地说明了他对受降的意见和要求,他说:
"今天德国人在兰斯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是苏联人民,而不是同盟国,肩负了战争的主要重担。因此,投降书应在反希特勒联盟所有各国的最高统帅部面前 签署,而不能只在同盟军最高统帅部面前签署。"斯大林提高了嗓门继续说:"不在柏林,不在法西斯侵略的中心签署投降书的这种作法,我是不同意的。我们已与 各同盟国商定,把在兰斯签署投降书一事只当作投降仪式的预演。明天德国最高统帅部的代表和盟军最高统帅部的代表要来柏林。苏军最高统帅部的代表由你担 任。"
就在斯大林给朱可夫打电话的同时,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将军收到了苏军总参谋长安东诺夫将军的一封电报。电报说,苏联方面认为,苏斯洛巴罗夫将军不是苏联方面出席兰斯仪式的合适代表。安东诺夫要求签署一项更正式的投降书,仪式将在柏林举行,由朱可夫元帅代表苏联政府。
艾森豪威尔感觉出这是苏联方面对于盟国在德国投降问题上的诚意产生了怀疑。为了消除这种隔阂,他立即复电向安东诺夫保证,他乐意去柏林参加签字仪式。
5月8日清晨,被派来充任朱可夫政治助理的维辛斯基乘飞机从莫斯科来到柏林。他带来了处理德国投降所必需的全部文件。
当得知艾森豪威尔将军要来参加仪式,朱可夫派他的副手索科洛夫斯基大将和许多人在机场迎接。但是到客人从机舱走出来以后,才知道艾森豪威尔临时改变 了主意,派他的副手英国空军上将泰德去代替他签字。另外美国战略空军司令斯巴兹将军和法军总司令塔西厄将军也前来柏林参加仪式。
索科洛夫斯基对艾森豪威尔临时换人心中自然不快。但是他还是非常客气地接待了各位来宾。
直到苏联和盟国各位代表检阅仪仗队的仪式结束了,德国代表凯特尔元帅、弗里德堡海军上将和施通普夫空军上将才被准许走下飞机。
1945年5月9日零点整,投降仪式在一所规模不大的工程学院的会议厅里正式举行。会议厅的一头摆着一张长条桌子,桌子靠墙放着,墙上挂着苏、美、 英、法四国的国旗。盟国的主要代表在桌子旁就座。朱可夫坐在中间。泰德对座次安排有些不满意,他认为他应该与朱可夫分享中间的位置,但转念一想朱可夫坐在 中间或许有些道理,一则柏林现在苏联手中,朱可夫理应是东道主的代表;二则朱可夫担任主席的身份。所以泰德还是忍了忍,没有提出这个意见。
这一天,世界各大报刊的记者、撰稿人都云集柏林,他们争先恐后地记录下从法律上肯定法西斯德国灭亡的这一历史性时刻。
在签字仪式上,朱可夫显得精神焕发,神采奕奕。他站起来宣布开会,他说:"我们,苏军最高统帅部和盟军最高统帅部的代表,受反希特勒同盟各国政府的委托,来接受德军统帅部代表德国作无条件投降。"在宣读了与会者名单后,他对站在门口的军官吩咐道:"让德国代表团进来。"
凯特尔、弗里德堡和施通普夫以及他们的助手耷拉着脑袋,缓慢地依序而入。凯特尔只跨了三步就走到坐位前,他举起他的元帅杖致敬,然后拉出中间的椅子 坐下了。跟在凯特尔身后的是施通普夫上将,然后是弗里德堡上将。他们紧靠凯特尔的左右坐了下来。随从的军官们则站在他们的椅子后面。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