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受降(3)
朱可夫问德国代表团:
"你们手里有没有无条件投降书?你们是否已研究过它并有全权签署它?"
"是的"凯特尔把面前的文件稍稍晃了一下,用嘶哑的声音回答说:"我们已研究过并准备签署它。"
说完,德国代表团将邓尼茨签署的一份文件递给了朱可夫。这份文件证明,凯特尔、弗里德堡和施通普夫有权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仪式在进行着,人们都把好奇的目光集中到这几位德国将军的身上。施通普夫是个矮个儿,他似乎是平静的,眼睛里充满了仇恨而又无能为力的表情。弗里德 堡显得未老先衰,他一动不动,从他那僵硬的姿态中流露出极端绝望的神态。凯特尔开头很平静,他先把戴手套的两只手平放在面前的桌子上,接着转过头来不停地 看着朱可夫。他的眼神很奇特,好像他在看一个早就想看到的人,如今这个人就在几步远的地方,让他可以仔仔细细地看看了。
轮到德国代表签署文件了。
凯特尔的脸阴沉得可怕,他的表情严峻而又沮丧。他突然把头向后一仰,仿佛要控制住就要从眼眶里流出来的泪水。
"建议德国代表团到桌子这儿来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朱可夫用不容商量的口气说。
还没等翻译员译完这句话,凯特尔似乎已经明白了。他仍然坐在那里,用一只手在桌子上比划了几下,意思是要求把投降书送到他的面前。
可是朱可夫继续站在那里,不客气地打着手势,要德国代表团走过来。"让他们到这儿来签!"他厉声地命令道。
凯特尔用极反感的目光瞪了一下朱可夫之后,随即站了起来,垂下眼睛,慢慢从桌子上拿起他的元帅杖,迈着迟缓的步子走上前来。他的单眼镜掉了下来,挂在前胸的镜绳上,脸上布满着红斑。
施通普夫、弗里德堡和随从的德国军官也跟在凯特尔身后走到桌子跟前。凯特尔慢慢地戴上单眼镜,坐到椅子边上,用颤抖的手签署了5份投降书。施通普夫和弗里德堡也依次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5月9日零点43分,签字仪式宣告结束。
投降书的第一条宣布:"我们,这些代表德国最高统帅部的签字者,同意德国一切陆、海、空军及目前仍在德国控制下的一切部队,向红军最高统帅部,同时向盟国远征军最高统帅部无条件投降。"投降书规定,该投降书从1945年5月9日零时开始生效。
"德国代表团可以离开会议厅了。"朱可夫宣布。凯特尔立即站起来,一个十分标准的立正动作,紧接着用他的权杖致敬,然后转过身,大步走出了大厅,其他德国代表团成员也跟在他的后面退出去了。
大厅的门重新关好以后,刚才的紧张气氛一下子就消散了。所有在场的人都长长地吐了一口气。法西斯这个恶魔终于被降服了。欧洲的这场战争也终于正式结 束了。这时,朱可夫以一种十分友善的语气宣布:"我以苏联最高统帅部的名义,为这一长久期待的胜利,向所有在场的人表示衷心的祝贺!"大厅里顿时响起一片 欢呼声。大家互相握手祝贺,许多人眼里涌出了激动的泪水。
"亲爱的朋友们,"朱可夫显得更加激动,他对在场的苏军战友们说,"伟大的荣誉落到了我和你们身上。人民、党和政府信任我们,要我们在最后的交战 中,率领红军强击柏林。苏联军队,包括你们这些参加了争夺柏林战斗的指挥员,光荣地完成了任务。遗憾的是,有许多人已不在我们中间了。否则,面对这长久盼 望的胜利,他们会多么欢欣鼓舞啊!他们正是为了这个胜利而毫不动摇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说到这里,朱可夫和在场的战友们,这些毫不畏惧死亡的人们,都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脸上挂满了热泪。
在热烈的气氛中,庆祝胜利的宴会开始了。朱可夫举杯祝贺反法西斯同盟对德国取得的胜利。随后,英国将军泰德、法国将军塔西厄和美国将军斯巴兹依次祝 酒。他们都谈到了在这严酷的战争年代中内心的感受,他们都希望反法西斯同盟各国间的友好关系能永远巩固。当时,美国驻苏联军事使团团长约翰?迪恩将军也参 加了这次宴会。他在事后写道:"那是一次令人永生难忘的宴会。当时英、美、苏三国的友谊处于它的顶峰。"迪恩将军回忆,在宴会上,朱可夫热情赞扬艾森豪威 尔,说他是"我们当代最伟大的军事战略家",他"建树了一位当代将军所能建树的最辉煌的功勋。他在西部的大踏步前进,帮助了我在东部的作战"。
宴席一直持续到清晨,与会者以展现各民族特色的歌声和舞蹈把宴会推向了高潮。朱可夫虽然穿着一身笔挺的戎装,也情不自禁地跳起了"俄罗斯舞",博得 大家一片喝彩。在宴会即将结束时,屋外各种武器开始对空射击,在轰鸣声中,大家更加体会到这场战争结束后的欢乐是多么甘甜和有意义。当大家在枪炮的"轰鸣 曲"中,各自离去返回自己的住处时,柏林市区和郊区的占领军都在对空鸣枪鸣炮,庆祝胜利。
再说在丹麦边境弗伦斯堡成立的邓尼茨政府,就像一条即将沉没的破船,在风雨飘摇中苟延残喘。
此时,邓尼茨好像没什么事情可做了。于是,他走到桌子旁,写完了给德军全体军官的告别书:
"同志们……在我们的历史上,我们倒退了1000年。1000年来就属于德国的这块土地现在落到了俄国人手中。我们应该遵循的政治路线是极为简单 的。显然,我们应该同西方强国一起前进,同它们在被占领的土地上一起工作,因为只有这样做,我们才能在将来从俄国人手中夺回我们的祖国……
"尽管在今天的军事上彻底崩溃了,但是我们的人民已不是1918年的德国人民了。他没有被摧毁。或者我们组织另外一种形式的国家社会主义,或者我们就服从于我们的敌人强加给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可以确信,承继于国家社会主义的团结一致将一定会继续存在下去。
"我们每一个人都前程未卜,然而,这是无关紧要的。重要的是要高度保持我们之间的同志情谊,这种同志情谊是我们在我们的国家遭受空袭的情况下建立的。只有通过这种团结,我们才可能度过未来的困难时刻,而且也只有以这种方式,我们才能确信德国人民永远不会灭亡……"
从邓尼茨告别书的字里行间,仍然可以看得出,法西斯分子并未真正死心,他们仍然企望着东山再起。但是,历史毕竟不会再重演了,特别是那种把人们引入邪恶的战争深渊的人,将永远被人民唾弃。
5月6日,在兰斯投降仪式前夕,邓尼茨政府为了赢得盟军的好感,决定解除希姆莱的职务。于是,这个曾对欧洲千百万人民握有生杀大权,血债累累的全国 党卫队总队长,在弗伦斯堡附近过起了流浪汉的生活。但是他不甘心就此罢休,他网罗了11名党卫队军官,企图偷偷穿过英美防线回到他的故乡巴伐利亚去。为了 掩人耳目,他不得不剃去法西斯党徒最为看重的短胡子,左眼蒙着一个黑眼罩,换上陆军士兵制服,便向目的地方向出发。但是没想到,出发的头一天,这帮人就在 汉堡附近的一个英军哨所上被抓住了。当希姆莱确认毫无逃脱的希望之后,他向一位英军上尉承认了自己的身份。很快,他被解押到卢纳堡的英军第2军团总部。在 那里,他被剥去所有的衣服进行搜查。为了免除他在衣服里暗藏毒药的可能,给他换上全套的英国陆军制服。应当说这类措施是必要的,然而可惜的是不够彻底。原 来老奸巨滑的希姆莱早就把氰化钾胶囊藏在牙齿上的一个小洞里。5月23日从英军总部来了一位英国情报官,根据他的命令,军医官正要检查希姆莱的口腔时,他 咬破了胶囊。虽然看守和医务人员用洗胃和灌呕吐剂的办法尽力使他活命,但是都无济于事,只十几分钟,这个罪恶满盈的杀人魔王就一命呜呼了。
在希姆莱服毒自尽的同一天,邓尼茨的残余政府被盟军解散了,全体成员均被逮捕入狱。至此,代表法西斯德国的最后政权机构就这样不复存在了。
第三帝国寿终正寝了,但是营造这个帝国的纳粹首领们,却还在或长或短的时间里留在这个世界上。此时他们都被关压在纽伦堡。过去他们也常在这个城市里 举行纳粹党年会,那个时候他们都是不可一世的领袖人物。但是现在世界却翻了一个个儿。当他们在1946年10月被押上国际军事法庭的被告席时,他们的样子 几乎让人难以辨认。他们穿着破旧的衣服,一簇簇凌乱的头发和胡子遮掩着他们那些苍白疲惫的面孔。他们完全变样了,过去那种战争狂人的傲慢神气好像刹那间消 失得无影无踪了,仿佛是一群碌碌无为的流浪汉。此时人们似乎很难想象,这些人竟然曾掌握过那么巨大的权力,他们居然能在几天里征服一个伟大的民族,进而又 要征服整个欧洲和世界。
坐在被告席上的共有21个人。坐在首位的是戈林,这对于他显然是一种地位的承认,不知道此时他对这种特殊场合下的安排有何感想。看上去他的体重减少 了许多,他穿着一套褪了色的德国空军制服,他那曾经尊贵傲慢的面容,现在显得老态龙钟,脸上的肌肉松弛下垂,肿胀的眼帘时而闭合,时而张开。曾经被排在希 特勒权力圈中第三号人物的鲁道夫?赫斯形容憔悴,凹下去的眼睛没有一点儿光彩,只是呆滞地瞪着前方。出身于香槟酒推销员的原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曾经为法 西斯轴心国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希特勒甚至称呼他为"俾斯麦第二"。现在他当年的外交风度和傲慢自大的神气完全消失了。他总是低垂着头,面色苍白,神情沮 丧。被希特勒最后指定为继承人的邓尼茨几乎还没尝过一天当总统的滋味就被投入了监狱。他穿着一身很不合体的衣服,活像一个鞋店小职员。崩溃的痛楚似乎还没 有使他清醒过来,他总是用惶惑的眼光凝视着周围的一切。在被告席上,还坐着希特勒的军火部长斯佩尔。他年龄刚过40岁,原是一位杰出的建筑师。希特勒生前 对他一向具有深厚的感情,认为他是一个"艺术家同行"。事实上,在第三帝国即将垮台之前,斯佩尔为了抗拒希特勒的"焦土政策"曾下决心要用毒气除掉希特 勒,但是由于希特勒的住所戒备严格而被迫放弃。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