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故事大全 > 历史故事> 借钱北伐拖垮国民党

借钱北伐拖垮国民党

来源: 未知 作者: 凡歌 时间: 2013-07-20 阅读:

   1926年6月,蒋介石向国民党中央提出了一项“军队改革方案”, 更准确一点的说法其实应该是“北伐预算方案”。蒋介石提出,要乘吴佩孚的势力未至十分充足之时,动员兵力8万人,筹足两个月军饷500万元,于3个月内占领武汉。按照这一方案,军事行动将在一个月后启动,而此时计划中的军费尚短缺多半。对于广东国民政府来说,当务之急是筹到第一笔款项。2天之后,蒋介石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北伐箭在弦上。

借钱“北伐”

一个月内,要凑齐北伐之军费,其难度超乎想象。时任国民政府财政部长的宋子文,将目光转向加征税收。

各项税收之名目繁多,令人咋舌。女儿出嫁要交税,打个麻将要交税,就连逛个妓院都会有“花捐”,此时广州民间已有“国民党万税!”之戏语。

但是,征税解款尚需时日,至蒋介石在黄埔誓师北伐,军饷仍未全部到账。因此,李宗仁所带领的第七军已一路攻城拔寨,逼近武汉时。蒋介石统帅的军队却仍未启程。

为了缓解蒋介石逼饷之压力,宋子文另辟蹊径,采取了另外一种方式启动财政“抽水机”。

8月1日,国民政府财政部发行第二次有奖公债1000万元,这次声称是为开辟黄埔商港。但所采取的方法却是按屋分摊,即便租客亦不例外。这项公债的偿还,则明确表示以北伐战争征服的地区和因此得到的收入作担保。如此从民间“抽血”,网罗甚细。广东米业首富黄显芝之前带头领销金库券五万元,在第二次购买公债时,只得抛售存米,套取现金上缴以完成任务。黄显芝全盛时有12家米糠店、1家米机厂,其营业额几占全行业的三分之一。因为连年购买债券导致资金链紧张,而债券偿还遥遥无期,最终严重亏损,几乎全线倒闭。

北伐前期的军费,主要依靠宋子文高明的“搜金术”。公开资料显示,从1926年开始北伐,到1927年国民中央政府迁到武汉,财政部共发行了4次公债。然而,这一年高达6100万元的军事开支,几乎把税收、公债所汲取的财富消耗殆尽。

  • 上一篇: 大帅思虑小皮匠
  • 下一篇: 军事原则与人性碰撞
  • 猜你喜欢

    轩宇阅读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