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励志书籍大全 > 语言的突破

第3章 不同类别的演讲要领(4)


  把概念弄得有条理
  差不多所有的题材都可以因恰当的安排而增强演讲的感染力。这包括时间、空间,或特殊话题的安排等。
  举例来说,在时间安排方面,你可以把题材就过去、现在、未来的顺序进行安排;或是先选定一个日期,然后就这个日期向前或退后叙述。此外,所有对事件的说明必须由第一手资料开始,然后经过各种制作过程而生产出成品。当然这其中到底应安排多少细节,应视你所拥有的时间而定。
  在空间安排方面,你可以把自己的概念先由中心点开始,然后逐渐向外推展,或是依着方向,如东、西、南、北等逐次介绍。比如你想介绍美国首都华盛顿,不妨先由白宫谈起,然后依着方向,按顺序说明每一个值得介绍的地方。又假如你想介绍飞机引擎或汽车,最好也是按照它们的零件构造,逐一说明。
  有些题材具有一种“既定关系”,比如你现在想介绍美国政府的组织设置,则最好依着这个组织的习惯构架来讨论,如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司法机关等。
  依次说出自己的要点
  要想让整个演讲在听众心中留下鲜明简洁的印象,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你说明的过程当中,把要点一个个地列举出来。
  “我的第一个要点是……”你可以像这样简单明了地说出来。在你讨论自己的论点的时候,可以明白地向听众展示这是你的第一个论点,然后是第二个、第三个……一直到结束为止。
  拉尔夫·布切博士在担任联合国秘书长助理的时候,有次应邀到纽约罗切斯特的市政俱乐部发表演讲。他直截了当地这么说道:
  “今晚,我被选来讲述‘人际关系的挑战’,其理由有二。第一……”然后,他又接着说:“第二……”在整个谈话过程中,他都极其注意地让听众逐一了解他的论点,然后才步入结论。
  “因此,我们千万不要对人类行善的潜在力量失去信心。”
  经济学家保罗·道格拉斯也喜欢采取同样的方法。只是有点小小的改变:
  “我的主要重点是……”他这样开始,“刺激经济复苏最简捷有效的方法是:减少中下阶层的课税——因为这些阶层通常都会用尽所有的收入。”
  “尤其……”他又继续说道。
  “接着……”
  “还有……”
  “其中有三个主要原因。第一……第二……第三……”
  “总而言之,我们必须加紧减少对中下阶层的课税,如此才能增加群众的购买力。”
  用大家熟悉的观念阐述新观念
  有时候你会觉得自己很难向听众解释某些观点。这些观念对你来说,毫无疑问是相当清楚的。但对听众来说,却需要你花费一番口舌才能使他们弄明白,甚至有的怎么也弄不明白。这该怎么办呢?最好的方法是用听众熟悉的东西来作参照,这样听众就更加容易接受,也更加清楚了。
  有些传教士在异地传教的时候,便常发现很难把圣经上的某些词句妥帖地用当地语言讲述出来。如在赤道非洲地区,以下的句子若仅照字面解释,就很难让当地土著人完全明了:“虽然你们的罪孽如血一般殷红,但仍可以将它洗涤得如雪一般洁白。”那些传教士是否照着字面来翻译呢?那些生长在热带丛林的土著,怎么可能知道雪是怎样的白呢?但是,那些土著却常攀上椰子树去摘取椰子果,因此传教士便把上面的句子改成了这样:“虽然你们的罪孽如血一般红,却可以将之洗净得如椰肉一样白。”
  作了这样的改变以后,其说服力不是更强吗?
  用图像表达使事件通俗易懂
  月亮离地球有多远呢?那离太阳呢?其余的星球呢?科学家通常喜欢用数字来回答许多太空遨游之类的问题。但是,谈论科学题材的演讲者或作家,却知道这很难使一般听众和读者有个清晰的概念,因而最好把这些素材图像化。
  好几年前,有位训练班的学员描述过在高速公路上所发生的惊人伤亡记录:“你从纽约开车到洛杉矶。一路上,高速公路上的路线标记不见了。想象地面上耸立的是一具具的棺木,里边躺着的是去年在公路上因车祸致死的人。你开车向前走,每隔5秒钟便发现一具棺木,一直从公路的这一头码到另一头。”
  自从听了这个描述之后,我以后开车从不敢离家太远。
  为什么会如此呢?因为我们单从耳朵听来的印象并不容易留存。但眼睛的印象呢?几年前,我在多瑙河畔见到一颗炮弹,嵌在河堤上的一座老房子上——那是拿破仑在“乌尔姆之役”时所发射的炮弹,视觉印象就如同那颗炮弹一样,会产生可怕的冲击力,嵌入我们的记忆里,并驱逐所有不利的建议,就像拿破仑驱逐当时的奥地利人一样。
  尽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
  假如你是专业性的技术人员——如律师、医师、工程师,或从事特殊的商业买卖——在你面对一般听众演讲的时候,请记住用一般的日常用语,必要时还需详细解释一下。
  你一定对此要加倍小心,因为我听过无数次专业性的演讲,有许多人就是没有注意到这一点而导致失败。这些演讲者完全没有注意到一般大众并不清楚那些特别用语,于是他们的演讲弄得听众满脑子糊里糊涂、不知所云。
  那么,当你做专业性演讲的时候,该怎么办呢?以下是印第安纳州前参议员比威利齐的建议,你可以作为参考。
  当你开始演讲的时候,不妨从听众当中选出一位看起来最不聪明的人来当做对象,然后努力使那个人对你所谈论的东西发生兴趣。我想,只有把你的论点讲得通俗明白,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还有个更好的办法,就是从听众当中选出一个小男孩或小女孩,这样效果会更好。
  告诉自己——若是大声讲出来让听众知道——你要尽量使那个小孩明白你所讲的话,并记住你对许多问题的种种解释。而且在演讲之后,还能说出你究竟讲了些什么话。
  向听众说明专业性用语时,最好的方法就是用简单的例子来做比较。举个例子:你现在要向一群家庭主妇说明冰箱除霜的原理。以下的说法显然过于深奥难懂:冰箱的功能是建立在“由蒸发器把冰箱内部的热气抽出”的原理上的。一旦热气被抽出,伴同热气的水蒸气便附在蒸发器上,以致逐渐堆积成霜,而形成绝缘体。此时,蒸发器就必须加速引擎的转动,才能弥补因结霜所造成的绝缘后果。
  如果把上面的说法改成一般家庭主妇所熟悉的用语,相信就更容易明白了:你们都知道冰箱内放肉的冷冻库,也都知道冷冻库里常常结霜。这些霜会愈结愈厚,最后就必须消除,以保持冰箱的冷冻效果。冰箱里所结成的霜,就好像你在床上所盖的毯子,或像房屋墙壁里用来隔绝温度的石棉一样。现在,一旦冰箱里的霜愈结愈厚,里面的热气就愈来愈难抽出来,冰箱也就愈来愈难保持冰冷的状况。这时,冰箱的马达就必须更用力才能把热气抽出。假如你的冰箱有自动除霜装置,冰箱也就能维持更久的生命。
  亚里士多德曾说:“思考时,要像一位智者;但讲话时,要像一位普通人。”假如你不得不使用专业用语,就得先详细说明一下,并确定每个听众都明白那些用语的意思。尤其是碰到一再使用的关键字,那就更得留意了。
  利用视觉辅助工具
  由眼睛通向大脑的神经,要比由耳朵通往大脑的神经多上好几倍。而且科学也证明,我们经由眼睛所赋予的注意力,要比经由耳朵所赋予的注意力多25倍。
  日本有一句古谚语:“见一次,要比说上一百次有效得多。”
  所以,假如你想让听众能有一个清楚的概念,就要把你所说的内容直观化。国家现金登记公司的创始人简·帕德森便一向主张如此。他为《系统杂志》写了一篇文章,告诉读者他是如何向同僚与员工讲话的:
  “我认为很难单靠讲话而让人清楚了解你的意思,或长期保持注意力。我们需要利用一些工具。无论什么时候,尽可能用图片来显示你的观点和内容。一般说来,统计表要比文字更加直观,而图画又比统计更具说服力。理想的说明方法是把题材图像化,文字仅用来串联组合那些图像。这是我长年与人接触所发现到的方法。一幅图画,有时要比千言万语有用得多了。”
  假如你采用图表或统计图,一定要准备得大一点,使每人都能看得清楚。但也不要做过头了,接二连三的图表往往让人生厌。假如你是一面讲解一面画图表,一定要动作迅速简洁,别慢慢吞吞、拖泥带水。听众们需要的是简单易懂的图表,而非精致的艺术品。尽量使用简称,文字要大,不过于潦草;可一面讲一面画和写,并不时转过头来面对听众。
  当你采用这种展示性的演讲时,请记住以下这些建议,必可使你大大吸引听众的注意力:
  (1)把准备展示的东西拿开,直到用时才拿来用。
  (2)展示的东西要让后排的每个人都看得清楚。
  (3)别在讲话当中传递展示品,那会使听众转移注意力。
  (4)展示物品时,要直立高举起,务必使每个人都见得到。
  (5)动态的展示要比静态的展示让人印象深刻。示范表演便是很好的展示方法。
  (6)别看着展示品讲话。记住,你要沟通的对象是听众,而非展示品。
  (7)如果可能的话,展示品一展示完毕,便立刻收起来。
  (8)在使用展示品之前,不妨略具“神秘性”。可将展示品置于身旁的桌子上,用东西盖起来,如此可引起听众的好奇心和兴趣。
  视觉器材在加强演讲的明确性方面,愈来愈显得重要。要想让听众了解你心中所想的,与其用言词告诉他们,不如用展示的方法更加有效。
  有两位前任的美国总统,都是善于演讲的大师。他们都认为,要把事情讲得清晰有条理,唯有靠不停的苦练。林肯说,“我们必须具有一种追求明确的热忱”。他曾告诉诺克斯大学的校长格利弗,说明他是如何在孩提时代追求这份“热忱”的:
  在我的孩提时代,每当有人同我讲话,而我却不明白他的意思时,就会使我苦恼万分。没有别的事比这更让我生气。记得每天傍晚,在听过邻居与我父亲谈过话之后,我独自回到我的小房间时,整个晚上都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就是想要弄清楚那些大人的谈话究竟是什么意思。我把一些谈话内容想了又想,直到能用一般男孩所能理解的语言说出来为止。这就是我追求明确的热忱,至今仍丝毫不减。
  另一位杰出的总统是伍德·威尔逊,我也把他的话节录于下:
  我父亲是个精力很旺盛的人,他丝毫也不能忍受含糊不清的谈话。我所受的最好训练都得自于他。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开始练习写作,直到1903年他去世时为止。父亲死时享年81岁,所有我写给他的东西,至今仍都保存着。
  父亲常要我把写出来的东西大声念给他听,这是我最感痛苦的事。因为他常常会打断我的话,问我:“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我于是得用更简单的话把纸上的文字解释一番。父亲就会问我:“那么,你原先为什么不这么写呢?”他还说:“开枪别用打鸟用的散弹,效力不大又弄得满村皆知;要用来福枪,然后一抢打中。讲话也是如此。”
  说服性演讲
  一次,一群男士和一群女士竟发现自己置身于风暴的通路上。其实,倒不是真正的风暴,但也可以这么比喻了。说简单些,这个风暴就是一个叫毛里斯·高伯莱的人。以下是那群人的讲述:
  “我们围坐在芝加哥的一张午餐桌旁。我们素闻此人大名,据说他是个雷霆万钧的演讲者。他起立讲话时,人人都目不转睛地盯着他。
  他安详地开始说了——是个整洁、文雅的中年人——他感谢我们的邀请。他说,他想谈一件严肃的事,如果打扰了我们,请我们原谅。
  接着,他像龙卷风一样吹起来。他倾身向前,双眼将我们牢牢地盯住。他并未提高声音,但我却觉得他像一只铜锣一样轰响。
  ‘往你四周瞧,’他说,‘你们彼此互相看一下。你们可知道,现在坐在这间房里的人,有多少将死于癌症?55岁以上的人中每4个人就有1个。4个人中就有1个!’
  他停下来,脸上光亮起来。‘这是件平常却很严肃的事,不过不会持续下去,’他说,‘我们可以想办法,这个办法就是谋求进步的癌症治疗方法,以及研究它致病的原因。’
  他凝重地看着我们,眼光绕着桌子逐一移动。‘你们愿意协助朝向进步努力吧?’
  在我的脑海中,这时除了‘愿意’之外,还会有别的回答吗?‘愿意!’我想,这时候我发现别人也同我想的一样。
  1分钟不到,毛里斯·高伯莱就赢得了我们的心。他已经把我们每一个人都拉进他的话题里,他已经使我们站在他那一边,投入了他为人类幸福而进行的运动。
  这些事实加上高伯莱的个性,赢取了我们的心。真诚、热切、热诚——这是火一样的决心,就如他长年累月地把自己献给一个伟大的目标——所有这些因素横扫过我们,让我们产生一种同意于演讲者的感情,一种对他的友谊与一种甘为关切、甘为所动的愿望。”
轩宇阅读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